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在县级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中,对农村气象哨及短期气候考察的资料,采用一些简便可行的统计方法,现作如下介绍:一、短年代资料订正延长到长年代。本县农村气象哨组只有几年的气象资料,而气候考察的资料时间更短,这些数据都不能正确地反映一地之气候,因此为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辐射问题时,反射率资料的统计,在我国未经系统整理出版前,只能依靠原始报表统计,它不仅工作量大,而且统计方法也不一,还可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此外,在气候分析和应用工作中,通常需要知道各种要素的气候平均值,而平均值的代表性与所用资料的稳定性及样本长度有关,资料的稳定性越好,样本序列越长其代表性就越好,而我国长序列日射观测站不多,反射率资料的年代都比较短,因此,探讨一下这些资料的稳定性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本文就简化反射率资料的统计计算和其稳定性问  相似文献   

3.
降水气候特征的随机模拟试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利用多状态一阶Markov链,根据随机模拟理伦建立一种用以产生单站逐日降水量模拟记录的随机模式。由该模拟模式可推求降水的各种长年气候统计特征,因而这种模拟模式可为缺少逐日资料的地区提供获取足够长年代资料的有效途径。利用该模式对我国上海、北京、广州、沈阳、荆州等5站不同月份逐日降水的试验给果表明,模拟记录与历史资料所统计的气候特征如累年平均月降水量及其方差、累年平均日降水量及其方差、累年平均各月雨日数、最大日降水量等气候统计参数十分吻合,且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由于试验站点分属不同气候区域,因而该模拟方法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4.
新建地面气象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方法设计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随着观测系统的加强,中国陆续出现许多新建的地面台站、地面自动观测站,但对这些新出现的台站由于缺少长时间序列的历史观测资料,无法通过本站观测统计分析建立质量控制技术.本文在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基础上,将全国地面观测站按照地域和气候特征分为8个区域,利用过去25 a存档的地面观测资料建立一套适合于新建地面自动站资料控制技术,对气压和温度采用极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和空间一致性检查等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并利用该质量控制技术对华南、长江中下游及华北地区2005年地面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能有效地将有问题的资料标识出来,可为新建地面自动站资料的应用提供一定的质量保障.不同区域的资料质量控制检查需依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划分和统计,这样更能保障质量控制后资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武疆艳  蒋玉贤 《气象》1989,15(7):52-53
一、前言 70年代末,国家气象局根据我国国情和当时技术水平状况,决定资料预处理业务分两个阶段进行:笫一阶段是用作孔纸带形式对资料进行信息化。这一工作从1979年开始已在全国各省正式展开;第二阶段是用电子计算机对信息化资料进行输入、检查、修改、统计和转换。为了做到全国统一机型,共享软件和数据流,统一业务流程,80年代初,国家气象局决定CCS-400微机为省级气候资料处理专用机,经过几年的努力,开发研制出  相似文献   

6.
广东8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化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80年代以来,大气中CO2及其它温室气体含量的增长,使地球的温室效应更为明显,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并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针对80年代以来广东的气候要素变化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1 资 料  本文选择了全省41个站点1951(或建站)~1995年的气温、降水、日照3个要素的气候资料,分别统计了全年、冬半年(10~3月)、夏半年(4~9月)、12~2月及7~9月的各年代变化情况,气候平均值以1961~1990年30年的平均值代表。2 统计结果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广东8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  相似文献   

7.
CIDPS(Climate lmpact Data Processing System)是在北京气象中心M—360R计算机上实现的可应用于气候影响分析研究的资料处理系统,它在资料预处理的基础上含有多种资料接口以及气候资料库、大型统计分析软件包、评价指标程序库、评价模式程序库等几个部分,可以方便地进行全国气象资料的检索、加工和处理,并可将统计结果作图表输出,它不仅在气候影响评价方面,而且在气候资料咨询服务方面收到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气象台站历史沿革信息包含了可能影响气候资料序列均一性的重要信息, 是分析、检验、订正气候资料序列的科学参考依据。文章介绍了气象台站历史沿革信息的基本内容及我国气象台站变动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气象观测资料比较分析, 说明台站迁移、环境变化、观测仪器类型以及观测时制改变, 直接影响到观测记录的比较性和连续性, 对长年代气候资料序列的均一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陆炯报道由国家气象局组织、新疆气象业务中心承担的新疆1961-1990年30年气候资料整编工作,在时距长、任务重、人员变动大的情况下,经过4年的努力,于1993年3月全面完成,5月17日通过了由新疆气象局7位专家组成的鉴定组的业务鉴定. 这次整编工作是30年气候总结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统计值是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标准气候值,这对开展我区气候研究,开发气候资源,搞好气象服务,促进国际资料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整编工作中的资料加工处理全部由计算机完成,在我区尚属首次.针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瞭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气候业务现代化初见成效 作为河南省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重点项目的气候资料处理和气候分析服务系统,经过3年多的开发建设,由微机及其它设备组成的Novell局域网络已初步建成。根据原计划实施方案,本着边建设、边开发、边使用、边产生效益的原则,新增设备在省气候业务如气候资料的信息化、报表审核机制、统计整编、气候影响评价,气候诊断  相似文献   

