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金矿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环境特征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永福 《地球学报》1995,16(2):177-181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汇地带,其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可分为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它们有着独具的演化历史与成矿特征。因此,我国金矿成矿环境比较多样,矿床类型亦较繁多,并多具活动性陆壳的成矿特征。金矿时空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热液矿床多具后生特征。矿床类型以交代-重熔花岗质杂岩中的玲珑-焦家式金矿为最重要,前寒武纪变质岩中石英脉型和糜棱岩带型金矿次之,微细浸染型和火山热液型金矿亦有一定远景,金矿资源比为:岩金占51.7%,伴生金占31.48%,砂金占16.76%。  相似文献   

2.
金矿床几乎形成于所有地质时代,但在不同时期其矿化强度明显有别.就全球而言,前寒武纪和新生代是金矿的重要成矿期.而我国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则以燕山期为最重要,吕梁-晋宁期和海西期次之,其余为五台期和喜马拉雅期.金成矿作用具有周期性和继承性,内生成矿作用与外生成矿作用交替出现,每一个成矿期的特点在下一个成矿期部分重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矿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鳊板块的交汇地带,区域成矿背景可分为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各成矿域有不同的演化历史与成矿特征。因此,我国金矿成矿环境多样,矿床类型繁杂,金矿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一性,具有区域集中的趋势和地域的差异,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有不同的金矿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秦燕  王成辉  王登红  王岩  黄凡 《地球学报》2023,44(4):581-598
成矿年代研究对于金矿成矿规律总结和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整理了全国610个大、中、小型金矿的近4000个成岩、成矿年代学数据(数据来源为截至2021年12月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 划分了我国金矿7个主要成矿期, 即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成金期(五台期)、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成金期(晋宁—雪峰期)、早古生代成金期(加里东期)、晚古生代成金期(海西期)、早中生代成金期(印支期)、晚中生代成金期(燕山期)和新生代成金期(喜马拉雅期); 文章探讨了我国不同地质时期金矿的分布特征、矿床类型和成矿环境。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金矿床在各个地质时期都有产出, 最早的金矿形成于太古宙, 燕山期是我国金矿成矿的高峰期(主要集中于105~145 Ma), 其次为印支期。同时, 近年来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表明, 喜马拉雅期金矿不断被发现, 也是我国金矿重要的成矿期之一。总结出中国不同时代金矿的特点为: 成矿强度老弱新强、叠加成矿时间跨度大、新生代金矿资源潜力大。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翁朝峰 《福建地质》1998,17(1):24-34
福建省金矿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成矿地质条件关系密切,金矿赋矿层位有8个,其中以前寒武纪麻源群、龙北溪组和中生代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层位为最主要。金矿主要分布在区域性断裂、火山构造、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断裂复合部位及火山基底起部位,韧性剪切带、推覆(剥离)构造发育地段,是金矿重要成矿部位。金矿成矿时代主要有前寒武纪和燕山期两个成矿期,两者在成矿时间上显示继承性,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金矿化在前寒武纪与中  相似文献   

6.
江西金山式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及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成矿地质条件及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将金山式金矿的成矿过程划分为两期四阶段;在此基础上对金山式金矿的多级控制因素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阐明了不同地质建造在不同尺度和结构水平上对成矿的具体制约功能。最后概括了本类金矿的成矿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金矿床定年方法进展及中国金矿成矿时代王义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吉林矿产地质研究所,长春130012)关键词金矿床,中国金矿成矿时代,定年方法与金的独特地球化学性质有关,金矿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层控性和继承性,即在矿源岩存在的前提下,多种成矿营力促使...  相似文献   

8.
西藏崩纳藏布砂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第四纪典型地貌及矿床地质特征等的研究,发现崩纳藏布砂金矿具有成矿时代新、成矿期短、物质来源多样性等特点。成矿过程明显具有2个阶段:早期可能与斑岩型铜-金-多金属矿床有关,含Au配合物近距离活化、迁移,在适宜的地方堆积成矿;晚期在原地吸收侧向补给的第四系含Au沉积物,次生富集成为富矿。  相似文献   

