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水文》1982,(6)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为庆祝其建立六十周年大庆,于1982年7月19月至30日在英国埃克塞特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水文科学大会。这次国际水文科学大会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的赞助,共同发起。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下设的6个专业委员会分别负责6个专题讨论会,各国代表共提出论文200多篇,参加的代表近460人。讨论的重点是水文测验技术的新进展,水资源系统优化分配,地下水  相似文献   

2.
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于1983年8月在西德汉堡召开了第十八届大会。会议期间举行了联合会所属各学会的多种学术讨论会。“地下水水量和水质关系”学术讨论会即是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组织的十一个讨论会之一。  相似文献   

3.
1991年4月23日—4月28日在南京大学召开了《地下水水流和污染模拟国际学术讨论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ing Groundwater Flow and Pollution)。来自国内、外的80多位代表参加了  相似文献   

4.
七月十九日至三十日在英国埃克塞特市的埃克塞特大学召开了国际水文科学大会。我国由水电部、地质矿产部和中国科学院等有关单位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包括台湾省台湾大学的一位代表在内,我国共有七人参加。 协会按专业划分为地表水、地下水、高山冰雪、水质、水资源系统、陆地侵蚀等六个专业委员会。这次大会基本上按照上述专业,组成六个论文讨论会。每个论文会的中心议题分别是:水文测验的进展;水资源的最优分配;地下水资源和由于人类活动引起变化的长期予测方法的改进;大陆侵蚀和泥沙予测的近期发展;高山地区冰雪水文;废物处理对地下水、地表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由国际天文联合会(简称IAU)主办并由国际空间科学研究委员会(简称COSPAR)资助下召开的第四届“星际尘埃性质和相互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7月8日在法国名城马赛召开(第一届在夏威夷、第二届在汉堡,第三届在渥太华)。讨论会历时4天。出席大会的有法国、美国、西德、日本、中国、苏联、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的83位科学工作者。提交会议的论文共92篇,其中,安排大会发言的论文有83篇,张贴的论文9篇。我国有两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所提交的两篇论文均在大会上作了发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所  相似文献   

6.
大会概况: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日~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约3705名,分别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181名是中国(不含台湾)代表。大会共收到并发表论文摘要6139篇,其中5705篇(分146个讨论场)参加学科讨论,434篇(分59个讨论会场)参加专题讨论。会议期间有14位中国地质学家被邀请主持学术讨论会;50余位中国地质学家应邀在各种讨论会上发言。大会安排了7条会前野外地质考察路线,9条会间野外地质考察路线和14条会后野外地质考察路线;7000余人次参观了地质展览会。本届国际地质大会主题是“地质学与可持续性发…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等单位支持和主办的复杂岩石中的建筑物国际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三日到七日在北京召开。 二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307名学者报名参加会议。共提交了132篇论文,其中特邀论文2篇,特别报告1篇。在大会上宣读了57  相似文献   

8.
第六届地面沉降国际讨论会(SISOLS 2000)于2000年9月24~29日在意大利拉韦纳市召开。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受邀组团参加会议。 大会共提交论文68篇,涉及地面沉降的地质问题、流体运移、固体矿开采、治理与决策制订、测量与监测及理论与模拟等方面的世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中心和兰州大学地理系承办的“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18日至22日在兰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长期从事于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的专家、学者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同时也是1991年将要在我国召开的第13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大会的西部片预备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22篇,其中大会报告20余篇。  相似文献   

10.
《地球科学进展》1991,6(6):91-91
由国际冰川协会(IGS)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协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山岳冰川学与人类活动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Internantional Symposium on Mountain Glaciology to Human Activities)”于1991年8月26日至30日在兰州召开。来自美国、苏联、日本、加拿大、英国、冰岛、挪威、瑞士等国以及中国的50多位冰川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包括录相片)60多篇,所有论文均在大会上交流。学术讨论会上还播放了加拿大学者提交的两部关于雪崩地区安全措施的录像片;同时举办了冰川图书展销。  相似文献   

11.
简讯     
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地下水资源评价及管理学术会议暨第四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6月6日在河北正定召开,由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主办。大会交流论文分为四个单元:地下水资源评价及管理的问题研究;渗流  相似文献   

12.
1988年10月10日—13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的全国事件地层学讨论会已园满结束。它在我国地层学发展历史中,是一个重大事件。大会收到论文123篇,代表共153名,他们来自全国22个省、市及自治区。还有一名西德教授参加了大会。杨遵仪教授参加了整个会议,王鸿祯教授虽因公未能出席大会,但专门为会议写了论文并送来了贺信。这是自197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地层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3.
李亚松  尹立河  蒙彦 《地质通报》2019,38(5):901-903
<正>1会议简况2018年9月9—14日,第45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在韩国大田召开,会议由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主办,IAH韩国国家委员会(IAH-KNC)承办。本次会议共有64个国家和地区的702名代表参加。与会人数韩国最多(469人),其次是中国(186人),中国地质调查局18人参加了此次大会。大会的主题为"地下水和生命:科学与技术付诸行动",大会邀请了10名专家做主题报告,165名学者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及西太平洋地区锡钨花岗岩对比和资源评价,即IGCP—220项目的研究计划,有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南朝鲜、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地区)和东南亚锡业研究开发中心(SEATRAD Centre)参加。 IGCP—220项目已组织了3次国际学术讨论会;1985年4月在泰国清迈召开了第1次专题讨论会;1986年6年29日至7月2日在澳大利亚坎培拉举行了第2次国际学术讨论会,约有100位代表参加,宣读了44篇论文;1986年9月在马来西亚怡保举行了第3次国际学术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属学会第一次矿山岩体力学学术讨论会于今年5月22日至26日在长沙召开。来自廿二个省市、一百卅四个单位的二百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一百余篇,有九篇论文在大会上进行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学术委员会于去年秋季召开了地下水资源概念和评价方法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建工、城建、机械、冶金、地质、电力、水利、煤炭、石油、纺织、化工等系统有关工程勘察和科研单位以及大专院校的代表共计110余名。会议收到论文60篇,大会宣读21篇,内容包括地下水资源概念和评价方法,地下水资源评价经验和实例,水  相似文献   

17.
籍传茂 《地质论评》1980,26(3):278-278
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地质学会联合召开的地下水人工补给学术讨论会于1979年12月3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地质、城建、水利、农业等各部门的115个生产、科研、教学单位的17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许杰致开幕词,地质部副部长李轩和北京市科委副主任田夫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大会收到论文62篇,有18位同志在大会上作了报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委会召开学术讨论会为迎接30届国际地质大会明年在北京召开及筹备参加省地质学会的四川地质工作“八五”科技成果交流会,构造地质专委会于4月7日至8日在成都理工学院召开了1995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及青年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9.
△由英国皇家学会主办的动植物属群的调节和相对丰度讨论会,将于1990年5月23日~24日在伦敦召开。 △第三次国际头足类讨论会;头足类的现在和过去。将于1990年7月17日~23日在法国里昂召开。 △首届拉美牙形刺讨论会将于1990年8月26日—9月在拉巴斯(玻利维亚)和圣胡安(阿根廷)举行。 △第4届国际全球生物事件大会(IGCP216~#),将于1990年9月在牛津召开。主要议  相似文献   

20.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第二次科学大会于1986年7月2日至10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大会开幕式后,分成4组专题和4组课题在三个会场同时进行论文宣读,共宣读论文242篇,另有95篇以招贴论文的形式向代表们公布。我国有11篇论文被选入报告会,1篇被选为招贴论文。大会讨论的4组专题是:融雪过程模型、地表水及地下水联合利用、水质系列变化的监测和水文站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