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InsertandButonComplex┐TypeRockDrilingTools*ZhangGuojuZhangHanbinInstituteofExcavatingEnginering,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  相似文献   

2.
190 6年旧金山大地震期间 ,圣安德烈斯断层上突然产生最大达 4 7m的右行滑动 ,生动地向世界展示了走向滑动断裂现象 ,引起地质学家的广泛注意。现已查明 ,地质时期板块运动造成的区域性走向滑动能使地壳发生几百甚至几千km的水平位移 ,如北美滑动距离大于 560km的圣安德烈斯断层 (Crowell,1979;Hill,1981;Allen ,1981) ,土耳其的北安纳托尼亚断层 (Dewey和Sengor ,1979) ,欧洲的阿尔卑斯断层 (Ratschbacher ,1986;Schmid等 ,1987) ,死海裂谷左行滑动 10 5km的断层 (Bartov等 ,1…  相似文献   

3.
GeothermalRegimeofMeso-CenozoicBasinsandTheirTectonicBackgroundinEastChina*ZhuangXinguoFacultyofEarthResources,ChinaUniversit...  相似文献   

4.
EvidenceofBio-OrganicMineralization¥ZhangAiyun;WengChengmin(DepartmentofEnemyResourcesGeology,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  相似文献   

5.
金淑燕  潘顺安 《地球科学》1998,23(5):473-479
利用流变学,构造岩组构学和岩石物理学综合方法,研究了女山地区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幔源包体,根据Bertrand和Mercier温度计和Nicked和Green压力计方法,利用TEMPEST程序分别计算了包体平衡温度和压力为1100℃,1.9GPa(63km)根据温度和压力对地震纵波(Vp)的影响系数,计算了原地(insitu)温度和压力条件下Vp的速度为7.93km.s^-1这个数值与东澳大利  相似文献   

6.
Crustal Texture and Rheological Evolution ofTongbai-Dabie Orogenic Belt,China¥SuoShutian(FacultyofEarthSciences,ChinaUniversi...  相似文献   

7.
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域地震学研究表明:沿断面可划分额尔古纳-大兴安岭、松辽盆地-张广才岭和佳木斯-兴凯三个波速块体;纵向上地壳分为三层,地壳厚度29~38km;P波平均速度6.25~6.40km/s;松辽盆地沉积盖层较厚,基底面下方附近低角度断层发育;Moho面厚度1.5~5.0km,内部结构复杂;上地幔低速层埋深差异较大,松嫩块体埋深最浅;深源地震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深,浅源地震相对较少和较弱,震源多位于地壳中上部;地壳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优势方向为北东—南西。  相似文献   

8.
利用流变学、构造岩组构学和岩石物理学综合方法,研究了女山地区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幔源包体.根据Bertrand和Mercier温度计和Nickel和Green压力计方法,利用TEMPEST程序分别计算了包体平衡温度和压力为1100℃,1.9GPa(63km).根据温度和压力对地震纵波(Vp)的影响系数,计算了原地(insitu)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Vp速度为7.93km·s-1,这个数值与东澳大利亚地热区的相应包体的Vp值(8.0km·s-1)相近.这些初步成果为郯庐断裂南段岩石圈结构分层和岩石物理特征提供了新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9.
ReconstructionofEarly-MiddleJurasicLargeOrdosBasinandTectonicSeting*ChengShoutianFuXuehongHuangYanqiuFacultyofEarthResources,...  相似文献   

10.
StratigraphicSucesion,Source┐RockDistributionandPaleoclimaticZoneinMeso-CenozoicBasins,EasternChina*LuZongshengHuangQishengFa...  相似文献   

11.
DepositionalEnvironmentsofBeddedChensinWesternYunnanSegmentofPaleo-Tethys,China:aGeochemicalApproach¥HeFualang;ZhongDaiai(Lab...  相似文献   

12.
BasicFactsConcerningStrengthofSandstone¥ZavodchikovaMaria(Sankt-PetersburyMiningInstitute,Sankt-Petersburg199026;)(Eepartment...  相似文献   

