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东京湾两年度不同季节海水分光反射率与叶绿素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浓度C与两谱段分光反射率之比Rw(λj)/Rw(λj)具有幂函关系C=A[Rw(λj)/Rw(λj)B。两者的对数显示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即logC=logA+Blog[Rw(λj)/Rw(λj)]。负相关系数达0.99。相关方程之一为C=3.329[Rw(520)/Rw(550)]-1.384(1987年6月初).在梅雨季节之后,相关方程为C=12.68[Rw(520)/Rw(550)]-2.010(1988年8月)。这表明了海湾或混浊的沿岸水质,在叶绿素浓度算法中,统计参数A和B的确立,要基于不同季节不同水质的现场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2.
渤海平整海冰多角度反射光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遥感技术在渤海海冰的监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海冰的反射特征是利用光学遥感监测海冰的基础。在晴空条件下,对盛冰期渤海辽东湾东部3种典型的平整海冰的半球-方向反射率因子(hemispherical directional reflectance factor,HDRF)进行了测量,并计算了相应的各向异性因子(anisotropy factor,ANIF),结果表明,只有在太阳光入射主平面内的前向反射方向附近,半球-方向反射率因子与各向异性因子才会迅速增加,而在其他方向上两者的变化不明显。平整海冰的厚度和内部结构等因素会影响HDRF和ANIF随波长变化的特征,在350~1 350 nm波段,厚度较小且表面光滑的平整海冰的HDRF值相对较小,而厚度较大的平整海冰的HDRF值相对较大。在350~950 nm波段,厚度较小且表面光滑的平整海冰ANIF相对较大,而厚度较大的平整海冰的ANIF值相对较小。以上结果充分说明海冰对太阳光入射辐射的反射是冰-气界面的反射与冰体内部的散射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3.
赤潮生物种类特征光谱获取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赤潮生物水体反射率曲线获取方法,通过对2类反射率反演方法得出的反射率曲线与实际反射率曲线进行比较,得出在不具备大气环境参数的情况下,经验线性法的反演结果与实际反射率曲线最接近的结论,并进一步对正常海水和赤潮生物水体的光谱特性进行分析,提取出赤潮生物水体的特征光谱,这是进行赤潮监测和识别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调光生态膜光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农作物早熟、增产,根据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吸收谱,采用新型有机共轭分子化合物按一定比例分散到聚烯烃化合物中,可产生与叶绿素吸收谱匹配的荧光谱,从而实现对太阳光谱中不同波段光的红移。对调光膜进行光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直射光透光率略低于普通膜,而散射光的透光率大于普通膜;红橙光波段调光度较高,蓝紫光波段的调光度较低;光学稳定性早期衰减较大,但逐渐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中提高单产的方式主要有选育优良品种(如型杂交水稻,选育耐旱、抗涝、抗病害、抗倒伏的粮食品种);增加对单位可耕地的投入,主要指增加可耕地的肥力(化肥等);对农作物后期生长的投入(包括防治病虫害的农药,喷施叶面肥等);通过外加刺激因素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农丰一号”高效浸种剂(简称浸种剂),是一种天然海洋产物经深加工复合而成的农业海洋高科技产品,经过几年的系统研制,在国内首次开发成功。经栽培试验表明,它有明显刺激农作物幼苗的根系发育和壮苗作用,有显著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粮食品质、增加农作物抗…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 人类居住的地球,严格地说应该称之为“水球”。地球上97.2%的面积是海水,大约为137亿亿立方米,它不能直接饮用,也不能灌溉农作物。在余下的2.8%的淡水中,有87%是目前人类尚难以利用的两极、高山雪原、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这些不足世界水资源总量的1%。仅河川、湖泊的地表水大约有230万亿立方米,虽然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然而这只占地球总水量的0.017%,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因此,有人形象地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可以用的水只有那么一汤匙。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08,(4):9-9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农作物科学家们克隆了控制番茄形状的基因。新发现的基因被命名为SU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二个控制番茄多种形状的基因。番茄是形状和大小最为多样化的种植蔬菜,有的大且分瓣,有的呈梨形,有的为椭圆形,有的像辣椒。不同形态的番茄皆由一种很小的圆形野生植物进化而来。目前,在基因水平上研究番茄进化过程中的形状转变仍然少见。  相似文献   

