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家诚同志的新作《气候与人类》,最近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我国第一本关于气候与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的专著。作者总结了本人和国内外气候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给广大读者。现代气候学把大气圈、水圈、陆圈、冰雪圈、生物圈看成是相互影响的、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系统。人类不仅在许多方而都受到气候的影响,而且人类活功已经开始影响气候,人类对气候的影响程度随着人  相似文献   

2.
杨萍  许小峰  王志强 《大气科学》2021,45(6):1249-1258
在人类对气候的漫长认知过程中,因涉及学科之广、贡献人物之多、关键事件之复杂导致后人试图完整准确地把握其脉络走向的努力极为困难。这就使得梳理古今中外几千年以来气候学的发展进程变得尤为重要,也成为气候学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在前人大量研究成果基础上,回顾气候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以时间脉络为主线,勾画出人类认识气候的基本轮廓,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其对当代气候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毛政旦 《气象》1982,8(2):18-19
(一) 气候与地理的关系是气象工作者与地理工作者都颇感兴趣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认真的讨论。气象工作者多年来较多地注意到气候的物理方面,认为气候学属于大气科学。然而,气候现象是有严格地域性的,若不注意气候的地理方面,气候学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另方面,地理学家在研究气候的时候,由于着重于气候事实的描述,不注意气候构成的物理机制,因而说明气候事实的联系就发生困难。从学科的观点出发,气候学应是大气科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例如,E.T.斯特林格(Striger,1972)认为:“气候的物理问题涉及到气象学与地理学两者的研究”。从方法论和所研究的内容考虑,气候学现在主要有四个分支,即统计气候学,天气气候学,动力气候学和地理气候学。 不过应该特别说明,地理气候学与现在的气候地理学并不相同。气候地理学认为气候是一种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气候工程是气候学发展到现阶段的产物,它将丰富现代气候学的内容,并促进气候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微观气候工程会使农业等生产部门迅速提高效益;宏观气候工程对协调人类同自然界的关系有重要意义,将是社会发展的决策、规则与管理不可缺少的参考,也能促进科学思想的革新。  相似文献   

5.
气候学是古老的学科之一,它对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一直起着促进作用。由于气候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产生了应用气候学。1979年在日内瓦召开了世界气候会议,对应用气候学的意义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关于应用气候的一系列国际会议、讨论会、讲习班,按需要对应用气候学做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陶诗言  杨鏗初 《气象学报》1959,30(3):251-257
解放以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大大推动了气候学的研究。气候是许多建设事业中必须考虑的自然因子之一,各个生产部门对于气候资料、图集和气候学研究的需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愈来愈普遍。但是旧中国所遗留下来的一些旧气候资料、图集和气候学的研究著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了。因此,在解放后的最初几年,对于整理气候资料和编绘新的气候图集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同时在新的气候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种方面的气候学问题的研究。最近十年来我国气候学研究有两个特点,一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代以来,一系列的国际会议,如联合国环境大会、联合国粮食大会、世界水资源大会、世界沙漠化大会、世界气候大会、国际干旱会议等,均认为气候是影响粮食、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最为敏感和最难预测的环境因子。人类要获得足夠的粮食和资源,以应付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也就必须分析和研究气候问题以及气候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这种志势使得气候工作迅速推进,气候研究的领域迅速扩充,超出了经典气候学的范畴。迄今为止,已有几部气候学的专著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气候学和人类生物医学的观点,选择了舒适指标,根据甘肃三个旅游热点:敦煌、兰州、天水的气候状况,用修正后的舒适指标分析确定了三地的最佳旅游季节。并研究了气候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国应用气候学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气候资料与气候信息的应用在大气科学领域中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最大。近年来实用天气预报的发展引人注目,但也未超过应用气候方面的进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变化,将应用气候学推向黄金时代。应用气候学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0.
1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气候服务 《气象》2011年第3期 翟盘茂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81 摘要: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福祉和人类社会的繁荣至关重要。气候学本身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气候的科学。最近五十多年,地球气候明显地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变化的气候又通过各种途径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气候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盘茂 《气象》2011,37(3):257-262
气候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气候学本身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气候的科学.最近五十多年,地球气候明显地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变化的气候又通过各种途径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21世纪人类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及与其相伴随的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通过进一步加强气候监测,加强气候科学研究和模式研发,迅速提升气候预测能力,并通过加强建立与用户之间的伙伴关系,建立气候服务系统,从而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以适应日趋严峻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遥感信息时间序列的增长,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遥感气候学。遥感气候学不同于以往的气候学,它的资料源自雷达或卫星,而不是常规气象台站的观测。通过初步讨论遥感气候学的研究方法和范围问题,给出了遥感气候学的某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我们应当努力用统计学理论,使统计气候学发展为气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因为统计气候学在气候数值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最为重要。气候学和天气学的数值化理论与方法有根本性的差异。短期的天气变化可主要依据确定性动力方程对高层天气变化进行数值模拟,而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应主要依据随机动力模式为宜,因为气候变量是随机变量。在气候应用方面只有地面气候变化规律最为重要,而且长期(逐年、逐月、甚或逐日)气候时空各种变化特征、分型分类以及分区长期预报,也正是统计气候学研究的任务,所以气候学数值化的任务应以统计气候学为主…  相似文献   

