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羌塘盆地生物礁岩特征与沉积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三叠纪-白垩纪,特提斯海域内发育有大量的生物礁岩,羌塘盆地内亦广泛发育。生物礁沉积序列可划分为4类:(1)浅滩相生屑灰岩、核形石灰岩→生物礁岩→开阔台地相泥晶灰岩→斜坡相角砾岩;(2)开阔台地相灰岩→生物礁岩→局限台地相白云质灰岩;(3)浅滩相生屑灰岩→滨岸相碎屑岩;(4)潮坪相粉砂岩、泥灰岩→潮坪砂坝生屑灰岩→生物礁岩→潮坪砂坝生屑灰岩→潮坪相泥灰岩。生物礁岩可分为骨架岩、障积岩与粘结岩3种成因类型。成岩作用有重结晶、胶结、压实、压溶与破裂、溶蚀作用等。主要孔隙类型包括原生孔隙、裂隙与溶蚀孔、缝三类。晚三叠世造礁生物主要为珊瑚和藻类;中晚侏罗世以珊瑚礁与海绵礁为主。生物礁岩以海进体系为主,高位体系域也有发育,低位体系域中少见。可分为珊瑚礁、海绵礁、藻礁和层孔虫礁。南羌塘坳陷西部以珊瑚礁为主,东部以海绵礁为主;北羌塘坳陷西部为藻类珊瑚礁、层孔虫礁,台地内部有珊瑚礁、海绵礁。按古地理位置可分为台地边缘礁和台地内部礁,前者分布规模大,在地震剖面上也有明显的反映,有可能成为重要的油气储层。生物礁的发育状况全球海平面升降所控制。  相似文献   

2.
南丹县六寨生物礁,产于中泥盆世东岗岭组中。它长4.5km、宽300m,最大厚度达158m,是广西最大的生物礁之一。该礁体属台地边缘相中的堤礁,可细分为六个亚相。岩石类型有棘屑灰岩,塌积角砾岩,生物屑灰岩,层孔虫——珊瑚灰岩、泥晶灰岩等。造礁生物有层孔虫、刺毛类,附礁生物有珊瑚、腕足类、棘皮类等。礁体生长经历了二个阶段,五个造礁时期,至东岗岭末期即告结束。  相似文献   

3.
要乐  王向东  李越  郄文昆  林巍 《地质论评》2014,60(6):1381-1392
黔南惠水雅水剖面下石炭统上司组底部含有厚度约7m的生物沉积和建造灰岩,为上下生屑滩夹含5m厚的珊瑚格架礁,微相类型丰富,可划分出4种类型:1泥粒状灰岩;2粒泥状灰岩;3珊瑚障积岩;4层孔虫盖覆岩。在生屑滩沉积生物碎屑泥粒状灰岩中,珊瑚、腕足类、钙藻、介形类、海百合茎等破碎程度高,分选性低,为较强水动力条件远距离或频繁搬运后快速沉积的产物,此时不适宜大型珊瑚原地生长保存,仅见少量而单调的单体四射珊瑚和复体四射珊瑚。珊瑚格架礁以生物碎屑粒泥状灰岩、珊瑚障积岩为主,发育少量层孔虫盖覆岩和藻类粘结作用。腕足类、钙藻、有孔虫、海百合茎、介形类、腹足类较为丰富,苔藓虫以及层孔虫的丰度未达到支撑程度,昭示珊瑚格架礁生长期的水动力条件减弱,为单体四射珊瑚、笛管珊瑚(Syringopora)和丛管珊瑚(Siphonodendron)为主体的珊瑚群落形成原地礁灰岩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西沙西科1井第四系生物礁-碳酸盐岩的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志鹏  尤丽  李晓  刘立  廖静  刘娜  赵爽  于亚苹 《地球科学》2015,40(4):653-659
从西科1井生物礁-碳酸盐岩的岩心观察和岩石学特征的分析入手, 重点刻画了第四系全新-更新统乐东组生物礁-碳酸盐岩的岩石类型和生物礁类型.543片铸体薄片分析和214.89 m岩心观察表明: 岩石类型主要为粒泥灰岩、泥粒灰岩和骨架灰岩, 其次为粘结灰岩、颗粒灰岩、漂砾灰岩和砾屑灰岩.在纵向上, 埋深0~10 m层段以颗粒灰岩为主, 埋深10~22 m层段为生物碎屑砂分布段, 埋深22.00~214.89 m层段以粒泥灰岩、泥粒灰岩和骨架灰岩为主.生物礁类型以骨架礁为主, 造礁生物为珊瑚和少量珊瑚藻.骨架礁在埋深0~214.89 m均有发育, 丛状和块(段)状礁仅分布于埋深83~98 m.   相似文献   

