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分类,分区与编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认为,旅游地质资源是指那些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和地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旅游地质资源具有空间定位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科学性等主要特点。作者提出以旅游地质资源的旅游价值为基础,以其地质特点为依据,将我国的旅游地质资源划分为35类;以控制旅游地质资源区域分布规律的自然地质地理条件为依据,对全国进行了探索性的旅游地质资源分区,将全国分为4个旅游地质资源区和11个旅游地质资源亚区。  相似文献   

2.
旅游地质资源环境是地理环境的一部分,但是它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归纳它的特点、规律,分析它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本文在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环境的基础上,尝试总结了旅游地质资源环境的几个特点,并以此为指导,提出了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世瑜 《云南地质》2008,27(4):391-407
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旅游地质产业化形成旅游地质资源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旅游地质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旅游地质研究的目的和归宿。前人未触及,探索性极强。本文根据旅游地质学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探讨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旅游地质产业化理念与途径;从云南旅游地质开发特点、旅游产业构建实践,探讨云南旅游地质资源化、旅游地质产业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河南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成功运行的原因;根据晋城市的旅游地质资源分布情况,提出了开发旅游地质资源建议。  相似文献   

5.
奥布公路沿线拥有丰富的旅游地质资源,本文以野外踏勘与资料调研为基础,将研究区旅游地质资源分为2类4个基本类型15种,总体上呈现以盖孜河谷及两侧湿地为主线,以盖孜为节点,分成两个特色区的特点。结合地质背景与资源组合情况对研究区旅游地质资源的成因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查清山西省阳泉地区旅游地质资源分布状况,方便当地政府掌握区内旅游地质资源现状,为地质公园开发、保护与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原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于2018年开展了“山西省阳泉地区旅游地质资源调查”项目,基于三维可视化遥感影像,采用目视解译方法,并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和野外调查数据,获取了阳泉旅游地质资源分布信息。在阳泉中东部圈定了一条呈月牙形的旅游地质资源密集分布带,该分布带西起盂县藏山,向南东过平定玉皇洞,终至平定县娘子关,分布在碳酸盐岩区,集山地地貌景观、岩溶地貌景观和泉域地貌景观于一体,是我国北方地区规模较大、较为典型的碳酸盐岩地貌、岩溶地貌和泉域地貌出露区,在区域上连片分布,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建议在“藏山旅游区—岩溶地貌景区—娘子关旅游区”范围申请建立北方碳酸盐岩景观多成因类型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查清山东省旅游地质资源分布状况,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于2012—2017年开展了“山东省旅游地质资源遥感调查与评价”项目。基于三维可视化遥感影像,采用目视解译方法,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和野外调查数据,获取了全省旅游地质资源分布信息,建立了数据库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通过综合评价,圈定出一批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地质资源。对具有开发潜力的主要旅游地质资源进行了概述和展望,选出五莲县五莲山—九仙山、邹城市峄山和临朐县沂山为具有升级潜力的3个省级地质公园,评价青岛市崂山景区、黄岛区大珠山—灵山岛景区具有成为国家级地质公园的潜力,建议济南市七星台、莱芜市九龙山、邹平市印台山等景区地质遗迹申报省级地质公园。项目成果进一步拓宽了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为各级政府全面掌握山东省旅游地质资源分布状况,提升地质公园级别,寻找开发新的地质公园和制定保护与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胡蔷 《贵州地质》2009,26(3):228-230,240
本文扼要地从岩溶地质景观、变质岩地质景观、古生物群遗迹、地热等方面论述了贵州旅游地质资源,并探讨了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贵州旅游地质资源,以期达到发展贵州旅游经济,服务于贵州旅游业。  相似文献   

