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气象》2021,(7)
春季二球悬铃木(以下简称悬铃木)新生花粉和宿存球果脱落产生的果毛,既危害人体健康也为城市清洁带来压力,开展始花期预报有利于易敏人群提前做好防护准备,并可为园林部门适时喷洒植物生长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以江苏兴化悬铃木始花期为研究对象,选取1990—2020年的物候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其年际变化趋势,筛选影响始花期的关键气象因子,采用通径分析法进一步明确各关键气象因子对始花期的定量影响,并建立多元回归预报模型;同时统计分析始花期有效积温阈值,基于春季积温模型进行预报,并对比检验两种模型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兴化悬铃木始花期呈提前趋势,每10年提前约2 d;光照、风速和降水对开花早晚影响较小,但2月下旬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则有利于开花提前;温度是影响开花早晚的最重要指标,冬季日最高气温对始花期的影响程度高于日最低气温,平均地表温度的影响程度略高于平均气温,但到了 3月气温回暖后则反之;冬季平均地表温度、冬季平均气温以及3月中旬日最低气温10℃的天数在直接、间接效应方面均对始花期具有最大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逐步回归预报模型拟合准确率达89.3%,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根据1981-2011年库尔勒市气象局香梨始花期物候观测资料和同期地面观测资料,分析近31a香梨始花期变化趋势及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确定关键影响因子,建立香梨始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31a来,库尔勒香梨始花期有明显的提前趋势;香梨始花期与始花前期气温、≥5 ℃积温、≥10℃活动积温、不同深度地温以及日照时数呈负相关或显著负相关.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香梨始花期的预测模型,通过检验模型效果良好.此结果可为香梨始花期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ForcTT模型的牡丹始花期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山东菏泽市1981—2010年的牡丹始花期资料和气象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和Mann Kendall突变法等统计分析法探讨了牡丹始花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利用ForcTT模型模拟了牡丹的始花期。结果表明:①随着气候变暖,菏泽牡丹始花期以4.4 d/10a的趋势逐年提前,并在1996年发生了一次突变。1981—1996年牡丹始花期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处于偏晚时期,1997—2010年始花期主要集中在4月中旬,有所提前。②牡丹花期发生的早晚主要受牡丹开花前1个月(3月)平均气温的影响,而且牡丹始花期和3月份平均气温的突变节点一致,其次是2月平均气温的影响,3月仅日照时数对牡丹花期有一定的影响,降水对牡丹花期无明显影响。③采用ForcTT模型预测牡丹的开花期时,最佳的开始日期为2月1日,最佳的基础温度为1 ℃时,平均误差为1.29天,最小偏差为1.73天,而当开始日期为2月1日,基础温度为3 ℃时的平均偏差和最小偏差均在2天之内,也再次验证了2月和3月的气温对牡丹始花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渭北地区苹果花期推迟气温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渭北优势苹果种植区8县(区)2008—2010年的苹果始花期观测资料和月平均气温、积温资料与2011年相应资料对比分析,建立始花期预测模型。结果显示:2011年苹果始花期明显推迟,花期低温冻害风险降低。花期推迟主要受前期气温、积温影响,3月气温偏低起决定性作用。前一年12月到当年2月负积温绝对值与始花期呈正相关,前一年12月到当年4月上旬≥0o C积温、3月上旬到4月上旬≥10 o C积温与始花期均呈反相关。当3月平均气温小于7 o C,始花期在4月12日以后;3月平均气温大于7 o C,则始花期在4月12日或之前;3月平均气温每偏低1 o C,始花期推迟1~2d。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预报普底景区、金坡景区杜鹃花始花期,分析了百里杜鹃始花期的物候特征与气温的相关关系,找出影响百里杜鹃始花期的温度,建立普底景区与金坡景区百里杜鹃始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①普底、金坡两个景区的杜鹃花始花期集中在3-4月.②影响杜鹃花始花期的主要气温是稳定通过10℃、12℃初日日期,③稳定通过12℃初日建立的预报模型可作为普底、金坡景区的始花期预报模型.将2008-2012年的资料回代检验,普底景区预测日期准确的年份有3a、较为准确的年份有2a,金坡景区预测日期准确的年份有2a、较为准确的年份有2a,两个景区均没有出现不准确的年份,预测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梨树始花期预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丰县1984—2009年气温、日照和降水量资料,分析越冬期不同时段的气象因子对梨树始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后期因子影响大,前期相对较小;②温度、日照因子影响大,降水因子影响较小。越冬期温度水平高,光照充足,梨树始花期就偏早,反之始花期就偏晚;在上年12月至当年1月,除12月下旬外,最高气温偏高,影响梨树休眠期的需冷量积累,开花就越晚,最高气温偏低,需冷量的积累充足,有利于解除梨树休眠,开花就越早。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利用SPSS软件,建立了梨树始花期预报模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预报准确率满足业务要求,及时为政府和果农提供准确的始花期预报。  相似文献   

7.
