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冶金地质学会完成了下属各专业委员会的换届任务.共召开了8次国内学术会议,征集论文304篇,462人参加学术活动(表1).选派3人出席在渥太华召开的第8 届国际矿床成因会议.编辑、出版了《冶金地质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1. 开展冶金地质发展战略研究在"八五"即将到来之际,学会组织召开了冶金地质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冶金地质发展的指导方针应是:一保证(保证冶金工业生产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二延伸(发展地勘延伸产业)、三多营(以安置富余人员为主的多营产业)、四对外(发展外向型地质经  相似文献   

2.
国内学术交流1988年,冶金地质学会及下属4个学术委员会和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共开展学术活动7项,征集论文372篇,会上交流论文230篇,参加活动的科技人员共420人(见表). 1.发挥学会智力优势,直接为地质找矿服务参加冶金地质学会一届四次理事会议的30名理事,到铜陵地区考察了黄狮涝山、马山和新桥等金矿床,认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很好,金矿找矿潜力很大,并对原生金矿和铁帽金矿的找矿和成矿规律研究,提出了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3.
1987年,冶金地质学会及下属8个学术委员会共召开8次国内学术会议,征集论文537篇(在会上交流的263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科技人员共652人(表1)。完成人才培训计划2项,参加培训的科技人员共156人(表2)。派出3人代表中国金属学会出席在加拿大召开的“勘探87国际物化探会议”。组织进行了将于1989年在沈阳召开的“国际金矿地质勘探学术讨论会”招掖金矿带野外  相似文献   

4.
第三届全国金矿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学术会议,于1990年9月11日至15日,先后在川西夹金山麓的芦山县、宝兴县召开。这次会议中心议题是总结、交流“七五”期间我国金矿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为“八五”金矿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参加会议的代表71人,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冶金系统的研究院(所)、院校等44个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委员会副主任曾玖吾、孙岱生等主持  相似文献   

5.
1989年5月16~20日,冶金部地质勘查总局在中南地质勘探公司南宁地质调查所召开了地质找矿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总结了近5年来冶金地质找矿工作的主要成绩和经验;研究、讨论了“八五”、“九五”地质找矿规划;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的措施.冶金地质系统14个单位的7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广西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李振潜(曾任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所长)到会看望了与会代表.他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  相似文献   

6.
一、国内学术活动全年共召开4次学术会议,提交论文168篇,203人出席会议。现分述如下: 1.第12次全国黑色冶金矿山地质情报及地质经济学术会议由冶金地质学会矿山地质及地质经济专业学术委员会与冶金部黑色冶金矿山情报站联合主办,1992年9月15日~19日在绵阳市召开。来自17  相似文献   

7.
经国家科委批准,我国将举办1989年“国际金矿地质与勘探学术讨论会(ISGGE)。”这是在中国举办的金矿地质方面的首次国际学术会议,是中国金属学会在金矿地质学术颁域中的一次重要活动。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交流金矿成矿理论、区域成矿规律和预测、找矿与勘探的手段和方法、矿山地质工作四个方面的新成果。通过这次国际学术交流,籍以推动我国黄金事业的发展,提高金矿地质与勘探的工作水平,活跃学术思想,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8.
1991年5月13日至17日,参加了巴西米纳斯吉那斯州贝洛奥里藏切国际金矿讨论会。会后对巴西部份金矿床进行了地质考察。1 巴西国际金矿讨论会概况 近二十年来,随着国际黄金价格上涨的趋势,带来了金矿开采和找矿勘探业的空前发展,以及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1982年在津巴布韦召开了第一次国际金矿讨论会,以后每隔两年召开一次,1984年在南非,1986年在加拿大,1988年在澳大利亚,举行了第二次、第三次和第  相似文献   

9.
▲1987年10月2日至4日美国里诺大学许良基教授、荻克逊教授、陆加斯基教授来我院访问、讲学,并分别作"卡林型金矿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在贵金属矿床地质拢矿中的应用"和"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的发展"的学术报告.▲1987年10月23日澳大利亚澳州科学院院士基里·诺里斯博士来我院访问,并作了"萤光-X射线分析技术"的学术报告.(黄佳展供稿)▲中国金属学会下属冶金地质学会主持召开的"冶金地质金矿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0月26日至30日在山东烟台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全国黄金地质领导小组办公室、冶金工  相似文献   