5.
湖南新邵巨口铺中泥盆世生物礁生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巩恩普 《地质学报》1993,67(3):276-286,T002
本文详细研究了湖南巨口铺生物礁的生长过程、古生态学特征及其生物造礁作用。该生物礁岩共有10种微相类型。礁体内生物十分丰富,共鉴定出7个门类的32个属,主要是珊瑚、层孔虫和藻类。它们组成5个造礁群落,并形成独特的群落结构。对全部造礁群落的分析表明,该生物礁的生物造礁功能十分复杂,当生物礁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同种生物可同时具有多种造礁功能。该生物礁的生长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1)层状礁阶段;(2)生物定殖阶段;(3)格架式造礁阶段;(4)粘结——覆盖式造礁阶段;(5)障积式造礁阶段.  相似文献   

6.
广西田林地区发育有早石炭世全球罕见的后生动物格架礁,该珊瑚礁的主体部分由双型珊瑚(Diphyphyllum)、丛管珊瑚(Siphonodendron)、石柱珊瑚(Lithostrotion)以及笛管珊瑚(Syringopora)等建造而成。这些造架珊瑚个体一般以无性出芽繁殖生长和躲避障碍物弯曲生长的竞争模式占据更多的空间生态位,而群体之间则以越顶生长的策略取得竞争的胜利。礁体连续发育,无明显的间断性和旋回性,但造礁生物的组合在礁体纵向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可识别出3个连续的生物组合单元,即Diphyphyllum组合、Siphonodendron-Lithostrotion组合和Diphyphyllum-Syringopora组合。对礁剖面岩石的微相特征研究,划分出了含少量生物碎屑粒泥灰岩、钙藻粒泥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灰泥质颗粒灰岩、珊瑚格架岩和有孔虫生物碎屑亮晶颗粒岩等6种微相类型。礁体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由深水开阔台地相到浅水开阔台地相,珊瑚礁相到台内斜坡相再到台内浅滩相,标志着海平面逐渐下降、水体变浅、水动能不断增强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
广西田林地区发育有早石炭世全球罕见的后生动物格架礁,该珊瑚礁的主体部分由双型珊瑚(Diphyphyllum)、丛管珊瑚(Siphonodendron)、石柱珊瑚(Lithostrotion)以及笛管珊瑚(Syringopora)等建造而成。这些造架珊瑚个体一般以无性出芽繁殖生长和躲避障碍物弯曲生长的竞争模式占据更多的空间生态位,而群体之间则以越顶生长的策略取得竞争的胜利。礁体连续发育,无明显的间断性和旋回性,但造礁生物的组合在礁体纵向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可识别出3个连续的生物组合单元,即Diphyphyllum组合、Siphonodendron-Lithostrotion组合和Diphyphyllum-Syringopora组合。对礁剖面岩石的微相特征研究,划分出了含少量生物碎屑粒泥灰岩、钙藻粒泥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灰泥质颗粒灰岩、珊瑚格架岩和有孔虫生物碎屑亮晶颗粒岩等6种微相类型。礁体在发育过程中经历了由深水开阔台地相到浅水开阔台地相,珊瑚礁相到台内斜坡相再到台内浅滩相,标志着海平面逐渐下降、水体变浅、水动能不断增强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8.
据生物群落及其古生态、礁岩骨架结构和碳酸盐岩微相的初步研究,东昆仑早—中二叠世生物礁主要含5类造礁生物和7类附礁生物;具8种骨(格)架类型,包括6个生物群落;11类与礁建造有关的岩石分别组合成6种生物礁相。前人划分的3种礁在该区均很发育。礁相组合与横向分布表明存在4种发育模式,即潮滩丘状礁模  相似文献   

