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何宝山矿段为典型实例,较系统地论述了矿区主要控矿构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矿区原生晕指示元素分带序列和金矿化剥蚀程度。认为矿区主矿带何宝山矿段Ⅱ号矿化带南北两段产状及剥蚀程度的差异,系受东百向张扭性断裂(F5)成矿后活动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2.
异常评序方法的改进及其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培生 《物探与化探》2002,26(6):441-442
从元素组合及其含义出发,来确定异常的分类和异常评序中各元素参与计算的方法。其优点是综合考虑到矿化遭剥蚀的程度,使得异常排序更合理。  相似文献   

3.
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初步查明了矿区岩石矿石之间的亲缘关系及金银等元素的矿化特点,利用土壤离子电导率、碘原生晕及黄铁矿热电动势等测量方法探讨了矿区的剥蚀程度及深部成矿预测,认为该矿区剥蚀程度高.深部成矿性小。  相似文献   

4.
叶捷先 《矿产与地质》2002,16(4):237-239
在总结已知矿床元素分带特征的基础上 ,来评价异常、估量矿化剥蚀程度、推测矿体的延伸情况 ,提出本区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认为,Au、Ag、Cu、Pb、As和Sb是崤山金矿及外围异常检查、深部预测和找矿评价的指示元素。Au、Ag、As和Sb 4个元素是1号矿脉浅部矿体的特征指示元素。矿体浅部矿化样品、矿体中部矿化样品和矿体深部矿化样品的归类十分明确,可用作判断地表矿体的剥蚀程度及地表矿体向下延深情况。  相似文献   

6.
马泉金矿床十号矿带矿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马泉金矿床十号矿带(亦尔庙山金矿点)断裂带特征、地表矿化与深部矿化特征、矿体特征和矿石特征的论述与分析,确认马拉金矿床十号矿带总体矿化特征与矿床主体相似。其差别是十号矿带可能有粗粒金(或巨粒金)存在,而矿床主体尚未见到特高品位矿石。另外,本还通过十号矿带伴生元素中的前缘元素含量乘积与后尾元素含量乘积之比(剥蚀指标)对矿带的剥蚀程度作了初步探讨,预测十号矿带深部仍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7.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为浅成金铜共生大型矿床,受岩体-地层-构造联合控制,以叠加富集为主.矿区分为南山和北山两个矿段.矿化主要发育在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中的北北西向断裂带及岩体接触带中,矿化以含金铜石英硫化物脉型及密集细脉为主.矿区水系沉积物异常元素为Au、Cu、Ag、Bi、Zn、Mo(W、Sb、As);土壤异常元素为Cu、Mo、Au、Ag、Bi;岩石地球化学异常为Au、Cu、Ag、Bi、Ta、Ba、Sr(As、Sb、Zn、Co、Ni、W、Mo).原生晕中轴向分带序列为(Bs、Sr)-As-Ag-Pb-Sn-W-Au-Bi-Cu-Sb-CoTe-Ni-Zn-Mo.南山矿段水平分带序列为Au-Cu-Bi-Te-Ag-Pb-Zn-As-Co-Ni-W-Sb-Mo-Sn;北山矿段为Au-Cu-Bi-Te-AgAs-Sb-Mo-Pb-Zn-Co-W-Ni-Sn.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分带性显示北山矿段矿体剥蚀程度大于南山矿段,矿区北西部矿体剥蚀强度大于南东部,表明向矿区南部仍有较大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8.
河北北岔沟门铅锌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季甡 《物探与化探》2001,25(2):123-131
通过对河北省隆化县北岔沟门铅锌矿区水系沉积物、岩石、近矿围岩、矿体中元素分布规律的分析,探讨了矿区内元素的相关性、元素组分分带及矿化意义和元素原生分带,阐明该矿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建立矿体剥蚀程度的评价指标,并对今后在该区进行地质普查提出了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龚鹏  马振东 《地球科学》2013,(Z1):113-125
找矿模型建立、异常识别和异常评价是矿产预测中的3个主要环节,仅从地球化学异常识别和评价的视角进行探讨.首先,讨论了衬值异常、比值异常识别的方法和应用效果;其次,阐述了规格化面金属量、相似系数、剥蚀系数等3个评价参数的定义、内涵和计算方法,并用实例论述了其应用价值.实践表明,衬值能够有效识别弱缓异常,优选的元素对(组合)比值可以识别不同矿化类型和同一矿化类型成矿元素的主次;而重新厘定的规格化面金属量是示踪典型矿床主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的重要参数之一,相似系数和剥蚀系数分别是评价"观测样本"(预测区)与"标淮样本"(典型矿床)相似程度和剥蚀程度的重要指标.总之,无论是异常识别还是异常评价,其关键在于元素组合选取的合理性和遵循成岩-成矿-成晕同系统性以及多参数联合示踪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0.
