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牛汝辰 《测绘科学》2019,44(6):256-262
通过最早出现文献记载的“中国”“中华”“华夏”名称及其文献释读和各种含义的考证,探索蕴含几千年文明化石底蕴的国名、族名--“中国”“中华”“华夏”名称的由来和含义,进而更全面地解读中国文化的脉络和内涵。认为夏部族原是古老的黄帝族的后裔,到了鲧和禹的时期,在今嵩山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部族。夏有大而美好之意。认为“中国”有地理的中国之意,指“中央”“京师”“国中”“中原”;“中国”有民族的“中国”“华夏”之意;“中国”有文化的“中国”和“华夏”之意:即核心、权威、正统之意,具有睿智、高贵之意,具有中庸、适宜之意,具有光华、礼仪、文化、文明之意;“中国”有国号的“中国”之意,即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简称“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便成为人民当家做主新国家的名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在加快经济转型和科学发展的同时,全面推行“三引导”、“三约束”、“三跟踪”的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实现了保发展与保资源的“双促进”和“双丰收”。  相似文献   

3.
土地和资本,同为人类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要素。“地根”和“银根”,则被列为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两大利器。当“地根”和“银根”联手,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特殊威力?  相似文献   

4.
就“Geomatics”的中文译名,目前基本上倾向于两种,即“地理信息学”和“地球空间信息学”,本文根据作者的一些分析,提出把“Geomatics”译成“地相学。  相似文献   

5.
在统一的总体框架下建设“数字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我国正在兴起“数字省市”、“数字行业”、“数字工程”等建设工作,这些都是“数字中国”的组成部分。为了建设“数字中国”,这些数字化领域的建设必须在国家统一的地理空间基础框架下进行。从“数字地球”和“数字中国”的基本概念入手,叙述了地理空间基础框架中的地理空间基准和地理基础框架数据的内涵及其在建设“数字中国”中的作用,最后阐述了必须在统一的总体框架下建设“数字中国”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论"数字校园"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数字校园”作为“数字城市”的一个缩影,具有“数字城市”的基本特点和功能,其建设工作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介绍了“数字校园”系统的结构设计,并利用Visual C 和地理信息控件MapX实现了“数字校园”系统中的地理信息基本功能子系统。  相似文献   

7.
融入国家“超级工程”测量案例的“测量学”课程教学建设,聚焦国家“超级工程”背后的测绘科技力量,把国家“超级工程”中测量技术应用作为工程实例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超级工程”的实施离不开测量技术的精益求精支撑,领悟到测量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尖兵”指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测量学”课程的热情、动力和兴趣,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培养自主创新和工匠精神,培养“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品质的卓越工程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3年来,办理67000件审批服务事项,无一错办、漏办;3年来,一直保持全市行政办事服务中心“十佳优质服务窗口”、“共产党员示范岗”、“巾帼示范岗”等荣誉称号;连续41个月被评为月度服务先进窗口;连续3年评为“五星级优质服务窗口”和“零投诉、零扣分”,“标准化服务先进窗口”,按时办结率100%、随机测评满意率100%的“双零、双标、双百”和“三双型”服务窗口。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方案的提出,大家都开始关注“数字城市”的建设,“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或发展战略。“数字城市”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一个在未来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中随处可见,随处可用,无处不在的“系统”,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本文就“数字镇江”的建设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省大丰市国土资源局大中分局坚持以创建“土地执法模范镇”、“优秀国土所”、“人民满意基层服务单位”和“文明单位”为抓手,做到“守土有责、护土有方、动土有据、用土有益”,辖区内实现了零违法、零约谈、零问责“三零”目标,各项工作有特色,亮点多,被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表彰为“优秀国土资源所”,被盐城、大丰市政府授予“人民满意基层服务单位”,多次被盐城市国土资源局表彰为“先进国土所”、“执法模范乡镇”、“十佳国土所”,  相似文献   

