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讯     
中国在北部湾海域钻获千吨井中国石化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在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西部、距广西北海市西南110千米处钻探的涠四井,经对两个含油层进行测试,第一目的层段获得日产自喷高品质原油1458立方米、天然气7.18万立方米,第二目的层段获得日产自喷高品质原油1349立方米、天然气7.6万立方米,这是近10年来国内罕见的高产测试探井。  相似文献   

2.
勘探与进展     
正中国在北部湾海域钻获千吨井中国石化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在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西部、距广西北海市西南110千米处钻探的涠四井,经对两个含油层进行测试,第一目的层段获得日产自喷高品质原油1458立方米、天然气7.18万立方米,第二目的层段获得日产自喷高品质原油1349立方米、天然气7.6万立方米,这是近10年来国内罕见的高产测试探井。  相似文献   

3.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断裂系统十分复杂,为了揭示其成因机制,在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应用砂箱物理模拟技术,对涠西南凹陷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向的"不协调伸展作用实验模型"能够成功地模拟涠西南凹陷晚始新世以来复杂的断裂系统,断裂系统的主体特征在这一实验模型中均得到了很好的再现.涠两南凹陷复杂的断裂系统是在基底先1竽构造基础之上,在递进变形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裂陷期(晚始新世一渐新世)断裂系统是在一个伸展期内形成(南北向伸展)、并非是多期构造叠加变形的结果.这一认识不但能够有效地指导涠西南凹陷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同时也能够为南海周缘盆地的形成和演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涠西南凹陷是中国近海北部湾盆地已证实的富烃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是该凹陷主要烃源岩层系。为深入认识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烃源岩的生产力和发育特征,采用有机地球化学与地球生物学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正演恢复了涠西南凹陷不同次洼流沙港组不同层段烃源岩的古生产力、有机质埋藏效率和有机碳埋藏生产力,进而建立了研究区流沙港组烃源岩形成的地球生物学模式。结果表明,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烃源岩的古生产力、有机质埋藏效率及有机碳埋藏生产力在横向不同次洼和纵向不同层段上均存在差异,横向上以B次洼最优,纵向上以流二段最高;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烃源岩发育超营养湖高埋藏效率高埋藏生产力、富营养湖中等埋藏效率中等埋藏生产力及富营养湖低埋藏效率低埋藏生产力3种代表性的地球生物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系NE-NEE 向断裂控制凸凹格局, NEE 与NW 向断裂控制次级构造单元发育展布,整体 表现为一个北西断、南东超、呈NEE 向展布的新生代箕状断陷盆地,其中涠西南凹陷为复式半地堑,海中凹陷为简单半地 堑,而涠西南低凸起为单断式低凸起。研究区古近纪构造演化分为裂陷期(长流组-涠三段沉积期)和断拗转换期(涠二 段-涠一段沉积期)两个阶段,而裂陷期又分为裂陷Ⅰ幕(长流组-流二段沉积期)和裂陷Ⅱ幕(流一段-涠三段沉积期)。 响应于盆地结构特征和构造演化,研究区在裂陷Ⅰ幕,构造活动强烈,形成了统一湖盆,沿陡坡处发育较多扇三角洲、近 岸水下扇,缓坡则为辫状河三角洲,洼陷内主要为湖相及少量湖底扇;裂陷Ⅱ幕,构造活动较强,涠西南低凸起出露水面 而对涠西南凹陷与海中凹陷起一定分隔作用,在陡坡处仍发育有较多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缓坡处主要为大型辫状河三 角洲,而洼陷内为湖相与较多湖底扇,且沿涠西南凹陷长轴方向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断拗转换期,构 造活动微弱,整体以滨浅湖亚相为主,陡坡和缓坡都发有大量辫状河三角洲,涠西南低凸起仍暴露水面而遭受剥蚀。  相似文献   

