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德威  廖群安等 《地球科学》2002,27(1):80-80,96
举世瞩目的喜马拉雅造山带隆升幅度大、剥蚀作用强、构造活动新 ,至今为止 ,只是在该造山带东西 2个构造结 (帕米尔地区和南巴迦瓦地区 )中发现了下地壳深变质岩 .近期笔者在 1∶2 5万定结幅区域地质调查中首次发现喜马拉雅构造带中段曲当—康几一带的前寒武系聂拉木岩群中具有强烈塑性变形和多期退变质的基性麻粒岩 ,这对于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地壳物质组成、下地壳流变状态、陆内造山过程和构造隆升机制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核部的聂拉木岩群基底变质杂岩主要由黑云石英片岩、石英片岩、黑云母片岩、石英岩、大理…  相似文献   

2.
藏南亚东地区前寒武纪结晶岩系以往统称为“聂拉木群”。本次研究发现该结晶岩系可划分为上、下两部分,二者之间原始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下部结晶岩系为本次新建的“亚东岩群”,其岩石组合为:下部为多种片麻岩夹少量细粒石英岩和黑云片岩;中部为多种混合岩;上部为多种片麻岩夹少量变粒岩、石英岩和片岩。不同部位的片麻岩和混合岩中含辉石岩、高压麻粒岩等“暗色”包体。研究表明,亚东岩群为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产物,经历了多期深部构造层次的韧性变形,与“聂拉木群”显著不同。因此,认为“聂拉木群”代表喜马拉雅地区全部“前寒武系”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1:20万区域地质测量资料认为,甘肃北山晚前寒武纪地层主要为一套轻变质岩(板岩、千枚岩、变质砂岩及微晶片岩)、石英岩及大理岩(或白云石大理岩),仅天仓幅鸡心山南一带可见混合岩(图1),主要有混合质石英岩、条痕状(或片麻状)黑云二长(及中长)混合岩、片麻状黑云斜长混合岩及条痕状混合质花岗岩。并认为本区混合岩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4.
周文孝  葛梦春 《地球科学》2013,38(4):715-724
通过大比例尺填图和剖面研究, 将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的"锡林郭勒杂岩"解体分为3大部分: 一套表壳岩、晚元古代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和早古生代酸性侵入岩.在此基础上根据变质岩的岩性组合和变形变质特点, 可将其中的表壳岩化分为4个岩性段: 黑云(石榴石)斜长片麻岩, 间夹多层条纹状斜长角闪岩, 在其顶部多见薄层含磁铁石英岩; 中粗粒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细粒长英质片麻岩; 混合岩化条带状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 含石榴石黑云二长片麻岩夹条纹状斜长角闪岩组合; 夕线石黑云斜长片麻岩, 条纹状黑云斜长片麻岩, 间夹含石榴石黑云母石英片岩.通过对比区域内宝音图群、艾勒格庙组、白乃庙群等古老地块的岩石组合, 发现在原岩建造、变质级别、沉积环境等特征上均有区别, 应将这套表壳岩单独厘定为锡林浩特岩群, 它们组成了锡林郭勒微陆块前寒武变质基底岩系, 其地质特征的研究对锡林郭勒微陆块基底的形成和演化及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构造关系演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赤峰市喇嘛洞混合花岗岩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喇嘛洞混合花岗岩主体岩性是片麻状黑云母混合花岗岩。岩体中保留不均匀分布的黑云母矿物斑点、条痕发育,形成片麻状构造。岩体北侧发育不完整的混合岩带。在岩体的周围常见有混合岩化的黑云斜长片麻岩残留体。  相似文献   

