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城市建成区是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区域,以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首先利用NDVI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夜间灯光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减小灯光溢出的影响;再提取浙江省各市的城市建成区域,并从建成区扩张速度、扩张强度、土地利用变化以及与城区人口增长的协调性等方面对各市的建成区发展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  相似文献   

2.
况旭  刘传立  李明海 《测绘通报》2022,(3):90-95+110
本文首先基于1992-2019年的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NPP-VIIRS),参考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区面积数据,对比确定灯光阈值,提取出大湾区建成区边界;然后从扩张模式、扩张速度、扩张程度3个方面定量分析了大湾区建成区扩展时空特征;最后结合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大湾区建成区扩展的时空格局特征。研究表明: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重心1992年位于东莞市内,2019年迁移至广州市,形成了以广州市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发展核心区域;②整区扩展区域一体化,蔓延速度有所下降,蔓延程度增强,珠三角地区向周围城市的辐射能力不断增强;③城市扩展主要以珠三角地区为中心沿交通线呈倒"V"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域空间扩展情况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利用陆地卫星MSS影像、TM(或ETM+)影像、灾害监测星座数据和“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对1973—2005年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过程、面积变化和土地利用影响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32年间,北京市建成区面积净增加超过1000km2,2005年达到1209.97km2,相当于1973年的6.58倍,年均扩展32.07km2。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基本上呈现出以旧城区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的方式,并未在某一方向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变化,但在不同时期内的扩展速度差异非常明显。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面积中,54.34%来自于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43.57%来自于水田、旱地等耕地。人口增长对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有显著的刺激作用;经济增长是城市变化的主要动力之一;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用地的扩展,是城市扩展的牵引力,对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指向性作用;而政策与制度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京市发展和扩张的宏观格局。  相似文献   

4.
利用Landsat与DMSP/OLS相结合的建成区提取方法分析了1993-2010年广州市建成区扩张的时空特点及其驱动因子。首先采用突变检测法提取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建成区范围,并对利用SVM监督分类方法提取的Landsat影像建成区进行过滤,得到广州市城市建成区空间分布;再通过统计数据的相关性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然后采用紧凑度、扩张速度、重心迁移等指标分析了广州市建成区扩张的时空特点;最后通过建成区面积与统计数据中经济参量的回归分析探讨了建成区扩张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5.
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前期对成渝地区城市扩展监测的需求,本文研究了利用多源夜间灯光数据进行城市扩展监测的方法,并优化了多源夜间灯光数据整合过程中拟合样本选取的方法.本文利用2004—2018年成渝地区多源夜间灯光数据进行示范应用,围绕夜间灯光总量、夜光标准差椭圆和首位度等指标,开展了成渝地区近15年城市扩展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整合后的多源夜间灯光数据一致性明显上升,可提高宏观尺度上长时间序列的城市扩展监测的可靠性;近15年,成渝地区"成都-重庆"双核发展趋势增强,重心逐渐东移,建成区夜间灯光总增长率超过154%.  相似文献   

6.
夜间灯光影像可衡量城市进程.建成区与植被覆盖度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本文用基于植被校正的城市夜间灯光指数(Vegetation Adjusted NTL Urban Index,VANUI)提取云南城市建成区.先对两种影像进行相互校正,再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合成基于植被校正的城市夜间灯光指数,最后基于指数采用分水岭分割算法提取城市建成区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研究表明:VANUI指数可以对建成区边缘进行较高精度的识别;滇中建成区的扩张速度和强度在全省保持在较高水平;主要城市的建成区紧凑度都在减小;全省建成区重心的偏移呈现东南—东南—东南—东北—西南—东北方向,建成区重心偏移位置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DMSP/OLS数据的南京市建成区扩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市为研究区,先利用一元二次回归模型对2000~2010年的灯光数据影像进行预处理,利用突变检测法计算各年份提取城市建成区的阈值,并基于该阈值分割南京市2000~2010年的城市建成区;然后运用最大似然法分类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TM影像得到南京市建成区,并勾绘出城市建成区的范围;再对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提取的城市建成区扩展结果进行空间对比,以验证突变检测法的准确性;最后将南京市2000~2010年的城市建成区进行叠加,并结合实际分析了城市内部建成区的扩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用经过相互校正、饱和校正和影像间的连续性校正后的DMSP/OLS数据提取城市建成区,对蒙古乌达城市群和呼包鄂城市群的城市扩张进行测度,并对其空间演变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利用校正后的夜间灯光影像提取的各市建成区面积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呼包鄂城市群建成区的提取阈值明显大于乌达城市群;(2)乌达城市群区域之间发展极不均衡,呼包鄂城市群区域扩张则较为均衡;(3)两个城市群的土地城市化过程均处于快速发展状态,呼包鄂城市群周边很多小城镇得到逐步发展,乌达城市群区域发展极化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9.