11.
气象台站元数据包含了可能影响气候资料序列均一性的重要信息,是分析、检验、订正气候资料序列的科学参考依据,只有经过质量控制与处理的气象台站元数据才能真实的反应其对气候资料序列非均一性的影响程度。针对气象台站元数据可能存在的疑误信息,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地面气象台站元数据的质量控制技术,采用格式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时间连续性检查等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利用该质量控制方法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1428个国家站1951—2011年的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表明:该质量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将疑误信息进行标识,可为气象台站元数据的应用提供可靠的质量保障。该质量控制方法已应用于气象资料业务系统(MDOS)中,并在全国省级气象资料部门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12.
1引言 随着气象业务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对气象资料使用的频率和要求不断提高,对资料统计和查询的时限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基层台站面临如下两个迫切问题,一是历史气象数据没有电子化保存产品,近几年的资料由于保存目的主要用于业务上报,查询统计非常不方便,大部分气候统计值使用的仍旧是截止到1980年的气候整编资料。二是预报业务使用的历史资料(如历史天气图等)无从查起,限制了基层台站对当地气候特点分析论证和预报方法的研究。随着近几年气象业务现代化的推进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认为,建立一个主要面向预报、服务领域的县级台站的气象资料数据库系统的各项条件已经具备。建立县级台站的资料数据库系统不但能够满足气象预报、服务领域的需求,还将极大地推进县局气候分析应用水平的提高和气候应用研究工作的开展,改变过去气候服务临阵磨枪,保障能力弱,服务水平不高的现状,填补县局气候业务研究工作的空白,进一步细化气象服务的研究领域,推动基层气象台站气候业务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近50年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20世纪60年代, 我国气候学者引入统计学方法, 结合我国的气候特点, 开展了气候统计分析与预测的研究; 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首先将模糊集理论和灰色系统推向大气科学的各个领域, 并在应用推广工作中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进入20世纪90年代, 利用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新方法对气候系统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得到许多新的观测事实, 不仅涉及气候趋势与突变诊断、年代际振荡, 多尺度变率相互作用, 还涉及气候异常成因的研究。同时, 提出和发展了一系列统计预测的新方法, 并已在气候业务预测和气象决策服务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面月气候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气象台站信息变化以及观测规范的频繁变动, 使中国地面气象资料序列比较复杂。该文在分析中国地面历史气象资料中可能存在的非均一性和错误性、研究月气候资料序列存在的可能分布状态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地面月气候资料质量控制技术。通过分析认为, 中国地面月气候资料的质量控制, 应把下列3种方式结合起来, 进行综合质量检测:①把12个月的气候资料序列联合起来, 进行长时间连续性错误资料检测; ②把时间序列变换为接近正态分布的均一序列后, 进行时间域和空间域的奇异值检测; ③对检测出的连续性可疑资料和单个数据点的奇异值进行人工分析辨别。利用上述质量控制方法, 对1971—2000年中国地面700多基准基本站月统计气候资料进行了质量检查, 最后介绍了质量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5.
气象部门馆藏的西部最早的器测气象资料始于20世纪30年代,不能满足建立20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变化序列的需求,而古气候重建或气候模拟资料则可以延伸到器测时代以前。为了探讨长序列多源气候资料序列融合方法,采用贝叶斯方法对中国北疆地区8条树轮气温重建资料、器测资料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模式模拟资料进行了融合试验。首先利用器测资料对气温代用资料进行校验与网格重建,并以此作为贝叶斯模型的先验分布,然后,用泰勒图选出了该区域气候模拟效果最佳的几个模式;最后将网格重建和气候模拟序列用贝叶斯模型进行了融合试验。结果表明,贝叶斯融合模型能有效提取各种数据来源的有用信息进行融合,融合结果的长期变化(线性)趋势更接近器测气候序列,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序列的精度,减小了结果的不确定性;并且,融合结果能够纠正先验分布及气候模拟数据的明显偏差,为长年代气候序列重建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年、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陈兴芳  孙林海 《气象》2002,28(7):3-9
通过对我国年、季降水的年代平均距平百分率图的对比分析,计算10年滑动平均距平场相关系数和年代之间平均距平差值t统计量的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年、季降水具有较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趋势。这些结果对于降水的年代气候预测和短期气候预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国高空资料质量控制和建库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一个实例, 阐述我国高空资料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及建立高空气候资料数据集的工作流程、主要技术问题的处理和系统设计思想, 对于我国高空气候资料现代化业务建设,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讨论了高空气候资料数据集的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人类活动的历史总是离不开对反映客观世界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的收集积累、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分析利用。气象测报工作就是担负着对原始气象信息和数据的收集积累 ,是一切气象活动的基础。它对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 ,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 ,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纵观我省地面气象观测发展历史 ,至今大致经历了以下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50— 80年代 ;人工观测 ,手工编报 ;第二阶段 :80— 90年代 ;人工观测、PC— 150 0编报及资料统计到微机数据采集编报、资料处理、报表制作。在第一…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概率统计方法应用于大气科学领域,日益广泛、深入,在气象预报(包括不同尺度的天气预报和各种专业气象预报)的应用,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气象资料或气象场的分析和处理; 2.天气、气候规律的分析研究; 3.气象预报(包括大范围和单站的长、中、短期天气预报,以及超长期、超短期预报等);  相似文献   

20.
招远地区大雾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采用1961—2010年招远气象站大监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所选大雾的气候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利用统计方法统计出历年各月、季、年际和年代大雾的平均日数等特征量,并进行大雾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招远地区大雾年际间差异很大,20世纪70—80年代为大雾多发年代,90年代开始呈缓慢增加趋势,年日数呈振荡增加趋势,季节分布特别明显,以冬季最多,春季最少,出现最多月份为12月和1月,生成主要是在夜间至清晨,消散多在上午到中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