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残积土作为一种特殊土,其工程地质性质往往因母岩类型、地质环境及风化条件的不同差异很大。该文通过对野外资料、室内试验及原位测试等手段所获得的大量数据的整理分析,对日照市区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论述了日照市区花岗岩残积土的成因、分布、工程地质性质以及工程建设中残积土利用的问题。在残积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花岗岩残积土的压缩模量(Es)、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等物理力学指标的建议值,为日照市城市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残积土作为一种特殊土,其工程地质性质往往因母岩类型、地质环境及风化条件的不同差异很大。通过对野外资料、室内试验及原位测试等手段所获得的大量数据的整理分析,对济南地区闪长岩残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残积土地层剖面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带性,由于残积土体的不均匀性,在力学性质的取值上存在着较大的离散性,在残积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c、、a、Es、fak的建议值,以便能进一步指导工程实践。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在该地区当采用残积土作为地基持力层及地质条件中有残积土存在时施工、设计中应该充分重视其地层的互层性及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3.
广东番禺市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禺市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广泛发育,可分为地表残积土和地下 积土两类,土质多为砂质粘笥土,其工程地质特征相差较大但有一定变化规律,地下残积地垂直分带明显。地表残积土可作为一般低层建筑的天然地基持力层,而且可作为低尘地带的回填土料;而厚度较大的地下残积土坚硬部分可作为桩端持力层。  相似文献   

4.
闽南三角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及其工程地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三角地区燕山期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是由其物质成分和结构特点决定的。由于风化程度不同,残积土在不同深度和地区出现的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而有差异。本文以测试资料为依据,讨论厦门、漳州、泉州三地区残积土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及物化性质、宏观结构、孔隙特征、物理力学性质等,并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各层残积土的基本特征,对其差异进行探讨,揭示原岩和风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内伶仃岛以北水域海底工程地质调查表明,该海域海底表层土主要为流泥和淤泥。钻孔揭露海底以下36.6m土层,从上到下依此划分为11层,为流泥、淤泥质土、淤泥、流泥、淤泥、粗砾砂、粉质粘土、中细砂、花岗岩残积土、强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花岗岩。在综合研究了区域地质、海底地形地貌、地质灾害类型、海底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土体稳定性、砂土液化特性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工程地质Ⅰ区、工程地质Ⅱ区和工程地质Ⅲ区,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和各区的稳定性评价,认为Ⅰ区为次稳定区,Ⅱ区为不稳定区,Ⅲ区为次不稳定区。  相似文献   

6.
雷州半岛玄武岩残积土属于区域性特殊土,具有高液限、大孔隙比的较差的物理特性和高强度的较优的力学特性的异常组合,同时具有强收缩性、遇水湿化、易崩解的特殊性质。为探寻玄武岩残积土特殊的工程地质特性的机理,对其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形态、孔隙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玄武岩残积土发育过程经历明显的富铝化、铁富集和盐淋失过程,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三水铝石和伊利石为主,富含游离氧化铁、铝成分; 微观结构类型为凝块结构和絮凝结构,游离氧化铁作为胶结物质以包膜形式包裹颗粒形成团聚体,增强了土的结构强度; 孔隙以溶蚀孔隙以及团粒和絮凝体内微孔为主,微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吸水会产生较大的表面张力,引发软化、崩解现象。由于雷州半岛玄武岩残积土具有对水敏感,抗水性差特点,施工中应重点关注降雨引发的工程灾害。  相似文献   

7.
厦门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分布广泛,厚度达10—50米,对其工程地质性质一直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地基承载力也是将其简单地归为某一类土,查规范、手册求得,所得结果常常不够准确。作者在经过几年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勘察、野外及室内试验,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整个残积土层的组构特征、物理力学性质作了总体、系统地阐述。根据静载荷、微载荷及旁压实验,探讨了残积土承载力的规律性以及与标贯击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内伶仃岛以北水域海底工程地质调查表明,该海域海底表层土主要为流泥和淤泥.钻孔揭露海底以下36.6m土层,从上到下依此划分为11层,为流泥、淤泥质土、淤泥、流泥、淤泥、粗砾砂、粉质粘土、中细砂、花岗岩残积土、强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花岗岩.在综合研究了区域地质、海底地形地貌、地质灾害类型、海底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土体稳定性、砂土液化特性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工程地质Ⅰ区、工程地质Ⅱ区和工程地质Ⅲ区,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和各区的稳定性评价,认为Ⅰ区为次稳定区,Ⅱ区为不稳定区,Ⅲ区为次不稳定区.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内伶仃岛以北水域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口内伶仃岛以北水域海底工程地质调查表明,该海域海底表层土主要为流泥和於泥。钻孔揭露海底以T36.6m土层,从上到下依此划分为11层,为流泥、淤泥质土、淤泥、流泥、淤泥、粗砾砂、粉质粘土、中细砂、花岗岩残积土、强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花岗岩。在综合研究了区域地质、海底地形地貌、地质灾害类型、海底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土体稳定性、砂土液化特性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工程地质Ⅰ区、工程地质Ⅱ区和工程地质Ⅲ区,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和各区的稳定性评价。认为Ⅰ区为次稳定区,Ⅱ区为不稳定区.Ⅲ区为次不稳定区。  相似文献   

10.
会议时间与地点 2010年11月17日~11月19日,福州 其中:11月17日全天报到; 11月18日~11月19日学术大会; 11月20日~22日会后工程地质考察。 会议主题及议题 会议主题: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 具体议题包括: --工程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 --风化岩残积土及软土的工程性质及处理 --隧道、地铁等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工程地质问题 --复杂气候环境下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边坡与基坑工程 --工程地质勘察、测试、监测与物探新技术 --资源能源开发的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教育与人才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