8.
根据实验室测得的和野外现场实测的悬沙质量浓度、粒度与光谱数据,分析了不同质量浓度的悬沙水体和同一质量浓度不同粒径大小的悬沙水体的光谱特征,选取了质量浓度的敏感波段,建立光谱反射率与质量浓度、粒径之间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悬沙水体光谱反射率具有双峰特征;同一质量浓度的悬沙水体,随着粒径的减小,光谱反射率逐渐增大,粒径大小与反射率呈反比关系;光谱反射率、质量浓度和粒径的指数关系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南海北部ODP 1144站颜色反射率揭示的千年尺度气候波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南海大洋钻探ODP1144站钻孔长517m,代表近100万年来的沉积记录,其颜色反射率是所有岩心物理性质测试中分辨率最高的,平均约60年一个测值,最高可达年级尺度,是研究千年尺度气候变化的理想材料。通过对颜色反射率、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的小波分析及其与地球轨道参数ETP的交叉频谱分析,表明两者在轨道周期上的变化极为相似,都反映出约70万年以来100ka的偏心率周期明显占优;与格棱兰冰心的对比亦揭示了颜色反射率同样记录了冰期中的类似D/O事件。对此站的颜色反射率短周期的小波分析,揭示出了约3ka、约1.5ka的变化周期,这些周期不仅仅出现在冰期(如MIS2—4、6、8期等),也出现在间冰期(如MIS15、17、19、25期等)和冰消期(如MIS11/12、15/16),且在70万年以来冰期信号强、间冰期信号弱,而在70万年之前正好相反,这不仅说明间冰期内部气候也存在不稳定性,而且进一步说明了中更新世的气候转型事件。  相似文献   

10.
黄东海海水体类型综合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黄、东海和南海宝贵的生物一光学实测数据,进行了水体综合识别技术研究。探询了水体光谱离水辐射率、遥感反射率和漫衰减系数等物理量与以悬浮泥沙为主体的水体(CASEII.s)的响应关系。借用主成分分析思想,探询了经过大气校正的近红外波段卫星遥感反射率(Lrc)数据与CASEII.s水体的响应关系。发现这些物理量与水体类型有明显的响应点。  相似文献   

11.
海水分光反射率与叶绿素浓度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京湾两年度不同季节海水分光反射率与叶绿素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叶素素浓度C与两谱段分光射率之比Rw(λi)/Rww(λ1)具有幂函数关系C=A[Rw(λi)/Rw(λi)/Rw(λi)]^B.两者的对数显示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即logC=logA+Blog[Rw(λi)/Rw(λi)]。负相关系数达0.99。相关方程之一为C=3.329[Rw(520)/Rw(550)]^-1.384(  相似文献   

12.
海藻液体肥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自古以来,海藻就被人类当作食品而广为利用。但其为土壤肥料的利用是在公元后4世纪才有记载,当时的Palladius人用海藻代替部分土壤肥料,以便改善土壤性质。公元12世纪中叶,海藻肥被人们广泛地利用,特别是在欧洲的一些沿海国家和地区,如法国、英格兰、苏格兰和挪威等。16世纪大不列颠岛的SouthWales和德国的Keswick用岸边腐烂的海藻或海藻灰种植各种农作物和蔬菜,效果很好,产量供不应求(尤其是大麦)。17世纪法国政府大力推荐在沿海地区用海藻作为土壤肥料,并明文规定采集海藻的条件、收割时间以…  相似文献   

