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深部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表明,辽西地区与松辽南部地区在莫霍面起伏、岩石圈厚度、壳内高导层深度和分布形式及岩石圈的有效弹性厚度方面均存在着重大差异,这种差异是造成辽西盆岭区与松辽盆地中生代构造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软流圈顶面深度和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决定了盆地类型,壳内高导层分布控制着盆地构造样式。辽西盆岭区和松辽盆地南部构造模式的差异可以解释二者之间构造演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壳内与上地幔高导层成因及唐山地震机理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徐常芳 《地学前缘》2003,10(Z1):101-111
文中首先给出了中国大陆上地幔高导层埋深图 ,对其物理成因作了解释。然后给出了中国大陆壳内高导层分布埋深图 ,因人们对壳内高导层的成因有多种看法 ,所以文中进行了讨论 ,并认为卤水成因说更有说服力。文中对壳内与上地幔高导层构造成因作了简要阐述。最后 ,由于壳内和上地幔高导层分布埋深与强地震的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作为实例 ,文中给出了唐山地区地壳结构 ,阐述了地壳内深部流体在地震中的作用 ,并给出了主要证据。  相似文献   

3.
大地电磁测深法在福建漳州地热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漳州地区深部构造和热源条件,在天宝、漳州、龙海一线进行了大地电磁测深测量工作。通过对大地电磁测深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表明在漳州地区龙海—浮宫一带上地幔高导基底明显上隆,在壳内10—13km深处具有明显的高导层,地表覆盖层电阻率很低。根据这些情况并结合地质资料推断,这一带地下存在着温度较高的热源及地下水补给条件,在地下水深循环和热对流良好的断裂交汇区,有可能形成水温较高的地热田。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岩石圈结构、盆地构造和油气运移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徐常芳 《地学前缘》2003,10(3):115-127
文中在研究了中国大陆壳内与上地幔高导层的分布和成因的基础上 (由于篇幅所限 ,中国大陆壳内与上地幔高导层分布及其成因在另文给出 ) ,首先对中国大陆岩石圈热状态和地壳热状态进行了定量分析 ,提出了冷、热岩石圈 ,冷、热地壳和冷、热盆地的概念 ,根据岩石圈的变形、热状态和构造活动性 ,提出了刚性岩石圈和塑性岩石圈的概念 ,根据岩石圈的动力学特征对中国大陆盆地进行了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 ,对处于不同地区的大型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油气运移规律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前人各种油气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后 ,探讨了地壳深部热流体对油气的生成和运移的作用。最后 ,认为在有壳内高导层的盆地中 ,深部流体可向上地壳中的生油和储油层提供大量的热流体 ,并产生高流体压力 ,对油气运移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矿物岩石电导率实验研究对于认识地球内部的电导率分布和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于实验室中研究了一些典型地壳和地幔矿物、岩石的电导率,并将实验结果与野外电磁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矿物的脱水和存储于名义无水矿物中的水会显著提高岩石的电导率。含水矿物的脱水可能是导致地壳出现高导层的主要原因,而地幔的高导层则可能是由名义无水矿物中赋存的水所引起。实验室矿物、岩石电导率模型与野外大地电磁结果的对比,为研究地球内部的热状态和水含量的分布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天山地震活动区的深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壳介质的P波速度分布和导电性为基础,描述了天山地区几个主要地震活动区域深部构造特征,地震大都发生在地壳内不同速度块体之间的过渡带附近;沿着天山的南缘和毗邻塔里木盆地的西昆仑、阿尔金等山前地带,壳内高导层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逐渐加深并增厚,它们与所在地区震源深度的分相相吻合。这种不稳定的地壳结构有长期受力情况下非常容易发生形变甚至破裂而引发地震。  相似文献   

