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基建"是以新型基建为重点,兼顾新兴传统基建发展的新一轮我国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新基建"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与通信、电力、交通、数字四大行业紧密相连。笔者认为,"新基建"的"新"不仅仅包含上述新兴产业的"新",以上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仅仅是狭义上的"新基建"。  相似文献   

2.
目前BIM和3DGIS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BIM具有特殊的语义结构,现有的集成框架和方法在处理轨道交通BIM和3DGIS集成的应用中具有很大局限性.为解决BIM和3DGIS集成技术在城际铁路施工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杭州至富阳城际铁路工程为例,通过集成BIM与3DGIS技术,构建工程项目地上地下一体化智慧平台,开发了模型漫游、3DGIS与BIM信息的联动协同、工程进度管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等深度应用功能,实现了BIM三维微观模型与3DGIS宏观场景的集成.  相似文献   

3.
《岩土力学》2006,27(7):1186-1186
在刚刚闭幕的2006亚太轨道交通高端论坛上,上海铁路局局长刘涟清作了主题演讲,描绘了未来5年长三角铁路网发展规划的美好蓝图。“十一五”期间,长三角将对轨道交通投资2000亿元,规划建设以“一个网络、五大通道、四个中心”为标志的高等级铁路网,届时将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1~2小时交通圈”,而以沪宁、宁杭、宁安城际铁路和沪杭甬客运专线为构架的长三角新型快速客运网浮出水面。现状:铁路客运量仅占5%——有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公路交通承担着地区90%以上的客运量和60%以上的货运量。而铁路客货运量的市场占有份额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BIM与GIS的特点及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模块构成,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标准建设、基础云平台建设进行了探讨,并对轨道交通项目BIM的应用、GIS的应用分别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BIM与GIS在轨道交通项目中的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重点阐述合同价款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在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各个阶段进行合同价款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南京地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不同类型地貌单元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差异较为明显,采用地质雷达和横波反射地震勘探方法,循序渐进、相互补充、相互验证,查明了南京城际轨道交通S1线(YDK2+630—YDK2+899段)土岩分界面位置以及不同岩性接触带位置,经地铁隧道施工验证,证明资料可靠准确。将综合物探方法应用于地铁施工勘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可供今后地铁施工勘察参考。  相似文献   

7.
晋中至太原城际铁路位于山西断陷带次级构造单元太原断陷盆地内,盆地内部新构造运动复杂,城际铁路沿线跨越多条第四纪隐伏活动断裂,并穿过榆次地裂缝发育地带及砂土液化区域,这些地质问题极大地影响着晋中至太原城际铁路的前期勘测选线。本文从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浅层地震勘探等方面对穿越城际铁路的三条活动断裂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查明断裂错动对城际铁路的影响。结合前人对榆次地裂缝的研究成果,对城际铁路附近的地裂缝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验证,以查明榆次地裂缝对城际铁路的影响。通过在城际铁路车站及车辆段布置地质钻孔,进行标贯试验、剪切波速测试,以查明城际铁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对沿线车站及车辆段场地进行液化判定及场地类别判定。针对城际铁路沿线存在的上述地质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工程建议,对城际铁路前期勘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深圳轨道交通建设多年的具体实践,对该地区轨道交通(地铁)建设中涉及到的勘察、基坑支护、盾构施工等方面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总结,包括有关技术要点、适用工法、解决方案、经验教训和大量具体事例。  相似文献   

9.
上海轨道交通沉降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轨道交通沉降的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研究对轨道交通安全和城市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的地质环境出发,在总结工程地质条件和区域地面沉降特征的基础上,以3条轨道交通线路为例,分析了这3条线路地铁隧道运营期间的沉降规律特征。通过分析影响地铁隧道沉降的各风险因素与沉降变形之间的关系特征,建立了包括地质条件、区域地面沉降、周边工程建设、轨道交通结构差异、轨道交通沉降特征在内的轨道交通沉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3条线路进行了沉降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0.
地面沉降是北京平原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形成了多个沉降中心,其将对高速铁路运行的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以我国首条高速城际轨道交通—京津城际高铁工程为例,分析铁路沿线地面沉降发育现状,以及该线路运营五年多来的差异沉降与坡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由区域沉降导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但沉降坡度变化目前仍处于高铁轨道平顺性的设计要求许可范围内。以该线路100年使用年限的设计指标为预测时段,按2013年度沉降速率及2008~2013年间的平均沉降速率分别估算因差异沉降而导致的线路坡度变化,其最大值为3‰左右,远低于20‰的设计临界线;但显著的累计沉降量无疑将影响线路维护及安全运行。指出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地面沉降防治措施,以减缓高铁线路坡度的变化速率。  相似文献   

11.
正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重庆轨道设计院")成立于2003年10月,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咨询、监理和科研工作,为轨道交通规划、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系统的技术服务,是同时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甲级设计、咨询和设备监理资质的三甲设计研究院。多年来,重庆轨道设计院以轨道交通事业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掌握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积极参与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咨询等工作,先后开展了国内外多个城市的地铁和跨座式单轨工程设计咨询工作;完成了多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工程勘察设计总承包和咨询工作。重庆轨道设计院积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执着于跨座式单轨交通  相似文献   

