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丁一 《湖北气象》1995,(2):36-37
本文研究了南方涛动正负异常过程与我省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正异常脉劝型与我省的特大干旱相关联,负异常振动型可激发江淮及我省的特大洪涝。  相似文献   

2.
陕西的干旱     
干旱对我省的农业生产影响很大。据一九六二年——一九六五年统计,平均每年成灾面积达千万亩,占总受灾面积的45%。去年到今年我省出现了民国十八年旱期以来的又一次特大干旱。一九七七年九月到今年五月上旬降水量,陕北80—170毫米,关中100—200毫米,陕南只有200—350毫米,均较常年偏少3—6成。西安比解放以来最早的一九五四——一九五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我省为多灾、重灾和连续性灾害频发之年。90年我省受台风和强热带风暴影响达5次之多;91年浙北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92年又灾害性天气频繁,低温连阴雨、洪涝、高温、台风、深秋干旱接连不断,可谓是多灾之年。92年由于天气变化复杂,我省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灾情,纵贯全年天气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1991年,湖北省发生了历史上少有的异常梅雨天气和百年不遇的集中暴雨洪涝灾害,秋季又出现了建国以来的特大干旱.特别是进入秋播关键期的10月,仍无明显降水,干旱日益发展,鄂北、鄂东岗地尤为严重.由于普遍缺水,小麦不能按时播种,油菜不能适时播栽,人畜饮水和工业用水都发生困难,这种大面积长时间的秋旱为我省历史之罕见.  相似文献   

5.
对咸宁市2001年发生的夏、秋两季持续干旱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这一特大干旱的物理成因。结果表明,大气环流异常及前期蓄水不足导致了该年特大干旱。  相似文献   

6.
1995年第四季度我省天气的特点是前涝后旱。前期受热带气旋影响,我省出现大范围暴雨到大暴雨,立冬后降水明显偏少,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影响我省的冷空气比较频繁。但强度较弱。气温则前期偏高后期正常,年尾转为暗冷天气。1、前期秋台肆虐暴雨成灾19月3~13日,短短10天内先后有两个热带气旋分别在广东和广西沿海地区登陆,我省出现了两次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10月3日9515号台风登陆阳西至电白沿海地区,我省西部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暴雨和大暴雨,其中5日深圳出现了265毫米的特大暴雨。9515号台风登陆才过10天,9516号热…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气象干旱监测指数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小利 《气象》2007,33(8):90-96
为了更有效地监测西北地区干旱,综合西北地区广泛应用的Z指数方法和帕默尔气象干旱指数基本原理的优点,选取西北地区138个代表站1961—2000年40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分东、西两片分别建立了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的单站气象干旱监测指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干旱指数,确定了区域旱涝等级的划分标准。以计算得到的干旱指数与历史旱情记录进行了对比验证,并对计算结果做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干旱指数对西北地区旱情的反映符合历史实际;西北地区东部近几十年来干旱发生的次数和强度较西部更重;从长期演变趋势看,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发生频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尤其是1990年代中期后上升趋势更为明显,而西北地区西部则呈现下降趋势;西北地区东部3、4、5、6月份的区域干旱均具有5~10年的周期,而西北地区西部区域干旱的周期性不明显。这些指数的建立,将为更好地开展西北地区的干旱监测、诊断业务提供气象意义明显且应用简便的气象干旱指数。  相似文献   

8.
我省年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干旱,1977年以来经常出现严重干旱。1982年春末夏初干旱严重,凡未能浇上水的小麦田,成片地枯死;而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块,小麦杆壮、穗满,亩产一般都在千斤以上。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重大水旱灾害回顾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简略描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气象灾害情况,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造成广西严重灾害的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的分布特征及灾害损失情况。结果显示,1994年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大;1994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暴雨洪涝灾害最严重的一年,其它特大暴雨洪涝发生在1996、1998、2001年和2005年;特大干旱损失最严重的是2003年;出现热带气旋最多的年份是1994年,2001年的灾损最严重。  相似文献   

10.
简略描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气象灾害情况,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造成广西严重灾害的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的分布特征及灾害损失情况。结果显示,1994年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大;1994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暴雨洪涝灾害最严重的一年,其它特大暴雨洪涝发生在1996、1998、2001年和2005年;特大干旱损失最严重的是2003年;出现热带气旋最多的年份是1994年,2001年的灾损最严重。  相似文献   

11.
1990-1992年,一场持续的罕见特大干旱疯狂地肆虐着曾经孕育了古华夏文明的河洛大地。  相似文献   

12.
一、1983年我省汛期(6—9月)气候概况:1983年汛期总的特点是:“凉夏”,“北旱南涝”,初夏关中、陕南汛雨来得早,陕北盛夏干旱,关中、陕南夏、秋涝。由于暴雨频繁,降雨过于集中,使陕南安康地区出现了“83·7”特大洪水。  相似文献   

