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吉舷 《地图》2009,(5):24-29
语言学家将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几大语系,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境内就分布着汉藏语系(如汉语、藏语、苗语)、阿尔泰语系(如蒙古语、维吾尔语)、南岛语系(如高山语)、南亚语系(如佤语)、印欧语系(如俄罗斯语),其中,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内部,存在着多种方言,广东人说广东话,上海人说上海活,长沙人说长沙话……这几个地方写的都是汉字,说的汉语却发不同的音,这是中国人都知道的常识。然而,汉语到底有多少种方言?每种方言的覆盖地域又是多大?这种地理分布的格局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在没有普通话的古代,人们之间又是怎么沟通的?答案将一一揭晓。  相似文献   

2.
《地图》1988,(3)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绘的表现中国语言分布状况的地图集——《中国语言地图集》今天在这里问世。《图集》共有35幅彩色地图,主要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汉语方言的分区和各种少数民族语言的分布,并附有文字说明和人口统计、参考书目等资料,其中包括了中国语言学家近几年  相似文献   

3.
陈西御 《地图》2009,(5):50-57
中国自古以米疆域辽阔,地分南北,说的话自然也有南腔北调。上古以降,神州大地的语言、方言分歧就十分严重。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地方人口中的“虎”,到了长江中下游的楚国某些地方就得叫“於菟(读音wutu)”。语言的差别动辄十万八千里,当时中国各地的人怎么交流?很显然,有一种天下人部能听、说的共同语存在。这种共同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到了今天,就是我们耳熟能洋的“普通话”。  相似文献   

4.
爱辉-腾冲人口分界线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侠 《地图》2004,(6):48-51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分布的最大特点就是地区间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可以说早在二三千年前的先秦时代,就有人注意到了我国人口分布的这个特点。但是,直到1935年胡焕庸教授发表的题为《中国人口之分布》的论文中.才第一次明确地以定量分析的结果指出中国人口分布的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5.
周振鹤 《地图》2011,(6):126-129
关于最早的中国语言地图什么时候出现,似乎学术界没有过专门的研究。一般认为,1934年申报馆为纪念《申报》出版60周年而出的《中华民国新地图))里的一幅《语言区域图》是最早的了。但其实早在1914年,就有151本学者画出了中国的语言分布图,足见中国境内语言与汉语方言的复杂性早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计算机制图技术在编制人口地图集中的应用。全文包括四个部分:人口数据源和数据提取;数据校验和数据分布;人口指标计算及其分析;计算机绘图及图形表示。使用计算机制图技术编制的图幅占图集中全部图幅的80%左右。文中详细介绍了对表格数据的处理,特别是检验方法的设计,以保证图集的质量。人口图集中共使用了近千种人口指标,文章对指标的统计分析、制图分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在多要素制图分级时应加以考虑的原则。对地图集的编稿方法,文中也给出了利用计算机制图技术来完成的新途径。最后,文章对人口制图中使用的几类软件系统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程船 《地图》2014,(6):10-11
虽然人们常说边界是不可见的空间,但在这张由美国NASA的Landsat-8卫星拍摄的卫星影像图中,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边界线可以说是再明显不过了。它显示的是我国西北边陲城市塔城周围与哈萨克斯坦境内阿拉湖北部区域的景象。在图中,两国之间分明的边界是由不同的土地使用状况所决定的。在中国,土地紧张,为超过13亿的人口生产粮食的压力很大,所以,可持续耕种的土地尤其需要精耕细作。在卫星影像中,深绿色的耕地与周围干旱的土地有着显著的区别,这表明耕地使用了农业灌溉。而在哈萨克斯坦,土地使用情况则很不相同,大型工业规模的养殖场占据了土地使用的主导地位。虽然农业是眙萨克斯坦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该国东部地区是一个次要的经济增长区域。哈萨克斯坦只有0.03%的土地被专门用于农业耕作,约2万平方公里的耕地得到灌溉,而与中国边境相邻的土地极少用来耕种。虽然矩形斑块表明该地区确实有农业耕地,但这一地区的大部分农田靠雨水滋养,因此耕地是棕褐色的,从而与周围自然量观的颜色十分相近。  相似文献   

