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魏姗 《河南地质》2012,(8):26-26
今年以来,巩义市采取两级督办制度,进一步强化执法人员及相关单位的责任,加大对违法占地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把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使新发生的违法用地得到了有效制止查处,违法用地数量、宗数明显下降,违法用地查处难、制止难得到有效遏制,用地秩序明显好转。国土资源局对违法用地案件实行初级督办  相似文献   

2.
李强 《山东地质》2009,(8):42-42
聊城市东昌府区国土资源局根据上级的要求和部署,针对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制止难、查处到位难的现状,相继开展了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专项整治行动”、卫片执法检查等各种工作。着力落实了“三包”措施,使辖区内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包片巡查,案件制止及时有力。村级土地管理信息员负责及时传递反馈本村违法用地信息,坚持全天候巡查,发现苗头马上制止,并在第一时间上报;乡镇国土资源所具体负责本辖区内违法用地巡查工作,3~4个乡镇划为一个片区,每周一、三、五片区集中巡查,二、四、六各乡镇所独立巡查;国土分局监察科、执法队重点负责辖区内各乡(镇)办事处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督察与指导,凡遇有重大案件联合出动。形成了严密的村级土地管理信息员、乡镇国土资源所、片区、国土分局四级全天候、无漏洞春季动态土地执法巡查网,确保了全区违法用地早发现、早制止。二是包案查处,案件处结切实到位。对于涉及违法占地面积小、发现制止早的土地违规案件,由案件主办人从案件调查到查处结束,全程负责,一包到底;一般性违法占地案件,由国土资源分局分管领导亲自督办,并由主要领导审核,直到案件查处到位为止;重大或疑难案件的查处,采取由区政府领导牵头,有关乡镇及政府部门组成联合办案组进行查处,并及时与市国土资源局沟通协调,确保违法占地案件对事对人查处双到位。三是包访维稳,土地矛盾提前化解。  相似文献   

3.
刘春清 《辽宁地质》2013,(11):63-63
近日,甘肃省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14个市(州)国土资源局通报14宗挂牌督办的同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处理情况。通报显示,兰州宝福机动车辆卡令测中心违法占地等8宗典型土地违法违规案件,陇南市西和县创新矿业有限公司以采代探等6宗矿产违法违规案件,全部依法依规查处到位。  相似文献   

4.
针对土地违法案件发现晚、查处难等问题,漯河市国土资源局从“发现得早、制止得住、查处得了”三个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土地执法长效机制,有效遏制了违法用地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杨波  张刚 《湖南地质》2010,(4):76-77
针对土地违法案件查处难、执行难的突出问题,湖南省石门县国土资源局坚持贯彻“预防为主、堵疏结合、恩威并举、依法查处”的原则,本着既要严格执法处理问题,又要考虑违法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和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成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办法,以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执法赢得了违法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姚志辉  裘璆 《浙江地质》2011,(10):53-54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行政执法人员的办案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提高办案质量,促进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局和执法监察总队从2008年起连续组织召开了四次全省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质量评查会议。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选取11个市国土资源局办理的案件各一起、相关的11个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办理的案件各一起,2011年共选取了各市、部分县(市、区)办理的28起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其中矿产资源案件数量比往年有很大增加。  相似文献   

7.
税玉海 《辽宁地质》2011,(12):57-57
近日,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正式公布实施《湖北省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案件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办法》。《办法》明确,省国土资源厅可根据违法案件相关情况会商省监察厅或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联合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渑池县国土资源局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不断探索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长效机制,以巡查强执法,以查处促管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逐渐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国土资源违法案件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9.
临沭县针对基层土地违法行为,建立起发现、报告、制止、查处、消除、问责的"六位一体"的执法监察长效工作机制。通过改革执法监察体制,壮大执法监察队伍,增强执法监察科技含量,完善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国土资源基层土地违法案件发现难、制止难、查处难的问题,为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伟 《山东地质》2010,(4):67-67
2010年,临朐县国土资源局积极应对国土资源管理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狠抓了国土资源执法管理工作,行政执法实现了“四化”管理,有效遏制了各类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生,推进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开展。一是管理区域实现网格化。成立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小组,局执法监察大队下设两个执法监察中队,  相似文献   

