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单介绍2004年8月10日云南省鲁甸5.6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及灾害情况。回顾了四川省地震局测绘工程院利用跨断层地壳形变资料对该地震的预测预报过程。思考利用跨断层地壳形变资料在预测预报中强地震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理想的中强地震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华北GPS地形变监测网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李延兴  沈建华 《中国地震》1993,9(3):256-263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利用监测地壳运动进行地震预测的新手段。华北是一个重要的地震监视区。应用GPS技术在华北布设了一个四维地形变监测网。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先进的方法和措施,首次观测获得了高精度的成果,为今后大震预测和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空间观测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林章  申旭辉 《地震》2005,25(3):129-133
当前地面地震监测系统主要观测单点的相对变化,由于观测台站密度低,观测资料覆盖面小,不能满足地震预测所需的信息。空间观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地震监测技术和方法,卫星空间监测技术具有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动态性好以及分辨率高等优势,因而可提供更为丰富的地震前兆信息。岩石实验的结果和一些应用研究的结果显示,空间观测技术在地震监测中具有优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地壳形变测量用于地震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给出一个用形变资料预报大陆地震的基本模式;①用大面积形变资料进行地震背景的,确定地震危险区,并综合各种手段对危险区震情的发展进行监测;②在重点监视区内布设形变监测台网,寻找形变敏感点,利用形变测量手段(如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测量手段等)捕捉中短期地震前兆信息,进行中短期震情预测,为短临形变监测手段提供依据。③建立固定形变监测台站进行连续形变的观测(如连通管、倾斜仪、伸缩仪、应变仪等),捕捉临震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巧家所属川滇交界地区的重大、航磁、爆破地震及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对该地区深部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及其相互关系和地壳结构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为地震工程和地震的预测预报,提供了重要的深部地质构造资料。  相似文献   

6.
壳内流体演化及地震成因(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徐常芳 《地震学报》1997,19(2):139-144
根据对地壳和上地幔电性结构的研究,提出了地下岩体势能-动能转换地震成因学说.此学说不仅认为地下岩体间弹性应变能的积累对地震的孕育非常重要,而且认为地壳岩体重力势能和深部流体演化对一些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起了关键作用.本文根据前两篇文章(徐常芳,1996a,b)提出的依据,建立了拉张盆地地壳电性结构及流体演化模型,并据此对历史和现今大量地震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和地壳排气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基于GNSS观测资料研究云南地壳形变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内GNSS连续观测资料为基础,进行扣除区域内稳定基准点、滑动均值等数据处理绘制云南省内区域形变场运动速率时序图,分析在此期间发生的地震事件与地壳形变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当部分点位运动方向背离长趋势运动背景时,云南省内发生地震的危险性较大,为GNSS连续观测资料用于地震预测预报方面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夏怀宽  卢造勋 《地震学报》1992,14(2):180-186
本文综合论述了朝阳-义县地区及其附近的地震活动,深、浅部结构,以及岩石动力学特征.认为本区存在中地壳低速层,且三层地壳速度均较两侧的低,存在上地幔隆起和软流层-低阻层隆起.探讨了三层地壳、低速层和上地幔软流层的物质组成.最后讨论了本区深、浅部结构、组成与地震活动.断裂新活动的成生联系.   相似文献   

9.
青海湟水盆地地壳稳定性的动力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湟水盆地区域震源机制、断层水平运动方式、地层褶皱形态分别反映的现代、第四纪晚期、第三纪构造应力场的对比研究,同时分析1990年以来地震活动图象,得出汉水盆地地壳介质强度可分为三个不同的,为各区未来地震活动强度的预测以及地壳稳定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以冀东地区活动断裂与地震关系的研究,对今后该区的地震活动程度进行了估计,并对区域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的工程地质这对冀东地区震害预测和经济发展都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