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博斯腾湖的改造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博斯腾湖(以下简称博湖)存我国历史上早有记载,《汉书·西域传》称“焉耆近海”;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河水篇》中称“敦薨浦”;《西域水道记》称“巴喀喇赤湖”。近代学者对博湖也进行过考察,有过大量文字记述。博湖作为自然资源,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也是目前新疆最大的湖泊。从水利经济看,博湖既是开都河的尾闾,又是孔雀河的河源,不但对开都河的洪水和冬闲水有一定的调蓄作用,同时也是库尔勒、尉犁二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主要水源。博湖的存在及其合理开发利用,与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的蓄、引、提、排、灌,农林牧副渔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荒地开垦,盐碱地改良,水电开发,工业发展,密切相关,在巴州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博斯腾湖可能的自然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博斯腾湖概貌博斯腾湖(以下简称博湖)又名巴喀喇赤湖,即《水经注》的“敦薨浦”,汉《西域传》称为“焉耆近海”。博湖位于焉耆回族自治县城东南20公里,汇集了来自盆地西部的开都河及盆地北坡的清水河、黄水沟、乌什塔拉等河沟的径流。湖水从西流出,为孔雀河,穿铁门关,经库尔勒、尉犁归宿罗布泊。湖面海拔1048米,湖的平面轮廓是东西宽而南北窄,略呈三角形,总面积988平方公里,容积面约99亿立米。湖水西浅东深,最深处达16米,平均深度10米左右,是新疆境内罕有的大淡水湖。湖的西南侧,小湖密集,形成小湖群。自东向西主要有那木克湖,乌力侧湖,库尔勒湖,阿洪克湖,阿拉特湖,总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图十二)。小湖群上通开都河,下连孔雀河,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博斯腾湖位于新疆天山山体中焉耆断陷盆地的南侧,既是开都河的归宿,又是孔雀河的源头,是一个天然的调节水库。博斯腾湖是我国大淡水湖之一。湖水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湖滨芦苇沼泽面积相当广泛,是我国最大芦苇区之一。主要分布在湖的西北部,西南部和大湖以西一带地区,(见博斯腾湖芦苇分布图)。  相似文献   

4.
博斯腾湖的盐化原因及其控制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很早就有对博斯腾湖的记载,如《前汉书·西域传》讲“焉耆国……近海水多鱼”;《水经注·河水篇》称它为“敦薨之诸”;《西域水道记》称之为“巴喀喇赤湖”。就水域而言,博斯腾湖在新疆是仅次于罗布泊和艾比湖的第三大湖;就水质而言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09,(6):F0003-F0003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湖面海拔1048米,平均水深达8米以上。其中大湖面积988平方公里,西南部的小湖区由16个小湖泊组成,大小湖总面积为1228平方公里。汇人湖泊的河流主要来自西北的开都河、马拉斯台河等,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为26.8亿立方米。湖水经西南部的孔雀河排出,平均每年出流量为12.5亿立方米。博斯腾湖水域辽阔、烟波浩淼,被誉为沙漠瀚海中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6.
1958—2012年博斯腾湖水位变化驱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8—2012年博斯腾湖流域水文、气象与社会经济资料序列,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博斯腾湖水位经历了下降、上升、再下降3个阶段,各阶段内各驱动因素的权重不同;(2)博斯腾湖水位变化主要是入湖流量、降水及气温波动等自然因素和耕地面积、灌溉面积、灌溉引水量及灌溉净耗水量等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入湖流量变化是博斯腾湖水位升降的主要影响因素。1958—1987年,开都河处于偏枯年份,博斯腾湖水位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水位从1958年的1 048.00m下降至1987年的1 045.03m,平均水位为1 047.20m,这期间自然因素对水位的影响较大;1988—2002年,开都河处于丰水年,入湖水量较多,博斯腾湖水位呈快速上升趋势,水位从1988年的1 045.21m上升至2002年的1 048.60m,平均水位为1 046.80m,这期间人类活动对水位的影响开始增强,但自然因素对水位的影响仍强于人类活动对水位的影响;2003—2012年,入湖水量减少,博斯腾湖水位又呈急剧下降趋势,水位从2003年的1 048.55m下降至2012年的1 045.68m,这期间人类活动对水位的影响呈显著增加趋势;(3)1958—2012年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总体呈自然因素向人类活动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背景下冰川积雪融水对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依据近50年来博斯腾湖流域开都河大山口水文站径流数据和8个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积雪融水资料,并借助相邻流域天山1号冰川物质平衡资料,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冰川和积雪融水对开都河径流量及博湖水位的贡献率进行了诊断分析。通过多元线性拟合法和偏相关分析法研究表明,1号冰川物质平衡与大山口水文站年径流量具有显著反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28,但开都河年径流量变化并不能完全由冰川融水解释,降水和积雪融水的影响也非常重要,它们与大山口年径流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40,超过99.9%和99%置信度水平。气温、降水、积雪融水拟合年径流与观测年径流的相关系数达0.63,超过99.9%置信度水平。各季节分析表明,春、秋季的降水和气温对径流具有显著影响,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2和0.37;夏季主要是冰川和积雪融水对径流的影响,其中积雪融水与径流的偏相关系数达0.51。夏季是一年中径流最大的季节,其变化主导着年径流量的变化,因此冰雪融水作为博斯腾湖的入湖水源,对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博斯腾湖     
博斯腾湖位于焉耆盆地西南,是盆地诸河的归宿和孔雀河的源头。水域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盛产鱼和芦苇,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和苇产区,也是新疆两大渔业基地之一。博  相似文献   

