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利用在海南岛西南部海域调查的最新资料,对2014年该区域采集的445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重砂矿物研究,计算了钛铁矿、锆石、金红石、磁铁矿4种有用重砂矿物的品位,分析了海南岛西南部海底有用重砂矿物品位异常值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钛铁矿、锆石、金红石、磁铁矿品位状况及其形成条件。结果表明,钛铁矿品位异常值主要富集在沿岸带及研究区中南部,分布范围较广,有良好的成矿远景;其他3种有用重砂矿物主要富集在研究区中东部;认为重砂矿物的分布与海南岛母岩、水动力、沉积物底质类型密切相关,最终在海南岛西南部海域划分了3个潜在的有用重砂矿资源成矿远景区,都在可采水深范围之内,具有找矿意义,为将来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贺洋  徐韬  文辉 《地质通报》2014,33(12):2005-2010
在自然重砂数据库系统(ZSAPS2.0)平台下,通过对四川省1∶20万自然重砂测量数据中的全省自然重砂矿物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开展了四川省自然重砂异常圈定及异常区带划分。结合四川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相关信息认为,自然重砂异常在矿产预测中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部分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所划分的自然重砂异常可作为全省开展相应矿种找矿工作部署的综合信息之一,可为省级找矿预测提供指导性信息。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刚石砂矿主要分布在华北与扬子地台郯庐断裂区与沅水流域区 ,在大别山区及新疆、西藏超基性岩附近也有分布。不同时代的含金刚石金伯利岩或超基性岩带 ,经风化、剥蚀、搬运 ,形成含金刚石砂矿中间储存体 ,在水系中下游形成不同类型 (阶地、河谷、河床 )砂矿。金刚石砂矿找矿方向应是模式找矿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矿源 ,二是中间储存体 ,三金刚石砂矿组合矿物。  相似文献   

4.
水系重砂测量在区域地质测量中广泛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然重砂矿物在水系沉积物中分布模式尚在探讨之中,有人视作遵循正态分布,也有人提出服从泊松(Poisson)分布。编制成果图传统方法有圈法(四分法)、符号法、带法和等值法等。圈定有用矿物异常区中将重砂矿物本身特点与地质、矿产、构造及地貌等因素综合考虑之,故圈定的异常形状、范围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现据笔者工作中体会提出加权法制图,抛砖引玉,使之完善。  相似文献   

5.
青海北巴颜喀拉成矿带虽然总体研究程度低,但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急需寻求新的找矿突破。利用前人的地质、矿产、化探等资料,建立了青海北巴颜喀拉成矿带基于GIS的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了研究区锑金矿区域找矿模型,其中主要找矿标志包括金水系沉积物异常、锑水系沉积物异常、砷水系沉积物异常、重砂异常、NW-NWW向线性构造和巴颜喀拉山群。采用作者提出的专家证据权重法,对研究区首次进行了基于GIS下的专家证据权重法矿产资源评价工作。据此重新圈定找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将后验概率大于0.001的区域作为找矿远景区,将后验概率大于0.005的区域作为找矿靶区;并依据找矿靶区内预测含矿区域后验概率二重积分大小,将找矿靶区的找矿潜力级别由高到低分别划分为A 、B 、C 3级,其中A级6处,B级10处,C级13处。  相似文献   

6.
