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平市区土壤中氡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内对测量天然条件下城市土壤中氡还为数不多的情况下,利用静态活性炭吸附法,对四平市区土壤中氡进行了测量,分析了四平土壤中氡的分布规律。区内土壤中氡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1-46.7Bq/l,个别点测值高出世界土壤中氡浓度平均值(7.4Bq/l)的8.6倍。根据土壤中镭的含量计算了空气中氡的变化规律,在距地表1m高的空气中氡浓度平均值为3.54Bq/l,此值在世界正常值范围(1-10Bq/l)内。  相似文献   

2.
小型氡室是一种综合测氡仪器的标定装置,适合目前各种测氡仪器的标定。湿度、温度、闪烁探测器的漏计现象等因素影响氡室内氡浓度。湿度影响着气溶胶的密度,湿度越大,气溶胶的密度也越大,导致探测器探测的计数也变大;温度增加,分子的扩散系数随着增加,使镭源释放的氡量增加,导致氡浓度变大;闪烁体的发光衰减时间较长,测量大活度样品时,会出现漏计现象。对应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了相应的修正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乌鲁木齐某实验楼室内氡浓度的测量结果表明,该实验楼室内氡浓度在39~137 Bq/m3,平均76.1 Bq/m3,吸入氡及其子体对相关人员的年均有效剂量为0.51~0.68 mSV,平均值为0.57 mSV,高于乌鲁木齐平均水平,推测与研究区活动断层出露有关。分析数据显示,研究区地下土体扩散氡对一层室内氡浓度影响较大,导致一层室内氡浓度较高,且室内氡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房屋朝向影响。并结合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和降低室内氡浓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固体径迹探测技术在环境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醋酸纤维素和CR-39探测器进行比较研究,在确定两种探测器的蚀刻条件和改进径迹计数方法的基础上,对CR-39探测器进行刻度,刻度系数为0.035 Tc/cm2/Bq.h/m3。应用固体径迹测氡方法对安阳地区和成都市室内外氡浓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安阳地区室内外氡浓度范围在13.0 Bq/m3~54.2 Bq/m3之间,成都市室内外氡浓度范围14.1 Bq/m3~43.2 Bq/m3之间,低于GB/t16146-1995规定的氡浓度标准。监测过程发现,装饰地板材料是影响室内氡浓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水泥厂、钢铁厂等工业污染是影响室外氡浓度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土壤氡测量技术是地热地质勘查的一种有效方法,目的是确定隐伏断层和地热流体富集部位。本次笔者在研究区进行了点状网度控制和剖面线状追索两种方法的土壤氡测量工作,野外共采集1 904组数据。根据松散堆积地层物质来源的不同,对数据采用了分区和分段处理方法,发现区内不同地层土壤氡值背景有很大差异:变质岩碎屑堆积背景值为392.1 Bq/m3,花岗岩碎屑堆积为1 930.2 Bq/m3,正长岩和花岗岩混杂堆积为1 571.1 Bq/m3。统计了数据的离散程度,确定了异常下限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内土壤氡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土壤氡高值分布对隐伏断裂位置和地热异常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智能型测氡仪器标定装置——HD 5型多功能生态氡室的结构及氡浓度定值的计量过程,并分析了该氡室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PID闭环控制,大大改善了氡室浓度控制效果。而氡室数学模型一致性好、准确度高,是其重要基础。相关分析法消除了随机干扰,得到的氡室数学模型一致性好,且更为准确,为闭环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氡室模型保障。经实验测得的氡室数学模型用有效的PID闭环控制,可以实现了氡室浓度的无差调节与稳定性,为氡室标定的准确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8.
王琳 《国外铀金地质》2000,17(3):257-262
经过10年对3个不同测点氡季节性变化的调查,以及幼儿园,学校,防空掩蔽所和地窖氡浓度的测量后,对奥西耶克(东克罗地亚,130000户居民)的住宅(住宅建筑)进行了系统的室内氡测量,用LR-115固态径迹探测器在城镇48个测点上测量了室内氡,给出了算术平均值为71.6Bq.m^-3,标准偏差为44.0Bq,m^-3,和几何平均值为60.1Bq.m6-3,其冬浓度范围从22.7到186.5Bq.m^-3,由Radhome硅探测器进行的氡测量差异并不大,氡浓度的经验频率分布(分组宽度20Bq.m^-3)与x^2检验示出的理论对数正态分布相一致,氡图指指出了由地质土壤构造造成的氡浓度较高的区域(该城镇的中部)。上述提及住宅中氡及其子体的平衡因子为0.44,有些氡模型的有效剂量当量估计数接近2mSv.a^-1.  相似文献   