9.
王志金  陈世悦  马帅  汪峰 《沉积学报》2017,35(6):1177-1185
对柴达木盆地东北缘石炭系地层中生物礁的发育特征及区域展布进行了系统阐述。基于野外实地考察与室内镜下分析,采用地球化学与岩石学方法相结合,总结归纳柴达木盆地东北缘石炭系生物礁的岩石学特征、生物特征以及地层特征,分析生物礁主要产出层位及规模大小,探讨其古环境与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石炭系造礁生物主要为四射珊瑚,其次为横板珊瑚,发育锥状、盘状的单体珊瑚和管状、丛状、蜂窝状的群体珊瑚,附礁生物为腕足、等;珊瑚礁在岩层中以点状产出,呈不连续带状分布,依据其在地层中的发育规律与展布特征,分为簇状竖直丛生管状珊瑚、簇状水平延伸管状珊瑚以及簇状顶端向下倾斜管状珊瑚;根据岩石中的生物颗粒含量,生物礁灰岩储层岩石类型分为珊瑚骨架灰岩、珊瑚颗粒石灰岩、生物颗粒质石灰岩、含生物颗粒石灰岩以及泥晶灰岩。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早石炭世以碳酸盐台地环境为主,晚石炭世以海陆交互的潮坪环境为主。研究区石炭系生物礁主要位于下石炭统怀头他拉组三、四段,在石灰沟、旺尕秀等剖面可见厚层油砂,指示柴达木盆地东北缘石炭系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0.
南海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流花油田新近系灰岩储层为典型的台地边缘生物礁储层。岩石类型包括皮壳状珊瑚藻黏结灰岩、缠绕状珊瑚藻-珊瑚骨架灰岩、泥晶有孔虫-珊瑚藻颗粒灰岩、亮晶有孔虫-珊瑚藻颗粒灰岩、含红藻石灰岩、泥晶珊瑚颗粒灰岩、生屑泥晶灰岩7类。孔缝类型丰富,包括泥晶基质溶孔、粒间溶孔、藻架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体腔孔、晶间微孔7类孔隙及溶蚀缝、珊瑚藻皮壳间隙缝、似缝合线溶蚀缝、构造缝4类裂缝。划分了孔洞-网状裂缝型、孔隙型、裂缝-孔洞型、致密裂缝型4种储集类型。皮壳状珊瑚藻灰岩属于孔洞-网状裂缝型储层,泥晶颗粒灰岩、含红藻石灰岩和红藻石灰岩属于孔隙型,珊瑚骨架灰岩属于裂缝-孔洞型,亮晶生屑灰岩和胶结作用较强的皮壳状藻灰岩属于致密裂缝型。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了不同储集类型的分布,生物礁形成过程中的多期暴露对沉积微相和储集空间有重要影响。沉积-成岩演化过程划分为早期成礁与早期暴露、晚期成礁与次级暴露、埋藏压实与泥岩再造水改造阶段、两期成藏与地下水溶蚀4个阶段。根据沉积-成岩演化分析,预测了研究区储集类型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1.
周义平 《地质科学》1974,9(2):182-188
关于锗在煤层中的分布已有较多研究,但各家见解殊多矛盾,目前尚未见有将锗在煤层中分布的复杂现象,统一于比较合理的、系统的解释中;这是需要不断地探索、总结以求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根据笔者工作地区的资料,并参考其它成果,就锗在煤层中分布的某些特点提出几点看法,与同志们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坡缕石粘土矿床成因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正国 《现代地质》1991,5(3):307-319
根据坡缕石粘土的产状和成矿作用,将我国坡缕石粘土矿床划分为5种成因类型:(1)玄武质火山岩成岩蚀变型;(2)火山沉积型;(3)内陆湖相沉积型;(4)岩浆热液型;(5)表生淋滤型。本文初步总结了各类型的地质特征,阐述了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等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形成坡缕石粘土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13.
山西石炭纪三种地层单位的划分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华北石炭纪地层的文献中,组(Formation)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涵义却因不同作者而异,造成了岩石、年代地层单位的混淆。山西是华北石炭纪地层的典型地区,本文在厘定华北石炭纪岩石、年代、生物地层涵义之后,将山西石炭纪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划分为湖田组、太原组和山西组;将年代地层单位划分为中石炭世 Bashkirian-Moscovian 阶和晚石炭世Kasimovian-Gzhelian,Asselian,Sakmarian 阶;将生物地层单位由老至新划分为 Fusulina-Fusulinella,Triticites,pseudosch-Wagerina(s.l.)(竹蜓)带及若干亚带,并将山西石炭纪三种地层单位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部油气区逆断层成因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东部油气区逆断层有四种成因类型:1.走滑断层诱导型逆断层;2.重力滑动型逆断层;3.先张后压转化型逆断层;4.流体推挤型逆断层。本文着重论述了各类逆断层的赋存状态、演化规律及形成机制,并认为与其变形相关的正牵引背斜、挤压断块等伴生构造圈闭是最有利的含油气构造。  相似文献   

