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近42a来湟水流量变化特征以及湟水流域气候变化对流量的影响得出:近42a来湟水年流量趋势变化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并于1989年发生了一次由多变少的突变现象。流量总的变化趋势是以46.5m^3/10a的速率减少。月流量的累年平均值在汛期的8、9月份最大,而3月份最小。流量变化受流域内降水变化影响较明显,其次也受气温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夏季青藏高原热源变化与黄河上游流量密切相关的统计事实,用一个大气环流模式(GCM)进行了夏季青藏高原热源强度变化对径流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高原热源减弱则径流减少,流量也随之下降。可见,夏季高原热源变化是导致高原地区乃至黄河上游流量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基于1933-2016年哈萨克斯坦北部伊希姆河彼得罗巴甫洛斯克水文站流量观测数据以及流域内格点气象数据,利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检验、相关普查法和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等方法,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伊希姆河流量变化及其主要驱动因子。结果显示:(1)伊希姆河流域近84年来气温和降水呈上升趋势,且在20世纪70年代后增加趋势更为明显。(2)伊希姆河流量年内分布不均,年际流量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趋势不明显。(3)伊希姆河流量受流域内降水和气温共同影响,其中降水与流量相关性最大,且降水的变化对流量补给具有滞后性,6-9月气温对同时期流量影响较大。(4)T1时段(1969-1996年)和T2时段(1997-2016年)与T时段(1933-1968年)相比,气候变化对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16.09%和44.83%,而人类活动对流量减少的贡献率为83.91%和55.17%。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人口数量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等人类活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伊希姆河流量。  相似文献   

4.
三峡坝区截流期气候背景及径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贤为  鞠笑声  王有民 《气象》1997,23(6):13-18
根据宜昌最近四十多年逐日气象资料和一百多年流量资料,详细分析了大江截流期(10-12月)坝区的一般气候特征和可能影响施工的气温、降水、风、天气现象等演变规律。最后,着重探讨了坝址在截汉期(11月)的流量和上游汇水区前期降水量的统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流量地长期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5.
三峡坝区截流期气候背景及径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贤为  鞠笑声  王有民 《气象》1997,23(6):13-18
根据宜昌最近四十多年逐日气象资料和一百多年流量资料,详细分析了大江截流期(10—12月)坝区的一般气候特征和可能影响施工的气温、降水、风、天气现象等演变规律。最后,着重探讨了坝址在截流期(11月)的流量和上游汇水区前期降水量的统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流量的长期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6.
唐乃亥流量年变程分型与地温场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英  王冬梅 《高原气象》1996,15(4):472-477
1956-1994年唐乃亥流量年变程可分为丰、平、枯等前枯后丰(平)、前丰(平)后枯两种类型,黄河上游主产流区春,夏季平均3.2m地温距平场可分为暖涡,暖涡偏东,暖涡偏西,暖涡减弱消失,均温场和冷涡六种类型。分析发现,地温场型与流量年变程分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以此可以对唐乃亥水库年流量进行初步的定性预报。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黑河流量的气候特征及其预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黑河流量资料,分析了径流本身的持续性、周期性及年际变化。统计表明,4月径流与前期2月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前期500 hPa高度距平特征可预示未来5月黑河流量。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总流量的25%,黄河总流量的49.2%和澜沧江总流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三条江河每年可向下游供水600亿m^3,因此有“中华水塔”之美称。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已经成为我国生物物种形成、演化的中心之一,也是  相似文献   

9.
新疆天山山区人工增雨试验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根据历史水文资料,对统计变量的选择和排序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个选择按连续方式排序的旬流量作为统计变量进行人工增雨效果评价的新方法。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在区域回归试验中,可在9年的试验期内,以0.05的统计显著性水平检测出仅为历史期平均流量4.3%的人工增雨效果,明显提高了统计检验的功效。应用这一方法,对1994-2002年夏季6~8月在新疆天山山区乌鲁木齐河流域进行人工增雨试验的效果做了检验,得出增雨期间乌鲁木齐河平均流量增长3.5%,统计显著性水平0.035;降雨量增长19.9%,显著性水平0.005。  相似文献   

10.
1 水位流量关系 水位流量关系是用流量与某一断面的水位建立的,指测站基本水尺断面的水位与通过该断面的流量之间的关系。若测流与水位观测不在同一断面,只要两个断面相距不远,其间无支流汇人或分出,可直接建立水位流量关系。水位流量关系用实测流量和相应水位来确定,  相似文献   

