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能源地缘政治与能源权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宇  何则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3):524-540
围绕油气资源的权力博弈仍然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权力争夺,但不同时代的能源权力的属性有所不同,能源安全与能源战略内涵也有所不同。论文在系统梳理能源地缘政治基础上,提出了能源权力的概念,并从地缘政治格局、能源安全观、能源网络和全球能源治理4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研究认为:① 以能源分布、产销空间变化及其规律性总结是传统能源地缘政治研究的核心,油气资源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是能源权力产生的最直接因素。② 从石油危机时代到未来新能源时代,能源安全观的不同是影响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权力变化的重要因素。③ 能源的商品属性和地缘属性决定了能源贸易不仅是经济行为,其空间的流动与国际政治关系密切。生产与消费的分离使得油气二次分配过程中的贸易控制和通道控制对能源权力重构产生重要影响。④ 全球能源权力巨变和复杂错综的能源权力网络将引发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新秩序。权力的主体从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转变为全球能源网络中利益共同体,能源治理的主题从一国之利益走向了全球能源权力的再分配过程。展望未来,如何在理论上建构新时代的能源权力的理论体系,深化气候变化和新能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世界能源权力的演变、地理空间与权力的相互依赖关系、权力秩序的重构及其效应、全球能源治理机制及其治理模式等研究,对科学认知和研判世界能源形势与能源战略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能源地缘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性命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全球能源网络的互动逻辑与格局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宇 《地理学报》2022,77(2):295-314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油气时代向可再生能源时代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能源需求结构和能源利用形式的变化决定了中国与全球能源的互动逻辑发生了深刻转变。为更好理解中国与全球的能源互动过程,本文探讨了全球能源互动的基本理论认知,并借助复杂网络、投入产出分析等技术方法分析了中国与全球能源互动格局及其变化。研究发现中国与全球能源互动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从油气贸易到可再生能源贸易,从油气为主的投资到多元化能源品种的投资,从传统能源贸易到隐含能源贸易等方面,中国逐渐塑造了多元化的全球能源格局。主要结论为:① “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生产结构和巨大的油气需求,决定了保障海外油气供应是中国与全球能源互动最直接的逻辑,互动区域主要集中在油气富集的国家和地区。②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国与全球能源互动逻辑从单纯的油气贸易转变为涉及可再生能源相关产品的贸易,凭借制造业优势,互动范围从油气富集的国家和地区拓展到全球拥有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装机需求的国家,形成了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可再生能源贸易新格局。③ 中国的海外能源投资目标从有限数量的东道国扩展到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投资业务不仅局限在油气领域,也扩大到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及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④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在全球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部分能源隐含于全球生产网络和贸易网络中进行二次分配,中国与全球能源互动范围进一步拓展到与中国具有一般商品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全球“能源中枢”的功能。本文可为深刻认识中国与全球的能源互动关系,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参与全球能源经济治理提供理论视角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宇  夏四友  钱肖颖 《地理学报》2022,77(8):2050-2066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能源转型的地缘政治问题日益成为世界能源地理及政治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不同阶段的能源内涵、属性及地缘政治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在可再生能源时代,能源地缘政治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和综合化。本文对比了不同阶段能源的地缘政治特征,梳理了可再生能源地缘政治的研究历程。研究认为:全球能源转型将加剧地缘政治格局的重构,改变传统能源安全主导的地缘安全与冲突关系,改变不同国家在全球能源地缘政治中的角色,重塑传统油气时代所形成的国家能源关系,同时也将凸显新能源技术和关键稀缺材料对能源转型地缘政治的影响,并引发新的能源网络安全问题。研究发现虽然各学科的学者对能源转型的地缘政治进行了广泛关注,但是当前关于能源转型的地缘政治影响,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在理论框架、技术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仍存在发展和完善的空间。展望未来,能源转型的地缘政治研究亟待加强学科理论研究,推动能源转型地缘政治的科学计量研究转向,加强服务学科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重大决策的应用研究,探究能源转型对传统能源地缘政治重构的地理效应、能源转型地缘政治的作用机理和能源转型地缘政治对能源安全的影响。同时要紧密结合气候变化、“双碳”目标、全球能源治理等国际学术前沿来开展能源转型的地缘政治研究,以丰富世界能源地理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s revealed by employing cointegration theory, the index decomposition method, and a log-linear regression approach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Jilin Province, China. The results suggest: 1)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re interdetermined, whose relationship is positive and long-term.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highly depending on the energy in Jilin Province. 2)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ther unchanged factors,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 contributes to the energy saving, while tha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crease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3)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enhances the energy intensity, but the energy utility efficiency change lowers it. From the view of contribution to the energy consump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as more than that of the energy utility efficiency in 2000-2011. 4) In 2000-2011,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intensity change and hydroelectricity energy intensity change were related to all industrial structures' change,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bout structure of oil energy intensity change were more than those of coal energy intensity change; from the impact degree, agricultural proportion decreased exerted an positive and greater effect on lowering the energy intensity of comprehensive energy and hydroelectricity, and industrial one did on coal and natural gas. Some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as follows: the major way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s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by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and low energy consumption industrial sectors and to enhance the energy utility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s revealed by employing cointegration theory, the index decomposition method, and a log-linear regression approach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Jilin Province, China. The results suggest: 1)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re interdetermined, whose relationship is positive and long-term.