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雅 《地理教学》1998,(4):14-15
多年来,钱学森教授坚持不渝地提倡建立地球表层学,地理科学.为祖国中长期建设规划服务。钱老倡立的“地理科学”这一综合性科学概念及其理论建设与实践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的学科建设起到重要的影响(本刊曾于1992年第2期,刊载过钱老的有关文章)。同样,因其事涉地理这一古老而又年轻学科的发展,又必将对新时期地理学的建构和中学地理教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地理科学的理论研究与新技术手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超 《地理学报》1995,50(1):83-89
本文在论述现代地理科学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加强地理科学理论研究和将理论研究的成果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性及有关的若干问题。本文指出,钱学森教授倡导的地理系统学说是地理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是分析地理系统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强调GIS技术和地理系统分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教授曾多次倡议建立“地理科学”体系,并相继发表了以“地球表层系统为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从整体上考虑并解决问题”等学术观点,引起了许多地理工作者重新认识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并寻找地理学发展的契机。本文试图根据作者近年的地理工作实践,讨论90年代的地理科学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钟熊 《地理研究》1991,10(2):111-111
中国地理学会主持的“地理科学”研讨会于1991年4月5日—9日在北京召开。全国28个单位的56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是近年来中国地理学会为响应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教授关于建立地球表层学和发展地理科学的倡议组织的多次研讨会的继续。钱学森教授在开幕式上的讲话详细阐述了他对“地理科学”认识的由来。地理学会理事长黄秉维、副理事长吴传钧、王恩涌等出席了会议。黄秉维、吴传钧以及学会常务理事陈述彭在大会上发了言。  相似文献   

5.
论地理科学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地理科学是对地理学的继承与发展,是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科学,钱学森居高临下地研究了当今全人类的科学体系,笔者解读了这个体系,根据钱学森《论地理科学》的思想[1],按照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工程技术三个层次将地理科学分为理论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和地理系统工程三个层次的内容,该文根据笔者长期研究的成果论述了地理科学,为本刊更名提供基础性支持。  相似文献   

6.
消息     
钱学森教授提出建立“地理科学”体系问题后,中国地理学会于7月31日给全国地理界有关负责同志发出了通知,同时转发了钱学森教授约见中国科协刘恕书记就中国科协要为建立“地理科学”作工作等问题的谈话内容。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系统工程专家.自1983年开始,他从系统科学角度对地球表层学进行深入研究,1986年正式提出“地理科学”这一划时代的慨念,并将其列为第十大科学技术部门、他认为地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而研究这类系统只能用由我国科技工作者独创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钱老之所以花大量精力来研究地理科学,是因为他认识到地理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地理环境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成败.由此,钱老又提出“地理建设”这一崭新慨念。  相似文献   

8.
大科学思维与现代地理学的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青山 《地理学报》1991,46(3):360-365
本文结合钱学森先生关于“建立地理科学体系”的倡议,主张从当代大科学思维出发,研究现代地理学的发展问题,并以大科学为参照框架,提出了发展“大地理学”的思想。并探讨了围绕“大地理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和现代地理学向“大地理学”转变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11月4—7日,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受中国地理学会委托,召开关于《地理科学》体系研讨会,由陈龙飞副校长和瞿宁淑秘书长(中国地理学会)主持,会上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地理科学”为一大部门的建议及其概念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形成“纪要”上报与分送有关单位。参力呛议的教授、专家认为:钱学森同志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出发,在高层次上提出“地理科学这门研究人类存在基础的学问应该作为现代 科学技术的又一大部门,与先前九大部门并  相似文献   