6.
南海北部沉积盆地油田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田水是沉积盆地中的重要流体,研究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对油气生成、富集等有重要指示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南海珠江口盆地珠三拗陷和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油田水的特征和成因,分别在珠三坳陷的珠江组和珠海组采集油田水样5个,在涠西南凹陷的涠洲组采集油田水样4个,对研究区油田水进行了常规阴阳离子含量、D和18O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油田水溶解性总固体总体较高,均为Cl—Na型水,油田水各特征离子间关系(钠氯系数、氯镁系数、钙镁系数)和氢氧同位素关系共同显示两处油田水均起源于海水并储存于封闭性较好的地层中,在埋藏过程中可能还经历了较小程度的蒸发和降水补给,并推测其形成受薄膜渗滤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寻找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优质储层发育区带,指明后期油气勘探开发方向,本文基于实验分析和热力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涠西南凹陷渐新统涠洲组储层中黏土矿物异常转化层段及类型,明确了异常高孔高渗带成因。结果表明:受热流体活动影响,研究区在埋深2 300~2 900 m存在明显的黏土矿物异常转化现象,且可分为绿泥石化和高岭石化两种类型,热力学计算结果也证实高岭石绿泥石化和伊利石高岭石化在涠西南凹陷具有热力学优先性,是涠西南凹陷涠洲组优质储层的重要成因。异常高孔高渗带集中分布于绿泥石含量(质量分数)大于35%(高岭石含量在30%~35%之间)和高岭石含量大于45%(绿泥石含量在10%~20%之间)两个层段。其中,在2 300~2 400 m和2 500~2 700 m深度范围内储层主要发育异常高岭石化;在2 400~2 500 m和2 700~2 900 m深度范围内储层主要发育异常绿泥石化。  相似文献   

