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GIS技术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有效方式,该文以济南市长清区为例,综合考虑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因素,选择了质量等别、连片度、耕地坡度、耕地交通便利性和耕地居民点辐射度5个评价指标因子,运用GIS技术获取评价指标因子得分,根据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采用多因素加权分析法对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进行综合评价,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输出永久基本农田分布图,并实现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该文研究成果可为县(区)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提供借鉴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是实现耕地保护、土地集约利用以及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方式。然而城市的快速扩张给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带来了挑战,如何协调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两者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亟待解决。本文以武汉市为例,结合LESA(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方法及LANDSCAPE模型(LAND System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for Potential Effects)综合考虑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城市扩张的冲突,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试图协调耕地保护与城市扩张对土地资源需求的矛盾,为"多规合一"背景下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提供方法借鉴,为优质耕地保护及土地利用优化布局提供决策参考。①运用LESA方法对武汉市的耕地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及等级划分;②基于LESA综合评价结果,运用LANDSCAPE模型对武汉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及城镇建设用地扩张进行模拟;③将LANDSCAPE模型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结果与基于LESA方法划定的结果进行数量、质量和空间形态上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相当,质量差异不大。但在空间形态上,基于LANDSCAPE模型的划定结果明显优于基于LESA方法: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分布,形状较为规则。值得注意的是,LESA方法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中有15.8%将被新增城镇建设用地侵占,而LANDSCAPE模型能够有效避免这部分永久基本农田被侵占。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城市发展建设加快,大量优质耕地被建设占用,耕地数量逐渐减少,加之在耕地占补平衡过程中,随着对耕地后备资源的不断挖潜利用,补充耕地的质量愈发难以保证,耕地数量与质量保护形势严峻。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不仅控制了城市发展摊大饼式的无序扩张,保障了耕地数量稳定,"优先划"的提出更加大了对优质耕地的保护力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引导城市健康发  相似文献   

4.
以益阳市赫山区笔架山乡作为研究区,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国农用地分等调查、全国耕地地力调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等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针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保护责任认定、质量调查以及评价分析,给出了一套适合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的技术路线、流程与方法,为湖南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专项工作的高效、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耕地自然质量、建设水平和区位条件三个方面,建立德令哈市永久基本农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非法相结合确定指标体系,通过TOPSIS法对耕地综合质量进行排序,最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可减少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中主观因素的干扰,使得划定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6.
东西南北     
《国土资源》2014,(4):64
正辽宁永久基本农田先划大城市周边辽宁省今年耕地保护工作重点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开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相关工作;二是以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为目标,在保证耕地数量的同时,把提升耕地质量放在首位。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方面,该省将坚持耕地质量等级从高到低、优质耕地农用为先,先从控制发展规模为5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周边开始,由大到小,覆盖各类城市和小城镇,并逐步从城市周边扩展到广大农村,由近  相似文献   

7.
2017年,缙云县国土资源局以打造“创新区”、建设“大花园”为全体干部职工的大考场,坚持-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是保护耕地,赢得土地资源.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4.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8.3万亩;认定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3.4万亩;建设基本农田2万亩;完成垦造耕地(含“旱改水”)4169亩;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38个,复垦面积573亩;实施耕作土剥离再利用项目16个,剥离面积458亩.  相似文献   

8.
一、保红线,严防死守保住耕地红线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一是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按要求划定基本农田,并在基本农田中选择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实行永久保护,严禁建设占用。二是推进垦造耕地工作。今年计划完成旱地开发2500亩,水田开发2000亩。完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确保复垦到位,争取新立项4个,产生周转指标150亩,完成竣工复垦面积300亩。继续开展高标准  相似文献   

9.
正2014—2017年,广西组织完成了全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一批高质量、高等别的耕地划入了永久基本农田。为了给八桂大地上的优质耕地划好保护线,广西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坚决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水田林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指示精神,将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进行统一协调,从而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有效控制了城市的无序扩展,充分发挥了永久基本农田的湿地、绿  相似文献   