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highly depending on the energy in Jilin Province. 2)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ther unchanged factors,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 contributes to the energy saving, while tha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crease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3)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enhances the energy intensity, but the energy utility efficiency change lowers it. From the view of contribution to the energy consump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as more than that of the energy utility efficiency in 2000-2011. 4) In 2000-2011,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intensity change and hydroelectricity energy intensity change were related to all industrial structures' change,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bout structure of oil energy intensity change were more than those of coal energy intensity change; from the impact degree, agricultural proportion decreased exerted an positive and greater effect on lowering the energy intensity of comprehensive energy and hydroelectricity, and industrial one did on coal and natural gas. Some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as follows: the major way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s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by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and low energy consumption industrial sectors and to enhance the energy utility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的地缘政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文涛  刘燕华  于宏源 《地理学报》2014,69(9):1259-1267
当前,气候变化问题已经远远超出科学研究的范畴,它影响到经济运行模式,乃至于利益格局和地缘关系,并成为国际关系中的焦点。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在国际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世界地缘格局重组关键期,应对气候变化也是中国发展阶段的内在需求。随着气候变化对各国国内竞争力,以及重要地缘战略地区影响加大,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关系,气候变化时代的地缘政治逐渐影响到各国战略和外交。本文围绕利益和博弈来阐述气候变化带来的地缘政治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国际气候谈判中,权衡利益,处理好复杂的大国关系;加强风险研判,积极与美国和欧盟开展能源、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依托“一带一路”,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并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在“南南合作”方面,创新机制,大幅增加投入力度。最后,提出地理学界在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方面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ABSTRACT. Most of us have not known—or cared—where our electricity comes from. Our attitude is changing, however, as we turn toward wind energy, now the fastest‐growing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 in the world. Because we cannot extract and transport the raw energy of the wind, reaping its many environmental benefits requires that we cope with the landscape presence of its development wherever it occurs. Sometimes this interferes with the value of open space, and sometimes it may be close to subdivisions. It is the immobility and very visibility of wind power that makes its presence unavoidable. In that regard it cannot be hidden underground, stored in tanks, or moved by trains. It is an energy resource that reminds us that our electricity comes from somewhere. The more we wish to tap the power of the wind, the less we will be able to avoid the responsibilities that our demand for energy brings. This necessary bargain, first evident near Palm Springs, California, is now being experienced wherever wind power is being developed.  相似文献   

8.
中国能源保障基本形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国家能源保障目标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能源供应的稳定性,指满足国家人口发展正常需 求的能源供应保障的稳定程度;第二,能源使用的安全性,指能源消费及使用不应对人类自身的 生存与发展环境构成任何威胁。本文从影响能源保障的能源资源基础、生产与消费、运输、生产与 消费对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能源保障的基本形势, 总体来说中国目前能源保障重点集中 在能源供应保障层面上, 立足于自身的资源基础及生产与消费空间高度分离的特点建立起了庞 大的能源保障体系, 对能源使用安全尽管已经引起了高度的重视, 但是由于现实经济的压力和认 识上的不足实质性的措施还很少。未来我国应该立足能源保障基本形势, 从供应稳定性和使用安 全性出发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能源安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及其主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能源价格和温室气体减排双重驱动下,能源安全研究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加强能源安全理论、方法研究,对于把握能源安全关键要素,识别一国(区域)能源安全状态及演进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能源安全预警与响应机制的构筑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对国内外能源安全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结果表明:①国内能源安全定量研究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研究成果匮乏、缺乏共识;②国际上,能源安全研究方法大多基于能源安全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SWI)与Herfindahl-Hirschman 指数(HHI).其中,又以英国能源供应安全联合研究小组(JESS)、荷兰能源研究中心(ECN)、国际能源署(IEA)以及亚太能源研究中心(APERC)所开发的能源安全模型较具有代表性;③能源安全定量研究在时间尺度、空间尺度、评价内容及不确定性上均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0.
