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岛,是壮大海洋经济、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依托,是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平台,更是捍卫国家权益、保障国防安全的战略前沿。2011年4月12日,国家集中公布了第一批开发利用176个无居民海岛名录,青岛开发区的牛岛名列其中,如何发挥海岛资源优势、实现海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岛经济的发展,是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国首批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名录公布以来,全国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工作迅速发展起来,文章以福建省破灶屿为例,综合考虑海岛地形、植被以及开发利用现状因素,采用GIS空间分析手段,探讨其保护与利用分区研究,并绘制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各专题地图。  相似文献   

3.
文章概述福建省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现状,从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办法逐步完善的角度分析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契机,同时指出面临的海岛开发利用投资成本高和回报周期长、开发利用同质化和低质化、海岛生态环境资源遭到破坏、历史遗留问题仍未解决以及不同类型海岛未能区别管理等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探索海岛开发利用新模式、加快区域用岛规划编制、理顺海岛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和海岛分等级管理审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配置我国无居民海岛资源,促进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文章基于无居民海岛的自然属性,研究无居民海岛的等别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可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以充分体现海岛价值、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及具有导向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划分等别;遴选权益价值、生态价值和资源价值3类要素及其14个指标,构建无居民海岛等别划分指标体系;除直接定性划分为禁止开发利用等别和最高等别的无居民海岛外,依据海岛的面积、离岸距离、植被和沙滩情况,将无居民海岛划分为6个等别。基于自然属性的无居民海岛等别划分指标体系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厦门市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现状与管理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发明  谢在团 《台湾海峡》2003,22(4):531-536
本文介绍了厦门市无居民海岛的总体分布情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建立统一协调海岛综合管理体制,实施开发利用许可证制度;编制厦门市无居民海岛开发保护规划;加强对海岛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控制海岛开发强度;建设“数字海岛”等开发和管理保护厦门市无居民海岛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海南省海域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现状调查结果,对其开发利用活动进行分类,结合海南海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等因素,分析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相关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提出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初步建议和对策,为海岛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广西南流江口无居民海岛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自海岛地名普查以来,该区域海岛形态和岛体开发利用变化显著。文章基于2012—2019年共8期遥感影像,开展南流江口海岛形态和开发利用的遥感提取和变化检测,并逐年分析海岛变化情况。遥感监测结果表明:2012—2019年,南流江口10个海岛形态变化显著,面积减少约61.8%,2个海岛岛体新增开发利用变化;重点说明花轿铺、小砖窑岛和小平墩岛3个显著变化海岛的逐年变迁情况,并分析海岛变迁的主要原因,为海岛保护和管理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海岛岸线界定标准及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岛岸线是决定海岛自然形态和海岛面积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海岛岸线界定存在任意性、与实际不相符等诸多问题,给管理部门和用岛者的使用带来了不便,面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对海岛岸线界定标准进行基本的梳理。本研究结合具体实践工作,提出以海水长期作用形成的"痕迹线"作为界定海岛岸线的标准,以期为开展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和管理等相关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正迎来热潮。但是鉴于海岛生态环境的独特性和脆弱性,如何更好地在开发与保护中寻找平衡,已经成为海岛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文章引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概念,初步分析了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亟须引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在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以及管理中的应用,为用岛者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资源和管理者科学规范地管理无居民海岛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浙江温州沿海无居民岛的地理概况、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角度,提出了无居民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并探讨了依法治岛、科学保护、科学管理等方面内容,为今后无居民海岛的保护与开发管理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个系统层,精选景观多样性和可利用土地面积比重等14项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和综合评价影响指数,探索建立旅游型无居民海岛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以海南省蜈支洲岛为例,评价其环境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环境条件是影响蜈支洲岛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目前蜈支洲岛仍有一定的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以及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和措施是提升蜈支洲岛环境承载力的核心要素。旅游型无居民海岛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对无居民海岛的旅游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广东省川山群岛为研究区,基于有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方式,进行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区域选划研究。川山群岛包括上川岛、下川岛和漭洲3 个有居民海岛,王府洲、围夹岛、黄鸄洲、坪洲和乌猪洲等118 个无居民海岛。文章选取对土地利用布局影响较大且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高程、坡度和离道路距离作为评价因素对上川岛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确定适宜开发利用的评价因素组合条件;利用另两个有居民海岛———下川岛和漭洲对评价因素组合条件确定的合理性进行检验;根据确定合理的评价因素的组合条件,采用栅格数据空间叠加分析的方法,对王府洲、围夹岛、黄鸄洲、坪洲和乌猪洲5 个无居民海岛进行可开发利用的区域选划研究。结果表明:王府洲、围夹岛、黄鸄洲、坪洲和乌猪洲5个无居民海岛可开发利用的区域面积分别为0.50km2、0.40km2、0.18km2、0.41km2 和1.09km2。其中, 坪洲可开发利用的区域面积比例最大, 占海岛总面积的48.81%,这主要是由于该岛地形起伏很小,坡度较缓。  相似文献   