11.
卜庆华 《地图》2008,(5):38-47
2008年4月23日,消失了50年之久的“铛铛车”(“铛铛”二字老北京的发音是“DiangDiang”)重现北京前门大街。“铛铛车”一时成为媒体的焦点和市民的谈资。20世纪早期,“铛铛车”是北京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因为这种车开起来时会发出有节奏的“铛铛”声,老百姓就亲切地称它是“铛铛车”。那时的北京街头,只要是繁华街区,就可以看到“铛铛车”庞大的身影,  相似文献   

12.
今年年初,辽宁地勘局为促进地勘经济持续发展,提出拓展域外市场、拓展服务领域新目标,并在新疆和云南成立两个办事处,并派驻人员,成为全局各地勘单位进入省外市场的“根据地”和“联络员”、拓展服务领域的“信息员”和“服务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安徽省国土资源系统始终将信访作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和百姓冷暖的“温度计”,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从百姓关心的每件小事做起,把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及时妥善解决了大量信访问题,使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呈现出信访秩序全面好转,信访事项办结率、停访息诉率、群众满意率的“一好转三提高”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4.
汉堡(Hamburg)是德国仅次于其首都柏林的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城市,已有1000多年的建城史.汉堡原名“汉梅”(Hamme),“汉梅”出自萨克森语,意思是“森林地带”或“林区”.808年至811年,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曼大帝(768-814年)为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在这里驻屯军队,构筑城堡,并给新建的城堡取名“汉马堡”.汉马堡原写作“Hammanburch”,后来变化为“Hammaburg”,最后演变为现在的词形“Hamburg”.Hamburg由词干“Ham-”和指地后缀“-burg”构成,其中“Ham-”由古名“Hamme”缩略而来,“-burg”是城堡、城市的意思,Hamburg就是“丛林中的城堡”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刘伉 《地图》2008,(1):130-132
“安南”一词,最初作为地区一政区名出现于中国载籍,是唐代初叶的事。公元679年(高宗调露元年),唐廷改交州部督府为安南都护府,和前此先后建置的安西、安东、安北等一系列都护府“成龙配套”,同为中国四裔边陲的军政长官及其辖区,“安南”一名自此始见。其中,“南”,是方位词,很好理解;“安”,有“安定”、“安泰”、“安谧”等多种吉祥含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浙江省嵊州市国土资源系统在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中,紧紧围绕建设“廉洁国土”、“法治国土”、“效能国土”和“数字国土”的总目标,按照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维护权益更加切实有效、服务社会更加全面优质的要求,以人为本,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7.
结合徐州市“数字国土”建设情况,介绍基于C/S和B/S模式的“数字国土”体系构建,并从土地资源管理和矿产资源管理两方面,探讨“数字国土”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效果,分析“数字国土”建设对国土资源管理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遥感和GIS的北京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与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特别是大城市湿地)的分布、生态服务功能及其管理与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关系密切.以北京市湿地为例,综合运用遥感、基础地理、野外实测和社会统计等多源数据,借鉴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概念框架,利用价值量评价方法,构建基于遥感与GIS的城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以行政区(县)为评价单元,应用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综合指数等方法对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构成要素进行综合建模分析;分别对北京湿地的“调节”、“供给”、“文化”和“支持”功能类别及其功能综合进行评价分析,得到北京湿地4个功能类别及其综合的湿地功能重要程度分级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北京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类型中,“调节”和“供给”功能最重要,“文化”功能次之,“支持”功能最弱;②就北京市各区县湿地综合功能的重要性等级而论,密云湿地为“最重要湿地”,房山、东城、西城、朝阳、延庆和怀柔的湿地为“重要湿地”,平谷、通州、海淀和门头沟的湿地为“比较重要湿地”,而大兴、昌平、顺义、石景山和丰台的湿地为“一般重要湿地”.  相似文献   

19.
今天是第十四届“世界水日”,也是第十九届“中国水周”第一天。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文化”。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土地 ”、“自然资源”、“国土资源”的概念内涵及用词选择 1.“土地”一词的广狭两种含义 “土地”一词的狭义内涵是指陆地空间,这是人们熟知的。例如经济学家在论述农业经济和房地产经济问题时,就是在狭义概念的意义上使用“土地”这一名词的。 但在古典经济学家那里,“土地”一词还有着代表广义概念的用法——“以大地为载体的全部自然资源的代称”。这一用法始于十七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