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991年9月17~29日,第二届IGCP283项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沈阳召开。这是继1989年新疆会议和1990年在苏联乌兰乌德会议后,IGCP283项的又一次国际学术盛会。 IGCP283项研究的内容主要为与古亚洲洋有关地区的构造演化及动力学特征。这一项目是由我国地质学家肖序常教授牵头,包括中国、苏联、美国、蒙古、日本、南朝鲜、匈牙利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地质工作者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2.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283项(IGCP283)是今年二月在巴黎召开第十七次IGCP执行局会议上批准、今年新设立的一个科研项目.该项目以我国地质学家肖序常教授为首,包括苏联地质学家多勃列索夫(N.L.Dobretsov)教授,美国地质学家柯尔曼(R.G.Coleman)教授和北京大学何国琦教授组成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该项目的研究计划.研究时限从1989年开始,1993年完成、为期5年.  相似文献   

3.
由我院杨遵仪教授领导的IGCP203项目(国际地质对比规划203项)东特提斯区二叠系—三叠系事件及其洲际对比研究第一次国际工作会议于3月1日—4日在北京卧佛寺召开。 IGCP203项于1982年经IGCP国际委员会通过由中国主持,时限1983—1987年。这是中国第一次担任IGCP项目的国际主席。该项目担负着确立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研究东特提斯区二叠三叠系事件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4.
国际地质合作计划(IGCP)第91号项目前寒武纪成矿作用,始于1974年、并于今午8月在莫斯科宣告结束。中国于1981年参加该项目活动,IGCP中国全国委员会任命长春地质学院张秋生教授为91项中国工作组负责人。  相似文献   

5.
<正> 今年2月,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在巴黎召开的第14届委员会议上,评审通过了8个新的项目,其中一项是“陆相白垩系对比”,全名是IGCP Project 245 Non-marine Cretaceous Correlation,缩写为NMCC,四年活动期限(1986—1989),我们俩人是项目的共同负责人。  相似文献   

6.
由IGCP217项目“元古地球化学”、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IGCP中国委员会发起,中国地科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筹办的“国际元古活动带地球化学和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8年  相似文献   

7.
由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吉林省地质学会、长春地质学院联合主办的国际性“矿床学术研讨会”于1989年11月13~15日在长春地质学院隆重举行。大会主席张贻侠教授致开幕词,刘连登副教授主持了会议,并致闭幕词。 研讨会的主题是:前寒式纪构造与矿床;超大型矿床有关问题和成矿模式的有关问  相似文献   

8.
1992—1993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科学部的财政预算减少了21%,这给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IGCP委员会和IGCP科学委员会与IGCP秘书处于1992年1—2月密切合作避免了IGCP计划经费的锐减。执行中的IGCP计划数量从1991年的59项减少到1992年~1993年的52项。而IGCP项目的资助强度并没有降低(1991年平均资助强度为5850美元,1992年的平均资助强度为6140美元)。下面是1992年批准开始实施的9项新的IGCP项目:  相似文献   

9.
<正> IGCP 328项目是一项新诞生的IGCP项目。研究课题是“古生代脊椎动物微体化石生物年代学和全球海相—非海相的对比”(Palaeozoic microvertebrate biochronology and global marine—nonmarine correlation)。这是一项全球性的合作项目,来自12个国家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该项工作。项目由4国(澳大利亚、中国、法国和苏联)6人(含王念忠、王世涛)联合发起申请,1991年3月被批准,年时间完成。重点在于利用脊椎动物微体化石建立古生代全球生物带,对古生代的各个脊椎动物组合制作详细的对比表,特别是确立有效的脊椎动物微体化石的带化石。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2月11~15日,由IGCP479(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rrelation Program 479)主办的与镁铁一超镁铁质岩有关的岩浆矿床成矿体系研究新进展会议在香港大学召开。IGCP479主要研究21世纪铂族元素可持续应用与发展——应对机遇与挑战等问题。作为该项目在亚洲地区首次举办的会议,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国及世界与镁铁一超镁铁质岩有关的岩浆矿床成矿体系研究的新思路及新方法,为IGCP479项目所研究的关键性科学问题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袁道先 《中国岩溶》2009,28(2):I0007-I0010
1990年至今,笔者带领的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研究群体连续成功申请与实施了与岩溶有关的IGCP299、IGCP379、IGCP448和IGCP513四个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为国际岩溶学术界同行提供了一起学习、工作机会,进而共同解决岩溶形成、碳循环、岩溶生态、水资源等领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0月10~13日,《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在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宫隆重举行。大会由IGCP中国全国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91项中国工作组主办。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芬兰、英国、法国、伊朗、印度、美国、苏联和中国的190名正式代表参加了讨论会。  相似文献   

13.
由IGCP国际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91项中国工作组联合主办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0~13日在长春市地质宫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英国、法国、芬兰、印度、伊朗、美国、苏联和中国十三个国家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00余篇,58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其主要内容为:  相似文献   

14.
地洼(活化)构造及其成矿的重要性引起国际上的重视,并支持开展更广泛深入的研究。1990年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理事会决定成立地洼研究组,推选陈国达教授担任该组主席。1993年2月国际地质工作协调执委会第20次会议,批准由蒙中俄三国合作开展IGCP第361号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5.
陈中强,男,1968年5月生于湖北大冶,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博士,曾任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副教授,目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际地学研究计划IGCP⁃572和IGCP⁃630项目主席、国际三叠系地层分会主席、国际石炭系地层分会选举投票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学会副秘书长、全国生物沉积学发展战略专家组组长,起草全国沉积学发展战略纲要白皮书(中、英文版)中生物沉积学章节,应邀参与2020年版《国际地质年代表》撰写工作。  相似文献   

16.
陈印  滕雪明 《中国地质》2019,46(2):442-442
2019 年3月,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委员会公布了9个新获批准的IGCP项目。其中,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金若时教授级高工为首席科学家的“砂岩型铀矿表生流体成矿作用”项目(Supergene Fluid Ore-forming Process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编号IGCP675)获得批准。  相似文献   

17.
自1991年开始,又有10项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项目经批准开施实施。这些项目是: IGCP301项:南美古基因形成的对比 申请人:N.Malumian(阿根廷),S.Benitez(厄瓜多尔) 本项目的目标是对南美、特别是南美大陆西侧区域古基因的形成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对比,  相似文献   

18.
由我国学者沙金庚研究员担任首席负责人的国际对比计划IGCP506项目“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全球对比与重大地质事件”获得国际地科联和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科技执行局全会批准并于2005年正式启动。为了更好地组织我国学者参与实施此项工作,该项目组借在江苏常州举行中国古生物学会学术年会之际,于2005年4月25日召开了IGCP506项目中国工作组及项目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IGCP220项目第2、4组联合会议是有关花岗岩与锡、钨成矿作用及资源评价对比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6月29日到7月3日期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国立大学内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苏联、日本、西德、芬兰、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新西兰、瑞士及东道主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85位地质学家出席了这次会议.我们有色总公司参加会议代  相似文献   

20.
由长春地质学院、吉林省弛质学会和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联合召开的国际性金矿地质学术研讨会期间,于5月17日晚7点—9点30分,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召开工作会议,成员单位的14名代表,特邀中(4人)、外(2人)共6名代表参加这次工作会议。会议由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负责人张贻侠教授和沈保丰研究员主持。会议就247项中国工作组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今后两年工作的计划和编写总结报告等有关事宜进行了有益的讨论,并作出了相应的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