6.
华北克拉通怀安杂岩中早前寒武纪变质表壳岩具有变质程度深(麻粒岩相)、连续性差、变形及构造置换强烈等特征,地层划分及形成时代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岩石学及年代学研究,新厘定出新太古代桑干岩群铁英岩岩组、石榴黑云片麻岩岩组以及古元古代集宁岩群黄土窑岩组石榴高压基性麻粒岩-大理岩岩段和含石墨矽线石榴片麻岩-变粒岩-大理岩岩段4套变质表壳岩单元,并建立了相应的岩石学识别标志.新太古代变质表壳岩一般呈透镜体或带状体产出于新太古代变质深成岩中,且锆石年龄存在~2.5 Ga和~1.8 Ga两个峰值.铁英岩岩组原岩为一套基性火山岩夹磁铁石英岩建造,产出阿尔戈马型BIF铁矿,形成年龄为2 489±19 Ma;石榴黑云片麻岩岩组主体岩石为条带状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为杂砂岩建造,物源来自新太古代TTG岩石.古元古代石榴高压基性麻粒岩-大理岩岩段原岩为一套基性火山岩夹大理岩建造,形成年龄早于~2.03 Ga;含石墨矽线石榴片麻岩-变粒岩-大理岩岩段野外呈带状构造岩片体产出,连续性较好,为一套"有层无序"的孔兹岩组合,碎屑锆石年龄介于2.30~1.99 Ga,与区域上孔兹岩年龄结构一致,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晚期(1.99~1.95 Ga).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变质表壳岩均卷入古元古代末期的造山过程(1.95~1.80 Ga),遭受麻粒岩相变质与变形作用.区内孔兹岩可能是造山过程卷入的构造岩片.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晋冀蒙交界地区存在与孔兹岩不同的新太古代陆源碎屑岩和古元古代洋壳残片,这对重新认识本区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迁西群以混合杂岩为主,占岩石出露面积80%以上。变质岩零星分布在混合岩中。变质岩系由麻粒岩、黑云(辉石、角闪石)斜长片麻岩、变粒岩及黑云母(石榴石)浅粒岩为主体的岩石组成。岩系下部出现较多暗色麻粒岩,上部具薄层夕线石碱长片麻岩。为麻粒岩相区域变质岩石。其变质原岩自下而上由中基性火山沉积岩——中性火山沉积岩——酸性火山岩及火山沉积岩、杂砂岩夹薄层泥质沉积岩组成,伴有基性层状或脉状侵入体及小型超镁铁质岩体。在上部岩层中,赋存有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大型铁矿床。工作区岩层厚度4000公尺以上。  相似文献   

8.
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海ZK703钻孔榴辉岩的变质作用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张泽明  许志琴 《地质学报》1999,73(4):321-333
东海ZK703钻孔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钻孔深558m穿过的岩性主要为榴辉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石榴橄榄岩,及少量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石榴石多硅白云母英片岩,蓝晶石石英岩和硬玉石英岩,钻孔揭示榴辉岩呈层状产出,具中等倾角,稳定延利到钻孔深度以下。超高压矿物或其后成合晶假象在这些岩石中的保存,以及岩石之间的接触关系表明,这是一个整体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表壳岩和基性一超基性岩组合,据原生次要矿物,  相似文献   

9.
吴新伟  徐仲元 《岩石学报》2016,32(9):2901-2911
色尔腾山岩群是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阴山地块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探讨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基底构造演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对营盘湾-东五分子一带的色尔腾山岩群的地质填图、剖面测量、地球化学分析和SHRIMP测年,对色尔腾山岩群的组成、原岩建造、形成环境和形成时代进行了讨论。认为色尔腾山岩群由陈三沟岩组、柳树沟岩组和东五分子岩组组成,陈三沟岩组由灰黑色细粒斜长角闪岩、浅灰色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夹角闪斜长片麻岩组成;东五分子岩组下段由细粒含石英黑云斜长角闪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呈韵律产出,顶部为灰白色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夹薄层磁铁黑云斜长片麻岩,上段为由细粒黑云角闪片岩与浅肉红色黑云长英片麻岩互层,顶部有薄层白色透闪石大理岩;柳树沟岩组以角闪片岩、二云母片岩、二云石英片岩、石榴黑云片岩、黑云母片岩为特征。其原岩总体构成表现为:下部以火山岩为主,上部以碎屑沉积岩和化学沉积岩为主的火山-碎屑沉积建造。火山岩明显富碱,其中酸性火山岩明显富铝、贫镁;具有较高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较低的Y和重稀土元素含量;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稀土分布形式。地球化学特征与埃达克岩类似,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下。通过对东五分子岩组上部互层产出的细粒长英片麻岩和黑云母片岩分别取样,进行锆石U-Pb SHRIMP测年,分别获得1980±9Ma、1946±16Ma的成岩年龄和1901±15Ma、1893±66Ma的变质年龄。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色尔腾山岩群的形成于1.95~1.98Ga之间,是在类似埃达克岩的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环境下沉积的,在1.9Ga左右发生碰撞造山而发生变质。  相似文献   