张家口北部是河北省重要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富集区.区内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和控矿因素相似,矿化形成均与燕山期酸性小岩体侵入变质结晶基底有关.区域多金属矿床化探异常具可对比性.化探异常图显示区内多金属矿床与化探异常在地表总体呈现无偏性空间分布特征,化探数据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成矿元素相关性在水系沉积物中未发生改变.据此可将原生晕中依据不同元素组合识别矿体剥蚀程度的思路运用于1:20万化探数据,以此识别区域多金属矿床剥蚀程度.本文以张家口研究程度较高的蔡家营多金属矿床为例,选用可有效识别矿体剥蚀程度的(Bi+V+Ba)/(B+Sb+U)、(U/Th)元素比值,将区域化探数据用于多金属矿床剥蚀程度分析,结果显示区内多金属矿床均出露于剥蚀强度较高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累加NAP值方法显示兰闫多金属矿床剥蚀程度最高,蔡家营、青羊沟矿床剥蚀程度明显降低.区内多金属矿床多分布于岩石风化程度较高的变质结晶基底出露区域及其周边.火山岩盖层下伏变质岩中多金属矿床多呈隐伏-半隐伏状态分布,应是区内下步多金属矿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邯郸永年洪山碱性岩体及其周边成矿条件优越,已发现金、铜矿化点多处。研究显示金、铜矿床(点)在形成及分布上与洪山岩体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金矿化主要分布在岩体北侧的火山凝灰岩中;铜矿化分布较广,但矿化以岩体中心区域为主。由于岩体剥蚀深度研究程度较低,位于岩体顶部或上方的铜金矿化主体部分是否已遭受风化剥蚀,区内铜金矿化深部找矿潜力如何等问题均亟需分析确定。据此,本文依据岩体“盖层”厚度恢复法、相对隆升剥蚀程度识别法、夷平面法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等综合判别洪山岩体剥蚀深度。不同剥蚀程度判别方法所得结论基本吻合,得出洪山岩体中心区域隆升剥蚀程度最大,在2km左右;岩体南北两侧剥蚀程度逐渐减小。在岩体剥蚀深度分析基础上,给出了区内铜金矿床找矿方向,认为金矿化有利找矿区域在岩体南侧火山凝灰岩分布区,岩体中心部位铜矿化找矿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黑龙江省鸡东金场沟角砾岩筒构造特征及其矿化类型的分析研究,对比国内外同类型构造的控矿特点,认为金场沟角砾岩在垂向上具有一定的分带特征,其剥蚀程度表现为:Ⅰ、Ⅳ号片岩角砾岩筒剥蚀程度低,保存较完整;Ⅱ、Ⅲ、Ⅴ、Ⅵ号花岗闪长斑岩角砾岩筒剥蚀到中段.根据角砾岩筒的矿化垂直分带特征,结合本区各角砾岩筒剥蚀程度特点,认为金场沟地区的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黄铁矿型铜多金属矿床是与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建造有关的火山岩矿床,矿化赋存于一套微量元素总体含量水平较高的海相中酸性细碧角斑岩系中。赋矿地层、岩性具有以Cu,Pb,Zn为主,伴生Sb,Ba,Ag,As,Bi,Hg,Cd等多元素的特征组合,这些元素在成矿区域上形成大范围的地球化学异常,其主体异常对应于矿田。矿区大比例尺的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显示,这些指示元素的清晰的原生异常相互交替叠置于矿床内矿化富集部位,水平分带不甚明显,而垂直分带清晰。具有不同指示意义的元素组合于矿化的不同部位聚集而出现的分带,是用于评价矿化剥蚀程度及其成矿远景的重要地球化学参量  相似文献   

14.
