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航磁△T剖面异常场源深度计算的切线法是基于中高磁纬度区建立起来的计算剖面磁异常场源深度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以此方法为基础,明确地提出计算低磁纬度区△T剖面负磁异常场源深度的异常“反切”概念和做法,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其正确性。通过△T剖面负磁异常的“反切”做法,使得传统的计算中高磁纬度区△T剖面磁异常场源深度的切线法及系数表可直接用于低磁纬度区,从而圆满地解决了低磁纬度区利用切线法计算△T剖面负磁异常场源深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微磁异常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认真研究中国新疆某盆地410,411和412三个已知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航磁资料,发现这些矿床上方均存在航磁微磁异常。根据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地球化学机制,对航磁微磁异常的形成机理作了进一步探讨,结合试验区的实际预测成果指出,与氧化一还原过渡带有关的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上方存在微磁异常,高精度航磁完全能探测得到它。航磁微磁异常是此类矿床的特征异常之一,对此类铀矿床具有直接的指示意义,可以作为一种直接标志信息运用于前期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3.
卫星磁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卫星磁异常研究进行了评述,包括:卫星磁异常研究的主要内容,卫星资料处理,卫星磁异常图、理论计算、地质解释及我国的卫星磁异常研究。  相似文献   

4.
古埃磁天平法研究磁流体的磁性及稳定性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根据古埃磁天平的测量原理和磁流体的超顺磁性质,首次使用古埃磁天平研究了磁流体的磁性,利用磁流体的磁增重随时间的变化,研究磁流体的稳定性,并用实验证明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黄土剖面趋磁细菌的组成特征与生态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中国的黄土-古土壤序列的超磁细菌作为研究对象,以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生化实验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先后研究了从黄土地区陕西段家坡、甘肃西峰以及陕西洛川富集的趋磁细菌,结果表明,虽然趋磁细菌在黄土和古土壤层的形态有所差异,但它们均由细胞膜、细胞质和沿长轴排列的磁小体与气泡组成,在适宜的条件下它能生长出较多的磁小体。磁小体由氧化铁组成,并可从体内排出,使环境中部分Fe^2 转变为Fe^3 ,促使地层磁化率增高,尤其在古土壤层段,中国黄土剖面中趋磁细菌的产量是地表温度、湿度、pH、铁含量的函数,与湖沼中的趋磁菌相比,它在菌体形态、磁小体的数量与排列方式上有很大差距,因而中国西北黄土地区的趋磁细菌是典型的生态物种。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精度磁法探测地下遗弃炮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远强  李祥强 《城市地质》2002,14(2):40-42,45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磁法探测地下遗弃炮弹的方法;指出在探测地下遗弃炮弹中的,磁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技术,仅考虑磁异常的存在和位置,而无须考虑磁异常的符号,通过资料处理,剔除地面磁性体的干扰,圈定局部磁异常,即可推断出地下遗弃炮弹的位置及大致埋深,为工程建设和施工提供重要信息;能利用新型的磁法和计算机技术,在短期内完成大面积的工作,效率高,前景好。  相似文献   

7.
辽宁东平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秦岭南部构造带具备较好的金矿成矿条件与成矿背景,是该区域规模较大金矿带.金沟矿段是黄龙金矿床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该矿段矿石中磁黄铁矿和黄铁矿发育,其中磁黄铁矿矿石是矿床中含量最高的硫化物矿石.磁黄铁矿存在两种产出状态,分别为早期形成的呈浸染状、团块状分布的磁黄铁矿与晚期形成的脉状磁黄铁矿.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单斜磁黄铁矿为主.该矿床属中-低温矿床.微量元素结果显示富Co贫Ni,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在含金性方面,脉状产出的磁黄铁矿优于团块状分布的磁黄铁矿,且脉体越细含金性越好,因此细脉状磁黄铁矿可作为该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北京怀柔崎峰茶-琉璃庙地区岩石磁组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磁组构是指磁化率的各向异性。北京崎峰茶-琉璃庙地区岩石磁组构造特征是磁各向异性度P值、磁椭球扁率E>0为主、磁面理发育而磁线理很差。本区构造变形强烈,以压扁变形为主,S-N向构造带是东盘上升、西盘下降,E-W向构造带是上盘由南向北逆冲。  相似文献   

9.
海洋重磁测量在海洋调查中有着重要位置,有效控制野外资料采集是海洋重磁测量的关键一环。本文结合野外作业的实际情况,针对海洋重磁调查中的一些干扰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提高海洋重磁调查野外资料采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何金祥  徐克勤 《地球科学》1996,21(3):305-310
马山和大宝山矿床均为块状硫化物矿床,显微镜研究表明,两矿床中磁黄铁矿主要均由胶黄铁矿变质形成,但组成结构上却有较大区别,马山矿床主矿体中单斜磁黄铁矿(Mpo)-一少于六成磁黄铁矿(Hpo)而大宝山矿床床中单斜磁黄铁矿和六方磁黄铁矿一般近相等,通过对导致矿床发生热变质的中生代燕山期岩体的研究,认为岩体成因类型的不同及所含热量的差异是导致两矿床变质成因磁黄铁矿组成的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老柞山金矿磁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其矿化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喜文  李宪洲 《世界地质》2001,20(2):133-137,141
老柞山金矿的磁黄铁矿由两期成矿作用生成。早期为六方磁黄铁矿,具有2AC型超结构,产出量大,含矿性好,是重要的矿石矿物。其生成温度大致在350-380℃之间,是由高温热液的突然冷凝形成;晚期磁黄铁矿为六方和单斜两变种的混合相,产出少,含矿性相对较差。生成温度在300℃以下,其中的单斜磁黄铁矿既可以由高温的磁黄铁矿固溶体逐渐冷却溶离生成,也可由后期的热液作用于早期的六方磁黄铁矿发生蚀变而成。早期六方磁黄铁矿的成分和结构特征是有利于金矿化的标型特征。  相似文献   

