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东(北)冷家溪群Au含量较高,是上部陆壳丰度的1.39倍;地层中的Au主要以硫化物相和有机相等易活动形式存在;地层中的Au呈偏峰和多峰分布,存在后期地质作用的叠加;矿体两侧存在较宽的Au负异常带;矿石、蚀变围岩、正常围岩稀土配分模式高度一致;矿石硫同位素组成与地层的十分接近.故认为冷家溪群为金的矿源层,可为金的成矿提供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2.
多孔状硅岩与热水沉积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化—硅质岩是热水沉积成矿(喷流成矿)的一种重要地球化学标志。秦岭泥盆系横贯500余公里的多金属矿带中,硅化—硅质岩主要有两种组构并相应地有两种产状。一种是主要产于生物灰岩与泥岩层间过渡部位的硅质岩。以层状似层状为特征,局部见  相似文献   

3.
西藏主要金矿成矿带与板块缝合带或开裂-闭合带相对应,矿带的形成与特提斯海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矿带内矿床的形成是矿源、水源、热源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成因的含矿热液由封闭体系进入开放体系时(物理体系发生突变),热液沸腾、围岩蚀变、矿质卸载并赋存于受特定地层层位控制的韧性剪切带内。“黑色”岩系地层不仅是岩金成矿的重要矿源层,同时也是砂金成矿的主要物源。“红”“黑”岩系并存是砂金成矿的有利区段(水化学体系发生突变),也是寻找砂金矿的找矿标志之一。岩金(包括矿源层、矿体等)的贫化是砂金成矿的主因,二者互为消长关系。  相似文献   

4.
川西北发现新的金矿床类型——交代石英岩-矽卡岩型金矿床陕甘川“金三角”地区同时发现许多岩金矿床,其矿石类型主要为硅质板岩、碳质板岩、硅化灰岩、硅质岩、杂砂岩等,金矿化以微细浸染型金矿化为主,成因主要由加热的下渗天然水通过环流将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活化并...  相似文献   

5.
易慧  陈云华 《矿产与地质》2006,20(4):472-474
湘东(北)冷家溪群Au含量较高,是上部陆壳丰度的1.39倍;地层中的Au主要以硫化物相和有机相等易活动形式存在;地层中的Au呈偏峰和多峰分布,存在后期地质作用的叠加;矿体两侧存在较宽的Au负异常带;矿石、蚀变围岩、正常围岩稀土配分模式高度一致;矿石硫同位素组成与地层的十分接近。故认为冷家溪群为金的矿源层,可为金的成矿提供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6.
胶西北地区金矿在我国黄金勘查及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找矿潜力巨大。解决该地区深部及外围地质找矿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出新的定量化找矿标志。以焦家式金矿为例,根据钻孔岩石测量结果,认为该矿床是在初始矿源岩基础上叠加了中生代构造热液的复成构造蚀变岩型矿床,并对矿床的地球化学标志进行了剖析和总结。结果显示,焦家式金矿的形成受初始矿源岩的基础性控制,矿源岩以富Au且显著富S为特征。在初始矿源岩基础上,构造蚀变带地段发生后期热液活动,导致矿源岩中元素重新活化迁移,典型地球化学标志是Na_2O等元素发生贫化,形成负异常。总之,Au、S等元素富集形成的正异常是初始矿源岩的地球化学标志,而Na_2O等元素贫化形成的负异常是控矿构造蚀变带的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7.
在桂西北地区新发现两个直接产于辉绿岩中,以辉绿岩为赋矿主岩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点)。金矿床受断裂构造和岩性控制,含矿岩石为蚀变辉绿岩。矿区内基性岩为成矿提供了矿源和水源,并成为直接赋矿的主岩。找矿标志为:穿过辉绿岩的断裂蚀变带;发育硅化、黄铁矿化等蚀变作用;发育Au及Au、Sb、Hg、As元素综合异常。  相似文献   

8.
在桂西北地区新发现了两个直接产于辉绿岩中、以辉绿岩为赋矿主岩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点)。金矿床受断裂构造和岩性控制,含矿岩石为蚀变辉绿岩。矿区内基性岩为成矿提供了矿源和水源,并成为直接的赋矿主岩。找矿标志为:穿过辉绿岩的断裂蚀变带;发育硅化、黄铁矿化等蚀变作用;发育Au及Au、Sb、Hg、As元素综合异常。  相似文献   

9.
华南碳酸盐岩地区,常见一些由硅质角砾岩等组成的地质体,统称之为“硅化带”或“硅化破碎带”。它常是重要矿产贮集场所,因而是地质工作者找矿的重点对象。“硅化带”或“硅化破碎带”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硅质岩地层。如广西上泥盆统榴江组、江西和湖南下  相似文献   

10.
黄琴辉 《云南地质》2010,29(4):499-502
研究区浅部以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热液脉型Cu、Au、Pb、Ag矿床为主,深部形成斑岩型Cu、Mo矿床。矿体受地层及断裂构造双重控制。硅化、黄(褐)铁矿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是主要的围岩蚀变,亦为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