利用莎车县气象局1990—2013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莎车农业气象试验站1992—2013年杏、苹果、桃、梨、沙枣、巴旦姆花期观测资料,分析莎车春季首日变化特征及对果树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莎车春季首日平均为3月21日,2000年出现突变性提前,春季首日与3月及3月各旬平均气温呈极显著相关,与年平均气温、1月中旬及2月下旬平均气温呈显著相关;3—5月果树陆续进入花期,杏(巴旦姆)花期最早、梨(桃、苹果)花期次之、沙枣花期最晚。杏、梨、沙枣花期持续时间年际差异较大,但均呈现增多趋势,其中杏突增年份与春季首日突变年份基本一致,梨、沙枣偏晚3~5年;果树开花始期、开花盛期、开花末期与春季首日的差值变化基本一致,其中开花始期与春季首日相关性最好,杏花期与春季首日最接近;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杏、梨、沙枣等3种代表性果树开花始期回归预报模型,经历史拟合和2011—2013年检验, 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和预报杏、梨、沙枣开花始期。  相似文献   

8.
新源县杏花始花期气象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准确地提供杏花始花期的预报,利用新源县1996—2020年的始花期观测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关键影响因子,建立预报模式。结果表明:新源县杏花始花期平均出现在4月5日,最早最晚始花期相差28 d,近22a来始花期提前约4 d。始花期前的气温、日照、0℃积温等对始花期有明显影响,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得到了新源县杏花始花期的预报模型,回代检验中始花期预报值与实际值相差0~2d的准确率达到63.6%,相差3 d的准确率为27.2%,2018—2020年的试报服务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相差分别2 d、1 d、3 d,可为花期专题气象服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麻城龟峰山古杜鹃花期滚动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麻城龟峰山杜鹃花海3个不同海拔高度和临近区域自动站连续2年观测的气温和物候资料,结合前期物候资料,统计不同高度、不同时段和不同要素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杜鹃花开放的临界温度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达到盛花期物候标准的积温指标为:1月1日起至盛花期前一日≥0℃活动积温大于等于730℃;3月1日起至盛花期前一日≥10℃活动积温大于等于450℃,对两项积温按不同高度、不同时间段进行垂直递减率计算并作相关分析,两因子与花期的线性相关显著。以两项积温作预报因子,建立从3月底到4月底,每隔5天一次的不同时段共7个花期预报方程。利用积温指标结合预报方程,可对杜鹃花期进行滚动预报和精细化预报,预报效果与实况基本吻合,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2—2018年鸭梨花芽发育实景观测照片,精准判定每个鸭梨花芽发育物候期节点发生时间,以此为依据统计鸭梨花芽每个发育物候期的气象要素数据,以物候期为单位分析气象影响因子对花芽发育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度在鸭梨花芽发育各阶段起主导作用,筛选出鸭梨花芽萌发到始花、开绽到始花、露蕾到始花3个时段日平均气温≥0℃活动积温和≥3℃有效积温,作为制作鸭梨始花期预报的积温指标计算鸭梨开花日期,得到"积温对比预报法";经2016—2018年应用检验:预报时效10~12d时预报结果与鸭梨开花实况误差在1~2d以内,预报时效7d时预报结果与鸭梨开花实况完全吻合。本研究克服了传统植物花期预报研究因花前物候资料匮乏、不能进行花前发育期分析的缺陷,并把"中长期天气预报产品"引入了花期预报方法的使用,为植物花期预报研究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油菜花期物候主要限制因子分析及预报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佩  高苹  钱忠海  吴洪颜  江海东 《气象》2020,46(2):234-244