汪行  范中启 《干旱区地理》2017,40(3):700-704
从技术进步、能源结构两个方面,通过VAR模型探究了技术进步、能源结构与能源效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技术进步、能源结构与能源效率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及响应进行了15 期的详细刻画,揭示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冲击效应较大,能源效率受到能源结构的冲击效应较小。研究结果对中国制定碳减排、节能减排政策和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能源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能源消费和生产大国,能源安全成了21世纪中国资源持续开发的核心问题,能源安全主要由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能源使用的安全性两个部分组成。过去中国在影响能源安全的生产、运输、消费各环节及能源安全的法律保障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由于我国大规模工业化时间还很短,对能源安全这一复杂的系统研究不够,导致了对国家能源形势判断屡屡出现失误。中国能源安全正在经历从供应保障的稳定性为主向使用的安全性为主过程的转变,迫切需要重新思考中国能源安全问题,重点对国家能源安全的阶段性及特征、能源消费变化和环境破坏代价、能源保障空间组织、能源管理体制、能源价格、能源对外依存及代价、替代能源开发及风险等问题作全面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世界能源保障基本形势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能源保障主要由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能源使用的安全性两个部分组成。论文从影响能源保障的资源基础、能源生产与消费、能源贸易与运输、能源消费对环境的破坏等方面分析了世界能源保障的基本形势,世界能源保障还主要停留在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层面上,对使用安全性尽管在思想已经认识到,但是在行动上还远不尽人意,世界能源保障应该从目前主要追求供应稳定性向追求供应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的双重目标转变。由能源生产、消费、贸易与运输等组成的世界能源保障基本格局,随着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能源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正受到巨大的冲击并不断进行重组。  相似文献   

13.
世界能源地理研究进展及学科发展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杨宇  刘毅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5):818-830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能源环境,开展世界能源地理研究是经济地理学家的重要使命.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缺乏系统的地理学视角,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学、外交学、经济学等领域.相关学科涉及能源地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 个方面:① 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研究;② 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中国能源安全研究,包括能源供给、运输、储备等;③ 中国能源合作与能源外交研究.展望未来,应从3 个方面加强世界能源地理的研究:① 建立系统的研究框架,全面把握世界能源状态、格局及其演变规律;② 建立世界能源的动态数据库,加强模拟分析与可视化表达能力;③ 加强研究平台建设,培养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14.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of ablation season in 2005 were recorded by two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 on Keqicar Glacier, in the southwest Tianshan Mountains of China. One is operated on the glacier near the equilibrium line with an altitude of 4,265 m (Site A) and another is operated on the glacier ablation area with an altitude of 3,700 m (Site B). These data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surface energy balance (SEB) of Keqicar Glacier. Net radiation was directly measured, and turbulent heat flux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bulk aerodynamic approach, including stability correction. The ablation value of 0.68 m w.e. derived from four ablation stakes is in close correspondence to the modeled value of 0.71 m w.e.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net radiation accounts for 81.4% of the total energy with its value of 63.3 W/m2. The rest energy source is provided by the sensible heat flux with a value of 14.4 W/m2. Energy is consumed mainly by melting and evaporation, accounting for 69.5% and 29.7% of the total energy with their values of 54.0 and 23.0 W/m2, respectively. Radiative energy dominates energy exchanges at the glacier-atmosphere interface, governed by the variation in net shortwave radiation. Net short-wave radiation varies significantly due to the effects of cloudiness and the high albedo caused by solid precipitation. Wind speed influences the turbulent heat fluxes distinctively and sensible heat flux and latent heat flux are much larger in July with high wind speed.  相似文献   

15.