10.
平阳片麻状奥长花岗岩位于河北阜平县平阳镇一带,围岩为包括混合岩和片麻岩在内的变质表壳岩,层位上相当于阜平群的下部,产阳地区空间上存在高级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深熔作用的“三位一体”,因而由变质岩到花岗岩显示了系统的岩石学、岩相学以及产出关系上的渐变过渡特点,花岗岩中的变质表壳岩以及部分包体不仅在岩性上可和外围的同类岩石对比,而且也显示了明显的深熔作用改造的痕迹,有较为充分的语气表明平阳片麻状花岗岩总体上是原地深熔的奥长花岗岩,局部发生了一定尺度的位移。平阳地区变质表壳岩的深熔作用经历了以流体活动占主导地位、以矿物的溶解和重结晶为主要特点的早期阶段,演变为以部分矿物的熔融占主导地位的高级阶段,平阳片麻状奥长花岗岩的形成代表了阜平岩群变质表壳岩深熔作用的高级演化阶段,对于客观认识阜平岩群的组成和地质演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杏树台矿区片麻状花岗岩的成因,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以往资料认为,它是由沉积泥砂质岩石经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均质混合岩。本文根据其产出特征,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及稀土元素分配的研究,认为其原岩是晚太古高Al_2O_3型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系,是壳岩部分熔融的产物。 1.地质背景杏树台矿区位于太行山南段,大地构造为华北陆台山西台背斜赞皇隆起区。矿区出露地层为五台群石家栏组,黑云母K-Ar法年龄为23.74亿年(常子文,1961)。石家栏组分为三个岩段:下段为黑云斜长片麻岩、二云斜长片麻岩;中段为斜长角闪岩和石榴斜长角闪岩;上段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条带状铁硅质岩。变质程度相当于绿帘角闪岩相—铁铝榴石角闪岩相。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原岩为泥质粉砂岩;斜长角闪岩和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的原岩为与水下玄武质火山活动有关的基性火山岩,其中斜长角闪岩为岛弧拉斑玄武  相似文献   

12.
耿元生 《岩石学报》2009,25(8):1830-1842
位于华北克拉通西缘的贺兰山杂岩主要由孔兹岩系和变形花岗岩(正片麻岩)所组成,前者主要由夕线石榴片麻岩、石榴二长片麻岩、变粒岩和少量的大理岩及麻粒岩所组成,后者主要包括黑云斜长片麻岩、石榴子石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和片麻状变质闪长岩.本文报道了该区变形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黑云二长片麻岩和石榴子石花岗岩分别形成于2053±58Ma和2047±42Ma,斑状花岗岩和片麻状闪长岩分别在1955Ma和1920Ma侵位.大量的年代学资料表明,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存在一条古元古代晚期的花岗杂岩带,该带中的花岗杂岩主要形成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于2.0Ga,第二阶段主要出现在2.0~1.87Ga期间,第三阶段的花岗杂岩在1.85~1.80Ga期间侵位.年代学研究还表明,古元古代晚期的花岗岩浆作用常常与变质事件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狼山位于内蒙古中部巴彦淖尔盟,在狼山主峰出露一套角闪岩相变质杂岩,它主要由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角闪岩、黑云变粒岩、黑云石英片岩组成,局部夹磁铁石英岩。其原岩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顶部则为变粘土质碎屑岩。这套变质杂岩,至少经历了两期混合岩化作用,它与狼山南、北坡中元古代狼山群有明显的差异,作者对其中黑云斜长片麻岩测得sm—Nd等时线年龄为2735 Ma,证明其时代应为晚太古代。从变质杂岩地层层序、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特征来看,它与绿岩带有许多相似之处。狼山主峰变质杂岩是该区的结晶基底,中元古代狼山群中的层控多金属矿床,就是在该基底上发育的裂陷槽中形成的。结晶基底自身的岩石中,Cu、Pb、Zn、Au等元素含量均较高,亦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详细的野外工作及室内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湖北广水蔡家河地区较为广泛分布的条带状混合岩的成因。 本区条带状混合岩主要分布于桐柏造山带根部的桐柏杂岩内的表壳岩系中。表壳岩系在工作区主要分布于杨家西湾及曾家老门,由5大类岩石组成:大理岩、磁铁石英岩、绿帘石英岩、斜长角闪岩、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表壳岩系早期经历了区域性混合岩化,后期随元古代及中生代花岗岩侵入还分别发生了边缘混合岩化作用。在杨家西湾混合岩化作用由南西向北东逐渐增强,在曾家老门混合岩化作用较为均一.条带状黑云斜长片麻岩基体的岩石类型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绿帘黑云斜长片麻岩。脉体的岩石类型有:石英岩、富石英花岗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英云间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伟晶岩。条带状混合片麻岩的主要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绿帘石、斜长石,它们均未因母岩的不同及是否经历了混合岩化作用而显示成分的显著差。基体中的斜长石牌号较脉体中的斜长石牌号稍高,但彼此有重叠。本区斜长石延性系数分布型式相似,没有指示出热液中心.条带状混合岩中发育着极为丰富的变晶结构和  相似文献   

