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渭北煤田面积约10万km2。分布于太原组顶部5#煤层中的粘土岩夹矸,上部层位分为两上分层,上分层夹矸厚度薄,下分层夹矸厚约02m,俗称“200矸”;下部层位夹矸厚度变化较大。该文详细论述了粘土岩夹矸的岩矿特征。根据“200矸”中含有副象β-石英、高透长石、锆石、磁铁矿等高温矿物组合,特有的粒序层理和岩性在全煤田十分稳定等特点,表明其原始物质来源于降落火山灰。根据TiO2/Al2O3比值的明显变化,探讨了陆源组分的加入对火山灰蚀变粘土岩夹矸化学成分的影响。以“200矸”为等时标志层,解决了5#煤层在区域上的对比。  相似文献   

2.
煤层气开发利用具有“资源、安全、环保”多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韩城矿区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先导区之一,区内煤层气井中煤粉等固相微粒产出现象较为突出。为了查明韩城矿区煤层结构特征及其对微粒生成的影响作用,分析了煤层气开发主力煤层的煤层结构复杂程度,讨论了3、5和11号煤层中夹矸发育规律,表征了物理模拟实验条件下煤中夹矸与微粒生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按主力煤层由早至晚发育顺序,其煤层结构由复杂趋于简单、夹矸发育层数减小、夹矸总厚降低。3号煤层中夹矸主要发育在桑树坪、下峪口及王峰井田。5号煤层中夹矸发育在矿区南部,夹矸总厚高值区集中在象山、薛峰和龙亭一带。11号煤层中夹矸分布遍及全区,具东部边缘发育程度高、西部发育程度低的特征。在物理破坏、水岩反应和层间压差作用下,煤中夹矸会成为微粒生成层位。泥质夹矸对微粒的生成数量、运移距离及相应的储层渗透性伤害影响尤甚。加强煤层结构特征分析有助于查明煤中夹矸岩性变化及分布特征,进而为有效防治微粒生成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队在开展广东茂名煤田的普查勘探工作中,发现下第三系褐煤里具有一定对比特征的高岭石泥岩夹矸层。此种高岭石泥岩夹矸层在煤田中分布面积广,岩性特征明显,层位稳定,在煤田普查勘探中,凭它进行煤层对比,方法简单,依据可靠,从而解决了煤田煤层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4.
陕西铜川石炭纪煤系地层中高岑石粘土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陕西铜川地区石炭纪5号煤,是主要可采煤层,在此煤层上部,含夹矸一层。一九七六年,铜川矿务局苟永煜和西安矿业学院梁绍逻等同志,曾对此夹矸作过镜下鉴定,认为它为高岭石;而且结晶颗粒较大。此层夹矸在煤层中层位稳定,厚0.2—0.4米,分布广泛,东西延长数十里。某些陶瓷厂收购此层夹矸,作为陶瓷原料。  相似文献   

5.
煤层"后生夹层"是指在煤层形成以后,由于地质构造作用而形成的夹矸,根据其发育部位、形态特征、产出状态,可将其划分出4种主要类型:刺状夹矸,包卷夹矸,板状夹矸和泥皮夹矸,文中详细讨论了各种夹矸的特征并阐述了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北方石炭二叠纪煤层中高岭石粘土岩夹矸是以高岭石为主要成分的一种岩石,常形成一种分布广、层位稳定的薄层粘土岩层,国外通称为“Tonstein”。本文就其赋存层位、分布特征、性质和成因及其经济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梁绍暹 《西北地质》1997,18(2):66-71,T001
本文简要叙述了11号层粘土岩夹矸的层位、分布及岩矿特征。粘土岩夹矸中的一水硬铝石晶粒常呈平行于层一是面的细纹、似薄层状聚集于富含碳质及有机质的粘土岩条带中。  相似文献   

8.
槽波地震勘探是常用的井下物探技术,为达到预测煤层夹矸结构的目的,依据弹性波理论,推导了含夹矸煤层的勒夫型槽波频散方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夹矸的结构和物性变化对槽波频散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槽波频散特性受夹矸厚度、位置以及速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夹矸厚度越大,夹矸距离煤层中心位置越近,夹矸速度越大,勒夫型槽波的速度就越大,埃里相特征也就越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王水利 《西北地质》1998,19(3):32-36
产于河北井陉矿区2号煤层中的中层矸以层位稳定,单层分布广泛为特征.分析表明,夹矸主要由高岭石和I/S混层矿物组成.高岭石主要分布于夹矸上、下部,而中部以I/S为主.I/S主要为IS有序,混层比为26%~38%S.由TiO2/Al2O3值所反映的是一种酸性火山灰物源.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西南地区矿井薄互煤层中透射槽波探测断层的可行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攀枝花煤业集团某矿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地质资料建立不含夹矸、含3层夹矸、含3层夹矸和断层的3个薄互煤层的地质模型,通过三维弹性波正演模拟分析槽波的波场特征和频散特征,总结振幅衰减系数成像在薄互煤层中槽波探测断层发育位置及延展方向的有效性;并结合实际应用,探讨了透射槽波在薄互煤层中的传播速度及频散特征,以及断层、夹矸对槽波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薄互煤层中透射槽波探测,断层在影响薄互煤层槽波传播中占主导作用;0.5 m以下夹矸对槽波的发育和能量成像影响不大;在煤厚相同的情况下,含夹矸层状模型相比不含夹矸层状模型的槽波主频低,槽波对煤厚2 m、夹矸厚度0.5 m以下的薄互煤层能够进行比较准确的探测。透射槽波可在薄互煤层中探测断距大于1/2煤厚的断层位置、走向及延展长度,可为西南地区薄互煤层中构造探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焦作矿业学院李凯琦、葛宝勋,晋城矿务局王隆国、撖麦生对山西晋城矿务局王台铺矿下二叠统山西组下部三号煤层的泥岩夹矸作了研究,描述了夹矸的层位、厚度分布和物理性质,对其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微量元素以及主要工艺性质(包括可塑性、结合性能、泥浆性能、坯体性能、耐火度、烧结性能等)作了测试,并作了开发利用评价,认为三号煤层的下部夹矸可以用来制取聚合铝、铝硅钛合金、岩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叙述了11号煤层粘土岩夹矸的层位、分布及岩矿特征。粘土岩夹矸中的一水硬铝石晶粒常呈平行于层理面的细纹、似薄层状聚集于富含碳质及有机质的粘土岩条带中。晶体呈板状,晶粒粗大,晶形完好,连生晶发育,结晶程度高。淡褐色,透明─半透明,镜下无色透明,正高突起,最高干涉色二级蓝绿。晶胞参数为:a0=0.4406nm,b0=0.9435nm,c0=0.2847nm,α=β=γ=90°。  相似文献   