文中系统论述了柳坝沟金矿床的多金属元素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结合地球化学各参数信息,勾勒出矿区原生晕异常形态,建立了元素轴向分带序列,探讨金矿床剥蚀程度并建立了原生晕叠加模型。认为柳坝沟金矿床西段头尾晕共存,Sb、Bi反分带,显示出多阶段叠加成矿的特点,是下部有盲矿体存在的反映;东段基本属正向分带序列,地球化学参数较强的波动,可能预示着深部有盲矿体存在。313号脉西段矿体遭受一定剥蚀,矿段中段和东段遭受轻微剥蚀。综合分析推断西段深部矿化远景较好,中段较好异常分布在海拔高度1400 m以上的较浅部位,东段深部前景最佳;为矿区深部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尕尔穷矿区具有三种类型矿化:产于斑岩型中的铜钼(金)矿化、产于矽卡岩中的铜金矿化和产于构造破碎带中的铜金矿化,三种矿化类型同属斑岩成矿系统。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表明,矿区存在R-1、R-2和R-3等三个主要异常,三个异常区的元素分布特征大体相似,R-1由异常浓集中心向外具有Cu-Mo-Se-Te-(Bi)-Pb-Zn-As-Sb-Tl的元素分带现象,这种元素组合及分带具有高温→中低温成矿演化的特点,特征与斑岩成矿系统很相似,具有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潜力;R-2异常区Te、Se、Sb、Pb、Zn等外围元素在此范围内较弱的异常和Cu、Mo的强异常表明此异常区遭受剥蚀程度较大;R-3异常区是与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有关的斑岩型矿化、矽卡岩矿化和构造破碎带中的矿化,其中以矽卡岩型和构造破碎带中的矿化的找矿前景最好,深部斑岩型矿化也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矿床的成矿深度和剥蚀程度是矿体定位预测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矿区深部探矿的重要参数和依据,如何准确地估测矿床成矿深度和剥蚀程度是矿体定位预测中的难点。在阿希金矿床空间定位规律研究中,根据对控矿断裂构造性质、矿体的产出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矿化类型变化以及黄铁矿热电性和石英流体包裹体实验参数等微观信息的综合分析,确定了阿希金矿床的成矿深度和矿体的底部标高;认为矿体形成后经历了平衡剥蚀和差异剥蚀两次改造过程,并计算了矿体南北两段的剥蚀率,建立了阿希金矿床剥蚀改造过程模式。这些认识和结果对阿希矿区深部探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祖伟 《地质与资源》1996,5(3):178-186
本文分析了小秦岭成矿带金矿化不同矿化类型、石英脉型金矿化不同矿化阶段及不同金矿床类型在垂向上的变化特征,确立了金矿化在垂向上的分带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深部"第二矿化段"存在的可能性,推断了金矿化的剥蚀深度及矿脉在深部的矿化特点,为金矿床的深部预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系沉积物测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相关特征,对青海东昆仑大场金矿集中区开展矿床、矿田尺度的剥蚀程度研究,可以为评价区域成矿潜力提供有力支撑,具有快速、有效、低成本的优点。选取青海省东昆仑大场金矿田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以热液渗滤晕分带理论为指导,依据区内金矿床原生晕在空间的分带性和次生异常的结构相似性,建立了整体成矿元素分散流与原生晕共性的元素组合和元素分带序列,分别采用了元素比值法、三角图解法和元素分带序列法来选取区域剥蚀程度评价参数,并结合实地地质矿产特征,评价了大场金矿田及周边地区7个异常区的剥蚀程度大小。研究结果表明:扎拉依北、格涌贡玛、东达哈日乌拉、照大额北地区的剥蚀程度较高;旁海、启得喜然地区的剥蚀程度中等;扎拉依-大场、照大额南地区的剥蚀程度一般;同时利用水系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多种评价指标的对比使用,可以有效快速地对区域剥蚀程度开展评价,为成矿潜力评价提供支持,对找矿勘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祖伟 《贵金属地质》1996,5(3):178-186
本文分析了小秦岭成矿带金矿化不同矿化类型,石英脉型金矿化不同矿化阶段及不同金矿床类型在垂向上的变化特征,确立了金矿化在垂向上的分带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深部“第二矿化段”存在的可能性,推断了金矿化的剥蚀深度及矿脉在深部的矿化特点,为金矿床的深部预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矿床剥蚀程度作为判断矿床保存现状、评价找矿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已成为众多学者所关注的热点,但也是矿床学研究的难点之一。影响矿床剥蚀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构造活动、矿床类型、古气候以及成矿后矿床所遭受的剥蚀改造时间等。矿床剥蚀程度的研究经历了定性→半定量→定量的发展历程。虽然目前能够用来判断矿床剥蚀程度的方法较多,如矿化垂向分带法、矿物标型法、矿物压力计法、原生晕综合轴向分带法以及地质热年代学方法等,但大多数方法仅能得出一个定性-半定量的对比结果,这使得现阶段矿床剥蚀程度的研究难以满足人们对其精确判断的要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矿床剥蚀程度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矿床剥蚀程度的因素,并着重对判断矿床剥蚀程度的有关具体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