9.
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以统计分析为主要手段,通过对鲁西隆起区太古宙地层、中生代岩体以及不同时代金矿化学组成的研究,探索了成矿组分的可能来源、深化和聚集趋势,提出了矿源层(岩)中元素成矿活度的概念及定量计算方法。研究表明:(1)在鲁西隆起区,金的初始矿源是太古宙绿岩带,金在其中具有双成分分布;(2)从太古宙至中生代,虽然成矿时代不同,成矿作用各异,但各类金矿床在成矿组分上对含矿建造具有明显的继承性;(3)含矿建造中成矿组分超量点群与背景点群的比例以及超量点群中成矿组分的平均质量分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后生热液矿床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10.
华南金矿二元混合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华南六个有代表性金矿的成矿时代、断裂构造、围岩、侵入岩、中基性岩墙、成矿类型、成矿阶段,矿石组成、成矿温度、包裹体成分以及稳定同位素等多方面研究,发现华南大部分金矿具有共同特征;主要成矿时代为燕山期,远落后于围岩时代;是沿地壳级大断裂形成的后生矿床,六个金矿的铅同位素组成可分出高值区(组)和低值区(组),表明成矿物质有深浅两个不同来源;不同金矿氢、氧同位素指示成矿热液水为深源岩浆水与古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1.
中国陆区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以夕卡岩型金矿为例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系统总结了中国不同构造单元 70个夕卡岩型金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 ,其中 1个为超大型、1 9个大型和 2 4个中型矿床 ,总储量超过 1 0 0 0t,占全国探明储量的约 2 0 % ,表明夕卡岩型金矿是我国最重要金矿类型之一 ,值得今后地质研究和勘探工作重视。通过编制中国夕卡岩型金矿分布图 ,发现它们产于碰撞造山带、断裂岩浆带和活化克拉通边缘等 3类地区 ,所有夕卡岩型金矿集中区均受到显生宙陆陆碰撞的影响。通过对各成矿省夕卡岩型金矿和相关热液矿床及花岗岩类的同位素年龄统计 ,结合地质分析 ,发现中国夕卡岩型金矿的形成时间总晚于各成矿省最晚一次的洋盆闭合或陆陆碰撞的开始时间 ,约滞后 5 0Ma ,因此排除了它们形成于大洋板块俯冲所致的岩浆弧背景的可能性 ;通过联系各成矿省地质构造演化与碰撞造山带 p T t轨迹 ,确定各成矿省成矿作用和花岗岩浆作用均爆发于陆陆碰撞过程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升温体制 ,而不是碰撞后。基于碰撞造山带构造几何和造山机制 ,认为中国夕卡岩型金矿及相关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成因适合于CMF模式解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阿尔金北缘地区铜金矿床的硫同位素研究, 结合矿床地质特征, 划分了区内矿床的成因类型, 认为主要有3类:似层状海相火山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韧性剪切带型(铜)金矿床、受裂隙控制的脉状岩浆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 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与区域构造演化阶段的关系, 认为区域成矿作用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古生代早中期板块构造海底扩张作用时期, 形成以喀腊大湾为代表的海相火山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 第二阶段是早古生代晚期板块构造聚合碰撞作用时期, 形成以大平沟和红柳沟为代表的韧性剪切带型(动力变质热液型)(铜)金矿床; 第三阶段是早古生代末板块构造碰撞后的岩浆活动和偏脆性断裂构造活动时期, 形成以索尔库里北山和拉配泉为代表的受裂隙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从硫同位素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上分析, 该区具有较好的铜金多金属矿床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3.
在划分和确认金矿化集中区时需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集中区的范围和界限.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确定金矿化集中区的范围和边界应当以已知金矿床(点)的分布范围作为直观标志,以金的地球化学块体和各类含金建造的空间分布作为划分的基础,以控制各类含金建造和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构造-岩浆活动等成矿要素的区域构造带或构造界面作为金矿化集中区的边界.利用上述准则确认了北山金矿化集中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燕辽成矿带东段冀东-辽西金矿床基础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时间及其分布空间的特异性,认为冀东-辽西金矿成矿物质具有相同的深来源特征,由于具体的构造背景不同而表现出矿床类型和就位空间的差异性,提出了燕辽裂陷槽是冀东-辽西金矿床空间分布的诱因,并提出冀东-辽西金成矿演化分为陆陆碰撞拼贴期(4.5~...  相似文献   