7.
中地壳的水-岩作用对相关的地球物理性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地壳的地球物理详细探测发现中地壳普遍存在着高导层和低速层.高温高压下的矿物(岩石)-流体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实验和水的性质研究可以提供我们认识地壳的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的新信息.通常,中地壳大致位于15至25km的深度范围.高导层和低速层普遍存在于中地壳.各地的地壳厚度不同,但是中地壳和高导-低速层的深度范围十分相似.中地壳的顶界温度处于300℃,底界为450℃~500℃范围.为了认识中地壳的高导低速层的起因,作者重点做了模拟中地壳条件下水-岩相互作用实验,同时,分析了水在近临界区至超临界区的突变性质.矿物(钠长石、透辉石、阳起石)与水,玄武岩与水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实验是使用流体通过叠层反应器的开放体系在25℃~400℃和22MPa下完成的.与水反应的矿物或岩石里的各个元素溶解到溶液里的释放速率一般不一样.硅酸盐矿物的硅的最大释放速率是在300℃.其它元素,如Na、K、Mg、Ca、Fe、Al等释放速率在<300℃时都高于硅的释放速率,在>300℃时硅的释放速率要高于其它元素的释放速率.在水中的硅的大释放速率会导致硅酸盐矿物格架解体.作者假定地壳里普遍存在水占1%(体积).这时,地壳里会发生水-岩相互作用.中地壳的流体处于300℃~500℃.在由亚临界态进入超临界区的演化过程中,在跨越临界温度时水的性质发生剧烈变化.如密度、介电常数等热力学参数.这一变化会引起水/岩相互作用的反应动力学涨落,会导致中地壳岩层的硅的淋失,硅酸盐矿物解体,岩石崩塌.同时,在临界区水的性质强烈变化还有水的电导率、迁移性质、等,这会影响中地壳一些物理性质,如中地壳高导层和低速层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彭聪  赵一鸣 《物探与化探》1998,22(3):175-182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铁铜矿产基地。近十年来,我国所发现的含金夕卡岩矿床和铜伴生金夕卡岩矿床也主要产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者借助12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5条地震剖面、层析成像速度结构资料、重磁场等区域的和深部的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对比研究,给出长江中下游及其邻区的三维深部构造格架及其与含金夕卡岩矿床和铜伴生金夕卡岩矿床的分布关系。作者认为,上地幔隆起带(岩石圈地幔减薄带)、上地幔异常区(相对低速区)、壳内高导层隆起带、深断裂(岩石圈剪切带)、地壳上地幔不均匀性块体的边缘、重力高反映的基底隆起区、跳跃磁场反映的岩浆岩带和构造交汇处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控制着含金夕卡岩矿床和铜伴生金夕卡岩矿床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高温高压下地壳物质电导率的实验室测定是研究大陆中、下地壳高导层成因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表明,水、石墨、部分熔融以及矿物脱水都可能形成地壳高导层,在不同构造环境和深度下这些机制起着不同的作用。为解释中地壳高导层,水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下地壳,水、石墨、部分熔融以及矿物脱水、甚至特定的干的下地壳岩石都可解释大地电磁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0.
天山与阴山─燕山造山带的深部结构和地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山与阴山-燕山是中国北部两个重要山系,它们几乎位于同一纬度。天山造山带是一个著名的地震活动带,而阴山-燕山断隆带历史上不但没有大地震发生,小地震也不多见,是一个地震空白区。这两个造山带地震活动性的差异与它们在时、空域中的构造环境相联系:中国的西部处于强烈的挤压环境,而东部为一伸展与走滑环境。天山造山带是中、新生代造山带,目前构造活动水平较高;而阴山-燕山造山带新生代以来已经成为东北稳定块体的一部分,其构造活动的鼎盛期已经过去,目前构造活动水平较低。地震的孕育、发生与深部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天山地震带的地壳内部,发育壳内高导层与低速层,地壳结构复杂;阴山-燕山造山带下面没有发现壳内高导层与低速层,整个地壳结构比较简单。壳内低速层、高导层的存在表明地质构造活动强烈,是地震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地震孕育、发生的深部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康滇地轴的区域地质构造运动及其演化与铀成矿的关系,提出晋宁期是康滇地轴第一次铀成矿期(960—1006Ma)。  相似文献   