8.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油气运聚成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颂  杨小晏 《世界地质》2012,31(2):365-370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是个断陷湖盆,在油气运聚体系中,断裂可以起到沟通烃源岩的作用,将烃源岩和储层连通在一起; 不整合面造成不同层系的接触与连通,从而为其附近发育的各种圈闭提供油气侧向运移的通道,并形成油气藏。涠西南凹陷已发现的油气分布特征总体上呈“断裂沟源、断脊运移、两面控藏、复式聚集、满凹含油”的油气分布格局,形成了一个“一源多储、复式聚集、连片含油”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9.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油气成藏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刚练 《地质与勘探》2012,48(2):415-420
[摘 要] 涠西南凹陷是南海北部湾盆地重要的富烃凹陷之一。本文通过开展涠西南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得出该区具有优异的成藏条件:流沙港组二段是最主要的烃源岩层,达到好烃源岩的标准;发育石炭系灰岩、古近系长流组、流沙港组三段和一段、涠洲组等多套储集层,其中涠洲组三段和流沙港组一段储层物性最好,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的特征,属玉类储层;存在始新统流二段及中中新统角尾组上部的大套泥岩两套区域盖层,生储盖组合以下生上储型为主;圈闭类型主要为构造型和地层型或两者的复合,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充注时间配置较好。最后指出研究区2 号断层和3 号断层之间的洼槽带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0.
涠洲12-A油田流二段Ⅱ油组沉积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小明  张辉  彭松  周展  王磊  谢京 《沉积学报》2015,33(1):153-159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涠洲12-A油田流沙港组二段Ⅱ油组构造复杂,沉积差异大,横向变化快,对物源和沉积相的认识存在争议.通过测井、岩壁芯和地震等资料的分析研究,明确了涠洲12-A油田流沙港组二段Ⅱ油组物源来自于西南方向的涠洲12-8构造脊;划分了2长期基准面旋回、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相应的等时层序格架;通过分析不同油组的沉积特征差异,识别出了两种沉积相,其中底部为扇三角洲沉积,顶部为正常三角洲沉积;并从基准面旋回的角度探讨了其沉积模式和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李友川  李宏义  兰蕾 《沉积学报》2022,40(3):616-625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和乌石凹陷流二段普遍发育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具有高的有机质丰度,油页岩的有机碳含量下限为3%,含油率介于3.5%~10%,达到中等和优质油页岩矿品级,同时属于优质烃源岩。全岩有机显微组分、干酪根镜检和热解等分析表明,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藻类含量丰富,藻类是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腐泥型,部分为腐泥型,以湖相腐殖—腐泥型油页岩为主,部分为湖相腐泥型油页岩。流二段油页岩中镍和钼等微量元素含量普遍较高,镍和钼的含量与有机碳含量之间存在很好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流二段油页岩形成时期北部湾盆地具有富营养湖泊特征。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中还原硫含量高,普遍大于1%,流二段油页岩形成于还原的沉积环境,具有很好的有机质保存条件。高有机质生产力及湖侵体系域顶部和高位体系域底部的中深湖还原环境共同控制了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涠西南凹陷主力烃源岩流沙港二段沉积时期,盆地处于欠补偿环境,其主要沉积物是中深湖相的暗色泥岩,地震上以亚平行、中—弱振幅、不连续的反射特征为主;流沙港组二段泥岩有机碳质量分数普遍大于1.5%,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Ⅰ和Ⅱ型,为优质生油岩。通过盆地模拟,得出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源岩生油量为114×108t,生气量为22.31×1011m3,累计生烃强度基本上大于5×106t/km2;平面上A洼生烃占41%,B洼生烃占54%,纵向上流沙港组二段生烃约占流沙港组生烃量的80%,为主要烃源贡献者;涠西南凹陷存在2期生油高峰期:涠洲组沉积时期及下洋—现今沉积时期。在综合考虑油气运聚单元划分结果、骨架砂体及断层展布与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涠西南凹陷有利的油气运聚区。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盆地不同凹陷原油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取自北部湾盆地不同凹陷典型原油样品中各类生物标志物的分布与组成特征的系统分析,发现盆地北部的涠西南凹陷和乌石凹陷所产原油具有姥植比低和奥利烷与各类重排构型生物标志物含量低,而C26+长链三环萜烷系列和C304 甲基甾烷含量高的特点,且其三环萜烷系列呈现以C23为主峰的正态分布,指示了该类原油的烃源岩沉积时水体较深,还原性相对较强,且原始生烃母质以藻类为主;而南部福山凹陷和迈陈凹陷所产的原油则具有姥植比高和奥利烷与各类重排构型生物标志物含量高的特征,而C26+长链三环萜烷系列和C304 甲基甾烷含量低,且其三环萜烷系列呈现C19—C26阶梯状依次降低,表明这类原油的烃源岩沉积时水体较浅,还原性相对较弱,且原始生烃母质中被子植物来源的陆源有机质贡献较大。由此表明北部湾盆地南北不同凹陷第三纪的沉积特征和有机质生源构成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吴江 《地质与勘探》2023,59(6):1324-1335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油田群是南海西部重要的原油产区,同时油田群紧邻众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环境敏感区域。针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地区环保要求,以及涠洲组和流沙港组钻井过程经常出现井壁失稳导致的憋卡、起下钻阻卡等问题,开展了涠西南地区地层泥页岩特性及环保钻井液技术研究。通过地层岩石黏土矿物分析、孔喉结构分析以及理化性能评价,明确了涠西南地区泥页岩井壁失稳的机理;提出以类油基的水溶性复合基基液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具有油基钻井液工程特性和水基钻井液环保特性的新型环保防塌钻井液技术,并进行了相关的现场应用。现场应用显示:应用井与邻井相比,12-1/4″井段阻卡划眼时间减少,井径扩大率大幅度降低,并且在128 h的长时间浸泡过程中没有复杂情况产生,有效地解决了涠洲组、流沙港组易失稳地层的井壁稳定问题;同时,钻井液环保性能达到一级海域环保要求,可以替代目前应用的油基钻井液体系,解决了海上使用油基钻井液存在配制成本高、含油钻屑需全回收及环境危害隐患大等技术难题。该研究对于涠西南油田环保、井壁失稳和钻井液技术发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滩坝是含油气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体,对其展开研究可为盆地油气勘探和靶区优选提供指导。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二段滩坝砂体富集,然而前人对其内部构型和控制要素研究较为薄弱,油气富集规律不清楚。利用三维地震、录井、测井和重矿物资料,对涠西南凹陷流二段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内部构型和控制因素展开了细致分析,结果显示:滩坝砂体物源来自于南部企西隆起的正向鼻状构造和西边顺着3号断裂形成的扇三角洲,以粉砂岩和细砂岩沉积为主,结构成熟度高,表明滩坝砂体的形成经过了反复淘洗和搬运。利用高频层序划分,将滩坝沉积划分为5个期次,5期砂体在垂向上呈现出退积的叠置关系,其平面展布范围受控于水动力强度和物源方向。涠西南凹陷流二段滩坝沉积发育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1)较缓的古坡度和相对较弱的构造活动;(2)水体较浅且水动力较强;(3)湖平面的高频震荡;(4)点物源(扇三角洲)和线物源(鼻状构造)同时供源。储层物性对比分析显示第五期砂体和第三期砂体的物性最好,勘探潜力最大,其次为第四期砂体和第二期砂体,第一期砂体物性最差。  相似文献   