自然重砂是地质体经自然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而分离出的单矿物(或矿物组合)。自然重砂矿物晶体由于仍然保留有许多矿物成因信息,包括颜色、形态、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矿物组合等特征,因此常用于追溯源区地质体或者找矿勘查。这种方法被认为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找矿方法——自然重砂测量。本文基于全国自然重砂找矿的数据资料,系统梳理了自然重砂的矿物类型、出现频率及其分布等特点,分析了自然重砂的矿物组合和成因矿物学特征,研究了自然重砂矿物的源区烙印、搬运距离及标型指示矿物组合特征,探讨了自然重砂成因矿物学研究意义及其找矿应用前景。自然重砂矿物的颜色、形态及内部结构依然保留着明确的成因矿物学信息:其颜色和晶体形态具有继承性而与其源区母体联系起来,体现源区母体的特性;其矿物组成可分出残余原生重矿物(包括造岩矿物、副矿物、矿石矿物等)和新生重砂矿物两个部分,如赤铜矿、孔雀石等反映着源区岩性体的成分或者赋存状态特征,其矿物组合也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原生共生矿物而体现诸如有无矿化等意义;重砂颗粒的磨圆度、边界光滑性等表面特征反映搬运距离,有利于明确响应源区母体或者物源,而具有良好的找矿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SRTM的重砂矿化信息提取方法——以中甸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可覆盖我国全境的3 arc.s(~90 m)SRTM数据进行重砂矿化信息提取方面应用前景分析,解释了SRTM数据来源、精度、数据类型及预处理方法,认为SRTM3数据的精度可以初步满足1:5万~1:100万尺度成矿预测的需要.在GIS中进行了中甸地区汇水盆地的自动提取,结果与基于地形图人工绘制的基本相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GIS中以汇水盆地为单元进行重砂矿物异常的取值,对于中甸地区斑岩型铜矿床的找矿预测,包含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Cu、Au、Ag、Pb、Zn的重砂矿物对找矿具有直接的指示意义,各矿物分类中各种矿物的组合越复杂、含量越高,其指示矿化存在的意义越大,以此可做为异常综合评价的准则.在GIS中基于该预测评价准则采用模糊逻辑模型进行了异常的综合,完成了模糊成员权重赋值和重砂矿物示矿综合模糊推理网络构建,计算得到的汇水盆地重砂综合异常图很好地反应了已知矿区的分布,并提供了较多的新异常区,为与其他学科关联的综合分析和野外检查提供了方便.因为夕卡岩型铜矿品位相对高、富矿多、矿物组合相对复杂,且红山矿床剥蚀程度相对较高,因此模糊示矿概率高.该区要寻找斑岩型铜矿,具有中级模糊示矿概率(0.5~0.8)的汇水盆地异常要引起重视.经野外检查,发现普上和地苏嘎两处斑岩型铜矿的矿化新区.  相似文献   

8.
董国臣  李景朝  文辉  冯济舟  王季顺  张雄 《地质通报》2014,33(12):1861-1868
通过全国资源潜力评价,结合各省自然重砂资料和全国重砂资料汇总成果,对85个常见自然重砂矿物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中国自然重砂矿物复杂多样,重砂矿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造山带中自然重砂矿物产出数量相对较多且密度较大,而稳定地区重砂矿物相对较少。不同的自然重砂矿物及其组合具有明显的找矿信息,单矿物自然重砂可能来源于相对单一的矿石或岩石,其异常范围表明与其相关的矿产可能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矿物组合常显示出有关矿床的成因信息。自然重砂矿物与源区岩石或矿石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对指导矿产勘查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贵州东南部含金刚石钾镁煌斑岩找矿远景区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亮 《地质与勘探》2012,48(4):775-783
[摘 要]钾镁煌斑岩是金刚石的成矿母岩、组成岩筒的基本物质。基于区内区域重磁异常分布特征,以北部镇远马坪及周边县域(施秉、三穗、雷山、剑河、麻江)出露的钾镁煌斑岩和南部从江一带镶嵌的基性-超基性岩为线索及岩体露头上的重磁场异常特征响应值为标尺,与地表出现的金刚石原生矿、砂矿、指示矿物、重砂异常分布为依据,圈定了数个基性-超基性岩体(带),结合物探资料推断的岩浆岩带、火山机构、板块结合带、深大断裂带以及地质矿产资料,共划分了6 个金刚石找矿远景区。预测在台江-剑河-锦屏-黎平一线,出现的1 处大型重磁(航磁环状异常)正异常分布区为区内金刚石找矿的重要靶区和找到具有工业价值金刚石原生矿的重点突破口,这里(G3 异常区)极有可能是破解贵州原生金刚石找矿瓶颈的福地,是揭示金刚石矿床赋矿岩筒神秘面纱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0.