以油菜开花开始时间(即始花期)为研究对象,利用1980—2016年江苏省油菜发育期观测资料和同步气象数据,分析油菜始花期的时空变化趋势。结合油菜生理特性,筛选与油菜始花期显著相关的气象因子。以高淳站为例,采用通径分析明确各气象因子对油菜始花期的作用并评估因子敏感性,最后构建油菜始花期的回归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苏地区油菜始花期呈逐年提前趋势,淮河以南地区平均提前3 d以上;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终日(X_1)、当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初日(X_2)、现蕾至开花前时段内分别大于0℃、5℃和10℃的有效积温(X_1、X_4和X_5)、最低气温分别小于0和5℃的日数(X_6和X_7)及平均最低气温(X_8)等8个因子与油菜始花期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其中2月上旬至3月上旬的平均最低气温(X_8)、日最低气温小于5℃日数(X_7)、大于5℃有效积温(X_4)对油菜始花期的直接影响位列8个因子的前三位,且这3个因子两两共同对油菜始花期的相对影响程度也排在各因子对回归方程R~2总贡献率的前三位;其余5个因子直接效应普遍小于间接效应,且它们主要通过X_4、X_7、X_8对油菜始花期产生影响,而X_4、X_7、X_8也通过这5个因子产生一定影响;去掉任何一个因子,都会引起其他某些因子对油菜始花期的直接、间接作用发生变化;基于这8个因子构建的回归模型可解释68.48%的油菜始花期变化,并具有区域适用性。因此,就江苏地区而言,光照和降水对油菜开花早晚影响较小,热量条件才是江苏油菜开花早晚的主要限制因子,所构建的始花期预报模型可较好反映油菜开花时间早晚与相关热量因子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应用自适应模糊神经推理系统(Adaptive network-based fuzzy inference system, ANFIS)对库尔勒地区香梨始花期进行了预测,3月平均气温、3月下旬平均气温、5厘米地温、10厘米地温、2月下旬日照、3月上旬日照、3月中旬日 照、3月下旬日照8个指标为输入变量,香梨始花期单项指标作为输出,结果表明: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51%,经t检验和回归分析表明预测值和实测值相差不大,相关系数为0.9286,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说明ANFIS模型可以很好的描述香梨始花期和气象因子的关系,为香梨始花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北京市丰台区气象站2009—2018年地面观测资料和2020、2021年3月丰台区预报资料,配合气温精细化订正,应用SW物候模型,对2020年、2021年北京丰台区北宫森林公园、千灵山风景区山桃花始花期进行了预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前10 d预测的结果和自然条件下的实况值偏差为1~2 d,提前一周左右可较为准确地预测山桃花始花期。结合气象因子对前期气温预报值进行精细化订正,可提高SW物候模型用于观赏植物观赏期预测的适用性,得到较为准确的花期预测值,并可在花期观赏相关的旅游气象服务业务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线辣椒产量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凤翔县1984—2000年的线辣椒产量与气象因素进行关联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素为7月中、下旬平均气温、7月下旬降水量,关联度分别为0.8510、0.8537、0.7719,7—8月最高气温≥35oC的日数关联度为0.7500,4月中旬平均气温度为0.7642,8月下旬—9月上旬平均气温关联度为0.7448。建立了线辣椒产量预报模型,预报准确率平均为89%。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东京樱花花期对气候变化的分段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65—2014年北京颐和园观测的东京樱花(Cerasus yedoensis)始花期数据和同期日均气温资料,运用相关、回归分析法和M-K突变检验法分析了北京地区东京樱花始花期对气候变化的分段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965—2014年间,北京地区东京樱花始花期总体呈现显著提前趋势,且于1990年发生了突变。1990—2014年的平均始花期较1965—1989年提前了10 d。始花期与2—4月气温最为相关,气温的敏感度总体为-4. 1 d/℃。对比1990年前后两个时段东京樱花始花期的气温敏感度,发现1990年后始花期的气温敏感度有所增加,从-2. 9 d/℃增至-4. 6 d/℃。根据时空物候模型分析,后一时段樱花开花当日温度相对较低,积温累积的时间也相对较长,这是导致樱花始花期气温敏感度在后一时段较高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库尔勒市1979-2012年香梨产量数据以及同期库尔勒市气象站逐旬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近34a该市年平均气温、香梨休眠至果实成熟期平均气温以及香梨产量变化特征,并就香梨不同生长发育时段温度变化对香梨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近34a库尔勒市年平均气温、香梨休眠至果实成熟期平均气温分别以0.36 ℃/10a和0.40 ℃/10a的倾向率升高。