13.
1998年全省气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化改革,加大创收力度,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全力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为推动我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1998年全国气象部门工作目标考核中我省被评为优秀达标单位。一(一)气象服务及时到位,效果显著1998年,我省西部地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全省气象部门把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气象服务放在首位,春季预报准确,服务到位;汛期气象决策服务重点突出,效果显著;人工增雨…  相似文献   

14.
基于MCI的中国干旱时空分布及灾情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廖要明  张存杰 《气象》2017,43(11):1402-1409
利用中国825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逐日降水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风速等资料,根据2017年修订的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计算得到各站点1961-2015年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基于MCI指数系统分析了中国及东北、华北、西北东部、西南、长江中下游、华南6大区域中旱及以上干旱日数的时空分布及气候变化特征,并结合1951-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农业干旱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干旱受灾情况以及灾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北、黄淮、西北东部、东北西部、华南西部、西南大部以及内蒙古等地是我国干旱多发区,其中华北大部、黄淮东北部及陕西北部、甘肃河东大部、宁夏等地年干旱日数在60天以上,河北南部、宁夏大部、新疆北部和西部、云南中南部、海南南部等地最长连续干旱日数达210天以上;长江中下游、华南东部、西北中部、东北东部等地干旱日数相对较少。东北、华北干旱主要出现在春末和夏、秋季,西北地区东部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出现在盛夏和秋季,华南地区的干旱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西南地区多出现在冬、春季节。1961—2015年,中国平均年干旱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甘肃东南部、宁夏、陕西、山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贵州中西部、云南中西部等地增加趋势明显,但西北中西部、东北中东部、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及青藏高原中西部、内蒙中西部等地年干旱日数呈减少趋势。1951—2015年,中国农作物因旱受灾和成灾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但近年来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从1999年叶尔羌河和克孜河洪水看新疆河流水情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9年南疆西部的叶尔羌河发生了冰川湖大洪水,克孜河暴发了暴雨泥石流堵塞的特大溃坝洪水,给喀什地区造成很大灾害;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的暴雨洪水和冰川湖洪水以及融水与暴雨混合洪水发生频次明显增加,但总的干旱背景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特大干旱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对陕西省 1 997年特大干旱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与历史上几次重大干旱年份的对比分析 ,得出结论 :1 997年干旱是陕西省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干旱 ,1 92 8年(民国十七年 )的干旱是陕西省本世纪出现的最严重的一次干旱。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旱涝若干问题及其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介绍了湖北省旱涝灾害的危害性即两者导致农田受灾面积占全部受灾面积的75.57%,共同构成我省主要的自然灾害。接着介绍了80年代以来我省旱涝时空演变新特征如出现周期越来越短,大旱或大涝均是两年一遇,空间格局发生调整即南涝北旱、东涝西旱;旱涝灾害对农业年景的诸多不利影响及可能的二重性;旱涝灾害的内外部成因及预报判据;监测手段现代化和综合运用;1988、1997年两个特大干旱年我省开展飞机人工增雨的实际效果。最后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1994年重大灾害天气会要今年,我省发生了几十年来罕见的特大干旱和暴雨洪水灾害,关中、陕南降水普遍偏少5~8成,持续高温又使土壤大量失墒,水田失水龟裂,受旱玉米高不足尺,大片枯死,棉花豆类作物大量落花、落荚、苹果大量落果。商洛、渭北和陕北又相继...  相似文献   

19.
1988年8月下旬以来,频繁的大到暴雨在我省及邻省份发生,特别是自9月上旬末的那场大范围强降水过程之后,长江秋讯突发.全省共产生水量316亿多立方米,江河湖库水位迅猛上涨,平原湖库渍涝成灾,局部山洪爆发,一些大型水库相继溢洪,大量客水尤其是洞庭湖的来水注入长江,长江洪峰接连出现,我省外洪内涝十分严重,长江中游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1 基本气候特点1.1 暴雨频繁,日雨量大8月上旬末受第七号台风影响,我省前期持续的特大干旱先后得到解除.中旬末又连续降了暴雨,雨水开始偏多.尔  相似文献   

20.
东北亚近100年降水变化及未来10~15年预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利用中国北方22个站点降水观测资料,检验了英国东英格兰大学气候研究中心的CRU05降水资料的可信度,与同类资料相比,该套资料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分析发现,20世纪中国东部地区和20世纪中后期西部地区的降水资料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利用这套资料分析了东北亚地区近100年降水变化规律,发现中国北方年降水量普遍存在3年、10年和30年左右的周期振荡,20世纪的几个主要干旱时期和多雨时期是由于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特大干旱都是发生在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少雨时期和年际变化的少雨时期同时出现的阶段。将东北亚降水划分为10个主要区域,即中亚及北疆区、华北及西北东部区、蒙古中北部区、河西走廊及蒙古西部区、黑龙江东部区、大兴安岭西部区、中亚北部区、南疆及柴达木盆地区、东北南部区和阿尔泰山北部区。分析还发现,中国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区不是孤立的,它与蒙古干旱区和中亚干旱区连在一起。在主要振荡周期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北方未来10~15年降水变化趋势做了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