15.
青海东昆仑复合造山过程及典型造山型金矿地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青海东昆仑是中国又一个重要的、极富潜力的金属成矿带。文章对区域地质构造环境与演化及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区域金成矿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东昆仑是一个具有复杂演化历史的多旋回复合造山带,其中产出的金矿床不仅具有相似的基本地质特征,而且与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复合造山过程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并在产出构造环境、矿体特征、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矿物组成和元素组合等方面与一般造山型金矿床极为相似,因此,应属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硫、铅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为少量地幔与围岩地层混合的产物,金矿床主成矿时代对应于区域晚华力西一印支造山作用的晚期,流体不混溶是该区流体演化和成矿流体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地构造区划及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训  李廷栋  耿树方  游国庆 《地质通报》2012,31(7):1024-1034
在"新全球构造"思想的指导下,以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以大陆动力学为线索,对中国区域地质构造和演化进行讨论并进行构造区划。由于板块构造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发生变化,本文的构造区划以古生代时中国的板块构造格局为基础,同时考虑前古生代和后古生代时期中国的地壳构造演化,将中国划分为7个一级构造单元(板块)和30个二级构造单元,包括克拉通(或微陆块)和不同时期的造山带。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它们的边界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板块构造环境对金矿成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论述了板块构造与金矿成矿的关系,指出与金矿有关的主要板块构造环境是裂谷带,岛弧地带,深大断裂带和碰撞带,不同大地构造环境对金矿成矿的控制具有不同的特点,另一方面,不同板块构造环境对金矿成矿具有专属性,这种专属性随着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旋回性发展具有时空复合特征。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大地构造单元涉及华北陆块、秦岭造山带和扬子陆块。前中侏罗世华北陆块区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在省内外基本上形成了共识,而有关秦岭造山带构造单元的划分存在较大分歧,许多岩石地层单位具有跨代性。根据大地构造演化特征和新发表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将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为10个构造演化阶段,各阶段均形成了优势大地构造相和相应的矿产资源。在一定的大地构造演化阶段、一定的大地构造相分布一定的矿产或矿床组合,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各个构造阶段的相系清晰反映了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根据矿床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成矿作用等特征,将河南省众多矿床厘定出27个矿床成矿系列。文章基于大地构造演化进行矿床成矿系列的划分是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an intergrated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omparison is made of Carlintype and Carlin-like-type gold depostis in the region of South Qinling with their associated hydrothermal sedimentary lead-zinc pdposits,the Carlin-type deposits in the Yunnan-Guizhou-Guangxi gold triangle,China,the Carlin gold deposits,Carlin,western United States,and the Muruntau-type gold deposits in Uzbekistan.The comparativ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se deposits has an intimate coupling relation with the mechanism of the tectonic movement of modern plates.Therefore,these deposits belong to those that were formed in the orogenic stage. They have the following similar characteristics:they are all sediment-hosted.occur in a tectonic environment of extensional rifting nature and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ngenetically modified mineralization.On the other hand,they alsso have noticeable differences:they are different in respect to their tectonic settings.association and structure of orogenic belts and complexity and strength of the modified mineralization.The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and extensive mineralization in orogenic belts are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the same continental dynamic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