10.
关于地学的发展问题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钱学森 《地理学报》1989,44(3):257-261
钱学森同志1987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第二次学部委员大会上,作了题为“关于地学的发展问题”的报告,提出了“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汇合”的概念,并强调地理科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1989年6月他和科协有关领导同志谈话时又指出:“地理科学对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是一门迫切需要的科学.……社会主义建设过程所提出的问题很多,如资源利用、国土整治、发展战略等,都涉及地理科学。……最近小平同志讲到要进行中、长期规划,这应是地理科学所关心和要解决的问题。”他还指出:“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我们要组织力量,统一思想,理直气壮地建立地理科学。中国科协要为此多做工作。”钱老的这些主张高瞻远瞩,对活跃我国地理界的学术思想有重要意义,本刊现转载他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大会上的报告,以供参考学习,并希望对地理科学的发展问题广泛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高泳源 《地理研究》1992,11(1):87-90
自近代地理学建立之日起,一百多年间,关于地理学性质的讨论,始终绵延不绝,贯串着整个地理学思想史。这次,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发起的地理科学大讨论,已在全国地理学界引起普遍反响,热烈地讨论着。固然,钱学森同志所说的地理科学并不完全等同於我们日常所说的地理学,就科学分类上所居的层次而论,地理科学显然高出於地理学,是没有疑问的,但二者有其辐合一致的地方,也是无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12.
路甬祥 《地理学报》2005,60(3):355-360
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于2005年2月22日视察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并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路院长在讲话中就地理学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问题;当前地理学研究中的水资源、城市化、区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和自然灾害等问题;以及地理学研究中的研究所发展方向、科研管理体制、地理信息技术发展、野外观测实验台站建设、科研领导组织工作、科研人才问题进行了系统而简要地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科学”研讨会于1991年4月5日—1991年4月9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有关28个单位、共56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提交了50多篇论文。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教授、中国科协  相似文献   

14.
1991年的某一天,我下班后在食堂吃过晚饭,在回宿舍途中,顺道拜访浙江省地理学会秘书长毛必林老师。在毛老师家,我看到中国地理学会的《通讯》,意外发现钱学森先生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建设地理科学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地理学会主持的“地理科学研讨会”于1991年4月5日—9日在北京召开,全国28个单位的5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向大会提交论文50多篇,中国科协学会部还专门编印了《地理科学资料》。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教授、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刘恕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黄秉维研究员、副理事长吴传钧研究员、王恩涌教授、秘书长瞿宁淑研究员、常务理事陈述彭研究员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地理研究》2003,22(4):528-529
今年5月25日,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以我国科学家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发“SARS控制与预警地理信息系统”,为抗击“非典”服务为例,对地理科学创新作了重要讲话,在地理科学界引起了热烈反响。路甬祥的讲话,对地理科学加强学科交叉,实现学科布局的动态更新,促进整体优化,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路甬祥等院士对地理科学创新的讨论,简要刊载于下。  相似文献   

17.
我很同意钱学森院士所提出的地理科学是十大科学体系之一的观点。地理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它研究地表各个圈层的结构及其规律性,以及它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也是社会物质建设的基础。国家各部门经济建设及各类科学的发展,均离不开地理环境。总而言之,地理科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有着密切关系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建设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6月20日至6月2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十余所大学地理系与地理研究所约20名代表参加这次研讨会。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张超教授、北京大学王恩涌与学会前秘书长瞿宁淑研究员共同主持。学会秘书长张家祯同志出席了会议。 这次学术研讨会,是自钱学森教授提出关于建立“地理科学”学科号召引起地理学界广泛注意以后,继1991年4月中国地理学在北京召开的“地理科学”研讨会,1991年11月中国地理学会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在上海主办的“地理建设理论与方法”研讨班后,又一次由中国地理学会主持召开的重要的地理学科建设方面的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进一步开展地理科学研究及认识其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响应钱学森同志关于建立“地理科学”的号召,推动地理科学进一步发展,中国地理学会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于1991年10月29日—11月15日举办了“地理建设理论与方法”研讨班。研讨班由  相似文献   

20.
笔谈:地球系统科学——庆贺黄秉维院士八十五华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学报》1998,53(1):1-12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黄秉维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他强调地理学的综合研究,并身体力行在研究工作中充分体现这一学术思想。1953年,他首次完成了我国第一幅1∶400万黄河中游土壤侵蚀分区图;继40年代完成具有开拓意义的部门自然区划后,1959年主编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为中国最详尽而系统的全国自然区划专著;50年代后半期他提出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三个新方向。黄秉维教授重视地理学为经济建设服务,主持了许多重大研究项目,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年是黄秉维教授85寿辰,本刊发表这一组笔谈,以此祝贺他健康长寿,为我国地理学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