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桂林岩溶千姿百态奇丽无比,曾引起许多中外地学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人们多着重于地表岩溶的研究。 地表和地下岩溶的演化极其复杂。岩溶发育是碳酸盐岩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桂林东城区多年供水勘探揭示的大量地下岩溶资料的系统分析和概率研究,结合区内湿热多雨和特定的自然地质条件、地貌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分析,对地下岩溶发育的主要控制进行探讨,研究不同岩性、构造和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地下岩溶发育规律、特征、洞穴的充填与岩溶含水层储水特征及供水条件,并以上述研究为基础,讨论了岩溶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聚龙山向斜三叠系含水层经历了多期次岩溶综合作用, 其岩溶发育演化规律对于深入认识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分析地下水流场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历史比较法, 结合研究区三叠系含水层水化学、同位素、钻孔等资料, 对聚龙山向斜构造演化与岩溶发育史进行了探讨, 进而恢复了地下水流场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 震旦纪-中三叠世, 研究区构造运动总体表现为垂向上的升降, 沉积的海相地层为岩溶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但不具备岩溶发育条件, 主要在二叠系茅口组和三叠系嘉陵江组顶面形成古岩溶作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 聚龙山向斜以缓慢隆升为主, 在荆当凹陷的湖盆中相继沉积陆源碎屑, 由于广泛覆盖在碳酸盐岩之上的三叠系巴东组碎屑岩刚接受剥蚀, 导致该时期主要表现为位于水下的埋藏型岩溶。中侏罗世-早白垩世, 燕山运动产生的挤压应力促使研究区形成EW-NW向褶皱、断裂及裂隙, 控制了碳酸盐岩的平面分布格局。部分碳酸盐岩裸露, 岩溶开始发育, 这时期地表水和地下水向荆当凹陷汇集。晚白垩世-古近纪, 随着江汉断陷盆地形成, 盖层巴东组碎屑岩剥蚀线逐渐向南退却, 岩溶发育进一步加强, 产生的老岩溶水系和部分地下水向最低基准面江陵断陷排泄。新近纪以来, 构造运动的间歇性快速抬升使岩溶不断向深部发育, 形成五级岩溶台面和多级地下水流系统, 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排泄至长江。地下水流场具有山区到凹陷-断陷盆地-长江的多级次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3.
岩溶矿床在国内外均有报导。广西岩溶矿床的研究已为越来越多的矿床地质工作者所重视,并发表过一些论著,阐述了岩溶矿床的形成和特征。岩溶矿床产于一定的层位中,在成因上与碳酸盐岩及其岩溶化作用关系密切。广西碳酸盐岩十分发育、分布广泛,出露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40%左右。(图1)。自第三纪以来广西基本上保持湿热的气候,温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是一个岩溶大国,已知的岩溶分布面积约340万平方千米,其中地表岩溶出露面积约90万平方千米;已知不同深度的埋藏于地下的岩溶分布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广泛分布的岩溶,给我国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如桂林的岩溶峰丛峰林景观、黄果树岩溶瀑布景观、云南路南岩溶石林景观、广西乐业大石围岩溶天坑景观、四川黄龙和九寨沟岩溶钙华景观、山东趵突泉岩溶泉景观、广西布柳河岩溶天生桥景观、重庆奉节地裂缝式的岩溶峡谷景观,以及遍布全国的岩溶洞穴景观,如双河洞、织金洞、黄龙洞,等等。  相似文献   

5.
受自然环境和技术方法制约,青藏高原岩溶发育演化和岩溶地下水循环特征研究相对薄弱,制约了青藏高原碳酸盐岩区的经济发展、民生设施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通过野外地质测量,岩溶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降水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分析,泉水流量动态,水均衡计算和物探等技术方法,系统分析了四川省康定市北郊碳酸盐岩分布区的岩溶发育特征,识别了岩溶径流通道和岩溶大泉主要补给来源。结果表明:康定市北郊碳酸盐岩分布于高山峡谷地貌类型区,可溶岩地层分布、岩溶发育程度和岩溶水补给、径流、排泄均受构造控制,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和活动断裂附近的岩溶发育程度较强。岩溶水呈管道流径流,主要以岩溶大泉形式集中排泄,泉流量约1.5×104 m3/d且动态较为稳定。通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识别出研究区存在通化组岩溶水径流带和雅拉河断裂岩溶水径流带。水化学-同位素数据、岩溶泉流量动态和水均衡计算结果显示,雅拉河河水是岩溶大泉的主要补给源,岩溶地下水主要沿雅拉河断裂岩溶水径流带径流并集中排泄。   相似文献   

