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加强专业气象警报系统管理,提高广播服务质量,辽宁省气象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于去年10月30-31日,在锦州市举办了全省专业气象广播评比交流活动,并请锦州市广播电台领导、播音员和编辑部负责同志到会讲授了广播知识、语言技巧、基本要领,受到与会同志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汤懋苍 《气象学报》1982,40(4):506-507
《气象学报》编辑部: 读了叶笃正、高由禧等先生所著《青藏高原气象学》后,本着求教的心情,有几个问题提出商榷,不对之处,请即指正。 一、第三章气压和风,在夏季平均气压场基本特征的论述中,认为高原南侧的高压带是高原热低压和印度低压的分界线。我同意这个分析,由于印度低压和高原热低压的扰动,使副热带高压在高原南侧发生不连续的现象,这在盛夏是很明显的天气过程。因此,这个南侧的高压带,实际上是两个季风热低压之间的相对高压区,并没有天气意  相似文献   

3.
新一代天气雷达应用分析资料库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代天气雷达应用分析数据库系统是在结合天气学和雷达气象学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能够满足气象台站建档整编天气过程资料工作的需要,也可为气象业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学习与科研提供一种平台。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技术要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天气谚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各种有关天气变化的俗语,是民间集体创作、言简意赅的艺术语句.它们包罗万象,能够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经验辞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观察气象变化的经验总结,运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语言,帮助人们懂得气象知识,并实际运用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产是在自然的、多变的气候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与天气、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掌握当地的天气、气候知识及天气、气候预报信息。气象部门本身就是个面向社会和公众的服务部门,气象为农业服务是气象服务的首要方面。建国50多年来,我省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相似文献   

6.
任健  杨金彪  刘聪 《气象》1986,12(9):10-12
一、前言 在中期地方MOS试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吸取中期数值预报产品统计解释研究的成果和微机开发应用的经验,应用推理、学习、解释等人工智能原理,在IBM-PC/XT机上,研制成功了一套中期天气客观预报系统。经业务运行表明:该系统提高了中期业务预报的客观化、定量化和自动化的程度,较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预报质量。 二、系统功能及其实现 本系统能够完成接受知识、建立或更新方程、预报决策及信息反馈、知识评价、预报解释,具有对知识库修改、追加、检索的功能,以及报表输出等管理功能。系统上各功能块自动地协调工作。 1.系统的预报决策及学习过程 天气实况信息对人脑的反馈是预报员经验积累的关键。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将这种过程称为自学习过程,即在多次预报实践中通过与天气实况对比,不断修正和充实经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研究和科学地解释环境水文气象条件和作物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农业气象科学的中心任务。解决这一问题,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采用描述性的方法。为了科学地阐明天气条件和植物状态间的关系,参考了农学和植物生理学方面的经验;此外,对近地面层和土壤水分和热量交换过程,也做些定性分析。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寻找“天气-作物”模式输入参数和输出产品之间的直接经验关系。在这一研究阶段里,已找出了许多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天气条件与作物的关系。现行的农业气象为农业服务的系统,基本上就是建筑在这些经验关系上的。  相似文献   

8.
一、多尺度大气环流的性质强局地风暴的预报是一个复杂过程,要计算许多经验和半经验参数,然后预报某一时段在一定地区内出现强对流天气的概率。在这方面统计方法是很有用的,但对强风暴预报员和研究工作者说来,尚存在许多关于对流性环流的动力学性质及其和大尺度环流之间关系的问题。本文目的是提出与强风暴预报员和研究人员有关的问题,并介绍动力学的尺度相互作用理论,从而回答这些问题。在解释关于强对流现象的许多问  相似文献   

9.
暴雨维持和传播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许多研究已经指出了降水特别是暴雨对天气尺度系统的反馈作用,例如在降水过程中凝结潜热的释放能够促进低层气旋的生成和发展;同时,在暴雨过程中还伴有低空急流的形成与维持等。而天气尺度系统又必将反过来对暴雨的维持和传播发  相似文献   

10.
一、引雷在人工影响天气方面,我们需要作些什么?这个问题是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使用者必须经常自问的一个问题。近几年来,许多重大事件使得这个问题在目前显得更为人们关切,其中较重要的事件有: 1.美国出现大范围的干旱,它促使许多州极大地关心人工影响天气,并支持本地的人工影响天气计划。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反应,从对人工影响天气的有效性缺乏信心,直到无知地理解目标区由播撒引起的任何降水不可避免地将以降落在“下风区”的降水为代价等等。  相似文献   

11.
《气象科技》1976,(4):32-33
[说明]日本前气象厅长官高桥浩一郎于1975年第4期日本《天气》月刊上发表一篇题为《季节预报的评论》的文章,对日本的长期天气预报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现将主要内容简介如下.人们所以希望知道未来较长时期的天气气候,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的影响甚大.在日本的天气谚语中有许多是有关农业收成好坏与前期气象条件关系方面的,而且在反映经验规律的天气谚语中有  相似文献   

