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龙纪群 《贵州地质》2007,24(2):151-153
在盐酸介质中,在OP乳化剂存在时,水杨基荧光酮与锗形成水溶性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510nm处,该络合物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锗含量在0~8μg/25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方法已用于锌净化液中锗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对氟代苯基荧光酮—CTMAB体系测定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光惠  王振清 《岩矿测试》1989,8(4):254-257
本文研究了在CTMAB存在下,对氟代苯基荧光酮与锗的反应。制定了一种简单,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测定锗的方法。本反应在强酸性介质中进行(1.2mol/L H_2SO_4 0.6mol/LH_3PO_4),络合物的最大吸收位于50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10~5L·mol~(-1)·cm~(-1)。在25ml溶液中,锗量在0~7μg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绝大多数金属离子不干扰锗的测定。本法可不经分离而应用于矿物岩石中锗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3.
水杨基荧光酮-石蜡相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中痕量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慧林 《岩矿测试》2006,25(2):140-142
介绍了以锗-水杨基荧光酮-石蜡为体系,石蜡相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中的锗,探讨了该方法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HCl介质中,锗与水杨基荧光酮形成的络合物被萃取至蜡相后,于506 nm处有最大吸收,其εmax=2.3×105L·mol-1·cm-1,锗含量在0-0.40 mg/L 符合比尔定律,精密度(RSD,n=8)为2.7%-4.3%,回收率为96%-110%。方法应用于植物中锗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武警黄金10支队薛光同志研制的痕量金野外快速分析箱,其基本原理是:金与金试剂〔4.4′-双(二乙氨基)二苯甲硫酮〕在pH值为3.3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可形成一种紫红色络合物;在乙醇存在条件下,有色络合物被磷酸三丁酯(TBP)液珠萃取;根据液珠的颜色进行比色测定,进而确定样品中金的含量.该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0~  相似文献   

5.
卢巽珍 《岩矿测试》1983,(4):292-295
锗是典型的稀散元素,一般伴生于岩石矿物之中,其含量很低,需要有个灵敏的测定方法,目前仍普遍采用苯芴酮萃取比色法。近年来鉴于许多文献的报导锗与含有 或基团的有机试剂能形成络合物的分析特征,我们选择了几种有机试剂(如溴邻苯三酚红、苯芴酮、变色酸、茜素—S)进行条件试验。发现锗与茜素—S络合物在各种支持电解质中PH2.5-2.6左右,均有对称性良好的导数示波极谱波。峰电位约  相似文献   

6.
在温度低于250℃的低温热液系统中,金的性态往往取决于pH值和氧逸度。黄铁矿化和粘土矿化组合相对稳定时,金多以二硫络合物的形式运移。在砷含量较高的热液系统中,硫砷络合物往往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条件下,氧化作用、浓度减低和温度下降都可能引起金的沉淀。某些低品位金矿床就是由吸附和共沉淀作用形成的。搬运溶液中  相似文献   

7.
金试剂(4.4′—双(二乙氨基)二苯基甲硫酮)是金的灵敏显色剂。本文研究了在曲通X—100存在下金试剂与金的显色反应的性质和显色条件。研究表明,金一金试剂一曲通X—100体系显色的最佳酸度为3.5~5.2,络合物的组成,金:金试剂=1:4,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65×10~5升/克分子·厘米(560纳米处),络合物的不稳定常数为4.79×10~(-22)。在25毫升体积中,金量在0—20微克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8.
晴隆锑矿床中萤石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黔西南晴隆锑矿床中萤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表明不同颜色、不同矿物组合的萤石的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较大,但具有固定的REE分配模式,以明显的负Ce异常、富MREE、分配曲线相对平缓为特征;这种配分模式主要是受其晶体化学因素的控制,而与溶液中REE络合物的稳定性关系不大。萤石的稀土元素组成与其矿物共生组合关系不大,但与其颜色关系较密切。萤石的Ce、Eu异常主要是受氧逸度的控制,流体源区的氧逸度较高,矿物沉淀场所的氧逸度相对较低,从而导致该矿中萤石呈明显的负Ce异常,或正或负的Eu异常。晴隆锑矿床形成于开放体系条件下,水/岩反应很可能是导致萤石发生沉淀的主要机制。萤石中的Ca部分来自茅口组灰岩,部分来自大厂层玄武岩;而矿化剂F可能主要来自外部。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讨论运用新试剂一变色酸2C(AHmpa3oxpoM)测定铝的可能性。该试剂与铝构成的络合物,其颜色无需加热,就能很快地增至最强。变色酸2C与铝可组成红紫色络合物,试剂的最大吸收位于530毫微米处,反应在PH4.8-4.9的弱酸性介质中进行。克分子消光系数为2.9×10~4。在室温下,经3分钟即可发色完全。新试剂的这种特性,与其它已知的用于铝的测定试剂,有明显的区别,例如在实践中广泛应用的铝试剂,在络合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4小时,颜色方能达到完全。如上指出的,在反应的选择性方面,新  相似文献   