16.
罗琪  黄时卓  史德锋  汪锐 《地学前缘》2021,28(1):273-281
涠西南凹陷是我国南海北部湾盆地重要的油气聚集地,浊积砂体是其重要的储量贡献地质体,显示了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随着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推进,在砂、泥岩地震特征叠置严重的背景下,常规的地球物理技术手段难以识别真正的浊积储层.为此,基于浊积砂体强振幅反射形成的地质背景,剖析了非储层形成异常强振幅的两个主要成因:砂、泥岩薄互层组...  相似文献   

17.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超压系统与油气运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胡忠良 《地学前缘》2000,7(3):73-80
利用地震层速度、声波测井及各种录井资料研究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超压系统及油气运移 ,用以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研究发现主要生烃层段流沙港组二段泥岩的欠压实是形成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 ,异常压力主要分布于凹陷中心地区。最大压力封闭点及油的成熟门限深度可以区分异常高压层的作用 ,在生油门限以下的异常压力带中的快速压实段 ,是油气初次运移最有利的层段。研究发现本区存在两种油气运移方式 ,即向泥岩下方运移和侧向运移 ,最后指出勘探油气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南部裂陷系列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而断层的分布演化十分复杂,是油气进一步勘探开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应用广义断层模式,在大量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析的基础上,以渤海湾盆地的南堡凹陷和北部湾盆地的涠西南凹陷为例,对中国东-南部盆地复杂的断裂系统进行了解剖和归纳,并提出了伸展变形区预测断层性质的伸展应变椭圆。结果表明,中国东-南部裂陷盆地断裂系统的复杂性存在9种表现方式,从成因上进一步归纳为3个方面:(1)断层的走向和性质多样;(2)断层在平、剖面上存在复杂多变的组合形式;(3)断层形成和演化存在复杂的时-空关系。造成复杂性的根本原因是先存断裂分布的复杂性和不同方向(北西-南东向和近南北向)伸展变形的叠加。不同盆地、同一盆地不同区域应力场演化具有很大的相似性:40Ma以前,北西-南东向伸展;38Ma以来,近南北向伸展。断层分布和演化差异主要是由先存构造分布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涠西南凹陷位于北部湾中部拗陷的北侧,第三系沉积物的厚度约三千余米,主要由泥岩、粉砂岩、砂岩等岩石组成。上第三系的岩石比较疏松,下第三系的岩石随着埋藏深度加大而愈为致密坚硬。上覆地层为厚一百米左右的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下伏地层为古生代的石灰岩。该区第三系地层的划分及岩性简况列于表1。  相似文献   

20.
在烃源岩分布特征及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含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烃源岩热成熟演化史.研究表明,文昌A凹陷各层系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文昌组偏Ⅱ1型,恩平组偏Ⅲ型,二者现今多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凹陷内烃源岩成熟时间早(文昌组约45.5 Ma),成熟度高,以干气生成为主;凹陷边缘烃源岩成熟时间较晚(文昌组约30.0 Ma),成熟度相对较低,以石油生成为主.凹陷内气藏及凹陷边缘油藏的分布格局受制于有机质类型差异和不同的热演化史.气藏的天然气来自文昌组石油裂解气以及恩平组自身生成的天然气,油藏的石油来自文昌组和恩平组,且油气勘探的方向:凹陷内以天然气为主,边缘以石油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