杨宇  任亚文 《地理研究》2023,42(1):1-16
全球能源治理是当前能源话语权塑造的重要形式,其本质是能源利益主体间围绕多元能源议题而构建的关系网络。在以往相关研究中,各能源组织的架构、功能、绩效以及所产生的复杂影响占据了主要内容,而对于全球能源治理的整体结构以及内部关系却未能有进一步探索。本研究认为,能源组织与实际贸易存在交互关系,将二者相结合来进一步呈现和解释全球能源治理架构是有必要的。基于此,本研究以2019年为时间节点,收集主要能源组织的属性数据与各国之间的石油和天然气贸易数据,将国家间在能源治理组织的常态化合作关系与实际发生的能源贸易关系作为分析基础;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全球能源治理网络,探析其基本结构以及出现的“边界重构”现象。研究发现:(1)能源组织网络与能源贸易网络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在两种网络对比中,美国与俄罗斯均占据主导地位。(2)中国已经成为能源贸易大国,但在全球能源组织合作中不具优势,与传统能源利益集团之间缺乏正式的治理合作。(3)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主要被划分为欧盟以及亚太-北美“社区”,其中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占据“核心”地位;而以单一能源输出为主导功能的出...  相似文献   

16.
能源环境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源充足和环境清洁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能源环境研究对 于中国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能源环境是不同种类能源在不同状态、利用方式和区域尺度下对环 境影响的形式、程度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可以用“能源环境立方体”分析框架中能源种类、生命 周期、区域尺度三个纬度来分析。目前能源环境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不同能源的环境影响研究、 化石燃料能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研究、农村能源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的影响研究等方面, 还与能源 经济、能源技术、能源政策等领域的研究紧密相连。本文在系统总结能源环境研究的基本内涵、分 析框架和理论基础, 以及能源环境领域常用的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 对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 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述评, 提出了未来能源环境研究的主要趋势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基于系统论的世界能源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系统论原理, 从能源系统角度出发, 全面剖析当今世界的能源储量分布、生产、运输和消费空间分布状 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同时分析贯穿能源系统问题的3 个量(总量、增量、均量)和2 个结构(能源种类结构, 能源 地区结构)。探讨了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最后提出世界能源空间格局对中国能源战略的启示: 要建立能源系统观; 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兴替代能源, 实施资源节约战略、结构多元化战略; 发展多方位能源 供应渠道, 实施运输保障战略、能源外交战略, 重新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稳定、经济、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巴基斯坦能源为研究对象,在对巴基斯坦各类能源发展情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通过能源生产、能源消费和能源结构变化,总结了1971—2016年巴基斯坦能源发展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巴基斯坦能源种类丰富,但本国能源生产不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能源短缺现象严重,本国能源供需差额处于逐年扩大态势,供需差额平均年增加5.7%。巴基斯坦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以天然气占主导,其次为石油,水能、煤炭和核能以及新能源,各类能源生产结构占比分别为8096410.14;各类能源消费结构占比为49339621。巴基斯坦能源进口量日益增加,但随着本国能源大量开采,巴基斯坦对外依存度整体减弱,从1971年的75%下降至2016年的32%。  相似文献   

19.
世界能源产消与流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各国都面临着更合理地分配和使用地球上的能源的机遇和挑战。能源的大规模空间流动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对近几十年能源产消与空间流动状态进行分析表明:第一,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一直保持大致平衡状态,但空间格局存在很大差异;第二,能源流动主要体现在石油流动;第三,能源空间收敛系数、能源消费结构演进和城市化发展都是能源产消差异和空间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庄汝龙  宓科娜 《地理研究》2022,41(1):210-228
资源和环境约束对我国能源消费提出了严峻挑战。雾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性矛盾长期积累的集中爆发。本文借助K-means聚类、空间相关分析等方法,对30个省级单元的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时空特征及其结构演变进行了系统研究。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多角度探讨终端能源消费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从人均终端能源消费量来看,在研究时段内各省级单元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省际差异依然显著。② 从终端能源消费量来看,在研究时段内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表明了空间集聚特征的存在,并形成了多种空间集聚类型。③ 从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来看,由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较大差异,不同省级单元的各类型能源消费结构均呈现出多样化演变特征。④ 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发现,终端能源消费对空气质量指数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不同能源消费结构与不同区域有明显差异性。⑤ 根据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能源消费与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以期从能源消费这一视角为减少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