13.
运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偏光显微镜等手段对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哈尔乌素矿区主采6号煤层夹矸的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勃姆石在6号煤夹矸中分布广泛,尤其是在煤层中部层位局部含量高达87%,底部层位勃姆石含量逐渐减少,而在煤层的上部层位则基本不含勃姆石。结合偏光显微镜分析推断其形成方式主要为2种,其一是高岭石脱硅蚀变形成;其二是泥炭聚集时期,由来源于盆地边缘隆起的古风化壳的Al(OH)3胶体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经压实脱水形成。  相似文献   

14.
韩城矿区11号煤层粘土岩夹矸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水利 《西北地质》1998,19(2):6-9,34
韩城矿区11号煤层夹矸为高岭石粘土岩夹矸。通过对夹矸中INAA测试的30多种元素,尤其是对那些在岩浆作用中分异明显、表生作用中稳定的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夹矸主要由酸性火山物质在聚煤盆地内原地蚀变形成;盆地内的酸性还原条件在一定程序上控制着元素的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5.
霍林河矿区17号煤层夹矸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贾希荣 《中国煤田地质》1991,3(1):27-29,T002
本文用透射电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内蒙霍林河矿区17号煤层夹矸做了系统的观察,在 0.l~10μm的数量级上分析研究了夹矸的矿物形成、结构及演化,总结了一组能说明夹矸成因、指导夹矸用途的电子显微学特征。以此为依据,推测该夹矸的物质来源主要为火山灰,可定名为“tonstcin”。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太原西山矿区杜儿坪井田夹矸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成因,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HG-AFS)、发射光谱法(ES)等方法对杜儿坪井田2号、3号和8号煤层夹矸进行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发现2号、3号和8号煤层夹矸中矿物以高岭石、石英为主;与华北上地壳相比,杜儿坪夹矸中富集有害微量元素Cd、Se、Mo、Pb、Be、Cu、Th和U,山西组夹矸中有害元素含量大于太原组(除Mo、Pb和U);所有夹矸样品中Li、Ga的含量超过了工业品位,其工业利用价值值得关注;山西组夹矸稀土元素总含量高于太原组夹矸,所有夹矸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反映其与陆源碎屑关系密切;通过分析得到该区夹矸形成期间的陆源碎屑主要来自北部的花岗岩;太原组夹矸形成过程受海水影响;稀土元素与Al和Si等造岩矿物的聚类分析表明,夹矸中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高岭石等黏土矿物中。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1—2煤层沉积赋存特征、夹矸岩性厚度变化特征、沉积基底及古流水冲蚀破坏作用的研究,讨论了11—2煤层沉积环境及其变化规律,总结了影响采掘的主要地质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矿井采掘中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治理措施,对矿井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义平  任友谅 《沉积学报》1994,12(2):123-132
对滇东?黔西晚二叠世煤系中同沉积火山灰蚀变粘土岩夹矸?正常沉积粘土岩和煤层共采46件样品,用多种仪器分析方法测定微量元素30余种?研究表明,煤系各层段中赋存的夹矸是由性质不同的火山灰沉积蚀变形成的,各层夹矸的微量元素含量及组合关系各有特点并在较大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可用于判定层位;正常沉积粘土岩与夹矸的原始物质性质不同,其微量元素含量和组合面貌各有自己特定的分布范围,两者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在陕西境内发育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一中侏罗世四个聚煤期。笔者在每一聚煤期的主要可采煤层.中,采集了层位稳定、分布广泛、成分较纯的高岭石夹矸( Tonstein )样品,进行分析测试,探讨它们的特征及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伊利石对煤化作用和沉积环境的指示作用,以华北地区京西煤田侏罗纪煤层夹矸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XRD)和X射线荧光方法(XRF)分别测定煤层夹矸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研究夹矸中伊利石矿物学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京西煤田侏罗纪煤层夹矸主要由伊利石、绿泥石和石英组成,其中,伊利石质量分数平均为62.92%。将XRD数据和XRF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得到伊利石平均化学式为(K0.37(NH40.03)Al2(Si3.60Al0.40O10)(OH)2。京西煤田煤层夹矸中伊利石主要由高岭石转化而来,伊利石的NH4+占层间阳离子的比例具有随沉积古盐度升高而逐渐升高的趋势,n(Si)/n(Al)Ⅳ具有随煤化程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的趋势,这表明京西煤田侏罗纪煤层夹矸中的伊利石矿物学特征对沉积环境和煤化作用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