10.
大量锰严重干扰钙,镁络合滴定,必须进行分离。常用的硝酸—氯酸钾法,铜试剂—氯仿萃取法,离子交换法等,手续繁琐。 郑臣林等提出在PH3微醋酸性溶液中,用邻菲罗林-硫氰酸钠沉淀分离锰,其组成为Mn-Phen-CNS。可使高达100毫克的锰完全分离,且钙,镁无损失。当试样中含较高量铁时,须加铜试剂(DDTC)辅助沉淀。但由于少量铁被铜试剂还原后生成[Fe-Phen]_ ~2,致使溶液被染成红色,妨碍滴定钙,镁时终点的观察。 本文提出:先在PH6六次甲基四胺介质中沉淀分离铁,铝;然后在同样条件下,用DDTC-Phen-NaCNS沉淀分离锰和其它干扰元素,取滤液进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锡[Sn(Ⅳ)]与邻氯苯基荧光酮(O-Cl-PF)胶束增溶显色反应的研究结果,发现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存在下,Sn(Ⅳ)与O-Cl-PF可形成深颜色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在534nm处,络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为1.83×10~5lmol~(-1)·cm~(-1)在0—8μgSn(Ⅳ)/25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采用等摩尔连续变换法确定了络合物的组成为Sn(Ⅳ):O-Cl-PF=1:4、本文提出了不经分离其伴生元素而快速测定铀矿石中微量Sn(Ⅳ)的新方法,所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二乙酸三胺五乙酸(DTPA)溶解再沉淀方法(DDARP)可去除硫酸钡沉淀过程中引入的硝酸盐杂质,但该方法对不同类型水体样品硫酸钡沉淀处理效果报道不多,特别是对有机质含量高的水体样品沉淀的硫酸钡固体是否有纯化作用尚未明确。本文选择硫酸钡高纯试剂以及水体样品沉淀的硫酸钡固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DDARP方法纯化后,借助元素分析仪和稳定同位素质谱仪测定纯化前后硫酸钡固体的氧同位素值,对比分析该方法的纯化效果。结果表明:(1)改进DDARP方法主要内容为20mg硫酸钡沉淀溶于30mL DTPA-氢氧化钠混合溶液,再沉淀后超纯水洗涤2次,硫酸钡高纯试剂纯化前后氧同位素值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其杂质少,可直接作为实验室标准使用,而黄河水硫酸钡沉淀纯化前后氧同位素差异均值为0. 8‰,说明其杂质较多,需要纯化。(2)六种不同类型水体硫酸钡沉淀纯化前后氧同位素差异值范围为-0. 4‰~+1. 9‰,其中溶解性洗衣粉、地下水、河水、生活污水、溶解性化学肥料以及雨水的差异均值分别为0. 7‰、0. 2‰、0. 3‰、-0. 3‰、0. 1‰和1. 4‰。(3)雨水硫酸钡沉淀纯化前后氧同位素差异值较大(+0. 5‰~+1. 9‰),与雨水中较高NO3/SO4摩尔比值(0. 2~1. 9,均值0. 7)有关。污水纯化前后氧同位素差异值为负值(-0. 2‰~0. 4‰),说明纯化方法可以去除有机物干扰。研究认为:改进DDARP方法有效降低了硝酸盐和有机质干扰,有利于获得更准确的硫酸盐样品氧同位素组成,可以作为水体硫酸盐氧同位素标准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用铀试剂和分光光度计同时测定稀土元素(鑭和钆)和钍的方法。在0.05N硝酸溶液中,只有钍与铀试剂生成有色络合物;当pH值为 7.2时,钍和稀土元素一起与铀试剂形成有色络合物。当钍与稀土元素的重量比介于0.2-10之间时,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溶剂浮选水杨基荧光酮(SAF)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锗的条件,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较好,锗的配合物可被环已烷+醋酸异戊酯定量浮选。用乙醇溶解浮选物后进行光度测定,在λ_(max)502nm处,其摩尔吸光系数为1.75×10~5l·mol~(-1)·cm~(-1),锗的含量在0—2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本法应用于煤灰中痕量锗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有几种铀的络离子在pH值、温度和压力的广泛变化范围内是稳定的。在25℃和中性溶液中,铀酰的碳酸盐络合物、氟化物络合物和氢氧化物络合物在溶液中能保持的浓度值在10~(-5)M和10~(-3)M之间。在较高温度(215℃)下,当pH值为7时,这些离子的溶解度仍在10~(-5)M以上。温度为25℃,pH值为7时,上述离子将与还原剂(H_2S)起反应,形成沥青铀矿很小的雏晶。在温度升高(215℃)和pH值为7时,有相似的反应,但在这种情况下沉淀的沥青铀矿雏晶较大。铀的络离子比较不稳定。在25℃时,从氢氧化亚铀溶液中析出了少量的沥青铀矿。而在较高温度(215℃)下,溶液中全部的铀都转变为结晶良好的沥青铀矿。  相似文献   

