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七月,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湖南省地质学会、广西自治区地质学会在湖南省慈利县联合召开了《全国岩溶矿床学术讨论会》.会议以交流岩溶矿床研究的学术思想、展示近年来的科研成果、推动我国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事业的发展为宗旨,广泛邀集了地  相似文献   

2.
陈伟海 《中国岩溶》2009,28(4):439-438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主办,乐业县人民政府、凤山县人民政府承办,广西地质学会协办的“全国第十五届洞穴学术会议暨乐业凤山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4—18日在“天坑之都、洞穴之城”——广西乐业县和凤山县隆重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中国南方峰丛喀斯特天坑与洞穴系统发育演化研究;国际洞穴探险与岩溶旅游产业开发研讨;乐业-凤山地质公园研究、保护与旅游开发。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人数约200人,分别来自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会员代表,全国岩溶景观与洞穴科研、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山西地质学会组织的《北方岩溶和岩溶水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5月9日至5月15日在太原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我国北方九个省市的近七十个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代表和特邀代表一百零七人,太原市有关单位列席代表近百人。会议收到论文70篇。许  相似文献   

4.
谢云鹤 《地质论评》1981,27(5):封三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山西地质学会组织的《北方岩溶和岩溶水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5月9日至5月15日在太原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我国北方九个省市的近70个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代表和特邀代表107人,太原市有关单位列席代表近百人。会议收到论文70篇。中国地质学会副  相似文献   

5.
由湖南省地质学会、湖南省煤炭学会、湖南省株洲市科协联合召开的湖南煤田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0年10月8~12日在株洲市召开。   相似文献   

6.
《中国岩溶》2004,23(4):F002-F002,F003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等七个学术机构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等两家科研单位承办的“高分辨率记录与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全国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9月21-23日在桂林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我国台湾及内地的130多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7.
《地质论评》1981,27(5):470-476
第二届全国数学地质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4月21日至25日在长沙召开。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筹备组和湖南省地质学会主持召开的。出席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代表来自地质、冶金、石油、建材、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共300多人。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黄汲清作了书面致词,学会副秘书长孙抠出席了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地质学会于1983年10月在昆明市联合召开了第三届全国岩溶学术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有关地区和部门150多个单位的代表274人。其中,正式代表226人,列席代表48人,云南省政府、省科协、省地质学会和省地质局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词。从上届学术会议到这次会议的召开,历时五年整。这五年,我国岩溶地质研究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会议交流的论文共202篇,它包括岩溶基本理论14篇,区域岩溶24篇,岩溶地貌与洞穴19篇,岩溶水文地质78篇,岩溶充水矿床水文地质22篇,岩溶工程地质31篇,其它14篇。在大会发言的论文作者有17人,分组会发言的近80人。会议分为五个专题组——区域岩溶和岩溶地貌组、岩溶水文地质组、岩溶水定量评价组、岩溶工程地质组以及岩溶学名词组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会代表围绕各组的中心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吴华英 《中国岩溶》2010,(3):312-312
2010年8月2日,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办,内蒙古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北方岩溶和岩溶水学术讨论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顺利召开。来自国内35个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为期4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岩溶》2008,27(3):200-200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岩溶地质工作方向座谈会”于2008年8月3—6日在桂林召开。会议目的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系统总结我国岩溶地质工作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明晰岩溶地质工作的主导方向,以促进岩溶地质调查和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科技司,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基础部,  相似文献   

11.
由我国发起并主持的IGCP299项“地质、气候、水文与岩溶形成”项目,共有35个国家230位专家参加,其中国外167人。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岩溶专业委员会48位成员集体参加此项目。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资助下,IGCP299项于1991年7月5日至8月1日,在桂林举行了国际研讨会及野外地质考察。会议的目的是借助于我国岩溶环境跨度大的优势,对湿润亚热带岩溶、高山岩溶、半干旱岩溶进行现场对比和讨论,为IGCP299项的开展进行示范研究。通过现场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岩溶》2019,(3):I0002-I0002
《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目前为止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2015年起变更为双月刊。主要刊登岩溶地质基础理论、岩溶地貌与洞穴、岩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溶环境地质、岩溶生态地质、岩溶矿产地质、岩溶旅游地质、岩溶勘探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国内外典型岩溶景观介绍、岩溶学术动态报道、新书评介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岩溶》2017,(6):874-874
一、刊登内容《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目前为止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2015年起变更为双月刊。主要刊登岩溶地质基础理论、岩溶地貌与洞穴、岩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溶环境地质、岩溶生态地质、岩溶矿产地质、岩溶旅游地质、岩溶勘探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国内外典型岩溶景观介绍、岩溶学术动态报道、新书评介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岩溶》2012,31(1):107-F0003
《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目前为止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知名岩溶学期刊。主要刊登岩溶地质基础理论、岩溶地貌与洞穴、岩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溶环境地质、岩溶生态地质、岩溶矿产地质、岩溶旅游地质、岩溶勘探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国内外典型岩溶景观介绍、岩溶学术动态报道、新书评介等方面的短文也可发表。欢迎广大岩溶地质工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岩溶》2014,(4):514-514
一、刊登内容 《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目前为止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2015年起变更为双月刊。主要刊登岩溶地质基础理论、岩溶地貌与洞穴、岩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溶环境地质、岩溶生态地质、岩溶矿产地质、岩溶旅游地质、岩溶勘探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国内外典型岩溶景观介绍、岩溶学术动态报道、新书评介等。  相似文献   

16.
正一、刊登内容《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目前为止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2015年起变更为双月刊。主要刊登岩溶地质基础理论、岩溶地貌与洞穴、岩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溶环境地质、岩溶生态地质、岩溶矿产地质、岩溶旅游地质、岩溶勘探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国内外典型岩溶景观介绍、岩溶学术动态报道、新书评介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岩溶》2019,(2):I0002-I0002
一、刊登内容《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目前为止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2015年起变更为双月刊。主要刊登岩溶地质基础理论、岩溶地貌与洞穴、岩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溶环境地质、岩溶生态地质、岩溶矿产地质、岩溶旅游地质、岩溶勘探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国内外典型岩溶景观介绍、岩溶学术动态报道、新书评介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岩溶》2019,(1):I0001-I0001
一、刊登内容《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目前为止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2015年起变更为双月刊。主要刊登岩溶地质基础理论、岩溶地貌与洞穴、岩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溶环境地质、岩溶生态地质、岩溶矿产地质、岩溶旅游地质、岩溶勘探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国内外典型岩溶景观介绍、岩溶学术动态报道、新书评介等。  相似文献   

19.
<正> 湘西洛塔岩溶发育规律及改造利用(以下简称洛塔科研项目)科研成果鉴定会于1982年3月25日至29日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召开。国家科委委托湖南省科委主持了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家科委、国家民委、地质部、湘西自治州、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有关地质院校、科研及生产等部门,共31个单位,60名代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岩溶》2015,(1):95-95
一、刊登内容 《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目前为止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2015年起变更为双月刊。主要刊登岩溶地质基础理论、岩溶地貌与洞穴、岩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溶环境地质、岩溶生态地质、岩溶矿产地质、岩溶旅游地质、岩溶勘探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国内外典型岩溶景观介绍、岩溶学术动态报道、新书评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