13.
应用Hyperion图像监测渤海海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所获取的2008年冬季的辽东湾西岸海域含有海冰的Hyperion高光谱图像进行了大气校正,得到了反射率图像。用ISODATA(Iterative Self-Organizing Data Analysis Technique)聚类分析方法对反射率图像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并结合实测的同时期的海冰反射率光谱确定了不同海冰类型的分布范围。根据不同类型海冰的厚度特征,得到了海冰厚度分级分布图和海冰厚度图。结果表明,Hyperion图像可以区分光谱有区别的冰型,无法区分浮冰和固定冰,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海冰的光谱反射率,与实测光谱曲线更加相似,优于MODIS多光谱图像。同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海冰Hyperion图像进行了分析。海冰Hyperion图像中,各个波段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较大,光谱维信息冗余度较大,其中30波段贡献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近岸水体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航空高光谱遥感以其高分辨率、灵活等优点在环境监测中颇具潜力,尤其是在近岸水色、海岸带环境的实时监测中更具优势。基于与中国海监南海航空支队合作开展的航空高光谱遥感飞行实验资料,以湛江东海岛陆海区域为例,开展该海域水体遥感信息提取及分类研究。以不同地物遥感反射率信息为特征,通过光谱信息直方图进行了该海域水体信息提取方法探索。研究结果表明,湛江港及近海水体与陆地在近红外区域有较大区分度,直方图统计获得的最佳分离阈值可以很好地提取水体信息,但在水陆交界区域提取精度较低。在近红909.7 nm处,遥感反射率分割阈值为10.27%,水体提取精度为84%,kappa系数为0.686 2。  相似文献   

15.
赤潮生物种类特征光谱获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赤潮生物水体反射率曲线获取方法。通过对 2类反射率反演方法得出的反射率曲线与实际反射率曲线进行比较 ,得出在不具备大气环境参数的情况下 ,经验线性法的反演结果与实际反射率曲线最接近的结论 ,并进一步对正常海水和赤潮生物水体的光谱特性进行分析 ,提取出赤潮生物水体的特征光谱。这是进行赤潮监测和识别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根据基因在异源多倍体染色体组间的变异,提出通过缺对一四体和双端体的酶谱分析,无需在不同品种间杂交,即可将同工酶结构基因定位在特定的染色体臂上。还提出,由于等位基因在双体和三体间的变异.通过三体酶谱分析,也能有效地进行同工酶基因定位。  相似文献   

17.
双通道高光谱地物波谱仪测量水体的遥感反射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遥感反射率是描述水体光谱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是海洋水色遥感的基础物理量。高光谱地物波谱仪具有通道多、覆盖波长广、通道带宽窄等优点,在水体水色特性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在简要介绍水体遥感反射率测量原理基础上,对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给出一些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河口悬浮泥沙反射率渡谱特性研究是悬浮泥沙遥感定量分析的基础工作。不同水域悬浮泥沙物质成份、粒径分布和浓度的不同,其相应的反射率波谱特性也有所差异。对此,国内外尚未建立起具有普适型的算法模式,用以处理不同水域的悬浮泥沙遥感问题。鉴于此,我们于1991年9月6~11日对胶州湾大沽河口区进行了现场悬浮泥沙波谱特性实验。由此建立了大沽河口悬浮泥沙落度SSC与陆地卫星TM_3和TM_4渡段相应的光谱反射率之间的数学模式。经过相关分析和误差分析的检验证明,由模式计算所得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9.
海草的卫星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草、沙滩、砾石以及淤泥等不同底质类型对光谱的反射率不同,通过卫星遥感检测反射率的变化可以鉴别海草等底质类型。由于海草体内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花青素和叶黄素等色素,通过检测这些色素的光谱可以对海草分布以及生存状态进行卫星遥感检测。主要从多光谱、高光谱等角度对近岸光学浅水中海草的卫星遥感以及国内对海草和水体生物光学研究状况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海面之上法中海面反射率和观测几何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离水辐亮度的水面之上测量方法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是太阳耀斑的污染和海面反射率的估算。文章根据Cox和Munk研究结果,利用大量随机数模拟海面波浪倾斜,估算不同仪器观测方向与风矢量几何以及不同仪器视场角下的海面反射率,并估算出不同太阳天顶角及相对风矢量方位角的太阳耀斑基本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