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对我台天体物理研究室 1992 - 2 0 0 1年期间科学论文产出情况进行了定量统计和分析 ,对已发表的论文总数、国内外SCI论文数、学报及台刊 (包括会议集等 )文章、青年作者论文数及论文引用情况的变化 ,分类归纳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该研究室科学论文产出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 ,并已形成了一支以青年天文工作者为主的天体物理基础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5-2000年《天体物理学报》上353篇论所引用的献数量。引类型,引发表年代和引半衰期及衰减系数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某些科技期刊的论引统计情况进行了比较讨论。阐述了天科研人员利用科技献的现状,特点和规律,对天科技献服务工作的改进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量观测数据及次生数据的高效存储与检索,天文大数据的快速及时处理,加速天文学研究的科学产出等问题,已成为天文观测和天文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天文大数据的高效分析和处理,帮助天文学家重新审视和了解宇宙。虚拟天文台的出现为全球范围内研究资源的无缝透明连接提供了协议、标准,以协议为基础规范了天文数据的发布与检索方式。以国内外现有的观测设备为基础,综述目前主流天文机构的数据发布与检索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一代中国频谱射电日像仪(Chinese Spectral Radio Heliograph,CSRH)原始观测数据采用自定义格式,在进行后续处理与共享使用时必须转换相应的格式.在分析FITS-IDI(FITS Interferometry Data Interchange)格式的基础上,结合CSRH的实际观测模式与数据产出方式,定义与设计了符合项目情况的FITS-IDI格式及字段,并对FITS-IDI文件中若干字段的值如何获取、计算进行了深入讨论.根据定义生成的FITS-IDI文件已成功导入CASA软件,并可以进行后续处理.经过对CASA测量集文件的核实,证明了数据生成的正确性.本研究有效地推进了CSRH的建设工作,也对其他射电干涉阵数据存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有关激光测月技术的调研结果介绍了八十年代国际上新建的激光测月站和部分科学研究成果。提出本研究室开展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针对人卫激光测距中白天观测的高噪声环境,提出并实现了计算机屏幕显示观测数据,并直接对资料进行屏幕处理的软件。本介绍了它的设计思想,具有的功能和实际应用情况。本方法为资料的预处理提供了新的路径,它具有处理崩溃点ε达90%以上的极高噪声能力。本方法还可以应用在噪声数大的其它天观测等实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 ASO-S)于北京时间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扼要介绍ASO-S卫星提出的背景、卫星的研制历程、科学目标、载荷构成、任务总体以及卫星研制的组织架构, 并对卫星的运行和科学产出略作展望.  相似文献   

8.
鉴于分子天文学对研究银河系结构、恒星诞生和演化、宇宙化学及宇宙生命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不仅在这个领域的理论研究有迅速发展,而且积极进行着实测手段的建设.其中,用于谱线观测的射电频谱仪先后确定采用的数种技术方案,均已进行研制并已在实验室调测.然而因种种技术上的考虑,原来并没有打算采用国外已广泛使用的全数字化自相关射电频谱仪.  相似文献   

9.
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 FAST)已投入科学运行,其中脉冲星漂移扫描巡天采集数据量已达数PB,预计每年至少新增5 PB。现有的数据处理软件如PRESTO,SIGPROC等无法满足PB量级数据的快速处理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PRESTO的分布式并行计算方法,整合利用数据库技术和异地异构计算资源,构建了一套命名为Craber的计算加速系统,由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与国家天文台共同设计实现。启用Craber子网计算集群D中55个计算节点,应用澳大利亚帕克斯(Parkes)望远镜多波束巡天数据集和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漂移扫描数据验证了系统流程和搜索数据库。单个100 MB帕克斯巡天数据文件平均耗时36 s,单个128 MB 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巡天数据文件平均耗时22 s。该系统目前已实际参与数据处理并发现了数十颗脉冲星,有效帮助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加速数据处理和扩大新样本数量。  相似文献   

10.
VLBI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项英  张秀忠 《天文学进展》2003,21(3):185-194
阐述了VLBI设备的现状;在20世纪70、80年代建造起来的一些VLBI观测设备已较陈旧,部分技术已经过时。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研究的更高目标,发展VLBI新技术是一项重要任务;给出了VLBI各方面新技术的进展情况;新科学项目的实施是新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所以同时也介绍了VLBI的一些新科学计划的最新情况。  相似文献   

11.
COSMIC计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获得足够多的地面掩星点资料,用于全球和局部天气预报和大气研究,1997年中国台湾地区和美国联合制定了耗资1亿美元的COSMIC(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Ionosphere and Climate)计划。COSMIC是气象、电离层和气候星座观测系统,它包括卫星、地面数据接受和卫星控制站、数据分析中心和数字通讯网络,计划于2005年开始实施。介绍了COSMIC计划产出的历史背景、科学任务及其整个系统的组成,并针对COSMIC和其它LEO(低地球轨道)星座计划,提出了我们应做和正在做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白金明  金文敬 《天文学报》1994,35(4):424-433
本文推导了激光测月资料归算中测距对地月系轨道根数的偏导数,并对所得偏导数进行了精度估计,利用这些偏导数和1988年至1992年全球激光测月资料解算了日月轨道根数,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雷达对火星次表层的探测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火星地貌及表面物质成分的研究表明火星上曾经存在地表水,而目前已探测到的火星上的水广泛存在于极区冰盖和次表层中。近十二年来,欧洲火星快车上搭载的火星次表层和电离层探测先进雷达和美国的火星勘测轨道器上搭载的浅表雷达已经开展了对火星次表层的探测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成果。火星次表层记录着火星形成与演化的重要历史信息。对火星次表层的探测和研究,可以为了解火星的物理特性和构造组成,探寻火星生命,研究火星的地质演化历史提供科学依据。综述目前利用雷达对火星次表层进行的探测和研究,介绍了雷达探测的原理与方法,总结了已取得的科学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火星探测雷达。  相似文献   