11.
夏秋季长江、黄河流量长期变化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游性恬  朱禾  谷湘潜 《气象学报》2003,61(4):480-487
利用20世纪后50 a或更长时间的水文资料,研究长江、黄河夏秋季流量长期演变的主要特征。统计分析得出:长江、黄河夏秋季流量都占年总量的一半以上,月均流量和标准差均为其他月份的2.6倍或更大。长江夏秋季流量的标准差约为其多年平均流量的22.1%,黄河则为58.8%。长江夏秋季的平均流量约为黄河的15.7倍,相应标准差为5.9倍。二者相比,长江流量大而稳定,黄河流量比长江小1个量级,而相对变化幅度大一倍以上。黄河流量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1968年正距平为主,累积距平曲线持续上;而自1985年至今负距平占绝对优势,流量逐年下降,下游频频断流。利用Petitt计算变点的方法可以找出长江、黄河流量以往主要的显著变点。利用快速富利叶计算法,对黄河流量进行谐波分析,得出黄河流量在未来几年内将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安康及石泉水库2000—2011年逐日入库流量及对应时段安康及石泉流域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安康及石泉水库入库流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流域面雨量的关系。结果发现,安康及石泉入库流量主要集中在7到10月,极端入库流量在7—9月的出现频率最大;入库流量变化与其流域面雨量关系密切,其中6—10月,逐日入库流量与面雨量呈显著正相关;随着面雨量的增长,入库流量呈阶段性增长趋势,安康水库入库流量分别在流域面雨量达到20 mm和40 mm时显著增加,石泉水库入库流量则分别在流域面雨量达到15 mm和30 mm时大幅增加;建立了引入降水累积效应的汛期安康及石泉水库入库流量预测模型,经检验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入库流量的实际变化,对电力部门汛期水量调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黎平  钱永甫 《高原气象》1996,15(4):508-514
根据1980-1987年巴家咀水库中水文站及雨量站的流量和降雨强度资料,建立了一个利用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平凉雷达站的偏振雷达实时遥测降雨的雷达回波资料进行实时水文预报的模式,当接收到以无线电方式传输来的雷达资料后,该中进行包括各子流域的降雨总量,径流,汇流及到达水库的流量、洪峰流量和时间等水文参量的预报,并在计算机临视器上显示,在打印机上打印并存盘,这一方法与普通水文预报方法相比具有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评估空气负离子测量误差,根据空气负离子测量方法,分析了离子收集器、微电流测量和空气流量引起的仪器测量误差。在离子收集器确定的情况下,微电流测量和空气流量是产生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仪器集中比对和野外现场核查表明,不同类型仪器的测量结果基本能反映负离子浓度的变化趋势,但负离子浓度测量值相差较大,部分仪器超过了200%。通过风速和空气湿度的实验室模拟试验,说明了空气湿度对仪器影响较小,环境风速对仪器测量结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59~1997年黄河上游地区降水、流量资料,用EOF、REOF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黄河上游地区降水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并对黄河上游地区的水资源进行了估算。分析得出:龙羊峡年入库流量的丰枯主要与黄河上游地区的年降水量有关,春季流量的丰枯主要与上一年秋季的流量、春季的降水量有关,夏、秋季流量的丰枯主要与同期的降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孔树剑  曾敏 《广东气象》2013,35(3):29-31
针对2008年"6.15"西江流域大洪水期间提出了流量与降水对下游影响联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在上游主要站点洪水流量与降水量的基础上,将实况流量与估算流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建立西江河封开流域降水流量与水位关系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上游流量与降水对下游封开的水位存在着高度的线性相关,从而可建立洪水水位预测的计算公式,推断下游主要站点流量的关系、主要站点最大降雨量与洪峰到达、减退时间进行分析,从而为封开县的防洪抢险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实际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2-2001年10a逐日降水、气温、湿度、风速和气压资料,使用气候要素逐步插值方法,修改VIC模式同一栅格中多种覆盖类型蒸发的计算方法,采用遥感等4种地表覆盖类型,考虑植被分布不均匀性,计算各种植被类型对地表水循环的贡献,结果表明:1)均匀落叶阔叶林地表年平均流量误差为-24.82%,均匀农田地表年平均流量误差为21.82%,《中国资源与环境数据库(1:400万)》(REDC)地表年平均流量误差为-14.32%,遥感地表的年平均流量误差最小,为1.43%,与实测吻合。2)采用均匀落叶阔叶林地表类型计算的蒸散,与降水年平均分布一致,与地形无关;均匀农田地表类型计算的蒸散,受地形影响明显;REDC地表类型计算的蒸散空间分布与地表植被类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3)VIC-3L具有描述各类地表类型的能力,能够模拟出同一网格单元中多种植被类型对地表蒸散、径流等的作用,计算得到的蒸散、蒸发、径流等地表水平衡分量和空间分布显示出与均匀地表类型结果明显的不同。4)应用遥感地表覆盖类型,计算的地面蒸散、径流、土壤湿度和积雪升华的空间分布表明,地面蒸散受植被类型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省各地市气象部门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信息流量逐渐加大,人员管理日趋复杂,给局域网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带来新隐患,虚拟局域网技术(VLAN)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悬移质输沙率与流量异步施测法基本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河流特性建立了多年综合及相邻流量测次累积面积百分数与累积流量百分数相关曲线法不同的部分流量权重系数借用方案。经实测资料检验输沙率与流量异步施测法的计算误差符合《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精度要求,能满足悬移质泥沙测验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上架空线路允许最大载流量是依据固化的、苛刻的气象参数组合来确定的,其计算结果往往偏于保守。为使允许最大载流量设定更接近实际气象情况,本研究结合河北南部94个自动气象站点逐时观测数据驱动导线热平衡方程进行载流量分析,将传统恒定载流量转换为季节变动的载流量,以充分挖掘河北南网架空导线输电能力。在分析允许最大载流量对环境风速和气温变化的敏感程度基础上,确定了环境气温和风速两种气象参数的概率密度分布,并获取了区域允许最大载流量的概率分布,评估了不同安全运行概率下的输电能力。结果表明,在95%的安全运行保障下,河北南部LGJ-400/35型架空导线最大载流量在春夏秋冬四季可分别设定为945、774、795和1012A,显著高于传统载流量定值。在季节尺度上,基于实际气象参数调整的河北南部架空导线载流量设定有效地挖掘了电网输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