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首先介绍了我国存在着严重海水入侵灾害的三大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老黄河三角洲(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现状。长江口和珠江口海水入侵主要受河流入海径流量和河口潮汐影响,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的产生则主要是人类过量开采地下淡水所致。地下淡水和咸水之间存在着一个动态平衡的混合界面,淡水储存一旦减少,平衡状态被打破,该界面便会向陆移动。最终产生海水入侵。海水入侵的发生受着诸多因素制约,在中国沿海地区。地下淡水的储备与人类的用水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人类过量开采地下淡水是产生海水入侵的主导因素。因而开源节流、人工回灌地下淡水、阻隔水流等措施在防治海水入侵方面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海水入侵是一种缓变的地质灾害,是由地下淡水资源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过度下降,引起海水反向补给淡水区造成的.莱州市地处胶东半岛,西部和北部濒临渤海湾,海岸线长达96km.近年来,沿海平原地区由于工农业用水大增,地下淡水资源过量开采等原因,大片土地受到海水侵染.……  相似文献   

3.
日照市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遥感解译研究了日照市海水入侵现状,从人为因素、地质原因、气候原因和地理环境因素等方面,对海水入侵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沿海地区,地下水的储备与人类的用水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人类过量开采地下淡水是产生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因此,兴建地下水库、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和人工回灌等是防治海水入侵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海水入侵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使含水层中淡水水头低于附近咸(海)水水头是造成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地质条件对海水入侵的方式、途径起着一定的控制。海水入侵有其固有的规律。数学模型应考虑过渡带的存在,密度变化对液体流动的影响,降水入渗及潜水面变动对海水入侵的影响,防治应开源与节流并重。  相似文献   

5.
葫芦岛市滨海地区海水入侵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姜嘉礼 《水文》2002,22(2):27-31
葫芦岛市滨海的工农业密集区,超量开采地下水,严重破坏了地下水的咸淡水动态平衡,导致海水直接入侵淡水资源,加深了该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根据海水入侵的成因和规律,采取拦蓄补源,节约用水,调引客水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海水入侵和缓解葫芦岛市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6.
海水入侵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郭占荣  黄奕普 《水文》2003,23(3):10-15,9
在综合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海水入侵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海水入侵的概念,认为海水入侵概念的核心是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淡水造成海水与淡水的水动力平衡破坏;进行了海水入侵的影响因素和成因分析,指出发生海水入侵必须具备一定的水动力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介绍了海水入侵的判别指标和三维动态监测方法,给出了海水入侵的防治措施,并提出了海水入侵有待加强研究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中东部区域分布为地下咸水分布区。自大量开采地下淡水以来,出现了地下咸水入侵地下淡水资源问题,第四系地下淡水水质呈不断变差趋势,对宝贵的地下淡水资源构成威胁,其主要原因是地下淡水资源的超量开采和成井工艺不严格。本文分析了地下咸水入侵地下淡水机制及影响现状。  相似文献   

8.
涠洲岛海水入侵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岸边地下水动态分析,弥散度尺度效应的分形特征讨论及局部海水入侵模型校正,获取涠洲岛含水层的有关参数。结合全岛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模拟了海水入侵的动态过程,对制订涠岛地下淡水透镜体的开采规划和控制海水入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爱福  苗金城 《地下水》1991,13(4):232-234
为了研究黄岛沿海区海水入侵的治理措施及地下水资源预报方案,需圈定海水侵染的范围及地下成淡水界面。鉴于钻探费用高、周期长,故用物探手段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介绍电测深法在黄岛海水侵染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雷州半岛防海水入侵最优地下水开采方案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池生  周训  陈明佑  沈晔  张华  严霞 《现代地质》2002,16(4):429-434
雷州半岛地表水资源缺乏 ,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近年开采量剧增 ,局部已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 ,面临海水入侵的威胁。通过对研究区内地下水流的数值模拟 ,建立了一个以预防海水入侵为目的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 ,并以管理区为单元给出了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的最优开采量。认为在防止海水入侵的前提下 ,区内地下水总体上尚有开采潜力 ,但要适当分散开采区域 ,滨岸地区基本维持现状 ,内陆可不同程度地增大开采量。  相似文献   