10.
正耕地是我国最宝贵的资源,中国依靠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成就。在这种情况下,也折射出我国耕地资源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工作势在必行。永久基本农田是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不得以任何其他方式改变用途的基本农田。十七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划定要求后,国土部和农业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要求,对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行部署。加上"永久"两个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济南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极限条件法初判济南市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并划分潜力类型区,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测算宜耕后备资源的开发复耕难易程度并划分难易程度等级。结果表明:济南市各区县宜耕未利用地分布差异较大,从潜力类型区分布来看,丰富区和较丰富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山地丘陵区和南部沿黄区域,较匮乏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区和南部山区,资源匮乏区主要为中部主城区附近。济南市易开发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山地丘陵区。该研究可为济南市不同地域后备资源开发时序安排,科学编制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济南市国土空间规划年度体检和“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基础,提出济南市开展“实时体检评估”的工作原则和总体思路,通过构建实时体检指标体系,夯实数据与信息平台支撑,研究遥感监测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完善“实时体检评估”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济南市国土空间规划实时监测评估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济南市是我国中部地区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济南市土地可持续性利用问题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主要运用了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了9个指标,构建了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对山东省济南市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整体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未来发展中,济南市要始终注重耕地保护,用养结合,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4.
城市设计作为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各地的新区建设和旧城更新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基于对济南市城市设计编制及管理情况的回顾,结合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对济南中心城范围内2003—2020年编制的46项主要城市设计项目进行了汇总和梳理,剖析了济南市城市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济南城市设计管控体系搭建,以期为其他城市的城市设计管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用地整理潜力作为农用地整理项目选取和项目时序安排的基础,在新形势下的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济南市济阳区为研究对象,在济阳区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成果和2017年济阳区土地利用现状成果基础上,运用arcgis,spss等分析软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济阳区数量潜力,运用产能核算方法分析其质量潜力,通过几何平均法对济阳区各乡镇(街道)潜力评价结果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济阳区平均新增耕地系数为0.28%,共划分为5个潜力区,以二级、三级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土地储备统筹管理与精准调控力度,提高土地储备潜力区选取、研判以及精准分析效率。本文在论述多旋翼无人机应用于土地储备精准分析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旋翼无人机技术的土地储备精准分析方案。以济南市为例,综合性、创新性的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从土地储备潜力区识别、实景三维模型构建、建筑房屋信息采集、储备成本收益经济分析以及档案资料管理等方面,完成了土地储备潜力精准分析工作。为济南市土地储备管理机构形成“大组团”“大片区”的收储模式,统筹规划全市土地储备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同时也为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土地储备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张成为限制城市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进行因地制宜的适宜性评价是对其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该文采用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AHP)等研究手段,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进行了研究,以济南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分析了济南市水文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影响因素,构建了济南市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多层次评价体系,重点研究了泉水保护对济南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制约影响,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济南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综合评价模型,旨在为济南市后续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是一个城市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的质量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为确定济南地区地下水的污染状况,本文以历年的水文资料作为背景值,采用了单因子和多因子2种评价方法对济南地区岩溶水进行了污染程度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岩溶水污染程度进行了分级;在地下水系统防污性方面,采用DRASTIC模型对济南地区的防污程度进行了分区。结合岩溶水污染程度和防污性能两方面的评价结果,为实现可持续开采岩溶地下水,本文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分别进行了分区,并给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为济南地下水开采与保护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济南山前及山间倾斜平原区常见土质边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本文结合实例,对此类边坡开展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方法研究,对不稳定边坡的成因做了详细分析,并采用毕肖普条分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计算,提出清坡+格构+钢筋混凝土挡板+截水沟的方案解决土质边坡失稳问题。治理后边坡滑动安全系数为1.673,实现了土质边坡的有效防治,为此类土质边坡失稳问题提供了新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