12.
地铁穿越工程地质环境监护技术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高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覆盖中心城区、相互交织的轨道交通网络。轨道交通相互穿越是地铁隧道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对地铁穿越时的变形监测也提出了高要求,但目前尚未有较好的方法满足施工监护要求。本文采用电子水平尺和静力水准仪综合应用于上海地铁隧道穿越工程中的沉降监测,较好地解决了短距离沉降监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实践工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局面的形成,使中国成为全球轨道交通领域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商机。随着2005年中国建设市场的开放,许多国际巨头纷纷进军中国,国内轨道交通领域的市场争夺将逐渐步入“战国时代”。作为中国领先的轨道交通自动化领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商,我们的战略定位是“在轨道交通自动化领域,成为保持国内领先的系统集成提供商—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以工程咨询、工程设计、产品研发与系统集成的有机结合,引领中国轨道交通安全控制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个战略定…  相似文献   

14.
论文分析了高架轨道交通对城市景观的双重影响:高架桥作为一种新的城市构筑物,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城市的新的观赏点和观赏方式;但处理不当的高架构筑物具有破坏自然景观、影响人们的视觉、造成尺度失调、影响城市色彩和谐、破坏城市原有肌理等负面影响。进而论文提出了高架轨道交通的设计原则及改善轨道交通城市形象的应对措施:第一,巧妙选线,充分利用轨道交通沿线风景资源,形成轨道交通视觉廊道;第二,提升高架桥的空间景观形象:桥下空间综合利用,完善城市功能;桥侧空间精心设计,增强桥体人性化因素;重视高架桥体及附属物的形象设计,达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第三,建设具有地域风格的换乘站。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 12月 13日 ,武汉市公布拟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有 :世行贷款项目 :包括内环线建设、城区路网完善工程、中环线配套工程、出入口道路建设、停车场建设工程、交管设施建设等 7部分 ,总投资 5 5亿元 ,力争 2 0 0 2年下半年启动实施。轻轨建设 :完成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区桥梁、车站土建工程 ,开工建设二期工程 ,编制轨道交通二号线 (地铁 )预可方案 ,争取项目立项 ,开工建设过江隧道 (含地铁 )工程。桥梁建设 :开工建设古田桥 (汉口古田—汉阳琴断口 ) ,总  相似文献   

16.
《岩土力学》2008,29(8)
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成绩斐然,深水大跨桥梁建造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自主知识产权客运专线桥梁技术标准体系荨本形成,为又好又快推进大规模铁路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全面推进,中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目前,中国在建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客运专线规模达到9700km,其中桥梁比重近50%。桥梁比重最高的广珠城际铁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探矿工程》2006,33(6):29-29
广州市2006年计划投入254亿元资金,推动包括轨道交通、电网、居民用天然气、生活污水处理等多项城建工程的建设。2006年广州共有8条轨道交通线同时开工建设,年内实现地铁三号线36.1km全线开通,四号线“新造-冲尾”段建成开通,还将同步建设地铁五号线、六号线、广佛轨道交通、广深客运专线等。2006年将在电气基础设施方面投入30.4亿元,包括在新城区完善电力主网,在旧城区进行电网扩容。同时,将铺设一些高压管线和中压管网。此外,还将投入资金,改造改善城市道路交通和生活污水处理等。  相似文献   

18.
尚浩  宋晓帅  李虎 《江苏地质》2019,43(3):385-392
为解决济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地质环境、保泉供水及建构筑物之间的矛盾,实现泉水保护与轨道交通建设双赢,研发了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根据济南泉域富水岩溶的特点,采用现场工作、室内实验、理论研究、数值分析、成果集成应用等综合研究方法,设计了基于MapGIS 10的三维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建立了济南城区标高-350 m的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岩溶模型和水位动态模型,形成了岩溶区三维地质建模的系统方法。为济南轨道交通建设及保泉供水提供了重要管理和应用平台,为济南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作出更科学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9.
新线地铁站换乘路线更短、更顺畅,连通商场、写字楼、酒店本刊讯近日,笔者从有关方面获悉,北京新建的地铁线路正试点轨道交通一体化设计和建设,包括去年底开通的地铁6号线、10号线等线路的多处站点。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称,因为北京以前的地铁、公交和房屋建设体系是相对独立的,2006年之前是偏重建筑,2006年至2008年偏重交通。为了让市民能够更加便利地出行,现在开始整合建筑和交通,将轨道交通一体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修正惯用法的解析解、ANSYS数值模拟解和ANSYS梁-弹簧模型法数值模拟解,结合东莞至惠州城际轨道交通工程DK97+898.238~DK100+897段管片内力现场实测结果,深入探讨各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并得出以下结论:修正惯用法解析解管片内力及配筋最大,修正惯用法数值解次之,梁-弹簧法数值解与现场实测反算值最小。修正惯用法解析解偏保守,容易造成设计配筋过大和浪费;建模较为复杂的梁-弹簧法及现场实测可反馈设计,其结果表明,修正惯用法数值模拟结果比解析解更接近工程实际,本工程内比解析法可节省配筋22.6%左右,且仍有富余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