16.
在HAc-NaAc形成的中性缓冲溶液体系中,利用碘的催化动力学原理,使N-N-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与氯胺T的氧化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来测定地探样中微量碘的含量。通过实验,最佳试剂加入量为8%的HAc溶液5mL,8%的Na2CO3溶液3mL,0.1%的N-N-四甲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溶液5mL所组成的溶液体系中,在加入0.1%的氯胺T1mL显色后,其测定结果准确度、精密度高,检出限低,测定化探样中微量碘时该方法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绿岩中金淋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玉山  田军 《地质学报》1992,66(4):362-370
在200—550℃和60MPa条件下,以氯化物溶液对绿岩中金进行了淋滤实验,部分实验控制了氧逸度。实验结果显示,金的淋滤率与温度、溶液成分、酸碱度及氧逸度有关。在氧化和酸性溶液的实验中,淋滤率达50%以上。已查明金的淋滤作用受岩石中金溶解形成氯络合物的反应制约。因此,笔者认为花岗岩浆活动派生的酸性氯化物溶液话化迁移了绿岩中的金并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8.
铀试剂Ⅲ或[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2,7-双[<偶氮-1>-2-苯胂酸]铀试剂Ⅲ在强酸溶液中,同钍生成稳定的翡翠绿色的内络合物。而试剂本身的水溶液则为粉红色,稳定时间长。反应的灵敏度为0.01-0.02微克Th/毫升,对于定量测定钍的适宜含量为0.05-1微克Th/毫升。钍的测定在酸度为4-10~N的盐酸中进行;溶液中的SO_4~(2-),PO_4~(3-)H_2C_2O_4,及一些其他物质  相似文献   

19.
河南洛宁沙沟Ag-Pb-Zn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及成矿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于河南洛宁境内的沙沟热液脉型Ag-Pb-Zn矿床是熊耳山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矿床.野外观察和矿相学研究表明成矿过程包含4个阶段, 分别为石英-菱铁矿阶段(Ⅰ)、石英-闪锌矿阶段(Ⅱ)、石英-银矿物-方铅矿阶段(Ⅲ)和石英-碳酸盐阶段(Ⅳ), 其中Ⅱ、Ⅲ阶段为主成矿阶段.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SEM-EDS)和电子显微探针微区成分分析(EMP)结果显示, 沙沟矿床中的银以不可见银和可见银两种形式存在, 但以可见银为主.不可见银主要以次显微包体(< 1 μm)的形式被包裹在黄铜矿和闪锌矿等硫化物中, 而可见银通常以各种银的独立矿物形式交代方铅矿和黄铜矿等硫化物或充填在硫化物和石英的显微裂隙内.结合本文研究和前人对沙沟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认为, 银和铅、锌等金属离子在成矿早期高温阶段以氯络合物的形式搬运, 随着成矿热液温度和氧逸度的降低以及pH值的升高, 氯络合物因稳定性降低而解体, 硫氢络合物成为银、铅、锌的主要迁移形式.随着成矿热液温度的继续降低, 铅、锌等金属硫氢络合物开始分解, 方铅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等硫化物得以沉淀, 此时部分银以显微和次显微包体银的形式被包裹于这些硫化物中.铅锌硫化物的大量沉淀引起成矿热液组成和性质的显著变化, 最终导致银从硫氢络合物中彻底解体, 并与Cu+、Sb3+等离子结合形成大量独立银矿物(如含银黝铜矿、硫锑铜银矿和辉铜银矿等), 而溶液中过饱和的银则以自然银的形式沉淀.   相似文献   

20.
李锟 《化工矿产地质》2007,29(2):112-114
试样经碱熔,盐酸提取的钛,在以盐酸、硫酸、磷酸组成的强酸性溶液体系中,利用铝片的强还原性,还原四价钛为三价钛。再用三价铁氧化三价钛为四价钛,过量的三价铁离子与硫氢酸根离子生成血红色络合物,根据此原理测定高含量钛。实验证明,溶液在此强酸性体系中,隔绝空气和控制时间的条件下,其含量范围在0.13%~100%内,测定结果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