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田注水开发是保持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海拉尔地区由于粘土矿物含量高,在开发过程中储层遇水易泥化、坍塌,严重影响油气的有效开采.通过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确定了海拉尔盆地贝16断块兴安岭群储层自上而下存在三种粘土矿物组合:蒙脱石 高岭石 (绿泥石)→高岭石 伊/蒙间层 伊利石 (绿泥石)→伊利石 绿泥石 绿/蒙间层 伊/蒙间层.粘土总量在9.1%~69.1%之间,由地层浅部到深部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规律.详细研究了水敏性极强的钠蒙脱石及其间层矿物,认为凝灰物质的水解蚀变以及长石和中、酸性岩屑在成岩过程中的次生变化是造成海拉尔地区粘土含量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渝东南地区地处上扬子前陆盆地川中隆起与黔中隆起之间,古生界发育多套厚层黑色页岩,其中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分布极为广泛,为区内重要的烃源岩。根据探井岩心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页岩中粘土矿物的组合类型为伊利石、有序的伊/蒙间层和绿泥石,其中伊利石相对含量最多,平均含量为54%,伊/蒙间层次之,平均含量为36%。在纵向上粘土矿物的组合类型没有变化,但随着埋深的增加,伊/蒙间层不断向伊利石进行成岩转化,绿泥石的含量逐渐降低,埋藏加热作用在成岩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粘土矿物的组合类型也反映了干旱的古气候和富含钾、镁、铁离子的古水介质特征,盐碱性水介质在成岩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伊/蒙间层的间层比和镜质体反射率表明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已达到晚成岩阶段,有机质演化属于过成熟期。  相似文献   

3.
苏北盆地粘土矿物转化模式与古地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苏北盆地为例,系统研究了火成岩发育区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建立了粘土矿物转化模式;根据粘土矿物成岩演化特点,进行古地温分析。研究表明,苏北地区粘土矿物的分布主要受埋藏成岩作用、岩浆侵入、母质来源三种因素的影响,发育四种类型的粘土矿物组合和三种粘土矿物转化模式;火山碎屑岩母岩区和基性岩浆侵入区具有特殊的粘土矿物组合和成岩演化模式,前者以富含蒙皂石矿物为特点;后者出现高岭石与伊/蒙有序间层矿物共生组合,并具有不连续的演化序列;苏北盆地短有序I/S矿物出现于镜质组反射率 0.5 %~ 0.5 5 %的深度,伊/蒙间层矿物转变成伊利石在镜质组反射率 0.75 %~ 0.8%,可以用于热成熟度和古地温的估算;而蒙皂石消失的界面则不具有指标意义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粘土矿物横向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随继  黄杏珍 《沉积学报》1997,15(3):153-157
本文根据粘土矿物的类型、含量和组合特征了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粘土矿物横向分布规律,发现上、下第三系尽管伊/蒙间层粘土、伊利石这两类主要粘土矿物从湖盆的边缘向中心分别呈现减小和增大的趋势,但其含量对比及矿物组合显然不同,下第三系以伊利石为主,主要有I+有序I/S+Ch+K组合,其次为不含高岭石的组合;上第三系,湖盆边缘相带以I/S间层为主,并主要呈现无序I/S间层+I+Ch+K组合,湖盆中心相区则与下第三系类似,但I/S间层的含量却要高一些。上述分布规律的控制因素主要有干旱-半干旱的古气候状况、不同的母岩类型、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强度等。  相似文献   

5.
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粘土矿物真实地记录了地层形成的成岩温度及其盆地热演化的信息,可以作为沉积盆地的热史指标。本文主要介绍了伊利石/蒙皂石间层矿物(以下简称伊/蒙间层或I/S间层)、伊利石结晶度、绿泥石化学成分三种常用的粘土矿物地温计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回顾了我国沉积盆地热演化研究中粘土矿物地温计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应用推广工作提出了若干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射线衍射分析测试方法对鸡西盆地张新地区浅成岩侵入后上下盘砂岩储层中的粘土矿物进行分析,粘土矿物具有3种组合形式:①伊蒙混层+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绿蒙混层组合;②伊利石+绿泥石±伊蒙混层组合;③伊蒙混层+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组合。上盘围岩伊利石平均相对含量随远离辉绿玢岩体的距离增大而减少,伊蒙混层、高岭石、绿泥石平均相对含量增大;下盘围岩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平均相对含量随远离辉绿玢岩体的距离增大而增加,伊蒙混层平均相对含量减少。伊利石和高岭石相对含量的增加与其对孔隙度的影响效果相反;伊利石和绿泥石相对含量的增加对渗透率的影响效果相反。  相似文献   

7.
粘土矿物研究在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玉善  杨帆 《现代地质》1998,12(2):269-276
以塔里木盆地粘土矿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组合形式、演化与形成机理为依据,探讨了粘土矿物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应用及其与有机质热演化、成岩阶段的关系和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侏罗系和白垩系两个不同古环境中形成的粘土矿物及其组合特征,为地层对比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泥岩中伊利石/蒙皂石间层中蒙皂石含量的纵向变化与有机质热演化及成岩阶段的关系不大。对储层物性影响不大但有利于储集性能的是以高岭石为主的粘土矿物组合类型及粘土矿物的早期自生(伊利石/蒙皂石间层矿物)衬垫式以及非自生(伊利石)衬垫式产状。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粘土矿物(特别是含伊/蒙不规则混层粘土矿物)混合物相的X射线定量分析方法——模拟定量法。着重解决在蒙脱石-不规则伊/蒙混层粘土矿物-伊利石组合中,伊/蒙混层粘土矿物的定量分析计算。模拟定量法是对以前的各种粘土矿物X射线定量分析方法的补充。用纯净的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及各种伊/蒙混层比的伊/蒙混层粘土矿物,配制了各种不同组合的粘土矿物混合样品,制成定向薄膜片,进行了X射线分析,讨论了各种组合的粘土矿物混合物相X射线衍射图谱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粘土混合物相定量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玉梅  赵澄林 《沉积学报》1998,16(1):126-131
在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斜坡第三系地层中,砂岩中碳酸盐重结晶强烈、压实程度弱、石英自生加大较弱、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发育。碳酸盐主要为无机成因,少量与生物气有关,其含量受盐度的影响。泥岩中粘土矿物以伊利石、绿泥石和伊蒙混层为主,缺少蒙脱石和高岭石,随埋深增加,伊利石相对含量变化无规律可循,绿泥石相对含量减少,推测伊利石主要为陆源成因。  相似文献   

10.
李玉梅  赵澄林 《沉积学报》1998,16(1):127-131
在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斜坡第三系地层中,砂岩中碳酸盐重结晶强烈、压实程度弱、石英自生加大较弱、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发育。碳酸盐主要为无机成因,少量与生物气有关,其含量受盐度的影响。泥岩中粘土矿物以伊利石、绿泥石和伊蒙混层为主,缺少蒙脱石和高岭石,随埋深增加,伊利石相对含量变化无规律可循,绿泥石相对含量减少,推测伊利石主要为陆源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