张翔  董国臣  薄海军  韦少港  王鹏  张虹 《地质通报》2014,33(12):1918-1928
统计浙江、湖南、江西、湖北、新疆、青海、云南、广西、福建、河南、贵州、安徽、广东共计13个省(自治区)61个典型钨矿床(矿区)的自然重砂矿物报出情况,计算各重砂矿物的报出频率,分析得出矽卡岩型、热液型和斑岩型3种类型钨矿床所对应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及标型矿物组合。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矿物组合既有相似处也有各自的代表标型。如此按照矿床类型建立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及其含量变化,对建立自然重砂找矿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韵文  陈志敏  肖抒  左爱萍  李敬  曹蕾 《地质通报》2014,33(12):1975-1983
通过对河南省1∶20万自然重砂数据库的重新处理,在豫西南矿集区圈定了11处锡石自然重砂异常,集中分布于卢氏县官坡—兰草、卢氏县冯家岭和嵩县车村—木植街3个地区。通过锡石异常特征分析,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这3个异常区带中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进行分类,探讨了与锡石相关矿物组合的成因,认为它们分别形成于花岗伟晶岩、锡石硫化物脉和锡石—石英脉型矿化。结合异常区地质矿产背景及锡化探异常讨论了3个锡石异常带锡矿的找矿前景和找矿方向,对豫西南矿集区锡矿的找矿勘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开展福建街面—水口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获得了较丰富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对水系沉积物18种元素总体含量和在不同地质单元中的含量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明确了成矿有利期和主要成矿元素。根据元素异常分布规律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已有矿床(点)划分了找矿远景区,明确了研究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隋真龙  董国臣  董亮琼  何勇  王曼丽 《地质通报》2014,33(12):1929-1932
为探究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铬铁矿床所体现的重砂矿物类型及其组合特征,在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河北和陕西7个省(自治区)共选择14个典型铬铁矿床(点),对所响应的自然重砂矿物进行统计。研究表明,这些矿床(点)中所响应的矿物主要为铬铁矿及铬尖晶石,计算出所涉及重砂矿物的报出频数及报出率,并通过图解直观地表现出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铬铁矿床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为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铬铁矿找矿勘查提供了重要的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类型锡矿床所反映出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特征,统计了云南、福建、江西、浙江、湖南、青海和广西7省共35个典型锡矿床的自然重砂情况,通过计算和分析各自然重砂矿物在所对应类型矿床中的报出频率,得出矽卡岩型、热液脉型和斑岩型3种锡矿所对应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所反映出的重砂矿物组合既有相似之处,如均出现锡石+白钨矿(或黑钨矿)的矿物组合,亦反映出不相同的地方,如矽卡岩型锡矿石榴子石报出率高,斑岩型锡矿锆石报出率高等。因此,按照矿床类型建立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对于建立自然重砂找矿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北祁连西段吊达坂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元素含量的概率分布、元素富集与分异、单元素异常、元素相关性分析及异常元素组合等特征的研究,在区内共圈定综合地球化学异常18处,划分出3个铜铅锌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发现矿点4处。研究结果显示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北祁连西段半干旱高寒山区找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纳日宗地区位于南祁连岩浆弧和宗务隆山—夏河—甘加裂谷的接触部位,该区及其周边已发现金属矿床(点)10余处,具有良好的金、铅、铜矿找矿前景。以该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16种元素含量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参数、元素相关性、成矿有利度系数等指标,总结了元素组合、富集贫化规律及其与地质背景、地质构造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区内主要富集元素为Sn、Pb、Bi、As、Sb,成矿有利度系数高的元素有As、Pb、W、Au、Bi、Sb。结果显示,水系沉积物元素异常沿NW—NWW向断裂构造分布,初步认为构造发育地段具有较好的Au、Pb、W找矿潜力。依据单元素异常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圈定综合异常74处,划分出3个找矿远景区,指出了各找矿远景区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详细研究了小西南岔铜金矿自然重砂矿物的异常分布特征,通过与化探异常的综合研究,确定了小西南岔铜金矿自然重砂异常的矿致性质以及重要的找矿指示意义,同时对小西南岔铜金矿自然重砂的区域找矿预测模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山门金银矿床自然重砂矿物的系统研究,揭示了山门金银矿床自然重砂异常的分布特征,优选出具有重要找矿指示作用的重砂矿物,并确定标型矿物组合,结合地质特征建立山门金银矿床的自然重砂找矿模式,为找矿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复顶  李任时  张红红 《地质通报》2014,33(12):1992-1998
通过对吉林夹皮沟金矿带自然重砂矿物的系统研究,揭示了成矿带内自然重砂异常的分布特征,优选出具有重要找矿指示作用的重砂矿物,并确定标型矿物组合,结合地质特征建立夹皮沟成矿带的自然重砂找矿模式,为找矿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怀化地区金矿成矿研究程度低,为提高该地区研究级别,首次采用了基于MRAS的证据权重法对该地区金矿进行成矿预测。在充分收集、整理该地区各种地质、矿产、构造、物探、化探和遥感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怀化地区金矿多元地学空间数据库。在系统总结怀化地区金矿成矿规律的基础上,重建了该地区的金矿找矿模型,提取并构置了新元古代地层、断裂、航磁-60~0 n T、Au化探异常、Cu化探异常、Pb化探异常、Sb化探异常、Zn化探异常、岩浆岩、遥感推断环形构造、遥感推断线性构造、重力5~20 m Gal和30~55 m Gal、Au矿物重砂异常和其他矿物重砂异常等14个预测要素作为证据因子。预测网格单元划分采用2.5 km×2.5 km并进行了后验概率计算,根据后验概率计算值的分布特征将怀化地区的预测区块划分为A、B、C三个等级,并圈定了10个找矿靶区。根据找矿靶区的面积、已发现矿床(点)的数量和后验概率平均值等对找矿靶区进行了分级,最终将找矿靶区分为Ⅰ级找矿靶区4处,Ⅱ级找矿靶区3处,Ⅲ级找矿靶区3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