9.
1987年后博斯腾湖水位的还原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的博斯腾湖近年来水位达到了有史记载以来的最高值。通过还原计算得出以下结论文:(1)天然状态下博斯腾湖水位通常在1047.5~1048.5m之间变化,除非特大年径流量(50~100年一遇)水位难以超过1049.00m。(2)博斯腾湖死库容水位为1047.20m。(3)2002年博斯腾湖水位超过1049m完全是人为造成的。(4)现在孔雀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年内变化都大于天然状态下。  相似文献   

10.
开都河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境内,是天山南坡水量丰富的河流之一,年平均径流量为33.74亿立方米。河源海拔高程达4800米,终年积雪,主源折西返东,流经尤勒都斯盆地,汇纳数十条溪沟,穿过峡谷,注入博斯腾湖,全长513公里。一、水能优势所在水能资源丰富开都河水能的理论蕴藏量为140万甩,占巴州的82.4%,占全疆的4.3%。在长达126公里和落差达1169米的中游峡谷段,集中了110万千瓦,占开都河水能总蕴藏量78.6%,初步规划  相似文献   

11.
近50 a博斯腾湖逐年水量收支估算与水平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博斯腾湖流域1958-2010年期间主要河流开都河、黄水沟、清水河、孔雀河的逐年流量资料,结合焉耆盆地降水、蒸发要素的同期观测资料,对大湖区的逐年水量收支进行计算,并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对博湖大湖区残差水量进行了逐年分析。结果表明:(1)1958-2010年期间年均入湖水量14.34×108 m3/a,其中入湖河水约占95%;年均输出水量13.96×108 m3/a,其中大湖区输入孔雀河水量约占43%,湖面蒸发耗水量占57%;湖区年均蓄水量71.57±3.92×108 m3108 m3/a,湖水年均水位为1 047.01±0.94 m;(2)极端水文年度水量平衡分析指出:1986年为最枯年份,入湖河水是多年平均值的62%,而出湖河水量是多年平均值的153%,导致年内湖区水位下降0.94 m;2002年最丰年份入湖河水是多年平均值的2.6倍,致使年内水位上升0.80 m;(3)残差水量逐年“正负”变化指出,湖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过去53 a间湖水补给地下水的年均水量为0.87×108 m3/a。  相似文献   

12.
新疆焉耆盆地和博斯腾湖盐量收支平衡的年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博斯腾湖曾是中国内陆区的最大淡水湖。近几十年来,由于水土开发活动及气候因素的影响,导致湖水咸化加剧,已演化成为微咸湖,水盐收支失衡是博斯腾湖咸化的原因。以矿化度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河、湖、渠和地下水的矿化度年变化;利用1976-1999年间的逐年的水量资料,分别对盆地及湖区的盐量收支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焉耆盆地及博斯腾湖的盐量主要收支均有较大的年变化。带入盆地的盐量95%来源于河流,平均值为99.6±21.0(104t/a),其年变化取决于气候因素导致的河流水量变化;湖区的盐量主要来源为开都河和农田排水,对应的年际变幅分别为17×104~80×104t/a、28×104~79×104t/a;盆地及湖区排出的盐量年变化较大,主要受人为调控的支配。  相似文献   

13.
开都河天山出山径流量年际变化特征与洪水频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的深入进行,其源流之一开都河径流的变化与其趋势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科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塔里木河干流下游的生态恢复在较大程度上依赖开都河,利用开都河丰水期向塔河下游进行应急输水的方式短期是可行的,长期实施则潜伏着危机。如果在开都河进入水文枯水期时进行输水,则不仅影响开都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还将影响塔河下游“绿色走廊”治理目标的实现。因此,根据开都河近50年水文资料,利用滑动平均、频率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开都河径流量、洪峰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开都河丰枯水期变化较平稳,1987年后其出径流量呈增加的趋势。同时,还计算出了不同重现期的洪峰设计值。  相似文献   