13.
相关情况下Hasofer—Lind可靠指标的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昌华  龚晓南 《岩土力学》2000,21(1):68-71,75
岩土工程的可靠度计算中,基本变量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阐述了相关情况下Hasofer-Lind可靠度指标计算的几种方法:正交变换法;改进的验算点一次二阶矩法;Monte-Carlo模拟法;优化求解法。在用优化方法求解右靠度指标β时,利用MicrosoftExcel中的规划求解器来进行优化求解,避免了相关变量的独立变换以及求极限状态函数对基本变量的偏导数这两个问题。实例比较了不同方法的求解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断裂带中古地震滑动的岩石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焕  李海兵 《地球学报》2019,40(1):135-156
大量的野外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高应变速率的变形作用会在岩石中留下特殊的构造特征。地震作为一种断层快速破裂变形行为,在其作用过程中会使震源及邻近岩石变形从而产生一些特征构造及矿物相组合。剥露地表的断裂带为研究地震相关变形及过程提供了很好的物质材料。识别其中的地震滑动标志,对于确定古地震事件及其发生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Cowan(1999)将断层快速滑动摩擦使得断层面岩石熔融产生的假玄武玻璃作为断层中记录地震滑动的唯一可靠的标识。近年来断裂岩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重大进展揭示,断层发生地震滑动造成的多种构造产物均可记录其滑动的信息,如碳酸岩和含水硅酸岩的脱挥发分作用、微量元素迁移特征、有机质成熟度、断层镜面构造、液化粒状流、碎屑-皮层集合体、同震晶体塑性变形以及非晶质物质等。此外,与地震破裂传播有关的、在极端瞬态应力条件下形成的,如注入脉、碎粉化作用等特征也可以作为地震发生的岩石记录。因此假玄武玻璃不再是地震破裂的唯一指示物。断层滑动速率在10–4~101 m/s范围内几乎都是动态的,也就是说在实验中10–4 m/s的滑动速率可能指示着地震滑动。本文总结地震滑动和破裂的岩石记录,对认识地震发生机制和完善地震断裂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唐山和卢龙地区寒武-奥陶系界线地层中的牙形刺再次进行研究,厘定了过去报道的一些重要属种,并对最具地层意义的Cordylodus的几个种的演化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属的两个进化系列,第一支进化系列是Eoconodontusnotchpeakensis-Cordylodusprimitivus-C.proavus-C.caboti-C.intermedius-C.angulatus;而另一支则是Eoconodontusnotchpeakensis-C.caboti-C.prolindstromi-C.lindstromi-C.prion。本文对寒武-奥陶系界线的几个划分方案也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云南施甸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孢子和疑源类(ACRITARCH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联达 《地球学报》1996,17(1):105-114
本文首次报道在滇西施甸向阳寺剖面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地层中发现孢子和疑源类,根据孢子特征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和演化规律,自下而上可划分出3个孢子带:1.Apiculiretusisporaspicula-Emphanisporitesneglectus(SN)带;2.Synorisporitesverrucatrs-Streelispora(VN)带;3.Breconisporitesbreconensis-Cymbosporitesdittonensi(BD)带。滇西施甸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孢子带可与滇东曲靖  相似文献   

17.
中祁连山东段老爷山至南门峡一带的晚元古代地层是首次发现的地层单位。青白口系沟群主要由碎屑岩、板岩、白云岩和硅质岩组成,总厚度1772.64m,含微古植物15属10种14未定种,主要有Trachysphaeridiumlaminaritum,Asperatopsophosphaerabavlensis,A.umishanensis,Kildinosphaeracha-grinata,Bavliellafaveolata,Laminaritesantiquissimus。震旦系主要由冰碛砾岩、板岩、白云岩组成,厚度大于321.03m,含微古植物9属4种6未定种,主要有Prototracheitesporus,Protosphaeridiumdensum,Bro-cholaminarianigrita和后生植物Vendotaenia。震旦系与上覆地层中寒武统毛家沟组断层接触;青白口系与下伏地层蓟县系克素尔组平行不整合接触;震旦系与青白口系间呈断层接触。  相似文献   

18.
共搜集到1984~1990年西南太平洋地区12个板缘地震序列。多数地震序列的特征是:震中分布区域的长轴较长并且随主震震级和序列中强震次数而增加;震中分布区域的长、短轴长度的比值较高;地震序列的余震震源机制和主震的差异不大;震源深度下限超过地壳,可达70km以上。走滑型主震占的比例低,高倾角滑动面的走向既有与俯冲带走向平行的也有横切的,个别逆冲型地震的断层面走向横切俯冲带。它们显示出与板块俯冲带主体特征不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用岩石模型电磁试验对埋藏于加拿大西部沉积盆地(WCSB)之下的古生代-元古代基底构造成像,发现了一些高导电构造,它们几乎都是位于地震反射较低的陆壳上方,这里的EM数据清楚地显示了构造域与导电异常之间的关系,高导电局部异常反映了同造山期(古生代-元古代)陆外缘地槽中的静海相沉积,现有的地球物理、地质年代及地质资料和出露地盾的同生模拟是确定这些的基础。建立的模型与已知WCSB基底的时代、变形、历史和地  相似文献   

20.
胡连英 《江苏地质》1997,21(3):169-176
采用两次溧阳地震的余震序列等研究溧阳地震破裂类型、震源体形态,结合深部构造资料研究溧阳地震的震源构造要素和震源断裂。5.5级地震的震源断裂是以NNE向占优势的Y型断裂,其倾向NWW,倾角50°;6.0级地震震源断裂呈NNE向,倾向SEE,倾角85°。据震源机制结果,5.5级地震属于右旋走滑断裂,6.0级地震属于右旋陡斜滑断裂,两者是一对新生共轭右旋走—陡斜滑断裂。从两次地震序列时间分布的连续性、平面断裂连贯性、空间破裂共轭性和岩石力学实验结果,论证两次溧阳地震是相互联系的同一地震事件的两次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