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岱崮地貌是继岩溶地貌、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之后的中国第5种岩石地貌,作为一种新命名的地貌类型,岱崮地貌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和科研价值。但对其的研究和开发却相对滞后。该文介绍了岱崮地貌的研究现状、分布及其形成过程、发育阶段等,岱崮地貌的分布规律、形态特征、组成结构,其演变趋势与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等,是其学术研究的核心问题。加强对岱崮地貌的研究,不仅能够改变地貌学中关于方山研究的薄弱局面,丰富大陆风化及陆地碳循环研究,而且可深化对沂蒙山区地质地貌条件、生态环境特点的认识,也可为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
岱崮地貌是一种寒武系碎屑岩之上的平顶灰岩地貌,为中国五大地貌之一,对其研究具有地质学、古地理环境等科学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研究,分析研究了岱崮地貌的特征、成因和演化,得出以下结论:1) 岱崮镇的崮主体呈NW向展布,由崮体和崮基组成。崮体包括崮顶、崮腰和崮底,崮顶为灰岩,崮腰和崮底以碎屑岩为主,崮基为前寒武系岩浆岩或太古宇泰山群;2) 近水平岩层是岱崮地貌发育的基础;3) NNW向、NW向和近EW向断层是岱崮地貌形成的根本因素,NW向和NE 向节理是主控因素,控制了岱崮地貌的走向、密度;4) 岱崮地貌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化,经过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和印支运动留存的寒武系-中奥陶统、上石炭统-二叠系是岱崮地貌形成的基础,燕山期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162~149.8 Ma)、白垩纪(140~90 Ma)及喜马拉雅早期(65~43 Ma)产生的断层及节理是岱崮地。  相似文献   

3.
鲁中南抱犊崮地区,山体陡峭挺拔,风景秀丽,以有鲁南小泰山之称的抱犊崮为代表,山体顶部主要由古生代寒武纪九龙群张夏组灰岩组成,其下分布由长清群馒头组砂岩、砂质页岩、泥质灰岩、薄层灰岩及朱砂洞组灰岩、泥质灰岩等。“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并遭受长期的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剥蚀等多重地质作用而形成抱犊崮所具有的岱崮地貌,作为地质遗迹和地质地貌景观,具有重要的地学研究价值,也是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4.
山东崂山花岗岩地质地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良相石宝  徐兴永 《地质论评》2007,53(B08):138-142,242
崂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部,是中国海岸上海拔最高的山。崂山花岗岩是苏鲁地区燕山期花岗岩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较典型的由钙碱性岩套和碱性岩套构成的I—A型复合花岗岩体。在长期的地球内外应力作用下,崂山形成了丰富、独特的花岗岩地貌类型,发育峰林、峰墙、崮、洞、像形石、岩臼等花岗岩地貌和砾石堤、巨砾扇、砾石海岸、砾石滩等独特的花岗岩堆积地貌。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和花岗岩类型、丰富的地质资源、典型而独特的花岗岩地貌景观使得崂山花岗岩地质地貌具有极高的科研、科普和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火星地貌图像图1火星地貌——“双峰山”照片中上部的两个山丘称为“双峰山”,左下角为火星“探路者”。据“海盗”号获取的火星遥感图像(参见本期第64页图1)分析,照片上的“双峰山”反映了陨石坑地貌的剖面结构特征。图2火星地貌——“美人鱼”照片中部的两个深...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生产与教学的反复实践过程中,感到目前地貌教科书中的“重力地貌”一词应改成“坡地地下水地貌”或与流水地貌章节中的坡面流水合并成“坡地地貌”。其实“坡地地貌”早有人提过、如1985年北京大学杨景春编的地貌学教程一书,就已用过“坡地  相似文献   

7.
雅丹地貌     
《山东地质》2009,(1):60-60
雅丹地貌是新疆罗布泊地区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它很少为世人所知,而其魅力却丝毫不亚于吸引了万千游客的许多世界名胜,这就是神奇的雅丹。雅丹,维吾尔语原意为“陡壁的小丘”,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相似文献   