14.
湖泊学     
P343 .3 2003032016近期博斯腾湖水位变化及其原因分析=The:ecent。hangeofwater Ievel in the Bosten Lak。and anal邓15 of its causes/王润,Ernst Giese…//冰川冻土一2003,25(1)一60一64 新疆博斯腾湖1987年以来湖泊水位的变化与主要补给河流开都河径流量的变化有直接关系,而这与发源于天山中段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的河流,受到气候变化影响很大有关.全球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中亚干早区是全球温度上升幅度较大的地区.当地的气象资料表明,过去ZOa年平均温度明显升高的趋势,对水资源储量和补给来源影响深远.图6参16(洪明)BiX524 20030320…  相似文献   

15.
一、水土平衡问题“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新疆是干旱地区,无灌溉即无农业,未来荒地开发利用的数量和程度,主要由灌溉水源决定,因此研究地区性的水土平衡,是荒地资源综合评价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焉耆盆地水资源极为丰富,地表水径流总量为44.04亿立方,约占全疆径流总量的5.0%。地下水储量约5亿立方,占地表径流总量的11%。焉耆盆地的地表水除满足本区灌溉用水外,还灌溉着库尔勒地区的土地,所以水土平衡应按开都河全流域进行考虑。近期在1980年以前,采用75%的保证率,径流量为37.13亿立方;远期由于流域规划基本实现,径流调节能力大大加强,则采用50%的保证率,径流量为42.05亿立方。具体计算前应扣除径流损失和其他用水部分,即博斯腾湖和拟建的水库水面蒸发损失8.7亿立方,(远期增加库尔勒地  相似文献   

16.
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输水风险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为了拯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根据博斯腾湖从1999年到2003年处于丰水期,湖泊处于高水位的有利时机,从2000年5月到2003年6月实施5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结束塔里木河下游300多km河道近30年的断流历史。现在的问题是“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生态输水能否持续?”,“保证可持续输水的风险有多大?”本文以解决此问题为实例,介绍一般水库调节计算和水库特征水位确定方法;主要探讨水库(湖泊)向下游输水可持续性风险分析问题,提出的方法称为“水库输水可持续性风险计算时历试算法”,简称为“试算法”(T&E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实例中,计算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的可持续风险。  相似文献   

17.
铁门关位于库尔勒市北郊8公里处,为孔雀河上游长达14公里峡谷的出口,其东北西三面为峡谷,谷底有蜿蜒西流的孔雀河河道,现今河北岸紧贴山壁处的古道仍依稀可辨。铁门关曾是南北疆交通的天险要冲,古代"丝绸之路"中道咽喉。据考证,铁门、铁门关实为同一关隘,其关址就在今铁门关遗址处,就此而得名。列为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水经注》中称铁门关所在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浩如烟海、叹为观止的古典文献中,《山海经》是一部独具风格的作品,自古号称“奇书”。它所记载的东西,有很多不能被后世读者理解,常被斥为怪诞不经。西汉司马迁对其评语:“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汉书》作者班固对其评语中有“放哉” (今意荒唐 )词。连“五四”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也认为《山海经》是“古之巫书”。正由于它是“奇书”,也吸引了历代一些好事者去研读,刺激这部分读者产生了一些兴趣。如汉代有很多人研读《山海经》,认为其“奇可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生态经济学方法,利用1955~2019年连续观测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估算博斯腾湖水资源供给、鱼类供给、洪水调蓄、气候调节等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量和价值量。研究结果表明,1955~2019年博斯腾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波动变化在1736.55×10^(8)~2422.92×10^(8)元/a之间,其最大值出现在2002年,最小值出现在2013年;博斯腾湖生态系统的气候调节、洪水调蓄、淡水产品、大气调节、原材料供给、水资源供给、休闲娱乐、水质净化服务价值依次减小;博斯腾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直接影响因素为博斯腾湖水位、蒸发量、鱼类产量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采收量。  相似文献   

20.
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生态输水效果及风险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左其亭 《地理科学》2006,26(5):564-568
为了挽救濒临毁灭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中国政府2000~2003年实施5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应急输水,结束塔里木河下游300 km河道近30年的断流历史。文章基于大量数据资料,简单介绍塔里木河断流过程;再分析近期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效果;最后从博斯腾湖来水水文特性分析、博斯腾湖调节计算和输水风险分析等方面,阐述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