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导航型GPS数据的基础上,针对其坐标在电子地形图中实时定位显示的方法及不同坐标系之间转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外业采用导航型GPS接收机配合便携电脑进行野外查图的新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大大缩短了野外识图与判读时间,降低了查图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手持GPS系统不提供地图支持及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边远山区无图可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遥感影像的GPS实景化导航方法,研究如何利用Google Earth提供的海量免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Trimble GPS提供的强大导航功能,制作研究区域高精度背景导航影像,以实现野外地质调查的实景化导航。结果表明,基于遥感影像的GPS实景化导航方法简单、直观,能满足野外调查和旅游等导航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结合一般GPS接收机性能分析要求,针对导航型GPS接收机主要用于车栽动态导航定位的特点,提出了主要包括一般性能检验、导航精度测试、不同环境下的导航性能测试等较为全面的车载导航接收机的性能综合分析方法.基于此方法对一款导航型接收机进行了综合性能测试,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1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三雄争霸 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原苏联建立了各自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后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逐步向民用开放。所谓卫星导航定位市场就是围绕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而兴起的产业。由于GPS在全球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在野外勘探、陆路运输、海上作业及航空航天等诸多行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GPS  相似文献   

5.
根据多年GPS接收机检验工作实践经验,详细论述了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一致性检测方法、原理和具体步骤,并对测地型GPS静态测量和RTK测量精度检测和计算方法、导航型GPS接收机的定位误差检测和计算方法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野外地质测量中手持GPS定位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PS在工程测量、导航定位等应用中所具有的优越性和方便性使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野外地质测量中小巧方便的手持GPS机能够起到辅助定点和导航的重要作用,是新时期实现现代化数字地质调查的基础设备之一。但由于野外地形、树木等多路径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测量精度和应用受到限制。针对手持机的特点,通过实际测点分类统计分析各方面因素对误差产生的影响程度,进而得出修正方案,提高测量精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SF-2050G型星站GPS(无基站)与Trimble 5700 GPS(有基站)在长江三峡库区河段比测试验,结果表明SF-2050G与Trinble5700GPS具有同样高质量导航、测量定位精度。SF-2050G型星站GPS在接收卫星信号同时接收海事卫星差分信号,获得了良好的测量精度。使之在各种条件下无须基站可实施卫星导航与测量。减少了差分基站所投入的成本与时间;扩展了GPS接收使用条件,提高了导航、测量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无线电罗盘是飞机常备的导航设备之一。阐述了姿态型GPS在无线电罗盘飞行试验中应用的有关问题,介绍了利用姿态型GPS鉴定无线电罗盘方位精度和作用距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志成  谢伟 《测绘》2014,(1):37-39
地理国情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是国家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将会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全面掌握我国的地理国情现状提供重要支撑。GPS导航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应用已经很广泛。本文将GPS技术与地理国情普查的外业工作结合起来,在野外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实践ArcGIS本身的GPS工具条应用与通过ArcEngine编程来实现与外置GPS的连接实现在ArcGIS中的导航,综合分析以上两种导航的方法,提出提高野外作业的工作效率与准确度的导航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现在手机应用广泛,而且大部分都自带GPS定位芯片,本文介绍了一款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机GPS导航软件,并研究了其中不同坐标系的转换问题,结合测区地形图,成功地应用于野外测量点的寻找,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于INS误差容易快速积累,所以在GPS/INS组合导航过程中依赖于GPS信号的稳定性,露天矿区GPS信号容易发生中断或遮挡,引起INS误差的快速增长,降低导航精度。在GPS/INS组合导航的基础上,提出了露天矿区里程计辅助的组合导航算法,修正了GPS信号中断过程中导航参数误差。介绍了里程计速度和位置的解算方法和传统的GPS/INS组合导航的动力学模型及观测模型,给出了里程计辅助GPS/INS组合导航算法的结构图,描述了里程计辅助的GPS/INS组合导航算法的详细过程,通过车载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GPS信号缺失的情况下,GPS/INS组合导航的误差快速积累,导航精度较低;通过引入里程计辅助组合导航,可以及时修正GPS信号中断阶段的导航参数误差,加入的里程计辅助的GPS/INS组合导航误差在NED三个方向的最大值分别为11.336 m、8.056 m和19.782 m,比无里程计辅助的误差(在NED三个方向的最大值分别为40.324m、38.776m和79.693m)有较大提高,数据解算满足导航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卫星导航系统导航电文的内容组成与结构特点,在考虑导航电文结构设计中影响导航电文性能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导航电文结构性能评估的一般准则与方法.作为应用实例,对GPS和GLONASS导航电文结构的性能作了初步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13.
业界动态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5,30(6):52-52
美国首颗新一代GPS导航卫星顺利升空9月25日,一枚“德尔塔2”型运载火箭从位于卡纳维拉尔角的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成功将一颗GPS2R-M1型导航卫星送入地球轨道。其可使GPS系统的定位精度得到大幅度提高,抗干扰能力也得到改善,还降低了外界环境对GPS接收机的不利影响。这标准着美  相似文献   

