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针对煤矿采空区的地震安全及矿区地下结构抗震研究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地下结构的地震动力灾变与防控的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从煤矿采空区灾害的特征与形成原因、煤矿采空区动力灾害研究的紧迫性与严峻性、地下结构抗震研究领域的已有优秀研究成果以及煤矿采空区地震动力灾变研究的不足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在分析地下结构抗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煤矿采动区地震动力灾变与安全防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系统凝练了地震作用下煤矿采空区及地下结构的地震损伤力学机制与灾变控制的核心学术问题,初步揭示了煤矿采空区的地震动力响应、煤矿地下结构的地震破坏模式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为煤矿采空区的地震动力稳定性及煤矿采空区地下结构的地震灾变防控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大尺度的地震监测台网数据结合鹤岗小区域的矿山地震监测台网监测数据为证据,通过数据统计的规律来找出天然地震和矿震活动之间的关系,找出地震活动与煤矿瓦斯异常涌出的相关性研究。经过分析可知天然地震与矿震、煤矿瓦斯爆炸之间存在某些关联,即地震波的传播会导致煤矿瓦斯的异常涌出,这是矿山安全生产的最大威胁之一。探讨了天然地震、矿震及煤矿瓦斯异常涌出的相关性,为矿山的安全开采提供预警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水口山鸭公塘矿区1966~1968年共发生有感微震590次。这群地震具有震源极浅(绝大多数地震,h≤300米)、震级极低(M_L≤0.2级)、时空强分布与矿山疏干排水关系极为密切等特点。它们是矿区地下原处于动态平衡的块体,在抽水的影响下突然运动的结果,属抽水诱发地震。发生这类地震的矿区必须具备老构造面发育、被分割的块体有较多的应变能;抽水时能形成较大的降落漏斗和有允许块体运动的空间等。根据上面提出的三个条件,可以对类似金属矿山疏干排水是否能诱发地震及未来地震危险性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4.
在贵昆铁路经过的贵州化处煤矿矿区附近,自1981年10月至1982年4月初,持续发生了1000余次小地震,烈度偏高,造成破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视。为此,国家地震局组织了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西南地震工作协作区办公室、云南省地震局和四川省地震局协同贵州省地震局进行现场考察和监测。总计有36人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矿山地震与瓦斯突出等煤矿灾害及成因, 并通过若干煤矿瓦斯突出和矿山地震的同震现象,论述了这些灾害在动力过程中的内在关系.这些震例表明,在高瓦斯煤矿, 矿山地震与瓦斯突出存在密切的相关.认为较大矿震伴随瓦斯的低值延时响应可能是瓦斯突出的预警信号.从矿震定位、震源机制、矿震成因、瓦斯突出条件等分析了矿震与瓦斯突出相关的机理. 进一步介绍了瓦斯流体对矿震的触发作用,尤其超临界流体的特殊性质在矿震发生中的重要作用.依据矿震与构造地震在机制方面的相似性, 讨论了上述结果在震源物理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煤矿诱发地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和平 《华南地震》1998,18(4):83-87
综合分析了煤矿诱发地震的特征、震害、震区地震地质条件、诱震环境条件、成因类型以及成因机制。煤矿矿震是在地壳深部原始高值应力的作用下,由于煤系地层对外力的脆弱性,活动构造牵动的活化及煤矿采掘附加应力等内外因子的协调作用,引起地质构造薄弱面的瞬间激烈运动,或构造塌陷释放应力、应变能的地震效应。  相似文献   

7.
矿山地震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就采矿引起的诱发地震活动,即矿山地震的国际研究动态进行评述.重点介绍矿山地震的命名、早期观测与研究、几个主要矿震国家的情况、矿震的分类、矿震的震源机制、矿震震源参数与定标率等问题.还就利用矿山作为天然地震的预报实验场和作为地震技术的推广市场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关于抚顺矿震活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1988年以来抚顺矿震资料,用李治平等人建立的矿山地震能量冈贝尔Ⅰ型极值分布模型,并结合其它地震活动性分析方法,对抚顺矿震活动危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近几年矿震活动水平急剧增强与矿区断裂构造活动无关,主要是由于煤矿采掘所致;今后一定时期内,如果采矿条件不变,矿震活动频次和强度可能仍分别按约33.3次/年和0.08级/年自然增长速度增长;未来几年内矿震的最大强度为Ml4.0左右(概率为0.58-0.72)。  相似文献   

9.
一、事实教育了我们 我们地震台位于大同市西北上皇庄,在北东向口泉断裂带上。在我们台西偏南8—40公里范围内,是我国重要产煤基地之一─—大同煤矿采煤区。从1970年我们建台以来,矿区经常发生顶板塌陷,被我们微震仪记录下来。开始,由于我们是初搞地震工作,对记录图上的塌陷波形认识不了,常常错误地认为是小地震和爆破。直到1972年3月28日,在大同以西云岗公社校尉屯一带发生一次有感地震,引起国家地震局的重视,当即组织了几个单位,经过实地宏观调查后,才明确认识到,不是天然地震,而是煤矿采煤区的塌陷地震。这次塌陷给煤矿造成了危害,教育了我们。之后,大同市、矿务局的党政领导,工人同志们向我们提出希望,如何利用微震仪监视矿区的顶板塌陷,并能有效地作出予报?这样,我们在思想上提高了一步,认识到我们大同地震台,不但对天然地震要监视予报,而且对煤矿塌陷地震也要监视予报,只有把两方面监视予报工作都做好,才是真正为工农兵站好岗、放好哨、服好务。  相似文献   