8.
滕州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理念,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不动摇,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朱玥  石玉胜  李正强 《遥感学报》2023,(8):1834-1843
PM2.5作为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中国和印度是全球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PM2.5污染造成的疾病负担问题尤为严重。因此,本文基于长时间序列高分辨率(0.01°×0.01°)卫星反演的PM2.5浓度数据,分析了中国和印度19年(2000年—2018年)的PM2.5时空格局变化和人口暴露情况;基于综合暴露响应模型全面评估了两个国家因PM2.5长期暴露导致的6种疾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二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肺癌和中风)的过早死亡人数。结果表明,中国PM2.5浓度的高值区集中在新疆、四川盆地、华北平原以及长江经济带等地区,年人口加权浓度总体呈减少趋势(2000年为50μg·m-3,2018年为40.8μg·m-3);印度PM2.5浓度的高值区集中在北部地区,年人口加权浓度一直呈上升趋势(2000年为51.5μg·m-3,2018年为76...  相似文献   

10.
曾垂卿  周艺  王世新  杨眉 《遥感学报》2009,13(S1):314-321
在总结分析人口遥感监测已有的理论成果、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 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建模, 探讨夜间灯光影像和人口密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考虑到中国人口复杂性以及分布不均匀, 使用分区方法进行人口建模, 分析建模的精度以及各分区的效果, 最终建立全国的人口密度图。结果表明, 生成的人口密度图能完整地反映人口分布细节以及宏观分布特征, 对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中国内地人口流动空间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包括:(1)内地城市人口迁移规律,(2)流入北京、广东两地民工流动状况的空间分析,(3)在北京SARS发生期间民工回流的态势等;SARS沿交通线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将人口流动的空间规律应用于SARS控制宏观决策的不同阶段,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月6日,我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总人口达到13亿。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人口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由于我国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各推迟了4年。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已降至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国家人口计生委有关人士表示,现在是人口低增长率高增长量并存的时期,人口规模庞大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中国内地人口流动空间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包括:(1)内地城市人口迁移规律,(2)流入北京、广东两地民工流动状况的空间分析,(3)在北京SARS发生期间民工回流的态势等;SARS沿交通线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将人口流动的空间规律应用于SARS控制宏观决策的不同阶段,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沿海海侵灾害与监控梁振英,刘乃苓一、中国沿海海侵概况我国幅员辽阔,有长达约1.8×10 ̄4km迂回曲折的海岸线。中国大陆沿海地区包括十一个省市,集中了我国41%的人口,55%的工农业总产值和70%的大城市。由于工农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活动的急...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版图像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向阳 《地图》2001,(1):54
2000年第2期《地图》杂志发表了赵志欣先生的文章《中国版图不该像鸡》,该文认为把中国版图比喻为雄鸡不合适,说“中国的国土形状近似一个倒立的三角形”,并建议多出版陆地与海洋同一比例尺的地图。无独有偶,2000年第3期《中国方域》杂志发表了常生禾先生的文章《“中国领土”当更为“中国领域”》,该文章说中国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同时也建议出版“陆海一体不切割的中国地图,停止使用旧版中国地图”。对这个问题,我也想谈谈我的看法。   通常形容一个国家的领土像什么都是指陆地,不包括海洋。比如说日本像蝙蝠,墨西哥像鱼,印度像牛头,斯里兰卡像梨,意大利像高跟皮靴(也有人说意大利像足球鞋,撒丁岛是足球),所有这些都是指陆地,不含海洋,这似乎是“国际惯例”。产生这种习惯与地图的色彩运用有密切的关系。在地图上,陆地与海洋的色彩区别很明显,而领海、海洋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的颜色是一致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样的色彩运用会使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公海混在一起成为背景色,处于注意的边缘,而陆地成为注意的中心。所以人们在形容一个国家版图像什么时,往往忽略了海洋国土。要加强人们对海洋的注意力,可以把陆地边界线沿伸到海洋中,使国界线成为一条完整的闭合曲线。由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领土纠纷,这条闭合曲线目前还难以画出。   将中国比作一只雄鸡,应当是外蒙古独立之后的事,大体上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由于前文所述的原因,加上当时人们的海洋国土意识不强,所以很自然地把中国比作雄鸡。在这个比喻中还包含着中国人的精神寄托,希望中国像雄鸡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形容中国版图像什么时,如果强调指出中国陆地版图像雄鸡,我看是可以的;笼统地说中国版图像雄鸡,那就不合适了。赵先生说中国版图像倒立的三角形,我认为有点勉强。如果以帕米尔高原、乌苏里江口和南沙群岛为顶点画一个三角形,中国周边的十几个国家都要被全部或部分地划在这个三角形以内,而中国新疆北部和黑龙江西北部反而被划在三角形之外了。毕竟三角形是由三条直线构成的图形,而中国边界是很不规则的曲线。这种想象有点生硬,缺乏浪漫的情调,也容易引起周边国家的误会。常先生把中国版图比作和平鸽,东北是头,云南是尾,新疆,西藏是左翅,南海是右翅。这种想像不错,只是这只鸽子头太大,尾太短,两翅也缺乏力量感。不如反过来,云南是头,东北是尾,南海是左翼,新疆、西藏是右翼。从这个角度看,两翼比较有力度,有振翅高飞的感觉,中国版图更像一只翱翔云端、俯瞰大地的雄鹰。   关于中国地图的印制方式,常先生建议“停止使用旧版中国地图”,这也太绝对了。其实陆海分割的地图在国外也很普遍。日本地图常将琉球群岛缩小比例尺印在地图一角。再说美国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群岛与美国本土48州相去甚远,如果美国地图采用同一比例尺将它们绘在同一幅地图内,这几乎是一张北美洲和东北太平洋地图了,这还不包括关岛、东萨摩亚等美属太平洋岛屿。要将这些岛屿也印在同一比例尺的美国地图上,那几乎把赤道以北的太平洋全包括在内了。美国人能接受这样的美国地图吗?所以美国地图也常常以本土48州为主,把阿拉斯加、夏威夷群岛等放在边角。法国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都有岛屿,假若大范围地在同一比例尺下表达,则更糟。好在中国海洋国土离中国陆地较近,印制陆海一体不分割的中国地图比美、法、英等国要方便得多。实际上陆海一体的中国地图并不鲜见,很多办公室里就挂着这种地图,只是价格较贵,不太普及。  相似文献   