15.
湖南膨润土矿床成因类型及矿床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特征,笔者将湖南省膨润土矿床归纳为四种成因类型:即滨海火山碎屑沉积矿床、内陆湖泊沉积矿床、浅海沉积矿床及风化残余矿床。文中对不同成因的矿床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湖南膨润土矿找矿标志进行了初步归纳。最后在全省范围内划分出六个找矿远景区,以期引起同行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2,54(11):1512-1514
The discovery in the Upper Devonian (Fammenian) beds of the southern Urals region (Mugodzhany Mts) of a clymeniid goniatite with radial spines along the venter brings to light a type of sculp - ture not previously recorded in this group. In other surface sculpture and in suture pattern the shell i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Platyclymenia. A new subgenus Spinoclymenia is erected, with Platyclymenia (Spinoclymenia) aculeata n. sp. as the type. --M. Gordon, Jr.  相似文献   

17.
裂谷盆地的断层封闭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树林 《地球科学》1995,20(3):250-255
对油气运移和聚集而言,裂谷盆地的断层可分为断面封闭型和生封闭型两大类;断面封闭型以以断面(或断裂带)本身作为遮挡体或通道;岩性封闭型断层依靠对盘财层遮挡或提供通道,根据断层的封闭能力,每大类还可分为完全封闭型、不完全封闭型和开启型3亚类、磊断层以断面封闭型为主;小断层大断层在浅层的分支断层都为生封闭型,但者的油气分布特所不同,一盘为基岩的断层较在盖层内的断层能力低,断层活动有利于油气运移。  相似文献   

18.
作为勘查和开发直接对象的含金地质体是金矿床工业价值的决定性要素,是金矿床地质特征的本质规定,也是人们最易识别和掌握的直观标志,以此作为金矿床工业类型的分类基础,划分出10类金矿床:(1)石英脉型;(2)糜棱岩型;(3)蚀变碎裂岩型;(4)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5)角砾岩型;(6)矽卡岩型;(7)微细浸染型;(8)红土型;(9)铁帽型;(10)砂砾层型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e article is to give a characteristic of plastic deformations of galena in nature. Under the action of,pressure galena deforms plastically by gliding, mechanical twinning and polygonisation. Each deformation process is examined on the basis of a dislocational mechanism,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observations in nature and data of experiments. — Auth. English summ.  相似文献   

20.
东秦岭两类花岗岩与两个金矿系列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卢欣祥 《地质论评》1994,40(5):418-428
本文根据东秦岭地区花岗岩金矿的特征,全面地探讨了花岗岩与金矿化的关系,将东秦岭地区与花岩有关的金矿床分为深源浅成型花岗岩金矿系列和浅源深成型花岗岩金矿系列。不同成因系列的花岗岩与金矿的关系完全不同。文中还简要地阐述了与两个系列金矿有关的花岗岩的地花岗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