10.
广西大厂矿区地震台网技术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属矿区开采活动所引起的地质体强度弱化,并产生矿震灾害已引起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介绍了全国首个金属矿区地震台网技术系统设计指导思想、台网布局及主要技术指标,以及提出建设矿山地震台网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人类的工程活动引起地壳表层岩体失稳而产生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如水库地震、抽液-注水地震、矿山地震等。一般来说,这种地震的震源很浅,烈度偏高,而且又多集中发生在重大工程设施和工矿企业地区,常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诱发地震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目前以积累典型震侧,现场考察及观测研究为主,而对诱发地震对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章概要地介绍了水库地震、抽液-注液地震及矿山地震的危害及其可能的形成原因,进而论述了应付这些诱发地震的各项对策。  相似文献   

12.
恩口、斗立山、桥头河是湘中地区三个毗连的含煤盆地,总面积300平方公里,是一个中间低,四周高,呈北东——南西向延伸的汇水盆地。区内旱季降雨量345—650毫米,雨季为750~1980毫米,年降两量在1023—1475毫米之间。地表水系发育迳流较强,壶天河流量0.008—51.67米~3/秒,小碧河为0—64.77米~3/秒,湄水平均流量为1.2—1460米~3/秒。地表迳流通过岩溶通道及渗透与矿区地下水发生连系。矿区历史上无地震,但随着煤矿开采向深层发展、采空区的不断扩大,自1973年以后每年都发生小震,据不完全统计1974年至1886年4月已发生Ms0.5~2.2级地震26次(表1)。地震的频度和强度均有增高增强之势。这些地震震级虽不高,但因震源浅,并伴有地表塌陷,故当地群众感震强,造成局部地表破坏和房屋开裂,威协矿山安全,影响群众情绪。因此,深入研究该区地震的活动特点,探讨其成因,对确保矿山的安全和探索地震活动规律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断层区域地震动的分布特征对断层附近工业矿区及矿区内工业建筑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甘肃省华亭地区及其附近区域展开研究,分析历史地震、地震构造及小震活动等,结合中国大陆地区中—长期危险性研究给出的大震危险区判定成果,预测了设定地震发生时近断层地震动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当六盘山南段断层发生M7地震时,潜在破坏性地震动的影响范围集中在震中及断层附近区域,沿断层走向展布。峰值加速度的范围约为0~1 500 cm/s2,其中华亭地区峰值加速度约为100 cm/s2,华亭地区东侧的宁县南煤矿和宁县中煤矿的峰值加速度约为50 cm/s2。  相似文献   

14.
广东富湾银矿床是国内银矿储量最大的矿床。为保障矿区的安全生产,降低金属矿开采诱发地震的风险,对矿区地震地质环境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矿区位于丘陵地貌区,四周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所围绕。矿区处于由上三叠统小坪组地层构成的向斜之中,灰黑色薄层状含炭质泥岩、炭质页岩及煤层等软弱层发育。矿区内走向NNE-NE向和NWW向的断裂构造发育,钻孔揭示到的断裂物质组成以硅化岩、硅化角砾岩、胶结紧密的构造角砾岩等为主要特征,遥感卫星影像与地形地貌并没显示出断裂自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迹象。在现今构造挤压应力场作用下,矿区范围走向NWW的断裂F6、F7容易发生走滑,而NE-NNE向的断裂F3、F4、F5则相对处于受挤压的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矿区25 km范围地震活动性相对较弱。在日后矿山开采过程中,应注意断裂构造复活、矿体应力变化、软弱围岩或地质弱面等矿震诱发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矿区震动能诱发多种灾害,以瓦斯突出尤为严重。以鹤岗矿区为研究对象,统计了历年来鹤岗地区地震及矿震活动规模,分析了以往典型的矿震引起的瓦斯灾害事例,总结了矿震作用下瓦斯灾害的机理,基于统计数据,提出了矿震瓦斯灾害预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初步研究表明:震动事件与煤矿灾害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呈现震动在前、灾害在后、时间间隔数分钟至数日不等的“先震后灾”的特点,基于此,通过建立矿震监测台网,给出了震动诱发煤矿瓦斯灾害预警可行性,并提出了震动引起瓦斯灾害预警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矿区塌方地质构造的分析表明,矿井塌方地震与矿区的局部地质构造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山东陶压煤矿塌方地震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在较大的塌方地震发生之前,有以下异常出现:小塌方地震次数增多,∑N——t曲线、∑E~(1/2)—t曲线、∑L—t曲线及N_o—∑△t曲线急剧变化。这些异常变化一般出现在较大塌方地震前12——70天。依此有可能对较大塌方地震做出预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971年以来发生在北票台吉矿区及其附近地区的矿震,在时、空、强上的分布特点和规律做了分析研究.认为矿震除与矿山的地质构造、煤矿的开采等诱发因素有关外,还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矿震是危害矿山安全生产的严重灾害,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研究探索中发现,应用断裂力学知识和地震科学知识以及矿山形变测量资料,有可能对矿山地震作出某种预报。  相似文献   

19.
矿山地震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矿山地震属于诱发地震。本文介绍了矿山地震的观测与研究概况、矿山地震的分类、矿山地震的震源机制和矿山地震研究的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土—结构相互作用对煤矿采动损伤建筑地震动力破坏的影响,基于损伤力学和能量耗散理论,研究采动区土—基础—上部结构的协同作用,通过建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煤矿采动损伤建筑的动力学方程,重点分析了煤矿采动损害影响下的建筑物地震动力灾变演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土—结构的相互作用对煤矿采动建筑的地震动力响应影响较大,不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是偏于安全的;煤矿采动作用明显改变了建筑物的结构动力特性,建筑结构的薄弱层位置改变明显、塑性铰和层损伤分布规律发生改变,严重降低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对于煤矿采动区建筑应当开展安全损伤评估工作,以保证矿区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