12.
13.
地球深部物质的某些物性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文中介绍了地球深部物质实验室近 2 0年来开展高温高压下地球深部物质物性实验研究过程中 ,在测量方法方面的进步和应用情况。这些测量方法包括了高温、高压下弹性的超声测量方法、高温高压下电性的测量方法、高压差热分析法和高压下热学Gr櫣neisen参数的测量方法诟呶赂哐瓜卵沂涂笪锏牡猿饬恐?,我们由超声脉冲透射方法改进为超声脉冲透射反射法 ,克服了样品室中压力和温度梯度对样品的影响。在高温高压下岩石和矿物的电学性质测量中 ,我们由直流法发展为阻抗谱法 ,不仅克服了样品极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还可以获得离子在溶液中的多种物理化学参数 ,以及监测含水矿物在高温高压下的脱水动力学特征。在固体传压介质中建立的高压热学Gr櫣neisen参数的测量方法 ,由于升压速率比较小且叶蜡石在高压下的热导系数增大 ,其测量结果需要进行校正 ,其测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4.
马宗晋认为,岩石圈的西向漂移和地幔东向运动的定向性显示了地球自转变化的导向作用[1]。本文证明,地球自转中的一种惯性力──科里奥利力是产生地球各圈层差异旋转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核-幔物质晶体化学、矿物学及矿床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量的高温、高压实验表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 ,地幔氧化物及硅酸盐的晶体结构会发生与其温度和压力相适应的多型转变 ,并导致元素金属性的增加 ,即氧离子半径的缩小以及硅和其他阳离子半径的增大。来自地核部分物质的晶体化学及晶体物理目前还很少涉及 ,根据其物质组成 ,可能具有金属及金属互化物的性质 ,即原子呈等大球最紧密堆积 ,具有高熔点、难溶性等特征。在地球形成时作为地核物质是最先凝聚的 ,并由于重力分异沉入地核 ,上升至浅部时不与其他元素化合 ,保持了零价状态 ;等大球最紧密堆积使其在地球各层圈中晶体结构保持恒定。地幔热柱使核、幔物质上升至地球浅部成为可能 ,并形成矿物及矿床。以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为例 ,已经发现了多达 5 0种的铂族元素矿物、铁族元素矿物及其金属互化物 ,包括成分复杂多变的Os Ir ,Os Ir Ru ,Pt Fe ,Ir Fe Ni,Fe Ni Cr及Fe Co等矿物 ,它们还与来自核幔边界的Si,Fe ,FexSiy,FeO和SiO2 矿物共生 ,其中铂属矿物及其金属互化物矿物应视为来自E层的地核矿物 ;探讨了该区矿物与陨石矿物在共生组合方面的相似性 ,地核矿物的聚集可能会形成新型的金属元素矿床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壳的升降,按基岩和表层分别表现为:基岩(基岩面)为上升;表层(地面)为沉降,换句话说地面在地壳总体的上升中呈现异向运动。本文认为现代上海地壳的上升,是中新世开始的新构造正向运动的继续。  相似文献   

17.
潘别桐  唐辉明 《地球科学》1989,14(2):189-197
本文提出了不通过地应力测量,确定工程岩体地应力值的断裂判据法和地震波断裂力学反演法。断裂判据法仅需确定野外最新构造体系断裂参数和岩体物理力学参数,便可确定不同新构造活动区的现代地应力值或下限值。地震波断裂力学反演法仅需要收集地震资料,测定岩体物理力学参数,便可确定区域平均剪应力τ_0;结合现代地应力场类型和最大主应力方向,可确定主应为值。  相似文献   

18.
潘别桐  唐辉明 《地球科学》1989,14(2):145-154
文章简介了下汤地区区域地质及地震地质条件,分析了下汤地区岩体渗透性、现代地应力场特征及车村—鲁山断裂现代活动性。从地质条件分析、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类比、危险度估算及统计检验等诸方面,论证了下汤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结合岩石断裂力学研究成果预测了下汤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震级和震中位置。  相似文献   

19.
全球构造格局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殿卿  陈庆宣 《地学前缘》1995,2(2):137-139
本文从地质力学观点出发,概述了全球构造的基本格局,即地球表层巨型构造(中、新生代造山带、裂谷系、板块边界、大型剪切网络等)的展布与地球坐标系和自转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它可能是由于地球自转惯性力所引起的导向和联通作用,把地球的热力、重力、物质间联系力、西向引潮力及其它有关天文因素等多种力源,在地球层圈滑脱效应和应力-时间效应的条件下,联合成统一的动力系统,构成全球构造格局形成的驱动机制。文中还提出了沿着这一条思路开展研究的方法和设想。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重力场特征和地壳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秀华  冯华 《物探与化探》1998,22(6):440-445
本文利用布格重力异常图,结合其它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探讨了青藏高原区域重力场和剩余重力场特征及所反映的地壳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