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针对传统路径规划方法在复杂大场景环境下的搜索空间大、效率低、避障安全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室内拓扑-栅格分层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建立复杂室内环境的BIM模型,提取模型中结构、障碍物和通道的语义、几何及其关联信息,通过栅格抽象映射得到基础导航地图,并结合层次图思想,开展地图空间分层,获取拓扑-栅格分层地图;然后,利用细化算法,生成拓扑层中各子区域之间的离线先验路网,联合Dijkstra算法选取其中的最优路径,并基于自主改进的A*算法,快速高效搜索栅格层的最优路径,通过组合拼接拓扑层与栅格层的局部最优路径,构建完整的全局最优路径;最后,将本文方法与标准A*算法及蚁群算法作对比,在保证计算效率的同时,不仅缩小了路径搜索空间,还确保了最优路径的安全性,综合验证了所提路径规划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路网的数据组织是路径规划算法设计的基础。采用C++标准模板库实现基于A*算法的路网数据组织,着重从路网的拓扑结构、空间索引、A*算法数据结构、分层和分网格组织几方面来讨论。最后给出实例证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嵌入式GIS中最优路径规划算法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现有大区域范围路径规划算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种多比例尺最优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在进行路径规划时,在小区域范围内根据道路的属性信息对路网进行分层,在大区域范围内根据多比例尺信息对路网进行分级,在每级或每层内采用基于弧段的改进型A*算法。从实例分析可以看出,该算法能较好满足车载导航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王少帅  蔡忠亮  任福 《测绘科学》2015,40(3):127-131,122
为了弥补传统分层算法在平面最短路径计算中对出行者出行习惯考虑不充分的缺陷,该文提出了一种分层算法的优化策略,即加权路网分层: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选定的道路属性的权值,对道路属性权值进行组合相加,进而确定道路权值,然后根据确定的分层阈值对路网进行分层,最后运用双向A*算法进行试验,并与传统的分层路网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加权分层策略充分考虑了出行者的出行习惯,能够适用于路径导航中的最优路径计算,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林巍凌 《测绘科学》2016,41(2):39-4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室内导航定位越来越重要,其导航定位精度、准确性倍受业界关注,而路径规划是该研究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传统的基于节点的拓扑模型无法较好解决室内空间"路网"的模糊性问题,该文分析了室内外导航定位的差异,并对传统路径规划算法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将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导航网格的A*算法应用于室内导航路径规划中。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室内电子地图路径模型为基础,采用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技术,探索了室内位置服务GIS应用系统的路径规划技术。通过比较和分析路径规划中的相关算法,采用A*算法作为室内路径规划算法,并利用A*算法在Android平台上实现室内路径规划的应用。进一步指出了室内路径规划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王华 《测绘科学》2013,(4):149-151
本文在分析Dijkstra算法基础上,考虑城市路网的特点及该算法在路径优化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双向搜索的Dijkstra改进算法,它可以减少路网节点的搜索范围和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最短路径搜索中可使候选节点数减少15%~25%,当节点越多这种减少越明显,可提高搜索路径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嵌入式环境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多层次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很好地适应嵌入式硬件环境的内存小、计算能力弱等特征,可以自动在一定限度内规避拥堵路段,实现交通信息的嵌入式实时规划应用.实验表明,算法能满足嵌入式环境动态导航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以交通规划网络方案作为上层规划,而在给定路网结构下的交通平衡分配作为下层规划的离散交通网络设计双层规划模型,设计了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和路径搜索算法的SA-GP求解算法.相对传统基于路段搜索的平衡配流算法,采用路径的搜索算法抓住了Wardrop平衡的本质特征,采用逐步增加路径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运算效率.最后使用算例对算法和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的结果表明,模型和算法都是有效的,上下层算法均具有良好的收敛速度和求解效率,能够很好地解决大规模的路网规划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构建室内行人通行网络的方法,利用矢量建筑图自动构建室内建筑、地标的可视关系,建立行人导航通行规则,支持室内导航路径规划。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有效描述室内行人通行规则,并满足拓扑网络构建的实时性需求,减少大规模存储与维护室内路网的压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目标导航路径优化算法,该算法时间开销较低,能够实时地进行路径规划,得到的最优路径与最短路径相比具有更高的地标可见性和覆盖率。  相似文献   

11.
车载导航系统中顾及道路转向限制的弧段Dijkstra算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韩刚  蒋捷  陈军  曹元大 《测绘学报》2002,31(4):366-368
路径规划作为组成车载导航系统的核心模块,其效率对整个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路径规划常用的Dijkstra算法是根据道路“有向图”中的节点进行计算,相关的交通属性附加在道路节点上,事实上,道路转向限制不仅与节点(交叉口)有关,而且与相连的2条道路弧段有关,若要用节点表达道路转向限制,需要把2条弧段间的转向关系转换为相邻的3个节点之间的关系。这种转换增大存储空间和转换时间的开销,还增加了搜索的复杂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将原来附属于节点上的转向关系转移到相应的弧段上,用节点-弧段关系表达网络的连通性,用弧段-弧段转向关系表达交叉路口的转向限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顾及导航转向限制的弧段Dijkstra算法,试验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进行顾及道路转向限制的路径规划。  相似文献   

12.