9.
资源地区空气氡浓度调查与剂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名生 《物探与化探》2002,26(4):299-301,306
对广西资源地区大气中氡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室内、外大气中平均氡浓度分别为101.0Bq/m^3和104.6Bq/m^3,是世界平均值的10倍和2.5倍;计算了氡子体所致的年有效剂量,由氡子体照射对成人和儿童所致年均有效剂量分别为6.2mSv/a和9.2mSv/a,是世界平均值的5倍。  相似文献   

10.
对北京西山某岩溶洞穴1至4层进行了氡浓度测量,研究洞穴中氡浓度的变化特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其对人身体的危害。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溶洞在不同深度位置,氡浓度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深度的增加,氡浓度呈现线性的增长特征;溶洞内氡浓度在7、8、9月相对较高,平均浓度6123Bq/m~3,10、11、12月氡浓度较低,平均浓度2784Bq/m~3,呈现出季节性的变化特征,即夏季高而冬季低;溶洞内由氡及其子体所产生的年平均内照射剂量约为566 m Sv·a~(-1),超出国家规定公众年有效剂量的安全范围。建议对已经对公众开放的天然溶洞,进行氡浓度检测,采取有效的防氡降氡措施,减少氡及其子体的辐射,对人身体所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从氡气测量的国内外发展和氡气测量基础理论出发,阐述了活性炭测氡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活性炭测氡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古交南岩村地下采空区的活性炭测氡数据的处理可行性,并通过实地测量资料的分析,证明了采用活性炭测氡法探测地下采空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氡气测量推断隐伏断层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地下氡气、浅层地震和高密度电法三种方法在探测隐伏断层方面开展了对比研究,并结合地质工作现场验证,表明地下氡气测量异常值可判定隐伏断层初步位置;利用地下氡测量方法对另两条断层进行了地质走向判定,克服了其他物探方法费时、成本高等难题。在实际工作中地下氡测量将为其他物探方法、工程实施等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测氡技术在探测地下火区范围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0 引言矿井火灾(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给国家资源及矿井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着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内因火灾又称煤炭自燃,其特点是火源隐蔽,不易扑灭。由于无法探测出火源的准确位置与范围,给彻底有效地根除火灾带来很大的困难。就目前所采用的措施有时也难以注销火区。因此在地表探测地下煤层自燃的位置与范围,有目的的采取灭火措施,迅速准确地消除火害一直是人们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以地下煤层自燃有可能产生氡气浓度差异为基础,采用地面α杯测氡法,长时间累积(TLD)测氡法及浅孔测温法探测…  相似文献   

14.
吴慧山  林玉飞 《铀矿地质》1995,11(2):106-109
本文介绍了放射性同位素氡和镭测量在油气勘查与开采中的某些应用和相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测氡在滑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氡是一种放射性地球物理方法,利用滑坡体与其周边岩土体的结构差异,应用测氡可对滑坡进行勘探,对滑坡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达到节约投资,缩短勘探时间的目的,并可与地质分析相互验证,为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根据煤层燃烧时的高温特性及氡气的扩散迁移规律,提出了一种利用氡气测量数据来反演燃烧煤层埋深的新方法.在工作区对此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效果与磁法相当,说明该方法可靠.该方法的提出为利用氡气法获取更多的煤火信息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测氡法和瞬变电磁法在探测煤矿采空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活性炭测氡法探测采空区的基本原理。用测氡仪器测量其氡的衰变子体放射出伽马射线的强度,从而了解氡气浓度的高低,便可知采空区的位置。根据采空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利用瞬变电磁法,通过分析拟视电阻率断面图,准确地探测出了采空区的位置。以探测山西省西山煤电集团有限公司东曲矿采空区为例,来说明活性炭测氡法和瞬变电磁法在探测采空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氡射气测量在西安地裂缝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避免大量开挖揭露工作量, 加快地裂缝的勘察速度, 研究出一种简便易行的探测方法是目前西安地裂缝勘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氡射气测量在西安地裂缝勘察应用的地质基础, 结合近十几年工程勘察实践, 讨论了氡射气异常的特征, 分析了氡射气的探测效果, 结果认为:氡射气测量在西安地裂缝探测中的有效率为:80%左右。  相似文献   

20.
在四川康定雅拉河拟选择建设水利工程的区域,联袂应用地气、射气与壤中α三种物化探方法,开展了探测隐伏断裂的工作.采用剖面控制方式,大致按线距2 km,点距20 m,完成沿雅拉河12 km长区域的探测工作.射气、土壤α强度、稀土、重金属等12种参数的探测结果表明,沿雅拉河流域确实有隐伏断裂存在,而且由至少两条分支断裂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