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利用海峡两岸地震系统对台湾花莲、台东等六个地区近几年的地震资料进行震级差异的统计,得出台湾的地震系统记录的震级一般都比福建台网的大。它与福建台网的震级差最大1.2级,最小为0级。平均结果在0.4级左右。(本文利用的是福建台网中心编目室的资料与台湾中央气象局的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每天都要产出大量的观测数据,为保证这些数据能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每日的数字化前兆观测资料收集、整理、质量控制、数据备份入库等工作尤其重要。本文就日常数字化前兆观测资料收集、处理工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了福建微震仪地震台网在地震速报和编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着重阐述了闽台两地区速度模型差异大是造成福建地震台网定位台湾地区震中误差的主原因;最后提出减少震中定位误差的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4.
快速获取地震预警信息在地震预警系统中十分重要。目前的地震预警技术多是基于区域地震台网,均需依托测震或强震动观测台网,其时效性受到观测台站与台网中心间数据传输速度的制约。本文设计了地震预警信息的在线获取系统,可通过前端专用MEMS传感器获取地震动数据,由本地CPU进行实时处理,实现地震预警信息的在线获取,并通过3G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信息公布,可满足地震预警的时效性与准确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微震是指1—3级范围的地震,微震台网则是一组用于记录小于3级地震的地震仪台站.视其需要研究的内容,台网可由几个至数十个台站组成,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50余个永久性的微震台网和若干临时设置的流动微震台网在日夜不停地运转.  相似文献   

6.
对于发生在地壳内的地震 ,sPn具有与Pn震相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以及振幅和周期都比Pn大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利用数字台网观测技术的优势 ,将震中距不同的台的Pn震相对齐后可同时测定多台的sPn震相 ,进而测定该地震的震源深度。这种分析和测定方法简捷准确 ,可在台网的日常近震分析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系统可以随身携带,自动监视地震监测台网发布的地震信息,自动启动,在接到地震信息后1-2分钟内自动给指挥者提供地震震中行政区域位置图、地震应急方案和震害快速评估等应急辅助决策,从而避免地震应急指挥的无序性,提高地震应急指挥决策的效率,缩短地震救灾组织时间。它集成了地震应急工作的全过程辅助功能。本系统对运行设备要求低,运行速度快,维护容易,操作方法简单,通用型设计,全国(全球)适用。用其建设地震应急指挥系统,投资省,见效快,运行维护成本低,可得到物美价廉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描述了合肥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观测系统的技术原理和设计过程。认为根据台网功能和技术环境,建设一个全无线的数字地震遥测台网(由数字遥测台、数字中继站、中网接收处理中心组成)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了现代信息社会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 ,并结合在台网实际工作中计算机应用过程所遇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以及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功能 ,最大限度地为地震数据的产出服务 ,为提高工作效率从中总结了几种平时十分实用的使用技巧与微机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地震前兆观测场的要求 ,福建数字地震前兆台网在依据观测场的要求是如何合理分布各观测点。并着重阐述了数字地震前兆台网仪器观测技术系统的组成 ,前兆台网仪器安装过程及仪器安装过程需注意的事项。对福建数字地震前兆台网的安装做了小结。对此次仪器安装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如何合理摆放仪器、规范综合布线、传感器密封、避雷地线等做了几点建议。笔者结合多年的维修实际操作经验 ,对地震前兆仪器的设计如何提高仪器标准化、集成化、为维修的方便提出几点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震反演根据数据来源、信息类型、反演结果及实现方法可划分不同种类,地震反演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基于波动方程的反演和以地震褶积模型为基础的反演二大类。目前国内建立在地震记录褶积模型基础的主要反演软件有STRATA、JASON、ISIS。依托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阳泉二矿7个钻孔中.应用STRATA和JASON软件对其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波阻抗反演,其结果不仅可提高纵向分辨率,准确界定煤层顶、底板,提高下组弱反射煤层的连续性,而且通过波阻抗切片,可获得煤层及顶板的岩性信息。另外通过对比STRATA和JASON软件,发现前者的分辨率较高,而后者在波形连续性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2.
地震危险性、地震危害性和地震易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城市防震减灾工作 ,关键是对未来可能遭遇地震灾害定量化预测。本文论述地震灾害定量化的三要素 :地震危险性 ,地震危害性和地震易损性 ,它们概念完全不同 ,且很容易混淆 ,但又存在因与果的关系。本文还简要介绍厦门市地震科技工作者开展的“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3.
赵丽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Z1):94-95
人工 合 成 地 震 记 录 是 利 用 已 知 测 井 资 料 ,通 过 数 学 方 法 模 拟 实 际 地 震 记 录 的 一 项 技 术 ,其 主 要 用 途 是 :鉴别 反 射 波,识 别多 次 波 ,建 立 地震 模 型 。该 技 术 在 铁法 矿 区 地 震勘 探 中 的 应用 ,优化 了 地 震 勘探 设 计 、提 高 了 采 集 及解 释 精 度、准 确标 定 地 质 层位 。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震道积分技术识别三维地震解释的陷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铁法某井田内,利用三维地震勘探得到的地震时间剖面上并无断层显示,但巷道揭示有一个落差9m的断层,后采用三维地震道积分,在其时间剖面识别出一个与实际规模相符的断层。为此对该区所有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震道积分,解释出一条新的断层。后经巷道验证,该断层位置、性质与解释结果完全一致,可见地震道积分技术可以准确避开三维地震时间剖面上的断层陷阱。  相似文献   