12.
云的分类     
童乐天 《气象》1980,6(8):34-36
云是大气运动的产物,又是天气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云的观测是气象观测中一个难度较大的基本项目。而天上云的构成就好象是一幅立体的天气图,我国自古以来,在“观云测天”方面已有许多群众经验。为帮助广大气象观测人员进一步掌握这个基本观测项目,并为气象站、哨的预报人员在“观云测天”方面提供一些基础知识,本刊从本期起举办《云的基础知识》讲座。读者对本讲座有什么要求和意见,请及时告诉我们。——编者  相似文献   

13.
人工增雨催化剂扩散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影响天气在许多国家开展以来.理论研究逐步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外场试验和作业大有进步。近年.人工影响天气在我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增雨抗旱、减少冰雹灾害等方面,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作为一门只有近50年历史的新兴学科,仍有许多方面需要进行更深入地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以往的许多研究和天气分析,都证实在暴雨过程中,凝结潜热的释放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热带和副热带地区。但对于中高纬地区,情况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于水汽条件的差异引起的。辽宁暴雨是辽宁省夏季主要灾害性天气。  相似文献   

15.
500hpa24小时变高图,是制作新疆天气预报常用的工具之一.中强以上过程的天气预报,对变高的应用尤为广泛与深入.早在50年代后期,许多同志就开始研究变高强度、位置、路径等与新疆中强以上天气的关系,从而得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判据.例如,当新疆发生一次中强以上天气过程时,影响系统(槽)后部的正变高强度一般要求达到140位势米以上;正负变高分布要呈西北——东南方向等等. 目前我区各级气象台站都在使用“EC-  相似文献   

16.
利用昆明 3830 /CC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 ,结合MICAPS客观分析资料 ,对 2 0 0 3年 9月 2日的一次大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有利的低涡切变和地面冷锋环流背景和有利的热力、动力条件下 ,不断触发中尺度切变线和中尺度涡旋的生成和发展。中尺度切变线和中尺度涡旋是强对流生成和发展的动力 ,先后生成“人”字型回波、飑线和两个中尺度絮状回波团直接导致大雨天气过程 ,表现出了许多中尺度特征 ,零速度线的位置、变化和正、负速度相对位置的演变与中尺度天气系统的生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南安市秋季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天气图、物理量场和云图等,对福建省南安市秋季一次历史同期罕见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水汽条件、不稳定度和动力触发机制,分析了该天气系统的演变及物理量场的配合情况。通过与历史同期天气过程的比较分析,发现在该时期本地区发生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存在热带低压与较强冷空气的相互作用;探空资料的应用对定量分析大暴雨过程的演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秋季在南安乃至泉州出现这种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极其罕见,对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研究利于基层台站预报员对此类现象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徐群 《气象科技》1984,(5):24-28
(一)长期预报能否取得质的进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掌握长期天气过程形成、演变的规律。目前,我们在寒潮、台风路径的短期预报方面已达到基本可信的水平,就是因为已经基本掌握了寒潮、台风的短期天气过程。长期天气过程自然复杂得多,但只要我们始终沉迷于统计技术,而不从基本原理上掌握长期天气过程演变的来龙去脉,长期预报工作就始终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苏联莫氏学派从她二十年代建立之时起就重视长期天气过程的划分和分析研究,他们在环流分型、划分自然天气季节、探索前后各月(季)优势环流型的继承规律和韵律关系,可以说这是长期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与地形作用有关的乌鲁木齐东南大风,作为局地性大风早已闻名于全国。近30年来,先后有人从动力学和天气学方面做过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强调了地形、天气系统、冷暖平流和气压的分布对东南风形成的作用,并给出了几个预报指标。然而由于资料和计算手段的限制,这些研究都是定性的,对东南风的物理过程也尚未得到较合理全面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印证和认识以前在动力学、天气学方面对东南风所做的定性研究,并揭示目前尚不清楚的物理过程,本文利用一个一层σ坐标原始方程次天气尺度模式从天气尺度系统,地形动力和加热场作用等方面模拟研究了东南大风的形成及物理成因。  相似文献   

20.
从系统构成、设计思路、开发技术、运行环境及实现功能等几方面对滨州市地面天气报监控与查询系统进行了介绍,试图为其它观测站地面天气报监控提供一定的参考.指出:系统主要采用VB,ftp批处理语言,SQL语言,html,ASP,VBSCRIPT等技术进行开发,由本地监控报警程序、中心全局监控报警信息入库程序和数据库查询网站三部分构成,实现了对滨州市七个观测站地面天气报的监控报警和历史数据查询,有效地保障了天气报传输的及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