14.
采用精密单点定位(PPP)的方法,分别进行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对重庆主城地区的BDS与GPS定位的精度进行研究,发现BDS系统的可视卫星数量明显多于GPS系统,但在稳定性上稍稍弱于GPS,对比BD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以及BDS/GPS组合定位的精度及时效性,得出了BDS/GPS组合定位精度更高且时效性更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GPS/GSM车辆定位跟踪系统中电子地图配准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GPS/GSM车辆定位跟踪系统中电子地图配准的基本原理以及误差来源的分析和误差模型的建立,,对野外车载GPS采集的数据进行坐标转化及相应处理,在相应的硬件配置条件下,实现与电子地图的配准。尽量减小车辆导航与监控应用中GPS定位测量结果与数字地图的配准误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导航型GPS输出数据格式的基础上,研究了智能手机与GPS之间的蓝牙数据链以及GPS坐标系到测量坐标系的转换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Windows Mobile的应用程序开发。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法定位精度可以达到6~7米,能应用于测量控制点的辅助定位及其他非高精度定位的专业领域。  相似文献   

17.
VC多线程串口通讯编程技术在GPS导航的应用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九宴 《全球定位系统》2002,27(6):21-23,53
主要阐述了在GPS导航中,采用多线程异步串口通讯方式从GPS接收机实时读取导航定位数据的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8.
Compass导航卫星频间偏差参数使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导航卫星通常播发多个频点的导航信号,由于卫星上各个频点的导航信号发射链路并不完全相同,导航信号经星上发射链路到达卫星天线电子相位中心时产生的时间延迟也会不相同,称其为硬件延迟差或频间偏差参数.GPS中该偏差最大时可达十几纳秒,这对导航定位及相关应用产生极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研究了GPS和Galileo导航卫星发射通道频问偏差参数TGD产生的由来及其使用方法.针对我国卫星导航系统星地时间同步的特点,推导了Compass导航卫星频间偏差参数的使用方法.该研究结果对正确使用Compass 导航卫星发播的TGD参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全球组网进程的推进,BDS/GPS组合导航成为提高导航性能的重要方法,同时地基增强系统(GBAS)作为实现精密导航的新一代导航方式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推导BDS/GPS双系统组合GBAS数学模型,分别对BDS、GPS独立作为GBAS导航源及BDS/GPS组合导航作为GBAS导航源时系统的精度因子(DOP)、垂直保护级(VPL)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验证了应用各系统时GBAS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基于BDS与GPS的GBAS性能接近,且互有优势;BDS/GPS组合GBAS性能优于各单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以美国军用卫星导航用户装备为主,对美国的GPS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典型用户装备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GPS用户装备的发展特点,并提出了GPS用户装备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卫星导航终端设备的研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