8.
由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郭康发现的“嶂石岩地貌”及其论文《蟑石岩地貌之发现及其旅游开发价值》在地理学报(47(5).1992)发表后,受到国内外地理、旅游及新闻界一些人士的关注,后于1993年9月在河北石家庄市赞皇县嶂石岩召开的“蟑石岩地貌”学术考察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给予很高评价。  相似文献   

9.
杨逸畴  尹泽生 《地质论评》2007,53(B08):125-131,241
平潭县有“千礁岛县”之称,所属的海潭为全国第五大岛,隔台湾海峡与台湾新竹相距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地方。千礁岛县皆由花岗岩组成,潮涨潮落,海侵海蚀,铸就了岛上古代海蚀地貌和现代海蚀地貌,且种类齐全,典型奇特,分布广泛,集神、幽、险、趣于一体,尤其花岗岩球状风化铸成的,最突出的有国内最大的海蚀柱、天下奇观“半洋石帆”;浑身赤裸,形体逼真,比四川乐山大佛大四倍的“海坛天神”,横卧海边,头枕沙滩,腿伸大海;等等。素有花岗岩海蚀地貌“甲天下”之称。平潭已开发成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其花岗岩海蚀地貌研究必将为中国研究花岗岩地貌增添新的内容和活力;平潭岛的区位最近台湾,优先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开展与台湾北东海岸的类同海蚀地貌进行双向互惠的观光旅游,将有无限广阔、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数字高程分析、实地地貌调查及沉积物年代学为手段, 开展了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地貌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采用SRTM-DEM数据对地貌进行了量化分析.区域地貌总体特征为高海拔、高起伏、平山顶(北区).在ArcGIS平台中运用条带法获得该区的最大高程-平均高程-最小高程剖面, 剖面特征显示最大高程控制平均高程; 利用最大和最小高程剖面定量计算各地质单元的水系下切深度.实地调查及年代学研究发现该地区河谷沉积物以晚更新世以来的冰碛物和冰湖相沉积物为主.结果表明, 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地貌演化过程中, 高山冰雪作用是地貌“削高”、“去顶”的重要外动力因素, 也是有助于“修平”山顶并形成齐一峰顶面的参与因素; 流水“切割”和“搬运”作用是形成地表高起伏的重要原因; 外流水系大大削弱了地貌“填低”作用, 也是导致河谷山谷沉积物年轻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土林地貌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由半松散-半固结的碎屑沉积物经过流水剥蚀、堆积形成的林柱状、墙状及沟谷等一系列地貌的统称。以往对土林的研究不够系统和全面, 甚至将其归为黄土地貌。本文通过统计土林地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 分析研究了土林地貌的分布规律、物质组成和形成原因, 认为土林地貌具有自身独特的形成规律和形态特征。土林地貌从物质组成和形态上属于沉积岩地貌; 从成因上划分应属于剥蚀地貌中的流水剥蚀地貌, 并伴随有流水堆积地貌的特征, 其中剥蚀地貌进一步划分为沟谷地貌、林柱地貌和潜蚀地貌。  相似文献   

12.
赵健楠  史语桐  张明杰  杨勇  黄婷  王江  黄俊  肖龙 《地质学报》2021,95(9):2755-2768
液态水在火星地表的塑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峡谷网、外流河道、古湖泊以及三角洲和冲积扇等多种多样的水成地貌,它们一直是火星探测与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本文对火星水成地貌的探测历史、地形地貌特征、时空分布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探讨水成地貌对火星气候演化及天体生物学研究的指示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火星水成地貌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需要在火星水成地貌的水源类型、水成地貌所指示的火星水环境特征、亚马逊纪水成地貌的成因、火星水成地貌与我国柴达木盆地地貌的类比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为更深入的认识火星水成地貌,了解火星气候变化及宜居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活动断层构造的研究方法与“老”构造的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差别,就在于它往往必须借助于各类地貌变形来确定断层活动的性质、方式、活动时代及活动速率;由于活动构造变形所涉及的第四纪地层在大陆地区的分布极其有限,所以各类变形构造地貌单元相当于老构造研究中地层学的基础。本文拟对作为“地层单元”的河流阶地、冰川地貌年代的确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农业地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充分消化前人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海南岛的主要地貌类型与地貌轮廓,阐明了海南岛地貌形成的条件与过程、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农业地貌分区。  相似文献   