基于苏南地区2020年月平均NPP-VIIRS夜光遥感影像,构建了基于差值平方函数的城市群建成区提取模型,验证了模型精度,分析了苏南城市群建成区特征,并从面积、混淆矩阵和景观指数等方面对不同方法提取的建成区对比分析,具体结论如下:(1)构建了基于差值平方函数的城市群建成区提取模型,此法提取的建成区与苏南地区实际建成区分布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2)实现了苏南城市群建成区的提取,苏州面积最大,无锡建成区占比最高;(3)差值平方法提取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准确率高于阈值法,差值平方法与阈值法的总体精度相近,而差值平方法的Kappa系数高于阈值法,景观指数更接近实际情况,能够有效提高城市建成区的提取精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阈值分割法在城镇建成区提取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夜间灯光数据分辨率低、灯光溢出和阈值分割法无法顾及区域差异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方法的提取精度。以郑州市为例,以LJ1-01与NPP/VIIRS两种夜间灯光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Landsat8中分辨率遥感影像、网络城市兴趣点(POI)及路网数据,利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郑州市2018年建成区进行提取,参考土地利用数据,对RF分类法与NTL、VANUI、BANUI、PANUI、RANUI指数等阈值法进行对比实验和精度评价,评估基于多源数据的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在城市建成区提取中的优势。实验表明,RF比阈值法提取的建成区更接近真实建成区且提取精度更高,具有更好适用性;LJ1-01数据提取的效果和精度总体优于NPP/VIIRS数据;在采用RF分类时,各类特征的重要性在不同夜光数据源中表现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黄橙  黄国斌  段炼  解思婧  王昕  李锦 《北京测绘》2023,(12):1668-1675
为了解南宁市建成区空间和时间的扩张特征,本研究选取美国国防气象卫星(DMSP)得到的DMSP/OLS和美国的“索米”国家极轨卫星伙伴卫星(Suomi NPP)得到的NPP-VIIRS两类夜间灯光遥感影像数据,以及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法结合统计数据比较法快速提取城市建成区的方法,基于该方法对2000—2020年南宁市建成区的面积扩张变化、面积重心变化、面积扩张速度和扩张强度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南宁城区扩张幅度明显,扩张速度呈增强趋势;(2)南宁市建成区形态以向外扩张、向内填充为主,空间紧凑程度不断下降,空间形态趋于稳定;(3)建成区重心由西北向东南转移,东南方向为南宁市建成区的主导发展方向;(4)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城市建成区扩张的直接驱动力和根本驱动力,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建成区扩张具有牵引力与指向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大,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为更好地了解城市发展规律,本文选取1992、1997、2002、2007、2012年5期的DMSP/OLS数据和2017、2019年2期的NPP-VIIRS两种夜间灯光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太原市建成区范围,通过对太原市建成区形态扩张指数的分析,得出城市扩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太原市建成区从1992-2019年太原市建成区面积增长了249.73km2,扩大了2.7倍,且建成区增长的面积主要集中在太原市的东南部。②2002-2012年和2017-2019年进入加速型扩张模式,扩张的速度快;1992-2019年太原市重心偏移距离为5676.42m,平均偏移速度为202.73m/a,重心位置总体向东南方偏移。③太原城市扩张的驱动力主要是受经济发展因素、人口因素、交通因素和政策规划因素的影响。本文为太原城市规划和空间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杭州市城市结构发展变化,本文基于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结合GIS与Fragstats技术分析杭州市城市建成区动态变化以及结构发展演变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杭州市建成区面积持续扩张,以原有区域为基础向四周蔓延式增长;2)通过构建城市扩张指数分析,杭州市年均扩张速率、扩张强度持续降低,联合光强度和夜光均值评价指标,分析城市建成区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3)景观格局指数显示,杭州市建成区景观破碎度变大,景观形态复杂度提高。杭州市应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统筹全域均衡发展,有效提升用地合理性。该研究对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具有参考价值,可为杭州市城市用地规划、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1年到2011年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采用二分比较法,确定历年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提取阈值,提取建成区,平均误差仅为2.98%.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城市化进程和空间拓展特点,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武汉城市圈城镇用地拓展速度不断加快,武汉市的城镇扩展强度最大.此外,通过相关性分析了经济发展和人口城市化率对拓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景观格局、海洋资源、植被资源三个角度,探讨了2000年至2013环渤海湾海岸带不透水面空间格局变化对环境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2000年至2013年,不透水面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密度减少,呈现团聚状分布格局;(2)2000年至2013年,滩涂、0-5m海域和5-10m海域空间资源的损失量分别为464.32km2、151.76km2和12.81km2;(3)研究区内城市建成区的植被减少和不透水面扩张之间呈现明显的此消彼长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往在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区域城市空间扩展研究中,多从城市建成区平面形态扩张的角度进行分析,较少考虑灯光亮度信息对城市扩张强度的表征作用.