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是完善预案,落实责任。及时编制出台《磐安县2008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一步完善了《磐安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磐安县地质灾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落实各项防灾责任和防灾措施。二是建立健全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及时调整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村级防灾应急与监测小组成员,完善县、镇(乡)、村三级“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三项制度;编制“磐安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和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单点防灾避险方案。制作防灾明白墙,发放防灾明白卡;及时发布地质灾害等级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2.
《河南地质》2011,(8):I0002-I0002
为了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应急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入汛以来,我省各地国土资源部门积极备战,相继举行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演练,以提升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中存在缺乏统一规范要求、重点把握不准的普遍问题,使得应急预案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出现可操作性不强的现状,通过分析有关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近年来编制的各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经验,在综合整理分析基础上,提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的重点及要求。  相似文献   

4.
《山西地质》2012,(3):15-15
汛期将至,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提前谋划部署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4月下旬,印发了《汛期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5月8日召开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  相似文献   

5.
应急演练是建设灾害风险适应性强的社会和有准备的防灾减灾文化的重要途径。一般地, 应急演练是按照综合预案或专门预案编制脚本开展的。应急演练的目的是检查应急预案是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检验提升应急机构、人员协同应对能力和装备、物质、勤务等的保障能力。作者陈述了模拟、实战、综合、专项等演练类型及其组合应用。结合地质灾害防治需要, 讨论了不同层面应急演练的目的要求, 包括综合演练、公共管理、城乡社区、工程企业和技术支持等。从管理决策科学技术支持的角度, 提出了地质灾害调查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应急演练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一面大屏幕里,师生们快速地跑出教室来到操场,村民们携老扶幼拼了命似地往该村小学方向跑去,警车、救护车呼啸而过……4月16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应急办、广西国土资源厅共同组织的广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暨应急排险实战演练,在宜州市北牙瑶族乡二横村二横屯极尽逼真地上演。广西国土资源厅  相似文献   

7.
初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众多不同级别和精度要求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本文通过对地质灾害管理及其预案体系的系统科学探讨,以应急预案形成过程为轴线,初步论述了对其进行管理的构想,为已经发布和正在编制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的逐步完善、制定及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图     
《湖南地质》2014,(7):12-13
花垣组织开展尾矿库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应急演练为提高全县应急救援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防灾避灾意识,花垣县联合组织县人武部、安监、国土资源、公安、交警、消防、环保、水利、交通、卫生、经信、民政、住建、公路、文广新、气象等部门以及团结镇、村、学校、企业共600人在团结镇开展尾矿库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应急演练。  相似文献   

9.
四川康定城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康定城为例,提出了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的新方法,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地质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因子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在地质灾害易发性和易损性评价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其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与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函中的划分标准一致,评价结果可直接用于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为城市防灾减灾和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监测报警和防治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信息在线     
《辽宁地质》2010,(5):58-59
鞍山:6项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鞍山市国土资源局把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为重点工作抓实抓好,主要采取6项措施:一是编制实施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并将方案报市政府批准下发到各县(市)区。二是进一步修订好《鞍山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三是认真做好培训工作。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水平,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5月24日下午,东阳市马宅镇岭干顾举行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马宅镇岭干顾滑坡最近一次发生于2012年8月中旬,  相似文献   

12.
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系统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是当今减灾的重点,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意识到灾后及时地采取应急抢险救援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灾害应急行动包括建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职责,并进行资源调配。灾害应急抢险救灾时实性强,其快速反应行动涉及危机管理、预警、撤离、避险,以及维护法律与社会秩序、信息通报、灾情评估。应急救援行动还包括城市基础和生命线的恢复,以确保受灾居民和社区的基本需求。论文在分析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进展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城市地质灾害应急反应系统中的监测预警系统、快速反应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避难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空间信息系统和宣传教育系统:通过实施这些应急系统并制定预案可以达到减轻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奉化市国土资源局“四结合”切实做好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制定与责任明确相结合。重新修编新一轮《奉化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奉化市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奉化市国土资源局台风或暴雨期间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约29万处隐患点分布在重大工程区、400多个城镇和上万个村庄,直接威胁和影响人口约8000多万,防治任务十分艰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级财政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资金投入每年超过200亿元。全国共有近3500余家地质灾害防治行业资质单位,20多万名专业人员在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实施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确立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同时,  相似文献   

15.
《湖南地质》2009,(7):F0002-F0002
6月17日,省防指牵头,省安监局、国土资源厅等成员单位配合开展了湖南省山洪地质灾害及尾矿库应急救援演练,整个演练在浏阳市七宝山硫铁矿庙冲尾矿库及下游村组进行,  相似文献   

16.
5月14日,崇左市召开2009年全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为防患于未然,该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切实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措施,及时制定、发布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制定地质灾害应急工作规则,细化应急预案,适时演练。同时,开展检查和巡查专项行动,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各项防灾措施做实、做细、做好。  相似文献   

17.
2009年3月,湖南国土资源系统及部分省直机关内传阅着一本“书”——《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成功避灾案例选编》,这本载有74263字的册子,选编了从2006年至2008年发生在湖南境内的39例成功避让地质灾害案例,另有38例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8.
陕南安康市汉滨区是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区内主要为滑坡灾害,每年汛期因降雨引发多期突发性地质灾害。以汉滨区广景花园滑坡灾害为例,分析突发地质灾害发生后的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及灾害防治工作,说明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警体系、应急救援处置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公路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机制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降低灾害破坏程度的有效手段,为了科学、合理地构建公路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机制,运用系统工程理论,采用结构解释模型(ISM)方法确认并分析了应急机制构成的主要要素及其相互影响关系,建立了多层递阶解释结构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应急机制体系进行了分析,将相关要素进行了分级,并分析了要素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构成公路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机制的8个要素被划分成5个层次。应急预案是应急机制构建的综合成果,对减灾和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起着直接的作用;而应急预案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受到后勤保障和实施速度的影响;会商机制可以有效的保证后勤保障和实施速度;险情监测、安全隐患检查、灾害调查又为会商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而信息机制又是这些要素的基础。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被清晰的揭示,为公路应急机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群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是一项非常态工作,群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关键是高效的组织体系和强大的技术贮备。本文是作者在多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群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基本特点,总结了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组织和应急技术工作特点,将群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工作划分为灾情预判、排查评估、监测预警、工程处置和安全选址5个阶段。在分析国外技术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