6.
禄新岩溶孤岭平原位于广西山字型构造盾地的东南缘。出露地层主要为上泥盆统及石炭系碳酸盐岩。断裂、裂隙发育。岩溶作用可划分为燕山晚期古岩溶和喜马拉雅期近代岩溶两个阶段。弧峰平原形成于喜马拉雅期,与新构造运动和以侧蚀为主的流水岩溶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辽宁西部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的充水空间皆以次生空隙为主,其发育程度与分布受岩性层组和地质构造的综合控制。按综合控制条件,本区划分有富水结构、导水结构和阻水结构三类水文地质结构。在一个水文地质单元中,上述三类水文地质结构常组成一个具有特定排列、成生联系和水力联系的整体,本文称为含水系统。区内碳酸盐岩可划分出软硬相间可溶性岩组褶皱构造裂隙—岩溶含水系统、软硬相间可溶性岩组断裂—岩溶含水系统和层状弱面可溶性硬脆岩组断裂—岩溶含水系统三类,富水结构和导水结构的钻孔涌水量分别为500—5000m~3/d和10—150m~3/d。碎屑岩可划分出层状弱面软质岩组褶皱构造裂隙含水系统和层状弱面软塑岩组褶皱构造裂隙含水系统两类,富水结构和导水结构的钻孔涌水量分别为500—3000m~3/d和10—100m~3/d。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山西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岩溶地下水形成特点及其富集规律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碳酸盐岩、岩溶水受构造等因素控制,形成具有独立补径、排条件的岩溶地下水系统,其富水性与地层岩性、岩溶发育程度及构造等因素有关.岩溶水是解决该地区人畜饮用水难题的最具供水意义和前景的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9.
利用测井解释数据、岩心及薄片观察结果,分析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层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加里东中期和海西早期风化壳岩溶,鹰山组是风化壳岩溶最为发育的地层。储层垂向分布于水平潜流带高角度溶缝、半充填的溶蚀孔洞、粒间溶孔和晶间溶孔,以及垂直渗流带半充填的高角度溶缝和中小型溶蚀孔洞;储层平面分布于岩溶高地和岩溶斜坡古地貌单元,发育滑塌堆积物、溶洞、溶孔和溶缝等储集空间。研究区裂缝发育,与溶蚀孔洞相互沟通,明显改善碳酸盐岩储层的渗透性能。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构造运动导致的地层长期暴露剥蚀、断裂活动和裂缝发育是风化壳岩溶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东部断裂带鹰山组碳酸盐岩为勘探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沉积学、地震学、地球化学等研究表明,塔河油田12区发育了海西早期岩溶作用,表现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与下
石炭统巴楚组不整合接触、溶塌角砾岩与暗河沉积的存在以及溶洞充填物Sr/Ba值存在的差异特征等识别标志,该期岩溶地貌可
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Ⅰ及Ⅱ级斜坡和岩溶盆地4类地貌单元,研究区主要处于岩溶Ⅱ级斜坡区。由于海西早期运动具有脉动式
抬升的特点,因而发育了3套岩溶旋回,研究区主要发育第Ⅱ和第Ⅲ套洞穴层;该期岩溶平面上发育在上奥陶统桑塔木组尖灭线
以北的地区,纵向上发育在中下奥陶统质地较纯的碳酸盐岩中,古地貌和断裂对该期岩溶具有根本的控制作用,同时岩溶作用所
形成的裂缝和溶蚀孔洞是影响储层储渗性能的关键;最后综合上述成果建立了海西早期岩溶发育模式,并将其发展进程划分为快
速抬升剥蚀阶段、三幕抬升岩溶发育阶段及下降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海西早期形成了复杂的碳酸盐岩岩溶缝洞系统,其发育规模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岩溶水作为岩溶发育的关键因素,在不同地质背景下表现出的水文学特征及水动力作用与岩溶缝洞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为了深入认识和阐述岩溶储层发育机制,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地震属性技术结合现代岩溶理论成果恢复了塔河油田埋深5 000 m以下的古水文网络,精细描述了水系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地表水系统具有较大汇水量,水系以强烈的垂向侵蚀作用为主,发育了完整的地表-地下双重水系型水文网络系统;西部地区地表水以水平溶蚀作用为主,地貌较为平缓,尚未产生大型地下水系网络系统,属于地表水系型水文网络系统。东、西部地区地表、地下水文系统动力学机制的不同,为这2个地区岩溶储层发育的差异性提供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科研报告《桂林岩溶地下水污染程度分析及变化规律的研究》的节要,重点论述桂林市环境水文地质条件,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岩溶地下水污染特点、途径,主要污染物质及造成的危害;岩溶地下水污染在时空方面的变化规律;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山东岩溶泉     
岩溶泉是岩溶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山东岩溶泉分布在鲁中南地区,该区东起沂沭大断裂之昌邑—大店断裂一线,西至梁山、嘉祥一带,北界胶济铁路沿线,南至山东与江苏省界,地跨济南、淄博、枣庄、济宁、临沂、泰安等市的大部分及潍坊,菏泽市的一小部分,面积约67044km~2。区内广泛分布寒武系(?)、奥陶系(O)及石炭系(C)的碳酸盐岩地层。地表、地下岩溶发育,是我国北方主要岩溶分布区之一,区内岩溶泉水广布,据不完全统计有308处。本文在调查和分析大量岩溶泉水资料的基础上,对岩溶大泉)的基本特征、成因、动态、水质及水资源管理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方中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含水层连续沉积厚度大、分布面积广, 其中储存着丰富的岩溶地下水资源,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国家战略性水资源。结合对北方岩溶水的调查研究经历, 就岩溶水系统及水文地质条件、环境问题发展演化趋势与成因、岩溶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修复以及调查研究的技术方法等方面的进展与不足, 做初步的总结, 致以中国地质大学建校70周年、《地质科技通报》创刊40周年的贺礼, 并为广大北方岩溶水水文地质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桂林特定的气候、地理、地质环境,使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的洞穴形态多、数量大,洞穴系统复杂。本文依据该市面积173km范围中的488个钻孔资料,对峰林平原地下洞穴发育的密度、形态、规模、深度、充填物等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研究桂林岩溶发育规律时,建立了岩溶岩系(建造)的概念,并在实践中得到所内外岩溶工作者的承认,为加深认识,本文拟从岩溶建造的特征,探讨其沉积—堆积相等一些问题。 一、岩溶建造的特征 1.规模小、变化大 桂林岩溶区的岩溶建造分布广泛,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380多处,面积大于0.5平方公里者仅10处,其余多数小于0.1平方公里,甚至仅几十或几百  相似文献   