15.
董昕  张泽明  王金丽  赵国春  刘峰  王伟  于飞 《岩石学报》2009,25(7):1678-1694
本文对位于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东南部林芝岩群中的变质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林芝岩群由角闪岩相的变质沉积岩和正片麻岩组成。变质沉积岩主要为含石榴石白云斜长角闪片岩、含石榴石云母石英片岩、含石榴石黑云钾长片麻岩、大理岩和石英岩等,代表性矿物组合包括石榴石+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或石榴石+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夕线石+黑云母+白云母。花岗质片麻岩(含二云母片麻岩)的矿物组合是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表明,变质沉积岩中的碎屑锆石主要为岩浆成因,获得了2708~63Ma的206Pb/238U年龄范围,在~1100Ma和~550Ma出现两个年代峰值。碎屑锆石的变质增生边给出了35Ma的变质年龄。正片麻岩获得了496Ma的锆石结晶年龄和1158Ma的继承年龄。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区域对比和相邻变质岩石中获得的多期变质年龄,我们认为林芝岩群的原岩很可能形成在早古生代,其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印度陆块,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早古生代的岩石一起同为印度大陆北缘的沉积盖层,在环冈瓦纳大陆周缘造山过程中被寒武纪花岗岩侵入。在新特提斯洋向北的俯冲过程中,林芝岩群经历了晚中生代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在印度与欧亚大陆的俯冲-碰撞过程中,林芝岩群部分地经历了新生代的变质和岩浆作用再造。本研究证明,林芝岩群并不是传统上认为的拉萨地体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其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发生在中、新生代。  相似文献   

16.
湖南连云山剪切重熔型花岗岩的野外构造岩相分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连云山扁透镜状花岗岩侵位于长寿街—双牌走滑断裂带内。野外地质剖面观测结果表明 ,该岩区存在如下连续过渡的构造岩相分带 :未卷入断裂变形变质的冷家溪群 (围岩 )→含石榴子石云母石英构造片岩→混合岩化石英云母片岩→条带状、肠状混合岩夹透镜状花岗质小块岩→片麻状、块状黑云二长花岗岩 (主体 )。区域地质构造解析结果表明 ,连云山花岗岩与晚三叠世—侏罗纪 NNE向会聚走滑断层动热变质—剪切重熔型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一、区域及矿点地质概况晶质铀矿矿化点,位于东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前称“秦岭地轴”)西段。褶皱带中,秦岭群(前称太华群)变质岩系广泛出露,加里东混合交代片麻状花岗岩岩体、岩脉群发育其中,东西向压扭性构造是该区主要构造形迹。矿化区南缘,出露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片岩等变质岩。矿化区内,火成岩广泛发育,以中粗粒钾质花岗岩为主,次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灰白色中细粒花岗岩。压扭性断裂构造发育,多属矿后断裂。  相似文献   

18.
辽西台里地区片麻岩杂岩主要由片麻状花岗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组成。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套杂岩形成于2 510~2 559 Ma,与"绥中花岗岩"时代相同,同属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结晶岩石。野外产状和岩石组构特征显示,本区片麻岩杂岩为一套同变形的深熔型混合岩。其中,角闪斜长片麻岩代表低度熔融的"古成体",其间分布少量具"浅色体"特征的长英质岩脉;黑云斜长片麻岩为熔融程度较低的"残留体";片麻状花岗岩为部分熔融程度最高的"新成体"。它们在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上呈现良好的递变关系。结合前人Hf同位素研究资料,本文认为台里地区片麻岩杂岩可能记录了一期重要的陆壳再造事件。  相似文献   

19.
<正> 孝感地区太古界红安群黄麦岭组出露广泛,大型的黄麦岭变质磷矿床即产于此层中。进行黄麦岭组含磷岩系变质岩原岩的恢复工作,对进一步开展有关含矿岩层的对比、沉积环境的分析及物质来源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含磷岩系的岩石可分为: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及云母变粒岩类、碱长片麻岩类、斜长片麻岩类、角闪岩类、大理岩类、石英岩类、变质磷块岩类等7大类。这几类岩石都属中等变质深度;矿物颗粒较细,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片状、片麻状构造较普遍;部分岩类局部见有变余组构;石英片岩、大理岩及变质磷块岩往往沿走向过渡或互层产出。  相似文献   

20.
色尔腾山岩群是华北克拉通中西部早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华北克拉通基底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色尔腾山岩群的形成时代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岩石学和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查明了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乌兰乡查干哈达地区色尔腾山岩群东五分子岩组的岩石组成和年代学特征。东五分子岩组遭受了后期岩浆和构造作用的强烈破坏,未见顶底,主要由中细粒斜长角闪岩、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眼球状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条带状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细粒黑云角闪片岩组成,矿物组合特征指示岩石经历了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其中,眼球状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出露相对较厚,与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多呈互层状产出,局部偶夹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本次研究选取其中新鲜的细粒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测年分析,其锆石多呈自形-半自形,发育震荡环带,主体为岩浆成因,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1 930.7±9.6)Ma,代表原岩(中酸性火山岩)冷凝结晶年龄,表明东五分子岩组经历变质作用的时代应晚于1 930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