12.
航磁梯度资料在金矿地质填图和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志宁  侯俊胜 《现代地质》1996,10(2):239-249
通过对冀东和冀北地区大比例尺(1:25000)航磁梯度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航磁梯度与常规的航磁总场相比,在金矿地质填图中可以更准确地划分不同地层分界、确定火成岩的分布范围以及断裂构造带的平面位置等。总结了金矿床上航磁梯度异常的变化规律。最后,利用包括航磁梯度在内的综合航空物探信息,对冀东渠子地地区进行了金矿预测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地磁扰动与工伤事故之间的相关分析给出,工伤事故的平均发生率与磁情指数AP成正相关,当磁情指数大于30时,相关系数达0.93,磁情指数从30变到200时,事故平均发生率从0.7增大到1.85,高磁扰日的平均事故发生率最高可达磁静日的2.67倍,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的地磁场,当其变化超过人体的可调节范围时,人的机体和行为就要受到明显地干扰,从而导致各类工伤事故的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黄土剖面中趋磁细菌及其磁小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荣森  贾蓉芬 《地球化学》1996,25(3):251-254
从中国西安市附近段家坡黄土剖面分离到微好氧性的趋磁细菌,经透射电子显微镜H-7000FA和H-600SEM/EDAX-PV9100型分析,黄土层(L1)中仅发现弧形菌,数量少,每个菌体含2个磁小体;古土壤层(S0和Si)含有大量杆状菌,每个菌体有15个以上的磁小体,沿细菌长轴呈两排链状排列,且具有向南磁极游动的习性,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磁小体中具有高丰度的Fe和Co。趋磁细菌中磁小体的数量在古土壤  相似文献   

15.
对马山-大宝山变质成因磁黄铁矿不同组成结构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山和大宝山矿床均为块状硫化物矿床。显微镜研究表明,两矿床中磁黄铁矿主要均由胶黄铁矿变质形成,但组成结构上却有较大区别。马山矿床主矿体中单斜磁黄铁矿(Mpo)一般少于六万磁黄铁矿(Hpo),而大宝山矿床主矿体中单斜磁黄铁矿和六万磁黄铁矿一般近相等。通过对导致矿床发生热变质的中生代燕山期岩体的研究,认为岩体成因类型的不同及所含热量的差异是导致两矿床变质成因磁黄铁矿组成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地磁扰动与工伤事故之间的相关分析给出,工伤事故的平均发生率与磁情指数Ap成正相关,当磁情指数大于30时,相关系数达0.93,磁情指数从30变到200时,事故平均发生率从0.7增大到1.85。高磁扰日的平均事故发生率最高可达磁静日的2.67倍。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的地磁场,当其变化超过人体的可调节范围时,人的机体和行为就要会到明显地干扰,从而导致各类工伤事故的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精度磁测日变改正中的基值(T_0)确定问题韩建平(江西省地矿局704物探队,九江332000)大家知道,高精度磁测与中、低精度磁测日变改正的区别,主要在于对日变观测精度及其改正精度的要求不同。在高精度磁测中,为确保日变改正精度,如何正确地确定日?..  相似文献   

18.
在航磁资料电算处理的基础上,研究了磁异常特征,断裂,隐伏岩分布规律,论述了磁异常区与煤变质带的分布关系,探讨了本区煤变质特点,对城子河组煤变质带分布进行了预测,指出了寻找焦煤方向和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19.
根据汤普森(Thompson)地磁场模型和第 8代IGRF模型,计算了1600-2000年期间的偶极子磁场、非偶极子磁场、西向漂移和地磁功率谱等反映主磁场变化的主要参数,分析了各个参数的长期变化特征。主要结果是:400年来地磁场的偶极子磁矩持续减小,1800年以来磁心的位置快速离开地心向太平洋方向移动了291km;西向漂移有大约30年左右的周期;非偶极子磁场异常中,南大西洋正磁异常、非洲负磁异常和大洋洲负磁异常是1600年以来一直存在的 3个大型磁异常,东亚正磁异常和北美正磁异常是1700年后逐渐形成的,17世纪北太平洋地区存在强的正磁异常。  相似文献   

20.
西昆仑山前晚新生代沉积岩磁组构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昆仑山前晚新生代沉积岩磁组构特征表明,沉积岩原生磁组构受后期构造活动改变。磁组构测试结果表明晚新生代沉积岩生较明显变形,岩石磁化率椭球体指示磁面理较发育,反映岩石受压扁型变形为主。磁化率椭球体最小轴方向为NW,指示该区最大主压应力为NW,与区域构造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