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金沙江下游金塘古滑坡堰塞湖阶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下游金塘古滑坡堰塞湖阶地于2011年10月首次发现,2012年6月中(国)新(加坡)金沙江联合考察又再次确认,现简要报道如下。堰塞湖阶地起于云南巧家金塘,沿金沙江溯源向上分布至右岸支流小江汇口,然后沿小江河谷向上分布至蒋家沟泥石流沟沟口一带,长度>40 km。  相似文献   

2.
金沙江向家坝库区长约150km的沿江地带,共发育102个变形破坏体(含滑坡、崩塌和变形体),总体积15.65×108m3.据统计岸坡变形破坏密度D和模数E分别达0.34个/km和524.93×104m3/km.对崩滑灾害所处的环境特征研究表明,滑坡、崩塌与所在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条件、岩体结构特征及近期河流地质作用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区内共有21个小区,面积23.08万km ̄2,分布在8省区内.泥石流自然危险度指标级别以B级和C级为主,泥石流活动强度属强烈一中等.本区泥石流活动强度和危害程度不一,区域泥石流危害程度《部分单沟泥石流危害程度,区内有13个县市所在地受泥石流威胁或危害.本区泥石流防治已有一定基础,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金沙江下游云南小江流域山地灾害综合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洪  钟敦伦  何一平  崔鹏 《山地学报》2007,25(5):622-628
在分别完成云南小江流域泥石流危险度区划、滑坡危险度区划和土壤侵蚀强度分区的基础上,对小江流域山地灾害进行综合区划。结果为,共分为三个不同等级的山地灾害综合区:(1)一级(高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2)二级(次高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和(3)四级(低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无三级(中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其中一级(高危险度)区面积1 425.34 km2,有泥石流沟84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60.0%,有滑坡137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77.4%,土壤侵蚀强度以轻、中度为主;二级(次高危险度)区面积756.79 km2,有泥石流沟35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25.0%,有滑坡34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19.2%,土壤侵蚀以轻、中度为主;四级(低危险度)区面积863.20 km2,有泥石流沟21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15.0%,有滑坡6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3.4%,土壤侵蚀以轻度为主。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氮素流失规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兴昌  邵明安 《地理学报》2000,55(5):617-626
以8.27km^2纸坊沟流域和1:400比例流域模型为研究对象,研究小流域土壤氮素随径流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在模拟降雨下,当流域植被覆盖度分别为60%、40%、20%和0时,流域模型土壤铵态氮流失量分别为87.08、44.31、25.16和13.71kg/km^2,硝态氮为85.50、74.05、63.95和56.23kg/km^2,全氮为0.81、1.18、1.98和7.51t/km^2;在自然  相似文献   

6.
本区规模较大的崩塌、滑地和泥石流,多集中分布在雷波、马边、宜宾、高县、兴文、筠连和古蔺等县境内。 1.滑坡 目前,区内体积达上千万立方米的滑坡只见2处,一为雷波县金沙江左岸的牛滚凼滑坡,另一是猫儿山滑坡;体积100万—500万立方米的滑坡见有5处,如喜捷滑坡、  相似文献   

7.
云南新平2002-08-14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云南新平2002—08—14发生了超过百年一遇的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这次灾害点多、面广,几乎同时暴发。通过对灾害的实地考察,分析了灾害发生的地质、气象、地貌等方面原因。崩塌滑坡灾害沿哀牢山东坡的高山与中低山交接处分布,而泥石流灾害则沿戛洒江和现刀河的支流沟口分布,这一区域处于红河大断裂范围内。灾害主要是特大暴雨激发所致。针对本区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具体分为近期措施和远期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平县曼蚌河滑坡型泥石流特征及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曼蚌河是地处新平县腰街镇的一条老泥石流沟,属红河二级支流,在2001年以前的近50年间未暴发过泥石流。2000年在中游芭蕉箐支沟源头一带发育一大滑坡,活动后形成滑坡型泥石流,阻塞主沟溃决形成主沟泥石流危害下游。其形成及活动过程非常复杂,支沟为滑坡型粘性泥石流,龙头高近20m,有气垫效应产生。通过勘察、量测,查明了该沟滑坡型泥石流的发育、活动特征及形成机理等。通过3方案比选优化最终确定了“拦挡、排导为主,辅以稳坡固床”的泥石流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9.
中国荒漠化气候类型划分与潜在发生范围的确定   总被引:45,自引:6,他引:45  
兹龙骏  吴波 《中国沙漠》1997,17(2):107-111
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有关规定,运用Thornthwaite计算可能蒸散量的方法作出了第一张中国荒漠化气候类型分布图,首次确定了中国荒漠化的潜在发生范围。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约3317032.2km2,占国土面积的34.6%,分布于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70个县(市、旗)。其中亚湿润干旱区总面积为751161.9km2,占国土面积的7.8%;半干旱区总面积为1139214.2km2,占国土面积的11.9%;干旱区总面积为1426656.1km2,占国土面积的14.9%。  相似文献   