14.
卫星电视授时系统及精度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建成短波、长波授时台,进行毫秒级、微秒级的时间服务.随着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上述方法已不能满足国家及国际交流的需要.本文提出卫星电视授时系统,同步卫星定位精度小于110m,卫星授时精度为亚微秒。两原子钟利用卫星进行时刻同步,其精度与两原子钟的距离有关,相距3千多公里的两钟同步精度小于35ns,相距数百公里的两原子钟同步精度小于20ns  相似文献   

15.
钡星系统轨道根数分布及丰度的Monte-Carlo模拟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星风质量吸积的角动量守恒模型,用Monte—Carlo方法研究了普通红巨星双星系统和钡星的轨道根数的变化规律,由于钡星系统是由普通红巨星双星系统演化而来,因此钡星系统的轨道偏心率及周期的分布显示了经过质量吸积后双星系统的最终轨道特征。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星风吸积过程的进行,在星风质量损失阶段系统轨道半长轴将增大,导致轨道周期增大,而偏心率变化不大,由此可以解释普通红巨星双星系统和钡星系统的轨道根数的分布规律和变化情况以及钡星重元素丰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分析表明,卫星轨道偏差对预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M和Ω这两个轨道根数上。本给出了M、Ω的修正公式,并结合LAGEOS测距数据,对卫星的短期预报进行修正,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用自回归谱的Marplc算法,对1990年发表的IERS新UT1-UTC序列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与理论值非常接近的潮汐短周期项Mf、Mm波的谱峰及财年项、半年项的谱峰,还用最小二乘法对它们进行了振幅估计,并解算了Love数K值,结果为KMf=0.305±0.040,KMm=0.303±0.062。  相似文献   

18.
小型激光天文动力学空间计划概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小型激光天文动力学空间计划是:使用在太阳轨道上天拖曳航天器和地面站以激光干涉和脉冲测距的方法,精确地探讨天文动力学,检测相对论与时空基本定律,改进探测引力波的灵敏度以及更准确地测定太阳,行星和小行星的参数。1969年开始的月球激光(反射)测距,对地球物理,参考坐标的选定,相对论的检验均有重要的贡献。30年来,激光技术的长足进步,使现在正是适合于开始进行研究空间有源(主动)测距和光波空间通讯的时候。激光正是适合于开始进行研究空间有源(主动)测跑和光波空间通讯的时候。激光天文动力学的兴起是必然的趋势,其精确度将比现在提高3到6个数量级,将是天文动力学革命性的发展。小型激光天文动力学空间计划可以起到带头作用。它的关键技术有三,即:弱光锁相,极精确无拖曳航天和高衰减日冕仪。弱光锁相已有长足的进步。对高衰减日冕仪的研究,也有初步的方案。LISA空间计划将于2006年8月发射SMART-2,研究测试极精确地拖曳航天。小型激光天文动力学空间计划的关键技术已日趋成熟。在第一届国际激光天文动力学研讨会(2001,9.13-23)中介绍了各相关学科背景及前沿研究,讨论了激光天文动力学空间计划科学目标及相关技术,并召开了两次小型激光天文动力学空间计划预研究筹备会,建立了和欧洲的合作关系。会后着手进行此项对基础物理,太阳系探索及引力波天文学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空间计划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月球激光测距的新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球激光测距是国内外所瞩目的宏伟目标,代表着单光子探测技术的高峰。本论文的目的是探索提高激光测月回波光子数的新方法,进而增加激光测月成功的几率。其思路是源于一个新的想法:在激光测月过程中引入大气波前倾斜量实时补偿的技术。首先介绍激光测月的现状和其难度所在:回波光子数太少,基本上属于亚光子探测范畴。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本文对影响激光测月回波光子数的因素逐一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应该把激光束截面能量分布和大气湍流效应包括进去。为此分析讨论了大气湍流和大气中光场的基本统计性质、激光束在大气中传输时所受大气湍流的影响以及大气湍流对激光测距的影响,得出大气湍流特别对激光测月有着明显影响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激光测距方程进行了修正,使其应用到激光测月时更符合真实的情况,从而指导补偿的进行。涉及到在激光测月中对受大气湍流而畸变的激光束进行补偿,本文抓住重点,通过分析看出对大气倾斜量的实时补偿是提高激光测月回波光子数的重要因素。结合激光测月以及云南天文台现有测距系统的实际情况,本文独创性地提出利用激光测月目标近旁一定大小区域的扩展面源探测与计算大气倾斜量,然后对激光测月中的激光束进行大气倾斜量实时补偿的新技术方法。在分析比较各种从低对比度扩展源中计算大气倾斜量的算法后,本文认为采用绝对差分法最佳。最后是具体的激光测月的新技术方案,同时对此方法的理论与技术进行了分析讨论,推导出新技术方法的理论依据、补偿效果、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中基于QNX(Quick UNIX)操作系统的实时分布式数据库的研究情况。此项研制已通过2002年7月2日由LAMOST工程指挥部组织的北京、南京和合肥三地专家的评审,并得到好评。该数据库功能强、工具丰富、操作方便,在类UNIX操作系统下实现了Windows的界面风格,可以满足LAMOST控制系统数据在线(或离线)处理、存储、程序生成表格和图形等需要,也可推广应用到其它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