李珂  杨杨  邱雪松 《测绘学报》2014,43(2):208-220
车联网中基于D-S证据理论的地图匹配算法,通常考察定位点到候选道路的投影距离和车辆行驶方向与候选道路的角度差这两种证据。目前城市交通网络结构日趋复杂,此算法得到的匹配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匹配精度也无法满足车联网技术的需求。随着GPS等定位设备的不断发展与改进,车辆的行驶速度与定位时间间隔等数据已可以准确获取,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车辆的可达性信息进行考察,作为新的证据与传统证据融合后得到的结果进行D-S证据的二次融合。除此之外,本文针对城市环境中不同道路拓扑结构,对传统算法中的位置信息和车辆行驶方向信息的可靠性参数进行仿真训练,得出更为精确的可靠性参数值以供改进的算法使用。通过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的匹配精度和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可以更好地适用于城市复杂路网中地图匹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基于路网层次骨架控制的道路自动选取方法。首先,该方法以stroke为单位,利用中介中心性值对stroke进行层次结构划分;其次,采用结构特征识别完善道路层次骨架;第三,基于层次骨架间的连通关系建立逐层传递的stroke重要性计算模型;最后,通过该计算模型自上而下的逐层计算,得到stroke重要性,并据此完成道路网选取。采用3种典型道路网数据,对本方法与其他主要常规stroke选取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不但对语义的依赖性极低,同时消除了中介中心性在评价道路重要性时对边缘道路的不利影响,在保持道路网整体结构和层次性上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可适用于各种形态的道路网选取。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基于GPS/DR车辆定位系统的基本框架,将其划分为7个功能模块。给出了满足导航电子地图的数据结构。在分析影响地图匹配正确性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模糊逻辑的地图匹配算法,显著提高了车辆定位精度。分析了车辆路线导航系统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搜索技术,提高了算法效率。最后给出了采用上述关键技术的车辆定位导航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的软硬件都采用嵌入式设计。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一个实用的车载导航系统,最优路径规划是其必备的十分重要的功能,而道路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又是最优路径规划的基础.对基于MapInfo的道路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算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设计了表达道路网络拓扑结构的数据结构,并在MapX控件支持下在VC 6.0环境下完成了该算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重力匹配辅助导航理论大都建立在离散场的基础上的,为了研究基于连续场重力匹配算法以克服传统匹配算法的局限,必须建立精度高且具有良好解析性质的局部重力异常场解析模型。利用斐波那契数列寻优方法对一维高斯样条函数插值进行最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斐波那契数列寻优的二维高斯样条函数逼近局部重力异常场方法。为了提高寻优算法运算速度,将二维准则函数解耦为X方向和Y方向两个独立的一维准则函数,分别采用斐波那契数列寻优方法对这两个准则函数进行寻优以获取X方向和Y方向最优参数,最终得到高精度逼近局部离散格网数据的局部重力异常场连续解析模型。仿真实验中采用五组不同的参数对变化范围为-51.185mGal~86.1819mGal的重力异常场进行逼近。从最后的仿真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最优参数时逼近绝对误差均值达到0.00069,相对误差均值更达到10-6级,能较好的满足了匹配导航要求,其逼近精度较采用其它非最优参数时均有较大提高,由此验证了文中提出的重构算法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As large amounts of trajectories from a wide variety of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referred to as VGI) contributors pour into the spatial database, the geometric qualities of the VGI road networks generated from these trajectorie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ground truth road dataset and so need to be differently assessed. To address this issue, an assessment approach based on symmetric arc similarity is proposed, and the geometric quality of a VGI road network is assessed by its conformity with the corresponding ground truth road network, the results being visualized as hierarchical thematic maps. To compute the conformity, the geometric similarity between the VGI road arc and the corresponding ground truth road arc, which is selected by the adaptive searching distance, is measured based on the symmetric arc similarity method; the geometric quality is assessed based on an assessment matrix. Also, the symmetric arc similarity method is independent of directions and with a feature of shift‐independence, which is applicable to assess the geometric qualities of different VGI road networks and makes the assessment result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real world. The robustness and scalability of the approach are examined using VGI road network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区域路径规划问题,论述了道路层次划分模型和多尺度道路网数据库的建立,提出了构建多级道路网拓扑结构的方法,利用层次空间推理和改进的启发式A^*算法进行最优路径的选取。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地图匹配算法的优缺点,该文结合车辆导航特点对空间道路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并建立拓扑关系,改进了交叉路口的地图匹配算法,充分利用航向信息设计了基于航向垂线地图匹配算法。通过实际动态测量获取的数据,验证了该算法在解决交叉路口误匹配、不匹配和匹配精度低等问题中的优势。在提高匹配精度和准确性的同时,该算法的解算速度同样能较好地满足导航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