16.
聂芹 《测绘科学》2011,36(2):216-217,223
借助MapInfo7.0平台及其二次开发语言MapBasic对山东省108个县市的人口分布及其空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6年间,山东省各县市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指数和集中指数分别由0.0178和0.1306增长到0.0198和0.1454,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的密度差在不断增大;人口密度分布呈现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一种人口连续分布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常用的表示人口分布的方法及其不足,提出了将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分布化的方法,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一定分辨率的格网,用距离衰减函数将人口密度估计值分配到每个格网上,每个格网上的人口是均匀分布的,随着格网分辨率的提高,就可以模拟出符合人口说细分布的人口密度空间连续分布模型,并通过实验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黄仁涛 《地图》1996,(2):58-59
人口地图中的佼佼者──评《贵州省人口地图集》黄仁涛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为了摸清人口状况,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四次人口普查,动用了数以千万计的资金,组织了数百万的专业普查大军,统计和整理空前巨大的重要数据,显示了中国政府对人口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金碚 《今日国土》2013,(2):28-29
今天参加这个论坛,我只讲一个研究的方法问题。一、"农民"的定义与特征讲城镇化,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大家基本认可的核心内容就是农民变成市民。什么是农民?我们的汉语有优点也有缺点,汉语的一个优点是它的字内涵比较丰富,容易进行内容分类;缺点是不可以造字,只可以造词,跟英文不一样,英文可以造字造词。所以中国的词都是字拼起  相似文献   

20.
20 0 0年第 2期《地图》杂志发表了赵志欣先生的文章《中国版图不该像鸡》 ,该文认为把中国版图比喻为雄鸡不合适 ,说“中国的国土形状近似一个倒立的三角形” ,并建议多出版陆地与海洋同一比例尺的地图。无独有偶 ,2 0 0 0年第 3期《中国方域》杂志发表了常生禾先生的文章《“中国领土”当更为“中国领域”》 ,该文章说中国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 ,同时也建议出版“陆海一体不切割的中国地图 ,停止使用旧版中国地图”。对这个问题 ,我也想谈谈我的看法。通常形容一个国家的领土像什么都是指陆地 ,不包括海洋。比如说日本像蝙蝠 ,墨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