15.
阿尼玛卿山气候地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阿尼玛卿山不同外营力条件下而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的垂直分布规律,并结合这些地带的气温、降水等气候特征,把该地从高峰到低谷分为三个气候地貌带、即冰川带、冰缘带和流水作用带,并对各个地貌带的自然地理特征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砂岩峰林》科普片形象地解释了张家界风景的地质成因,深入浅出,受到了欢迎。1984年八、九月间,由湖南省地质学会主办的“张家界、溹溪峪风景地质地貌学术讨论会”上,对于张家界风景地貌的成因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有人认为“砂岩峰林”提法不妥,认为“峰林”是“喀斯地貌”的专用名词,是用  相似文献   

17.
风沙地貌形态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风沙地貌是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甚至部分湿润地区,由风力作用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风沙地貌学是研究在风力作用下物质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空间组合规律及其形成演变的科学,是地貌学中以风为外营力形成的地貌为对象的分支学科。风是风沙地貌学研究的基础,其贯穿整个风沙地貌学研究。风况决定了风沙地貌的形态特征、空间组合特征和演化过程,同时,沙丘表面气流和风沙流控制沙丘的形态演化过程和移动过程。风沙地貌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沙丘形态特征、动力学过程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从风沙地貌观测方法、分析方法和形态动力学角度出发,总结了近年来风沙地貌形态、形成风况以及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全站仪、三维地形扫描仪等新的形态观测设备开始应用于风沙地貌形态测量,使得大范围风沙地貌形态精准测量成为可能,为风沙地貌形态动力学研究提供精确的地形特征资料。同时,三维超声风速仪等高频风速观测仪器也广泛应用于风沙地貌动力学观测,从而探讨风沙地貌形态—近地层气流的互馈机制。但是,针对具体的分析方法,如风况与沙丘形态的对应关系,近地层气流的分析方法以及形态—气流互馈关系等方面,目前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王江  肖龙  黄俊  赵健楠 《地质学报》2021,95(9):2742-2754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多源遥感探测和就位探测均表明火星表面分布着大量的雅丹地貌,其形态特征和物质组成记录了火星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是当前火星探测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火星雅丹地貌的探测历史、分布、类型、几何特征、物质组成、年代学、发育过程及对古气候指示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火星雅丹地貌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在未来研究中重点加强雅丹地貌定量化和比较行星学研究,并结合其物质组成、年代学等方面工作,探讨其发育过程与气候环境协同演化的机制,为深入认识火星雅丹地貌发育过程,了解火星古气候环境变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陶奎元  沈加林  姜杨  余明刚 《岩石学报》2008,24(11):2647-2656
雁荡山岩石地貌由叠嶂、方山、石门、柱峰、锐峰、岩洞、天生桥和峡谷、涧溪、瀑、潭、湖等岩石地貌组合而成。其形成的地质学、岩石学基础是白垩破火山岩相与构造。不同类型地貌景观反映了这一破火山构造。断裂切割、重力崩塌与流水侵蚀是形成此类地貌的主要外动力地质作用。雁荡山岩石地貌在形态、成因和审美学意义上均有别于我国砂砾岩岩石地貌、碳酸岩岩石地貌和花岗岩岩石地貌。雁荡山地貌可作为流纹质火山岩地貌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海岸风蚀地貌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布广泛、成因复杂的风蚀地貌随着研究技术与手段的提高近期取得了显著进展,作为其重要类型之一的海岸风蚀地貌也日益受到关注。基于对国外不同时期海岸风蚀地貌研究的主要成果、国内海岸风蚀地貌研究现状及争议、国内海岸与内陆风蚀地貌研究进展等方面的概括总结,提出开展我国海岸风蚀地貌研究十分必要,近期可通过查明海岸风蚀地貌的类型与分布、明确不同海岸风蚀地貌的形态及变化特征、探讨典型海岸风蚀地貌形态变化与气流相互作用机理等开展我国海岸风蚀地貌发育过程与演变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