11.
5月22日上午,淅川县国土资源局院内,喜乐高奏、礼炮声声,浙川县公安局国土资源管理警察大队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该县一旦发生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国土资源管理警察将会介入立案调查。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加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从严控制和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着力从源头上有力遏制土地违法行为,象山县局从以下三方面强力推进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我局高度重视监察业务基础。始终将国土执法监察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年初以来,监察大队会同信息中心、法规科召开了执法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培训会、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学习会等培训会,集中学习执法监察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违法案件的调查取证等业务知识以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受教育培训达100余人次。  相似文献   

13.
信息在线     
《辽宁地质》2010,(2):56-56
国土资源部公开曝光132起违法用地案件 近日,国土资源部公开披露25个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公开曝光或公开挂牌督办未报即用违法用地典型案件132起,涉及违法用地面积约1.15万亩。  相似文献   

14.
2年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800多件.拆除违法占地建筑38500多平方米,取缔非法矿点30多处,推动完善的国土资源执法监管模式受到国土资源部肯定并在全国推介……这是安化县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大队大队长刘佳的硕硕战果,他也因此获全市全县先进个人、“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  相似文献   

15.
一是动态巡查常态化。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络,扎实推行局领导包乡镇、基层所人员包片执法监察责任制。纵向分段、横向切块,合理划分巡查区域;三级联动、逐级分解,巡查责任落实到人。制订出台土地巡查“零报告”和重大土地违法案件快捷报告等制度,提高土地执法巡查的时效性,将违法用地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城乡结合部、国省道两侧等重点区域加大巡查力度。2009年以来,通过动态巡查发现各类土地违法案件24件,  相似文献   

16.
2009年,齐河县国土资源局大力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有效维护了全县良好的土地市场秩序。全年共处理群众举报和上级督办案件61起,受理来信来访57起,124人次,全年信访结服率达96%。为有效防范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发生,该局一是结合执法巡查,落实巡查责任。成立卫片执法检查小组,确保目标,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基层分局坚持开展每周二至三次巡查,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未批先用、批少占多等违法用地行为,第一时间上报局监察科,并立即组织处理,切实做到早预防、早制止、早发现。  相似文献   

17.
《河南地质》2012,(3):13-13
各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各省直管试点县(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矿产局:近年来,全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系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狠抓制度建设,努力构建共同责任机制,严格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初步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执法监管新格局。执法人员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严格执法监管,查处了一大批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执法监察威慑力显著增强,执法监管形势持续向好。特别是在2010年度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中,我省周密部署,强力推进,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1月20日,“温县国土资源巡回法庭”正式成立。此举是温县国土资源局为破解违法用地执法难,让法院提前介入,及时有效制止违法用地行为的一个创新。如今,一年过去了,温县国土资源巡回法庭的工作开展情况怎样?工作效果如何?带着这些问题,11月23日,记者来到温县,进行了详细调查。  相似文献   

19.
孙敏 《湖南地质》2009,(11):22-24
结合湖南实际,国土资源"执法难"突出表现为,违法违规行为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新的的违法形式不断出现;违法案件发现制止难,调查取证难,执行到位难,处理责任人更难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执法队伍、装备建设滞后,执法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还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而"执法难"的内在原因,即尴尬的身份地位与艰巨的工作任务不适应、软弱的执法手段与刚性的法律规定不适应和较低的福利待遇与巨大的工作风险不适应  相似文献   

20.
近日,武陟县国土资源局召开违法用地整改推进会,通报全县违法用地整改情况,进一步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严防新的违法用地行为发生。突出违法案件从严查处。该局对辖区内发生的土地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的清理审查,将符合四项立案标准的土地违法案件迅速立案查处,主动联系纪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