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台1米RCC(Ritchey—Chretien—Coude)反射望远镜是民主德国蔡司工厂的第六台产品,于今年五月在昆落成投入使用。下面我们就它的性能作一介绍。 用途: 本望远镜主要用作恒星或行星的目视、较大视场照相、单个天体光谱或光度的实测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装备我台一米望远镜的第一台光电光度计的结构、性能和试观测结果。文中提供的数据资料可供使用该光度计进行光电观测时参考和选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终端和控制系统更新改造项目”于 1 999年 1 0月 2 4日在昆明通过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主持的专家组验收。验收组一致认为 ,改造后的一米望远镜实现了预定的现代技术指标和总体目标。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是从前东德引进 ,于 1 978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的我国大型天文仪器。经过 2 0来年的天文实测工作 ,该望远镜的各种设备已严重老化 ,技术指标全面下降 ,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天文学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一米镜进行现代化改造已势在必行。从 1 994年底开始 ,以谭徽松和季凯帆研究员为首的项目改造小组 ,承担了对该…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九年云南天文台从民主德国引进的一米RCC望远镜自使用以来已历七载。主镜面被尘埃覆盖,反光率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使用效果。由于云南天文台尚未建立起一米镜的镀膜设备,重新镀膜的工作必须到北京或上海等地才能进行。将主镜拆下,长途跋涉,费时费财,影响使用,又极不安全。为此,考虑先进行一次清洗,如成功了,可继续工作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三年八月我们把光增益高的三级象增强器引用到天文仪器中。设计了象管导星装置。经过实验证明:它的运用使一米望远镜的导星能力提高了三个星等。一九八四又设计研制了象管摄谱系统,并在一米卡焦摄谱仪上进行了试观测。 经过实验室和试观测证明:使用该系统后使一米望远镜卡焦摄谱能力对不同的波段  相似文献   

6.
经1982年11月23日至25日举行的一米望远镜使用管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1983年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为国内、外8个单位(或个人)安排了59段观测、检修和机动时间,共计360天(按:1983年1月1日至5日已在1982年度提前安排使用)。 各申请用镜单位所获使用天数如下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云台Ⅱ号CCD系统在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上进行照相测光试观测的初步结果。通过对观测结果的分析,对云台Ⅱ号CCD的实用性能进行了讨论并与云台Ⅰ号CCD的实用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附属的一台低色散光谱仪实验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设计原理、系统结构参数及试观测情况,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我们已用该装置观测到19m左右的具有大红移的类星体光谱。该类低色散光谱仪,将为我国星系研究工作者提供实测条件。  相似文献   

9.
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是亚洲最大、全方位可转动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在国内首次配备主动面系统。对主动面系统应用的关键技术——偏焦全息测量技术在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中的初步应用情况进行介绍。首先,介绍常用的天线主反射面面型测量方法。接着,介绍偏焦全息测量技术的应用方法。采用飞行扫描,利用X波段致冷接收机和连续谱终端,将射电源3C84作为信号源,通过移动副反射面测量得到一幅聚焦天线方向图和两幅偏焦天线方向图。将三幅天线方向图作为偏焦全息测量算法的输入,获得天线口径面相位分布的Zernike系数。依据Zernike系数计算得到天线主反射面型面误差的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该均方根值与前期照相测量的结果基本相符。最后,对今后的改进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对云南天文台1.2米非球面主镜和1.2米地平式望远镜进行了二维哈特曼定量检验。在主镜的哈特曼检验中,对哈特曼屏孔板的几何参数进行了最佳选取。通过检测得到了1.2米主镜和望远镜系统的光能集中度、最佳焦平面处的点列图分布以及1.2米主镜的面型偏差分布。  相似文献   

11.
以光能集中度或点列分布图的情况作为衡量大望远镜光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目前世界广泛采用的方法。本文叙述了用改进的哈特曼法作光能集中度检验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对我台1米RCC望远镜光能集中度检验的具体作法和一个实测结果。给出了在国产TQ—16计算机上计算的源程序。  相似文献   