10.
1991年是执行“八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地质行业12年(1989~2000年)找矿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的起步时期.地矿部党组去年10月底委托地矿部科学技术高级咨询中心召开老专家座谈会,就如何完善和实施“纲要”,出谋献策,提出建议.参加会议的50多位为祖国的地质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并已离、退休或退居二线的老专家,以他们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如何完善、实施“纲要”提出了不少建议和意见.综合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吴振山 《探矿工程》1986,(1):13-13,6
黄金是我国四化建设急需的战略储备物资,是“七五”计划期间地质找矿工作中的一个重点矿种。去年召开了全国黄金工作会议,提出了黄金产量要翻番的任务,地质矿产部还召开了金矿地质工作经验交流会,确定了“七五”期间金矿地质工作的方针和找矿奖励办法,因此在新的一年里,黄金地质工作必将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四川“八五”主要地质科技成果交流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试讲会在广汉召开3月12—15日,在广汉召开了四川“八五”主要地质科技成果交流暨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试讲会。计有42个单位的14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这是四川地质界空前的一次盛会。会议以理事...  相似文献   

13.
省地质学会物化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于1983年9月3日至6日在昆明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地质、冶金、煤炭、石油、水电、地震、建材、核工业等系统的单位,以及水文地质部队、地州(市)水利局、规划设计管理处、大专院校的代表90余人。自1981年第一次学术会议以来,物化探工作又有了很大进展,取得了大量地质——找矿成果(信息)。这次会议交流了金属矿、地下水、地热、工程地质、深部地壳构造等方面的论文和工作成果共47篇。概括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总结秦岭地区金矿分布、成矿地质特征,将本区划分为3个成矿带和11个成矿集中区,最后探讨了金矿找矿方向。提出了“八五”期间区内的金矿找矿工作重点应放在小秦岭、熊耳山这两个老产金区,同时积极探索“岷礼”、迭部武都、安康地区低品位大型、超大型微细粒浸染型金矿。  相似文献   

15.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金矿遥感地质与遥感找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安明 《地球化学》1995,24(C00):134-140
随着遥感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的勘查中壳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七五”和“八五”期间的中国科学院黄金遥感课题组在新疆北部地区,特别是西准噶尔地区,应用多种遥感手段(包括航天、航空)和方法,在已知地区、未知地区的金矿资源勘查中,发现了新矿带、区和点。在实验到实践应用过程中,逐步总结和归纳出一整套金矿资源勘查的遥感地质找矿模式和方法。这些方法和所建立的遥感找矿模式在实践中对未知地区遥感地质找矿是有效和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会讯     
我国主要类型金矿综合方法找矿模式研究项目设计审批会于1989年3月20日至27日在北京泰陵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地质、冶金、有色、核工业、武警黄金部队的五个系统七十余人。会上邹光华、欧阳宗圻、孙文柯、熊光楚、孙焕振等同志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建立物探化探和地质等综合方法找矿模式的意义、建模的原则以及建立地质成矿模式,综合方法找矿模式、建立物理模式和数学模式和开展找矿预测靶区优选的方法与途径等有关问题。会议讨论了找矿模型、找矿模式及典型物化探找矿案例之间的关系。与会同  相似文献   

17.
2011年8月20日在天津召开了《地质找矿论丛》理事会一届二次会议。罗天明副理事长主持了会议,参加会议的理事和理事单位代表审议了理事会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和经费使用情况,大家对《地质找矿论丛》出版质量和编辑部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和安排。  相似文献   

18.
华南地勘局1990年末至1991年春召开了首届地质项目设计答辩会,举办了诸广山岩体南部铀矿地质研讨会及290所1990年科研成果验收汇报会。设计答辩会围绕争取地质找矿新突破的中心议题,完成了预定的3项任务:总结“七五”地质工作,部署“八五”地质科研和档案工作,传达地质局工作意见;通过了6个地质项目的设计答辩;动员各专业力量,多兵种协同,努力实现扩群、攻深、探新。地质找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地矿局近10年来、特别是“七五”期间,在基础地质研究和地质找矿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和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应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利于“八五”期间和今后10年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地质找矿论丛》1986,(3):93-96
一九八六年八月上旬,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南京大学地质系的徐克勤教授,刚从澳大利亚参加国际会议归来,不辞辛苦应邀到秦皇岛冶金地质职工大学和我院指导工作并作重要的学术报告。八月七日和十二日在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分别作了“中国钨矿地质”和“华南花岗岩类型及其与成矿关系”的学术报告。在”中国钨矿地质”的报告中.徐克勤教授根据他多年的研究和实际工作.对中国钨矿床的时空分布、矿床类型、钨矿与花岗岩类型的关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含钨花岗岩形成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