针对此问题,通过整合两类夜间灯光数据,充分利用灯光亮度信息分析都市圈中各城市的空间扩展差异,并结合统计年鉴数据构建重心转移的时空地理回归模型,探测武汉都市圈的空间扩展进程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1992—2018年武汉都市圈建成区的空间扩展进程经历了1992—2009年、2009—2013年、2013—2018年3个阶段;②3个阶段各区县加权重心转移方向的变化表明,在武汉都市圈内,武汉市对其他区县的吸引特征增强,同时各区县间的局部吸引特征增强;③2013年后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对都市圈建成区空间扩展的影响强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夜间灯光影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成区提取,但由于数据分辨率低以及灯光溢出效应的影响,提取的建成区结果精度有待提高。基于中国珞珈一号01星(Luojia 1-01)和美国国家极地轨道伙伴卫星搭载的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s 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NPP/VIIRS)提供的两种夜间灯光影像,提出了夜间灯光兴趣点(nighttime lightpoint of interest,NTLPOI)综合指数,首先利用阈值法实现了NTLPOI综合指数处理前后的建成区提取,然后与参考建成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NTLPOI综合指数在反映建成区整体形态的同时,也保留了其边界等细节信息;景观格局指数表明,建成区提取结果有更好的连通度和复杂度;查准率、查全率和F1分数证明NTLPOI综合指数有效提高了建成区的提取精度,Luojia 1-01结果提升了约5%,NPP/VIIRS结果提升了约3%,且在发展程度不一的主城区和非主城区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相较于NPP/VIIRS,Luojia 1-01融合POI后,能在保证高精度的同时,在建成区边界和细节信息方面表现更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城市建成区作为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城市化研究中的重要数据源。针对城市建成区的提取,本文提出一种集成多源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提取方法。通过分析哨兵2A的光谱特性,构建了主成分第一分量PC1、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Vegetation Index)和归一化建筑用地指数NDBI(Normalized Difference Built-up Index),与夜间灯光数据NTL(Night Time Light)构成特征分量集,对各特征分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综合分析,根据城市建成区形态特征构建规则集,实现面向对象的城市建成区提取。提取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生产者精度和Kappa系数,且提取的城市建成区完整性好,与实际的城市建成区较为吻合。此方法可为使用多源遥感影像进行面向对象的城市建成区提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市扩张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浪费及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采用支持向量机监督分类方法和人机交互解译方式对开封市土地利用进行分类,提取城市建成区范围,采用扩张速度指数(expansion speed index,ESI)、扩张强度指数(expansion intensity index,EII)、平均中心(mean centre,MC)和标准差椭圆(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SDE)等指标分析开封市1990—2015年25 a间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其空间分布,并基于社会统计数据对城市扩张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封市区建设用地呈扩张趋势,由1990年的38. 08 km2增加到2015年的125. 86 km2,扩张速度达3. 51 km2/a; MC和SDE分析得出,25 a间开封市城市平均中心位置变化不大,整体向西北方向移动; 1990—2009年建成区空间扩张呈均衡化; 2009—2015年建成区持续西扩,空间分布存在明显方向性;利用SPSS软件对社会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城市人口数量及经济发展等是开封市城市扩张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国内城市群空间格局研究面临日益严重的发展瓶颈,亟须拓展新方法论与新数据源的研究现状,该文运用Landsat系列卫星同期数据和聚类分析对夜间灯光数据进行校正分析,进而采用基于辅助数据的比较法来确定提取城镇建成区面积的阈值,在此基础之上选取景观总面积、总斑块数量和聚集度指数等共8个典型景观格局指标,使用FRAG-STATS 4.2软件对1992—2013年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发展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1992—2013年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快速扩展,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了7.02倍,斑块数量增加了2.35倍,斑块密度也得到较大的增加,同时景观斑块形状复杂度逐渐上升,中小城市不断壮大,总边界长度和平均边界密度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18.86%和18.87%,最大斑块指数和聚集度指数两个指标在整体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