14.
气候的定义和气候学的内容,关系十分密切。在当前,现代化建设对气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就气候学的基本问题——气候定义提出一点初步的看法,供人家讨论。  相似文献   

15.
英国伯明翰大学教师E.T.斯特林格(Stringer)所著气候学教科书中的一部,1972年美国旧金山出版。此书与作者的另一部著作《气候学基础》(Foundations of Climatology)有着密切联系,内容包括三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为基本方法,有天气观测、观测结果的表达,气候学模型等三章;第二部分为基本方法的一些应用,有辐射气候学、温度、云与气候、目视气候与光学气候学四章;第三部分仅一章属地理气候学。作为气象学和自然地理学中间学科的气候学,已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气象学各部分内容如天气动力学、物理气象学、数值预报等的迅速发展,气象雷达、卫星等新探测技术的引进,自然地理环境考察以及环境保护学科的形成,为气候学  相似文献   

16.
气候的定义和气候学的内容,关系十分密切。在当前,现代化建设对气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就气候学的基本问题——气候定义提出一点初步的看法,供人家讨论。  相似文献   

17.
利用年轮与气候资料,依据树木气候学、树木生理生态学、森林气象学等原理,通过解析木及干基年轮与各种气候要素的相关统计和模拟分析等方法,揭示了树木年轮类型特征及其气候反应和形成规律;研究了年轮序列以及树木的高、径、材积等生长量序列的年际差异和主要的气候影响因素,给出两个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18.
新书架上     
《The ENCYCLOPEDIA of CLIMATOLOGY》(气候学百科全书) John. E. Oliver和Rhodes. W. Fairbridge编,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出版,1987年,986页。本书是地球科学系列百科全书的第六卷。本书包括气候学科的各个领域,选用各个大陆的气候资料,对各种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做了简要的说明。本书是新版,着重阐述了气候学的发展,介绍了气候学的正规研究工作和最近的一些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生物气候学,核冬天,厄尔尼诺现象,气候和  相似文献   

19.
生态气候学将生态学和气候学的相关领域进行交叉集成研究,有望弥合气候学和生态学两个学科之间的鸿沟,特别有助于气候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理解如何在气候模式中利用植被过程数据。北京师范大学延晓冬教授等翻译的《生态气候学:概念与应用(第二版)》(气象出版社,2017年出版),是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书,原著Ecological Climatolog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Second Edition)于2 0 0 8年由C a m b r i d g e University Press出版。该书的作者Gordon B.Bonan是NCAR(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的交互。该书作为Bonan的代表作,把生态学和气候学的相关领域合并成生态气候学交叉集成研究,涵盖了生态学、气候学领域的诸多方面内容,如生态特征、植被与气候的交互作用、水与能量平衡、植物过程(如光合作用和植被冠层过程)。本书引入了一个跨学科的框架来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回顾了基本的气象、水文和生态概念,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影响气候和受气候影响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特别地,这本书的关键主题是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如何对气候产生影响。这一主题与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的“气候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第一版相比,在第二版中,作者采用的写作风格更加通俗易懂。在每一章的结尾都提供了习题,答案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这些习题可以很好地测试读者对每一章的理解程度。本书包括七个部分,一共30章。第一部分(第2~3章)介绍了地球系统及其组成(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等)、全球循环。第二部分(第4~8章)深入研究了全球物理气候学,包括对地球气候、气候变异和气候变化机制的研究。第三部分(第9~10章)是关于土壤过程的,包括土壤物理和土壤生物地球化学。第四部分(第11~15章)介绍了水文气象学,从基础知识(比如陆地水循环和流域水文)开始,然后引出主题(地表能量通量和湍流通量)。  相似文献   

20.
气候统计学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Ⅰ.引言气候统计分析、统计模拟与统计预报在八十年代已成为现代气候统计问题的主攻方向。1979年在东京召开的统计气候学第一次国际会议的论文集(Statistical Climatology)中,气候统计分析与统计模拟为主要内容,而1983年在里斯本召开的统计气候学第二次国际会议的论文集(Reprint Volume)中却以统计预报为主。气候统计问题发展的主流方向就可以一目了然。统计气候学第三次国际会议已决定于1986年在维也纳召开,这就说明气候统计问题在国际上倍受重视,其发展之迅速远非气候领域中其他分支学科所能比拟,已成为国际上共同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