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国相  潘作舟 《地质论评》1966,24(3):231-235
一、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在一北西向的短轴倾伏背斜构造中,轴长4公里,向两端倾伏,倾伏角为12—14度。轴部出露地层为下震旦统泥质灰岩,两翼依次对称出露该统石英岩、上震旦统条带灰岩夹碎屑灰岩,寒武系灰岩、页岩。背斜构造受成矿后断层的改  相似文献   

2.
一、緒言大栗子铁矿床賦存于前震旦紀辽河系地层中。这套岩层包括:千枚岩,碳酸鹽岩石,砂岩以及千枚岩与碳酸鹽和千枚岩与砂岩互层等。前震旦紀地层在本区構成一个軸向东北西南,向南傾沒之复向斜,已知矿体絕大多数賦存于复向斜西北翼小向斜之軸部或小背斜的鞍部。西北翼地层走向一般为北东东,向南作  相似文献   

3.
王洼勘探区位于固原含煤区,勘探区整体为一走向近南北至北北西、向东倾伏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与构造的走向基本一致。在详查阶段确定区内发育王洼背斜、范新庄向斜。通过王洼扩大勘探后,根据新增钻孔资料分析,区内西南部发育一条走向NNE,倾向W的正断层(F7),倾角60°~80°,由南部延伸至勘探区,落差0-200m,尖灭于中北部的第4勘探线附近。据此认为原定的王洼背斜、范新庄向斜实为断层F7在断裂过程中所引起的牵引变形。  相似文献   

4.
<正>金山店铁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西端鄂东南矿集区,是区内典型的矽卡岩型铁矿之一,由于同时具有热液交代特征和矿浆贯入特征,因此被前人认为是矿浆—热液过渡型矿床(林新多等,1984)。金山店铁矿处于大冶复向斜北翼,保安倒转复式背斜南翼之次级褶曲—张华泗斜歪背斜部位,主要由位于金山店岩体南缘中段的张福山矿区和位于北缘西段的余华寺矿区组成。矿体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与三叠系中上统砂页岩夹碳酸盐岩的正接触带或其附近的内外接触带中,矿体倾向均为SSW、倾角48°~89°。由西住东矿体有向东南倾伏趋向,矿  相似文献   

5.
李永勤 《西北地质》2007,40(B07):1-6
凤太矿田可划分为6条铅锌(铜)成矿带,主要成矿规律为:铅锌矿体受地层控制,矿体主要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星红铺组接触界面附近;铅锌矿体受紧闭背斜控制,矿体一般产于背斜的转折端部位及其翼部附近;背斜的倾伏部位和背斜轴向发生变化的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硅质岩发育部位铅锌矿化较好;地层产状发生变化或揉皱发育的部位是成矿有利部位;北东向断层在破坏矿体的同时又对矿体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目前要取得风太矿田新的找矿突破,笔者认为应以风太矿田隐伏背斜所在的二里河铅锌矿区和东塘子铅锌矿区为切入点,采用地、物、化相结合的立体综合找矿方法,反复总结实践,探索隐伏找矿规律,优选找矿靶区,圈定找矿靶位,大胆探索验证,方能取得风太矿田新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6.
一、分布及与上下岩层的接触关系南沱组冰碛岩在黄陵背斜地区分布广泛,于震旦纪地层出露地区多可见及,但其发育不甚稳定。以其沉积发育状况大致可以背斜西翼的黄家河至背斜东翼的牛坪的北西方向连线划分为二区:北线以南地区冰碛岩的沉积厚度稳定于60-110米间;以北地区突减到10米以下,以至尖灭。冰碛岩发育最厚的地方是在庙河一带,厚达110米。向东至秋千坪厚69.4米,到莲沱厚67.3米。向北,背斜西翼的黄家河一带厚度变化急剧,由60米减到3米。再北至两河口厚1-8米,水月寺厚0-1.3米,到北端的白果园厚0-3.4米,殷家坪附近消失不见。  相似文献   

7.
年木耳地区铜矿普工作进行了多年(?)积累了较多的资料。现就该区铜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区域地质背景年木耳地区位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西翼弧型诏皱带南缘,其上有河西系叠加。南部则临接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由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三造系组成,区域主体双朋喜—新堡复式背斜分别为一套碎屑岩、碎屑岩夹灰岩、灰岩夹碎屑岩和碎屑岩夹少量灰岩。东部较开阔,西部狭窄,有向西北倾伏圈闭之势。背斜总的走向为北西—北西西,两翼发育次一级褶曲和断裂。断裂规模较大,多为本区构造单元和地层分界线,  相似文献   

8.
尖端山铅锌矿床与八方山铜—铅锌矿床的成矿类型及控矿因素是类似的。八方山—尖端山倒转背斜的倾伏部位和较陡翼部是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而其次级背斜、局部向斜部位亦是成矿的有利部位,深部钻探资料表明尖端山背斜南翼矿体有向SW倾伏趋势,具有形成隐伏矿体的潜力。由此,推测尖端山背斜以南相邻的八方山—尖端山背斜的次级向斜部位有隐伏矿体存在的可能性,应该作为今后寻找隐伏矿体的主要远景区。  相似文献   

9.
湘西自治州北部铅锌矿带,处于桑植复向斜西南段,长100km以上,宽50km左右,矿带内铅锌矿点广布,受地层、构造、岩性的控制。上寒武统耗子沱群至下奥陶统大湾组共有7个含矿层位,北东向背斜倾伏端及北东向断裂、层间裂隙以及次级北西向横跨背斜是矿床控矿构造,有矿体赋存的含矿层有明显的硅化作用,且硅化体中Pb,Zn,Cu明显富集,分别为地层的66、32、8倍,Sr/Ba比值为0.60,无矿存在的硅化体则Pb,Zn,Cu含量接近地层或稍高于地层,Sr/Ba比值高达1.15。在砂子坡背斜南翼、红岩溪背斜北东端和南西倾伏端、盐井背斜,下奥陶统红花园组顶部含矿层内为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宜章界牌岭条纹岩铍矿床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永驹 《湖南地质》1993,12(2):95-97
界牌岭矿区100多米(假厚)的条纹岩铍矿,是1982年打到的,并且在深部打到了工业锡矿体。本文就条纹岩铍矿的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意义,作一简介。 1 矿区地质简况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石磴子组灰岩、测水组砂页岩、梓门桥组灰岩白云岩以及壶天群白云岩,条纹岩产于石磴子组灰岩之中。矿区构造为北北东向次级小背斜,向南扬起向北倾伏,背斜轴部出露含矿地层石磴子组灰岩,两侧为测水组砂页岩,形成很好的盖层,背斜两侧被北北东向断层切割,但断距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