香梨休眠至果实成熟期不同时段平均气温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以及2月上旬至9月上旬平均气温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12月中旬至1月下旬平均气温以0.09~-0.55 ℃/10a倾向率下降,以1月下旬平均气温下降尤为显著。(2)受气温变化和气温年际间差异影响,近34a香梨产量年际间波动达-11484~6401 kg/hm2,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香梨产量年际间不稳定性趋于增大。(3)气温变化对香梨产量的影响弊大于利,12月中旬至1月下旬,尤其是隆冬1月中、下旬平均气温的下降,是导致近34a库尔勒市香梨产量不稳,甚至部分年份明显减产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7.
SW物候模型在北京樱花始花期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海淀气象站1981—2012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和2014年3月逐日平均气温滚动预报资料,应用SW物候模型,进行了2014年北京玉渊潭公园杭州早樱始花期的预测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应用SW模型预测2014年杭州早樱的始花期,提前10天预测的结果(始花期为3月27日)和自然条件下的实况值偏差为3~4天,提前一周左右预测的结果(始花期为3月25日)和自然条件下的实况值,偏差为1~2天。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SW物候模型用于观赏植物观赏期预测的适用性较高,可进行更广泛的业务试用。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暖对河南省蚱蝉始鸣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南省驻马店、沈丘和太康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0-2004年的蚱蝉物候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研究了气候变暖对蚱蝉始鸣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温升高的气候背景下,蚱蝉始鸣期呈提前趋势;3-6月平均气温对蚱蝉始鸣期有显著的影响,始鸣期与1月1日至平均始鸣期期间>5℃有效积温关系最为密切。用积温法以5℃为发育起点温度,>5℃初日为起始日期对各站蚱蝉始鸣期进行模拟和预报,其效果优于平均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河南省驻马店、沈丘和太康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0-2004年的蚱蝉物候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研究了气候变暖对蚱蝉始鸣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温升高的气候背景下,蚱蝉始鸣期呈提前趋势;3-6月平均气温对蚱蝉始鸣期有显著的影响,始鸣期与1月1日至平均始鸣期期间>5℃有效积温关系最为密切。用积温法以5℃为发育起点温度,>5℃初日为起始日期对各站蚱蝉始鸣期进行模拟和预报,其效果优于平均法。  相似文献   

20.
粤中地区木本植物春季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2-2012年高要气象站自然物候和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30 a来粤中地区木本植物木棉、苦楝春季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粤中地区木本植物春季物候期总体呈提前趋势,苦楝展叶始期、开花盛期平均每年提前0.4 d和0.8 d,木棉开花盛期、展叶始期平均每年提前0.8 d和1.1 d。冬季平均气温、春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以及前期≥10℃积温均与苦楝、木棉展叶始期、开花盛期呈显著负相关,其中,2-3月平均气温对苦楝、木棉春季物候期的影响最为显著,高要市2-3月平均气温上升1℃,苦楝展叶始期、开花盛期分别提前5.4 d和6.9 d,木棉开花盛期、展叶始期分别提前6.6 d和8.0 d。物候期特征可作为评估区域气候变化的一个衡量指标,为当地生态系统保护、新物种引进、农时预报和农林业发展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