13.
文章充分研究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模式及分类基础,为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确定开发模式提供基础,以期有效开发保护利用海岛资源,达到最好的开发利用效果,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促进海岛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充分研究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模式及分类基础,为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确定开发模式提供基础,以期有效开发保护利用海岛资源,达到最好的开发利用效果,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促进海岛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国务院批准,《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在2012年4月19日由国家海洋局正式公布实施。这是继《海岛保护法》之后,我国在推进海岛事业发展方面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促进海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岛资源开发利用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通过分析我国海岛不同资源开发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提出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取得川山海区共计30多个无居民海岛调查数据,初步获取该海区主要海岛开发利用现状,选取部分典型海岛进行资源评价,针对海岛面积、交通(建港)条件、旅游资源以及淡水资源等进行评价,结合海岛所处位置及外部需求,给出各无居民海岛开发价值相对大小,将该海区海岛主要分为保护、保留及可开发3类,其中开发类型主要为旅游开发及港口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分析其海岛的开发利用现状和重大战略使命,并提出海岛功能总体布局、功能分类导向和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舟山群岛新区的海岛大多数以岛群形式集中分布,目前有居民海岛和部分无居民海岛被不同程度地开发利用,且存在发展差异大、保护力度不够、综合效益较低和战略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宁波舟山一体化建设、浙沪自贸区建设、国际油气全产业链建设、海上花园城市建设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窗口建设等重大战略使命,舟山群岛新区的海岛功能总体布局为“一城、两翼,两区”的发展新格局,同时分别建设综合开发利用岛、港口物流服务岛、临港工业制造岛、对外开放合作岛、海洋旅游服务岛、海洋绿色渔业岛和海洋生态保护岛;在主要海岛功能布局的基础上,未来舟山群岛新区应依法管控海岛开发、优化海岛空间规划、完善海岛生态保护、健全岛际交通链接、升级海岛防灾减灾和增强海岛整体智控。  相似文献   

19.
生境系统重要性和开发利用可行性是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托。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针对研究区域特点,建立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各因子分值量化处理后,定义相应指数,利用互斥矩阵定位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性类型分级。研究表明:长三角的生态屏障——九段沙岛,为低度适宜开发型海岛,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九段沙海岛。在开发利用方面,遵循可持续开展角度原则,九段沙应该保护和修复生境系统环境、从严把控开发强度、开展湿地保护。  相似文献   

20.
无居民海岛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的实施标志着中国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进入了集中管理的阶段,管理逐步规范。本研究基于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管理的主要环节,在回顾《海岛保护法》实施后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分类管理体系不完善、资源综合调查滞后、科技支撑不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难度大等4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海岛管理制度体系、有序推进系统性的资源调查和研究、优化开发利用活动分类管理、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有效破解多头管理困局等对策,为在国家机构改革大背景下完善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