9.
滇中林柱状旅游地质景观赏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世瑜 《云南地质》2008,27(1):62-73
滇中林柱状旅游地质景观是造型奇异、极具旅游吸引力的高品级旅游景观,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滇中林柱状旅游地质景观已开发成旅游胜地,是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的范例。从旅游角度探讨林柱状旅游地质景观的赏析,以期进一步开展旅游地质景观的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0.
登封市地处河南省中部嵩山地区,旅游地质资源丰富,以地质景观为特征的风景名胜分布甚广。由于矿业开发、人类生活、工程施工等会对自然环境和地质景观产生破坏作用,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加强旅游地质资源的保护和立法工作,制定规划,划定保护区,加强对矿山企业及其它工程施工活动的监督,合理开发利用旅游地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太行山嶂石岩地貌与云台山地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行山中南段地区旅游地质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河北嶂石岩国家级地质公园和河南云台山世界级地质公园旅游地质地貌特征最具特色,分别代表了本区砂岩和碳酸盐岩独特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2.
郭建强  杨俊义 《地质通报》2001,20(3):322-327
在15万生态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查清了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地质资源本底,极大地提高了景观的科技含量,并对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分区,划分出6个基本类型27种及10个旅游小景区,新增5条生态旅游线,此外,还扼要叙述了九寨沟旅游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位于三江并流核心区域,是高山峡谷地貌的代表性地区,其拥有的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但由于地形限制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发展较为落后。针对高山峡谷地区地形垂直变化大,景观类型复杂多样难以直接识别的特点,对传统旅游地质资源调查方法进行了改进。遵循“景观区划与筛选—资料准备与分析—野外核查-综合再分析”的思维顺向延展过程,即首先根据成景规律对调查区进行景观区划,通过地形图和叠加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筛选确定重要地质遗迹,有目的地开展资料系统收集和分析准备,在不同区带确定景观代表性路线进行工作部署和开展野外调查(核查)。该方法适用于缺乏旅游地质资源调查资料、未经开发的地区,强调前期旅游地区划、综合多种数据分析结果后的旅游地质资源筛选、路线规划过程,具有精准调查、全面发掘、成果转化率高的优势。通过该方法,对“三江并流”核心区——贡山进行了高山峡谷地区旅游地质景观详细调查,快速查明了贡山县域内旅游地质景观97处,查清了区内的旅游地质景观类型和清单,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区的旅游地质资源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冰  王守沛 《安徽地质》2013,23(1):68-70
旅游地质资源是一种具有旅游价值的以地质内容为主的自然景观及一部分与地质有关的人文景观。淮南市旅游地质资源和特点是: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具有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5.
九寨沟旅游地质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5万生态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查清了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地质资源本底,极大地提高了景观的科技含量,并对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分区,划分出6个基本类型27种及10个旅游小景区,新增5条生态旅游线,此外,还扼要叙述了九寨沟旅游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连云港市位于我国沿海脐部,地处黄海之滨,陇海铁路东端,是东渡日本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陇海铁路沿线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连云港市古为海州,历史悠久,素以“东海名郡”著称。这里文物古迹众多,自然风光优美,地质条件优越,旅游地质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事业,大有可为。一、旅游地质资源形成条件云台山和锦屏山形成于太古代,已有20多亿年的历史。当时本区处于下降阶段的地槽边缘,在深海的环境下,接受了巨厚层的泥质沉积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这些沉积物在高  相似文献   

17.
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景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世瑜 《云南地质》2008,27(2):125-135
强烈新构造运动造就宏伟、稀罕、绚丽的三江并流带地质奇观,蕴育丰富、珍稀的旅游地质资源。本文就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类型、景观单元及其等级、景观系列、景观结构、展布特征及区划、特色进行剖析,推荐观赏三江并流旅游地质景观的特色景观组合及精品线路。  相似文献   

18.
月照旅游地质文化村内地质遗迹景观资源总体可概括为地质剖面、地貌景观、地质构造、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等5大类,它们以石炭系潮坪相、二叠系浅海相碳酸盐岩为物质基础,以月照峰丛、月照河谷、神雕峰峡谷、三岔河峡谷等喀斯特景观为主体,集中分布在椭圆状的区域内,共同构成一个以峰丛、峡谷、绝壁、溶洞、穿洞为核心的旅游地质资源富集单元,其形态雄伟壮丽、景色珍稀优美。在对旅游地质文化村地质遗迹特征及区域地质地理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创建旅游地质文化村的地学意义及地质遗迹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庐山为全国名胜旅游区。本文阐述了区内旅游地质资源以及风影名胜进一步开发利用的远景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区域性的专门旅游地质普查工作在我省还属首次。通过对贵阳市二千四百平方公里面积内的旅游地质普查工作的总结,同时对我们目前尚在进行中的全省性旅游资源调查的探讨,笔者认为:虽然旅游地质工作与其它地质工作一样在一些基础地质理论与基本工作方法上仍保持一定的一致性。然而,旅游地质工作毕竟是直接服务于旅游业而展开的一项地质工作,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也应有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法和理论基础,这个理论基础便是“旅游地质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