11.
大连大魏家水源地位于中国北方典型滨海岩溶地区。近年来,地下淡水不合理开采造成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引发了严重的海水入侵。本文以大魏家水源地海水入侵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水文地质调查和水化学样品测试分析,探讨了海水入侵形成的水动力条件,通过绘制Piper图、以Cl^-为天然示踪剂计算了海水和地下淡水的混合比例、实际浓度和理论浓度的对比、水化学组成特征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该区岩溶含水层在海水入侵过程中所发生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并对其进行了定量模拟,进而阐明了岩溶含水层中的海水入侵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微成水和成水并不是地下水淡水和海水简单混合而成。利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揭示了控制滨海岩溶含水层中水化学演化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反应有方解石、蒙脱石和石膏的溶解作用,伊利石的沉淀作用以及Ca—Na离子交换作用,伴随着CO2的释放,石膏的溶解并没引起白云石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7,(1)
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当地淡水资源匮乏,工农业用水以开采地下水为主。工业废水的无序排放,农业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对地下水资源污染严重。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了地下水漏斗,引发地面沉降及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为应对这些灾害,采取必要的防治对策,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保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山东莱州湾地区是我国海水入侵研究的典型地区之一,为了进一步促进对莱州湾海水入侵的认识,本次研究选择莱州湾南岸的典型剖面(昌邑-柳疃)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不同类型水样(河水、淡水、微咸水、咸水、卤水和海水),分析了不同水体的水化学、δ18O、δ2H、离子比及饱和度等特征。根据不同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分析,判断出研究区在海(咸)水入侵过程中首先发生了混合作用,在此基础上,发生了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不同程度的溶解沉淀作用。特征离子比值分析表明,咸水、微咸水是由地下淡水与卤水混合形成;剖面上咸水体的分布特征、δ18O-Cl-关系显示部分深层地下淡水也受到了卤水下移侵入影响。氢氧同位素的分布特征表明,研究区地下淡水明显来源于大气降水,第四纪古海水成因的卤水受到了蒸发及浓缩作用,"氧漂移"现象比较严重;矿物饱和度显示,研究区所有水体中盐岩均处于未饱和状态,石膏与白云石在部分地下淡水和微咸水中未达到饱和,在卤水与咸水体中处于饱和状态,方解石则在所有水体中都基本呈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14.
绪言自7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出现零星的海水入侵。进入80年代中期,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海水入侵范围逐渐扩大。目前情况比较严重的地区有山东的莱州、龙口;河北的秦皇岛;辽宁的大连等地。海水入侵严重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水化学的东海岛海水入侵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学良  杜军  李培英  张志卫  李平 《水文》2017,37(4):52-56
海水入侵对海岛海岸带地区地下淡水以及生态景观的变化存在重要影响,是该区域重要的灾害地质问题之一。海水入侵区域由于受到不同时段、地段地下淡水补给等可变因素影响,具有时空变化的特性。以东海岛东南部为主要研究靶区,利用三线图法对该区域2012年12月~2014年8月周期性监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并以HCO_3~-和Cl~-为划分依据,构建海水入侵程度的划分标准,对不同时期的海水入侵情况做了研究。分析表明,监测期内东海岛经历了多次海水入侵-后退过程,入侵量分别为56.7%、51.1%、56.4%、42.7%、36.5%、76.9%、66.8%和75.8%,年际对比表明,东海岛海水入侵有日趋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王巍萍  冯丽  林瑛 《地下水》2018,(5):189-191
海水入侵是烟台市1977年以来沿海平原出现不断发展的一种海洋地质灾害。影响海水入侵因素有多种,其中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是主要原因。根据2016年海水入侵普查现状,以及历次海水入侵普查成果分析,以氯离子含量250 mg/L为海水入侵标准,分析海水入侵面积的发展变化、海水入侵的危害及其成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海水入侵是影响海岛地下水封油库施工及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海岛环境下建设地下水封油库,大规模的地下开挖将显著改变海岛天然地下水渗流场,海水入侵地下洞室一方面引发突水风险,另一方面海水中的氯离子将会对地下洞库结构设施造成侵蚀,影响地下油库的使用寿命。因此在海岛环境下建造地下水封油库,除了需要考虑水封可靠性与岩体稳定性外,还需要关注海水入侵等现象。科学设置水幕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弱海水入侵风险,论文基于污染质运移相关理论,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以拟建浙江省舟山市某海岛大型地下水封油库为例,模拟了地下油库建造及运营期的海水入侵现象,研究表明:若不设置淡水水幕系统,开挖地下洞室会直接导致海水入侵;设置水平水幕后在确保水封可靠性的前提下,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海水入侵;而设置垂直水幕系统则能较为明显地抑制海水入侵的发生。该成果为海岛环境下建造地下水封油库可能遇到的海水入侵问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在1964年,中国大连市就发生了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的海水入侵现象。目前有十几座沿海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海水入侵不仅恶化了滨海地区的生态环境,而且阻碍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面积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快速增长后,近些年来呈缓慢增长态势,甚至有些地区海水入侵面积不再增加。为了深入了解海水入侵的机制,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有关学者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如通过水-岩间阳离子交换实验来了解海水入侵的地球化学作用,建立三维有限元变密度的过渡带数值模型模拟与预报海水入侵过程及发展趋势。为了预防和治理海水入侵,除了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及开采布局外,沿海地区还园地制宜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人工补给、地下防渗帷幕、节水灌溉以及远距离调水等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9.
潍河下游地区海咸水入侵动态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以潍河下游的莱洲湾南岸地区为研究区 ,阐述了海咸水分布规律。针对海咸水运移过程中的水动力学特征和化学动力学特征 ,推导了水动力化学动力耦合的盐分运移对流弥散方程 ,水动力过程考虑了浓度变化对水流运动的影响 ,化学动力学过程考虑了含水介质表面吸附 (解吸 )作用对盐分运移的影响。采用改进的非线性特征有限元法 ,求解高浓度溶质运移三维模型。计算结果表明 ,该模型更真实地刻画了海咸水入侵系统。通过对海咸水入侵规律进行模拟 ,指出海咸水入侵的根本原因是过量开采地下淡水资源 ,要防止海咸水入侵 ,必须科学开采地下淡水资源。  相似文献   

20.
卞学洛  杨刚 《地下水》2001,23(4):205-207
在上部覆存有咸水含水层的地质结构条件下凿井开采下部地下淡水 ,选用适宜的粘土 ,利用其水一岩之间 Na - Ca2 阳离子交换反应以提高井外封闭止水效果 ;防止地下淡水咸化污染。合理利用有限的地下淡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