10.
东川地质灾害成灾特点及减灾社会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是著名的泥石流多发地区,有灾害性泥石流沟70条、滑坡163个,其它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地裂、地陷、危岩、水土流失等.灾害非常严重,仅泥石流平均每年注入金沙江1 000×104m3泥沙,东川区的地质灾害有分布地域广泛、类型多样、成灾严重、灾害频发、预防和治理难度大等特点.多年来对危害严重的20多条重点滑坡泥石流沟进行整治并取得明显效果.为加强面上80多条泥石流沟及100多个滑坡的灾害预防和治理,应该以地质灾害主管的国土部门为主,调动各方及群众积极因素,做到主动预防,制定减灾预案群策群防,使减灾社会化,才能最有效地全面控制地质灾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关于珠江河海划界的意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赵焕庭  王丽荣 《热带地理》2001,21(3):218-222
大河河海划界不能简单地把河流入海由窄变宽的口门断面作为河海分界线。文中分析了大河珠江河口的自然与开发利用的有关情况后,提出主要根据咸水入侵和淡水冲出程度以及生态环境,并参考港口航道、水利和环境监测等因素,划出河口段和河口延伸段。由水行政机关主管河口段和河口延伸段的开发利用、整治和管理的行政事务是适宜的,要大力协调段内所有涉水项目的规划和工程的计划行动。  相似文献   

12.
近40年云南省平均总微雨量占年总雨量比例﹑年平均总微雨日占年总雨日比例均呈下降趋势,并有从北向南逐渐减少的分布规律;近40年云南省年平均能见度也呈下降趋势,其趋势分布同微雨降水趋势分布比较一致;微雨降水的变化同干燥晴天能见度存在正的相关关系,其中云南省东部地区相关显著;而温度与微雨降水存在负相关;云南省气溶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微雨降水,云南东部气溶胶对微雨的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
北疆铁路沿线地带城市化道路方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干旱区地理》1995,18(2):61-66
城市化一般而言有“大城市化”和“乡村城市化”两种方式,本文在大体分析了北疆铁路沿线地带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及城市发展状况的前提下,提出本地带的城市化道路应在不忽视大城市发展的同时,主要建设好中小城市走乡城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引黄灌溉与黄河断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引黄灌溉平均每年为黄河下游地区增产粮食49.1×108kg;山东省引黄灌区粮食产量年增长速率为6.5%。黄河断流,若以两年一次的洛口—利津河段同时断流统计,则每年至少损失粮食17.21×108kg;平均每断流一天,直接经济损失达3930×104元。因此,研究、缓解黄河断流,保证、发展引黄灌溉,是黄河下游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天山北麓铁路沿线地带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在阐述天山北麓铁路沿线地带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从水资源供需两方面分析了春季缺水及城市缺水的原因,并简要分析了水资源利用的潜力,指出了水价改革的重要性,为本区水资源长远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998年长江洪水的特点与警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998年长江洪水是自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其特点是:气候异常,受厄尔尼诺/拉尼娜影响;水位高,持续时间长;上中下游洪水遭遇;受灾经济损失大。1998年洪水给人们的警示是:历史洪水多成组出现,防洪不能松懈;平垸行洪,势在必行;分蓄洪区不能形同虚设;大规模退田还湖,并不现实可行;长江上游分洪是防洪上的奇迹;调用“土壤水库”是防洪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7.
南岳衡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与旅游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岳衡山是中国南方唯一的一座五岳名山,也是中国历史上南方最大的文化、宗教活动中心,索享“五岳独秀”、“中华寿岳”、“宗教圣地”、“抗战名山”等盛名,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然而,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给南岳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既带来了机遇又造成了压力。因此必须处理好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强调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全方位的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规划,合理布局,控制容量,重视生态道德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上游穿行于深山峡谷间,出宜昌就进入广阔的平原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江面宽展,两岸全靠堤防约束江水,河道的安全泄洪能力远小于巨大的洪水来量,且两岸地面高程普遍低于洪水位数米至十几米,是长江流域洪水灾害最为集中、最为频繁的地区。2003年长江三峡大坝第三次截流后,上游地区的水文环境也将产生许多变化,与建库前相比洪峰时间提前、洪峰量增加、洪峰预见期缩短。三峡工程建成后,可减轻长江上游特大洪水或以长江上游洪水为主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对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洪水也有一定的调控影响,但防洪形势仍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峡河段共有近90个深槽,累计长度占河段总长的45%左右。它们分布在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河槽束狭部位的下方、水下岩埂的下方、狭谷急流奔泄及河道拐折处,槽底基岩岩性相对较软弱的地段。它们是在三峡地区构造抬升、流水强烈深切过程中主要由跌水掏蚀与急流冲蚀所形成的,其深度不受海面高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三江并流形成时代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滇西北三江并流区是世界上独特的纵向岭谷地貌区、世界自然遗产地。金沙江、怒江、澜沧江3条大江的阶地、河谷主要沉积物均为中更新世以来所形成,说明三江并流这-独特地貌-水文现象形成于中更新世及以后的时间。中更新世昆黄运动是西南纵向岭谷乃至中国的地貌-河流发育重要转型事件,奠定了西南纵向岭谷区的自然地理格局,影响了三江并流区的现代地表过程和生态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