12.
一米RCC望远镜自投入使用便成为全国天文界的公用设备。十年来,为了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研制了各种终端设备,为推动全国的天文终端研制做出了贡献;平均每年外单位观测课题约20个,时间一百多天,占整个观测时间的40%左右。每年用它取得的资料有近20篇文章发表,为全国天体物理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有一些国外的天文学家来此观测,为开展国际交流、扩大中国天文事业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鉴于红外天文研究的重要性和富有成果的前景,1981年,冯克嘉、王绶琯和刘彩品等同志提出了建造一个专用红外望远镜的倡议,经科学院数理学部审定,“1.2米红外望远镜及其测光系统”作为院重点课题列入了计划,望远镜由南京天文仪器厂负责建造;红外测光系统则由北京天文台研制。经过三年多的共同努力,1.29米红外望远镜已于85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了用改进的哈特曼法作光能集中度检验的基本原理,介绍了云南天文台对1米RCC望远镜光能集中度检验的具体做法和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15.
佘山1.56米光学望远镜观测站与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SLR)观测站是进行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的重要观测站。应用这些观测站进行空间测量需要这两个观测站在空间的准确坐标。为此重点介绍了1.56米望远镜与SLR望远镜旋转不动点的观测方案和计算方法。归心结果经确认达到厘米精度,能够实施相应的观测任务。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 新的中国21世纪的10米光学/红外望远镜的方案,它是属于一种非常规概念设计的望远镜。这种新的大望远镜方案吸收了或主要参考了Arecibo射电望远镜、美国的HobbyEberly9米望远镜和LAMOST方案的前身一光谱巡天望远镜方案。它的主镜是六角形子镜拼成的球面,在观测过程中主镜不动,由焦面的改正镜做跟踪,造价约为同样口径的常规设计望远镜的五分之一,并能满足绝大部分天文  相似文献   

17.
由南京天文仪器厂,北京天文台,长春物理研究所和福州物质结构研究所等四单位联合研制的太阳磁场望远镜已在1982年基本完成,目前正在天文仪器厂由北京天文台太阳物理研究室进行试观测。初步结果表明仪器性能良好。 这台望远镜采用拆射系统,物镜口径35厘米,有效视场4′×6′。为了测量在磁场作用下磁敏谱线偏振光的四个Stokes参数,即向量磁场和视向速度场,采用了KD~*P调制器和专门设计的窄带干涉滤光器组成的偏振测量系统。由于不存在歪曲横向磁场的仪器偏振,可以测量向量磁场。仪器备有三种接收系统:照相、光电和视频系统,也就兼有所有三种磁象仪的功能。 1975年,北京天文台太阳物理研究室进行了台址选择的工作,最后选定了北京郊区怀柔水库内的一个小半岛,望远镜将安置在岛端高25米的水泥塔上。观测室土建和园顶正在施工之中。圆顶是特殊设计的,必要时可移出到水泥塔顶北端,与望远镜相距15米。 本文概述了仪器的研制结构和性能,并同美国马歇尔飞行中心的30厘米向量磁象仪作了比较。介绍了进一步提高仪器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96年7月和8月间,利用陕西天文台骊山天文观测站1.05m望远镜卡焦照相,对海尔-波普彗星进行了定位观测。该望远镜卡焦焦比为F/10,底片比例尺为20”/mm,无畸变象场约为1平方度天区.用蔡司ASCORECORDE2坐标量度促进行底片测量,归算时采用6常数模型,用PPMsouth星在做参考标准,最终给出在FK5基本系统上(J2000.0历元)各观测时刻海尔-波普彗星的α和δ观测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20颗星的两次观测资料,计算了一米望远镜的定位误差,主光路与导星镜的相对弯程以及相对弯程与地理纬度φ,恒星的赤纬δ和时角t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米级天文望远镜主镜常采用18点底支承设计,以降低主镜面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误差。为了确保镜面变形达到设计要求的精度,必须要设计出最佳的支承位置。综合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提供的零阶、一阶、随机搜索等优化工具对支承位置进行优化分析,可以找到最佳设计,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