17.
广西岩溶石漠化的分布及其形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岩溶区,桂林的峰林平原及都安、大化的峰丛洼地都是世界闻名的热带喀斯特典型地貌,其山水风光巍巍壮观,绚丽多姿,可谓世界之最。但与这种独特地质环境相伴的是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其中,岩溶石漠化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所谓石漠化,是指碳酸盐岩地区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地表森林植被蜕化,从而导致土壤侵蚀及水土流失并土地荒漠化的现象及其过程。因此,岩溶石漠化是岩溶区生态脆弱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一 广西岩溶石漠化分布特征据广西地调院与国土资源部遥感中心的遥感综合调查,广西岩溶石漠化面积达272…  相似文献   

18.
一、基本地质特征 本区位于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的东部,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的北段,结晶基底为下元古界东风山群含电气石的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岩群。下寒武统西林群铅山组海相镁质碳酸盐岩建造是早期盖层。在矿区及周边地区有多期次花岗岩类侵入,特别是加里东中期和印支期花岗岩的出露与分布。古生界地层常呈捕虏体出现,与成矿有关的寒武系下统铅山组地层,出露面积很小,区域内不足10km^2。  相似文献   

19.
那坡县坡荷至龙合公路约1公里处,发现上泥盆统融县组下段薄层灰岩与基性熔岩呈沉积接触。 坡荷位于德龙—坡荷背斜的北端,该背斜轴部出露寒武系,两翼为泥盆系,坡荷附近出露上泥盆统融县组下段和基性岩体。融县组下段岩性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呈浅灰夹浅肉红色,中细粒,薄层状,扁豆状构造,层理清楚。岩层风化表面缝合线构造发育。局部见灰岩层间夹透镜状  相似文献   

20.
中、晚三叠世是桂林热带岩溶、岩溶洞穴强烈发育的一个重要时期。早休罗世,气候条件仍然有利,热带岩溶继承发育,但因碳酸盐岩被晚三叠世内陆湖盆堆积物覆盖,一定程度上减低了热带岩溶发育的强度。中侏罗世至白垩世,气候干旱炎热,降雨王少,“三水”活动不强烈,岩溶、岩溶洞穴不发育。晚白垩世,广泛发育内陆湖盆,岩溶作用有一定改善,但因仍处于干旱、炎热环境,湖水浅,堆积迅速,不利于大型洞穴的形成。第三纪是本区热带岩溶、岩溶洞穴强烈继承发育时期。除了利用、改造以前形成的洞穴之外,相应地发育了一些新洞穴。古漓江在此时期形成并强烈深切,地下岩溶相应强烈发育。第四纪以来,主要是反复利用、改造以前形成的岩溶洞穴,使之发育得更加复杂、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