15.
《Earth》1975,11(3):283-284
  相似文献   

16.
隐伏活断层地震勘探正演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城市活断层探测手段中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隐伏活断层勘探时存在着勘探深度浅、地层的属性差异小以及环境噪声大等因素,导致地震勘探数据信噪比低、反射信号弱等问题,严重影响地震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采用一阶应力-速度方程的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 结合完全匹配层(PML)的边界处理方法和通量校正(FCT)法消除频散的技术手段,对活断层模型地震勘探进行正演模拟,清晰直观地表现了断层处的细微差别,有助于地震勘探中对信号的分析与理解。结果表明,这些处理手段结合波动方程有限差分算法,能够有效实现薄层、弱反射的隐伏活断层模型的波场正演模拟,可有效识别隐伏活断层的断层倾角、断距、规模、跨越范围、断层深度以及断裂带影响范围,为分析这些参数对地震记录的影响提供有力帮助,同时结合实测地震数据的处理、解释,为防灾减灾提供具体有力的判据。  相似文献   

17.
18.
地震波速层析成像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利用天然地震观测获取地下速度结构的方法。尽管有不同的新方法涌现,天然地震波速层析成像方法,尤其是多震相联合反演的格点层析成像方法,是当今使用广泛使用的层析成像方法之一,是对地球内部成像的最有效方式。波速层析成像方法的未来发展首先是提高第一手的观测资料,即增加接收地震波信息的地震台站分布密度;同时,通过多种地球物理方法联合反演相互约束可以给出较为严格的地球物理模型,并来降低了地球物理反演和解译的多解性,这是地球物理探测研究的趋势,也是天然地震波速层析成像方法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Cáceres  Diego  Kulhánek  Ota 《Natural Hazards》2000,22(1):49-69
In this paper we have described the proceduresused, input data applied and results achieved in ourefforts to develop seismic hazard maps of Honduras.The probabilistic methodology of Cornell is employed.Numerical calc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by making useof the computer code SEISRISK III. To examine theimpact of uncertainties in seismic and 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 the logic tree formalism has beenused. We compiled a de-clustered earthquake cataloguefor the region comprising 1919 earthquakes occurring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63 to 1997. Unified momentmagnitudes were introduced. Definition of aseismotectonic model of the whole region under review,based on geologic, tectonic and seismic information,led to the definition of seven seismogenetic zones forwhich seismic characteristics were determined. Fourdifferent attenuation models were considered. Resultsare expressed in a series of maps of expected PGA for60% and 90% probabilities of nonexceedence in a50-year interval which corresponds to return periodsof 100 and 475 years, respectively. The highest PGAvalues of about 0.4g (90% probability ofnon-exceedence) are expected along the borders withGuatemala and El Salvador.  相似文献   

20.
Seismic hazard of Egyp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arthquake hazard parameters such as maximum expected magnitude,M max, annual activity rate,, andb value of the Gutenberg-Richter relation have been evaluated for two regions of Egypt. The applied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permits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historical and instrumental data. The catalogue used covers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 3 from the time interval 320–1987. The uncertainties in magnitude estimates and threshold of completeness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hazard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is performed for two study areas. The first area, Gulf of Suez, has higher seismicity level than the second, all other active zones in Egypt.b-values of 1.2 ± 0.1 and 1.0 ± 0.1 are obtained for the two areas, respectively. The number of annually expected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 3 is much larger in the Gulf of Suez, 39 ± 2 than in the other areas, 6.1 ± 0.5. The maximum expected magnitude is calculated to be 6.5 ± 0.4 for a time span of 209 years for the Gulf of Suez and 6.1 ± 0.3 for a time span of 1667 years for the remaining active areas in Egypt. Respective periods of 10 and 20 years were reported for earthquakes of magnitude 5.0 for the two sub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